CN220918453U - 圆盘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盘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8453U
CN220918453U CN202322536343.7U CN202322536343U CN220918453U CN 220918453 U CN220918453 U CN 220918453U CN 202322536343 U CN202322536343 U CN 202322536343U CN 220918453 U CN220918453 U CN 22091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isc filter
storage tank
communicate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63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焕宗
许素金
廖振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diyihao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iandiyihao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iandiyihao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iandiyihao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63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盘过滤装置,涉及过滤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盘过滤装置中,第一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总入料口连通,第一储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总入料口连通,且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与压缩装置连通,第二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各个管路均设置有阀门;智控机构设置于总入料口与第一储料罐和圆盘过滤机之间,以控制第一储料罐顶水。解决了过滤前缸体底层位置物料无法被压出,使得部分物料在过滤前缸体中滞留,而导致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圆盘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盘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圆盘过滤机广泛应用于啤酒及饮料行业生产工艺的澄清过滤,其原理是在密闭不锈钢容器内,自下而上水平放置不锈钢过滤圆盘,圆盘的上层是不锈钢滤网,下层是不锈钢支撑板,中间是液体收集腔。过滤时,先进行硅藻土预涂,使盘上形成一层硅藻土涂层,待过滤液体,在泵压力作用下,通过预涂层而进入收集腔内,颗粒及高分子被截流在预涂层,进入收集腔内的澄清液体,通过中心轴,流出容器。
圆盘过滤机在过滤完物料后,需要进行顶水操作,以减少过程损耗,现使用压料方式是在圆盘机物料泵处抽空后,关闭入料阀门,通过压缩空气的方法,将圆盘过滤机内物料压出,该操作存在圆盘机前管道物料残留,及因圆盘过滤机特殊的结构,只能在装有滤盘的位置才能通过滤盘收集腔压出物料,在过滤前缸体底层位置物料无法被压出,使得部分物料在过滤前缸体中滞留,而导致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盘过滤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滤前缸体底层位置物料无法被压出,使得部分物料在过滤前缸体中滞留,而导致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盘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储料罐、第二储料罐、圆盘过滤机和智控机构;
第一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总入料口连通,第一储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总入料口连通,且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与压缩装置连通,第二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各个管路均设置有阀门;
智控机构设置于总入料口与第一储料罐和圆盘过滤机之间,以控制第一储料罐顶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智控机构包括感应件、控制器和多个延时件,感应件设置于第一储料罐,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多个延时件设置于第一阀门及第三管道,控制器与感应件和多个延时件均信号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延时件包括第一延时器和第二延时器,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通点与总入料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第一延时器设置于第一阀门,第二延时器设置于第二阀门,第一延时器和第二延时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感应件至少包括液位感应器或重力感应器中的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储料罐的出料口设置于第一储料罐的底壁,感应件对应第一储料罐的出料口设置于第一储料罐的底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智控机构包括还包括传感组件,传感组件设置于第二管道内,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传感组件包括第一音叉传感器和第二音叉传感器,第一音叉传感器和第二音叉传感器间隔设置于第二管道,并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音叉传感器靠近第一储料罐的出料口设置,第二音叉传感器靠近圆盘过滤机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圆盘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机主泵,圆盘机主泵设置于第二管道的中部,并位于第二音叉传感器与圆盘过滤机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圆盘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添加缸,圆盘添加缸设置于第二管道的中部,并位于第二音叉传感器与第一音叉传感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盘过滤装置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盘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储料罐、第二储料罐、圆盘过滤机和智控机构;第一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总入料口连通,第一储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总入料口连通,且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与压缩装置连通,第二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三管道连通,各个管路均设置有阀门;智控机构设置于总入料口与第一储料罐和圆盘过滤机之间,以控制第一储料罐顶水。由于在圆盘过滤装置中设置有过滤机构,在过滤过程,当智控机构感应到第一储料罐内液位较低时,连通第一管道,在智控机构的控制下,通过第一管道向第一储料罐内进行顶水,在顶水的过程中,当智控机构感应到第一储料罐及第二管道内没有残余物料后,关闭第一管道;并在在智控机构的控制下,仅将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与总入料口之间连通,通过圆盘过滤机的进料口,向圆盘过滤机内进行顶水;当顶水完成之后,仅将圆盘过滤机的出料口与第二储料罐的进料口之间连通,并启动压缩装置,使得圆盘过滤机及第二储料罐中的剩余物料被压缩顶出,以达到糖耗最低值,从而提升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盘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标:100-第一储料罐;
200-第二储料罐;
300-圆盘过滤机;
410-第一管道;411-第一阀门;420-第二管道;421-第三阀门;422-第四阀门;430-第三管道;431-第二阀门;432-第五阀门;433-第六阀门;440-第四管道;441-第七阀门;450-第五管道;451-第八阀门;460-第九阀门;
510-感应件;520-第一延时器;530-第二延时器;540-第一音叉传感器;550-第二音叉传感器;
600-圆盘机主泵;
700-圆盘添加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圆盘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储料罐100、第二储料罐200、圆盘过滤机300和智控机构;
第一储料罐100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410与总入料口连通,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420与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430与总入料口连通,且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通过第四管道440与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连通,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与压缩装置连通,第二储料罐200的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450与第三管道430连通,各个管路均设置有阀门;
智控机构设置于总入料口与第一储料罐100和圆盘过滤机300之间,以控制第一储料罐100顶水。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4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料罐100的进料口与总入料口连通;第二管道4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和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连通;第三管道430的两端分别与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和总入料口连通,且第二管道420的中部与第三管道430的中部连通;第四管道440的一端与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和第三管道430的中部连通,且第四管道44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口靠近圆盘过滤机300设置;第五管道450的两端分被与第二储料罐200的进料口的第三管道430的中部连通,且第五管道45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口,位于第四管道44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口和第二管道42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口之间。第一管道41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411,第二管道420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阀门421和第四阀门422,第三阀门421设置于第二管道420和第三管道430连通处与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之间,第四阀门422设置于第二管道420和第三管道430连通处与第二储料罐200之间;三管道设置有第二阀门431、第五阀门432和第六阀门433,第二阀门431设置于第二管道42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点和总入料口之间,第五阀门432设置于第五管道45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口及第二管道42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口之间,第六阀门433设置于第三管道430与第四管道440的连通口和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之间;第四管道440的中部设置有第七阀门441,第五管道450的中部设置有第八阀门451,盘过滤机的进料口与压缩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460。
由于在圆盘过滤装置中设置有过滤机构,在过滤过程,当智控机构感应到第一储料罐100内液位较低时,打开第一阀门411并使得第一管道410连通,在智控机构的控制下,通过第一管道410向第一储料罐100内进行顶水,在顶水的过程中,当智控机构感应到第一储料罐100及第二管道420内没有残余物料后,关闭第一阀门411;并在在智控机构的控制下,打开第五阀门432、第二阀门431和第七阀门441,仅将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与总入料口之间连通,通过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向圆盘过滤机300内进行顶水;当顶水完成之后,关闭第五阀门432、第二阀门431、第七阀门441、第三阀门421、第四阀门422,打开第六阀门433和第八阀门451,仅将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与第二储料罐200的进料口之间连通,并启动压缩装置,打开第九阀门460,使得圆盘过滤机300及第二储料罐200中的剩余物料被压缩顶出,以达到糖耗最低值,从而提升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智控机构包括感应件510、控制器和多个延时件,感应件510设置于第一储料罐100,第一管道41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11,多个延时件设置于第一阀门411及第三管道430,控制器与感应件510和多个延时件均信号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由于第一阀门411及第三管道430上设置有延时器,向第一储料罐100或圆盘过滤机300内进行顶水时,通过延时器可以实现定时顶水,避免出现顶水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出现,保证物料收获率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延时件包括第一延时器520和第二延时器530,第二管道420与第三管道430连通,第二管道420与第三管道430的连通点与总入料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431;
第一延时器520设置于第一阀门411,第二延时器530设置于第二阀门431,第一延时器520和第二延时器530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当第一储料罐100内的物料低于感应件510的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打开第一阀门411使得第一管道410连通,并根据糖残留验证设定第一延时器520的延时时间,通过第一管道410向第一储料罐100内进行顶水;当对第一储料罐100顶水结束,且第一储料罐100内没有物料残留之后,控制器关闭第三阀门421,并打开第五阀门432、第二阀门431和第七阀门441,同时根据糖残留验证设定第二延时器530的延时时间,之后向圆盘过滤机300内进行顶水。当在第一延时器520的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器530的延时时间内完成顶水之后,关闭第五阀门432、第二阀门431、第七阀门441、第三阀门421、第四阀门422,打开第六阀门433和第八阀门451,并启动压缩装置,打开第九阀门460,使得圆盘过滤机300及第二储料罐200中的剩余物料被压缩顶出,完成整个顶水过程,使得糖耗最低值,从而提升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感应件510至少包括液位感应器或重力感应器中的一种。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液位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储料罐100内物料的液位,重力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储料罐100内物料的重量,当第一储料罐100内物料的液位低于液位传感器,或者第一储料罐100内物料的重量小于重力感应器的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打开第一阀门411并使得第一管道410连通,并根据糖残留验证设定第一延时器520的延时时间,通过第一管道410向第一储料罐100内进行顶水,当顶水时间达到第一延时器520的延时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411关闭,以便进行后续的顶水操作。感应件510的具体设置形式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能达到感应件510与控制器配合,对第一储料罐100内进行定时顶水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感应件510设置为液位感应器。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设置于第一储料罐100的底壁,感应件510对应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设置于第一储料罐100的底壁。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如此设置,提升感应件510感应第一储料罐100内物料情况时的准确性,保证在第一储料罐100内的物料处于低液位时才开始顶水操作,避免出现第一储料罐100内物料过多时进行顶水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智控机构包括还包括传感组件,传感组件设置于第二管道420内,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如此设置,在顶水后,传感组件可以感应管道内的物料情况,并将管道内的物料情况易信号的方式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受到的信号判断第二管道420内是否还有物料残留,以控制其他阀门的通断,从而方便对圆盘过滤机300进行顶水操作。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传感组件包括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第二音叉传感器550,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第二音叉传感器550间隔设置于第二管道420,并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如此设置,在顶水后针对第二管道420内不同位置的物料情况进行信号捕捉,当管道内对应的位置没有物料残留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第二音叉传感器550同时发出信号时,控制器关闭第三阀门421,并打开第五阀门432、第二阀门431和第七阀门441,向圆盘过滤机300内进行顶水。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第二音叉传感器550与控制器配合,保证顶水时第二管道420内没有物料残留,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音叉传感器540靠近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设置,第二音叉传感器550靠近圆盘过滤机300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第二音叉传感器550设置于第三阀门421和圆盘机主泵600之间,并靠近圆盘机主泵600设置。如此设置,第一音叉传感器540用于感应第一储料罐100及靠近第一储料罐100的第二管道420内是否有物料残留,第二音叉传感器550用于感应圆盘机主泵600运转之后,靠近圆盘机主泵600的第二管道420内是否有物料残留,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第二音叉传感器550相互配合,在顶水后针对第二管道420内的物料情况进行信号捕捉和传递,从而进一步减少第二管道420内物料的残留,以进一步提升生产过程物料的收获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圆盘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机主泵600,圆盘机主泵600设置于第二管道420的中部,并位于第二音叉传感器550与圆盘过滤机300之间。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如此设置,在过滤状态下,圆盘机主泵600抽取第一储料罐100内的物料,并通过第四阀门422运送至圆盘过滤机300中进行过滤,被过滤后的物料通过第七阀门441和第八阀门451运送至第二储料罐200内储存。在这个过程中,圆盘机主泵600提升第一储料罐100内的物料向圆盘过滤机300中运送的速度,从而提升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圆盘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添加缸700,圆盘添加缸700设置于第二管道420的中部,并位于第二音叉传感器550与第一音叉传感器540之间。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圆盘添加缸700用以硅藻土稀释预涂,将圆盘添加缸700设置于第二管道420的中部,并位于第二音叉传感器550与第一音叉传感器540之间,保证上产前顺利完成硅藻土预涂的同时,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到过滤过程或顶水顶水过程的进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料罐(100)、第二储料罐(200)、圆盘过滤机(300)和智控机构;
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410)与总入料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420)与所述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430)与所述总入料口连通,且所述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通过第四管道(440)与所述圆盘过滤机(300)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圆盘过滤机(300)的进料口与压缩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储料罐(200)的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450)与所述第三管道(430)连通,各个管路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智控机构设置于所述总入料口与所述第一储料罐(100)和所述圆盘过滤机(300)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储料罐(100)顶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控机构包括感应件(510)、控制器和多个延时件,所述感应件(510)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料罐(100),所述第一管道(41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11),多个所述延时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阀门(411)及所述第三管道(430),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感应件(510)和多个所述延时件均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延时件包括第一延时器(520)和第二延时器(530),所述第二管道(420)与所述第三管道(430)连通,所述第二管道(420)与所述第三管道(430)的连通点与所述总入料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431);
所述第一延时器(520)设置于所述第一阀门(411),所述第二延时器(530)设置于所述第二阀门(431),所述第一延时器(520)和所述第二延时器(530)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510)至少包括液位感应器或重力感应器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底壁,所述感应件(510)对应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控机构包括还包括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20)内,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第二音叉传感器(550),所述第一音叉传感器(540)和所述第二音叉传感器(55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20),并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叉传感器(540)靠近所述第一储料罐(100)的出料口设置,所述第二音叉传感器(550)靠近所述圆盘过滤机(300)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机主泵(600),所述圆盘机主泵(600)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20)的中部,并位于所述第二音叉传感器(550)与所述圆盘过滤机(3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添加缸(700),所述圆盘添加缸(700)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20)的中部,并位于所述第二音叉传感器(550)与所述第一音叉传感器(540)之间。
CN202322536343.7U 2023-09-18 2023-09-18 圆盘过滤装置 Active CN22091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6343.7U CN220918453U (zh) 2023-09-18 2023-09-18 圆盘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6343.7U CN220918453U (zh) 2023-09-18 2023-09-18 圆盘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8453U true CN220918453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7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6343.7U Active CN220918453U (zh) 2023-09-18 2023-09-18 圆盘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8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18453U (zh) 圆盘过滤装置
CN106838622A (zh) 一种火炬气回收系统
CN205708248U (zh) 一种油罐用自动控氧装置
CN102507192A (zh) 燃油总管的流量不均匀度的试验装置
CN202011570U (zh) 数控卸油罐
CN202162184U (zh) 储油罐清洗机械装置
CN211160244U (zh) 一种全自动控制的活塞推料离心装置
CN202012740U (zh) 自动卸油集成装置
CN210751601U (zh) 一种加油装置全油量油液的净化装置
CN213324860U (zh) 一种浓缩液储罐整体撬装设备
CN203741029U (zh) 环保密闭收油系统
US4432700A (en) Milk pumping system for vacuum milking installations
CN201212393Y (zh) 一种称重式油井计量装置
CN214932519U (zh) 汽车拆解用的油液回收装置
CN211754837U (zh) 一种用于润滑油生产的溶胶制备系统
CN210923626U (zh) 一种集成多传感器液体浓度数据采集装置
CN103233885A (zh) 可逆转流体泵流体输送系统差压和压力组合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6572973U (zh) 液体原料的计量输送系统
CN217249874U (zh) 聚氨酯喷涂机液位、压力联动控制装置
CN217635032U (zh) 一种疏水装置
CN207062236U (zh) 自动集酒槽
CN211706142U (zh) 过滤器排空装置
CN111892009A (zh) 一种食用油自动灌装储藏罐
CN108679447B (zh) 一种两个密闭容器间送料的检测方法
CN217568635U (zh) 聚苯硫醚树脂聚合釜出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