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7015U - 婴儿睡篮 - Google Patents
婴儿睡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17015U CN220917015U CN202322477810.3U CN202322477810U CN220917015U CN 220917015 U CN220917015 U CN 220917015U CN 202322477810 U CN202322477810 U CN 202322477810U CN 220917015 U CN220917015 U CN 2209170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central line
- surrounding frame
- sleeping basket
- a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睡篮,包括上围框、承载件,以及连接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绕第一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部绕第二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杆组,所述连接杆组设置在所述上围框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且所述连接杆组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转动时联动使得所述上围框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从而实现婴儿睡篮的展开与收折,非常的省力与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睡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婴儿睡篮,包括睡篮架及设置在睡篮架上的布套,其中,睡篮架通常包括呈框型的上框架、位于上框架下方的下框架,睡篮架还包括设于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上框架上,支撑架的下部则滑动地连接于下框架上。通过支撑架上部绕上框架的转动且下部沿下框架前后滑动,使得睡篮架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然而,在将睡篮架收折时,用户需要手动地去驱使两个支撑架的下部滑动,这需要分部操作,同时也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够实现,收折时较为费力,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婴儿睡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睡篮,所述婴儿睡篮包括上围框、位于所述上围框下方的承载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围框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机构、所述上围框及所述承载件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承载空间,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绕第一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部绕第二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承载件上,
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杆组,所述连接杆组设置在所述上围框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且所述连接杆组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转动时联动使得所述上围框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组至少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上部绕第三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围框上,所述第三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部绕第四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中心线相互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组还包括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五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围框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六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七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上,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八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中心线在所述上围框上间距地设置,所述第六中心线位于所述第四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六、第七、第八中心线之间构成四边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及所述第四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五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另一侧倾斜延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组还包括第六连杆与第七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七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九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十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围框上,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十一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绕第十二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杆上,其中,所述第十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中心线在所述上围框上间距地设置,所述第十二中心线位于所述第十中心线与所述第九中心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朝向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六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朝向相反侧倾斜延伸,所述第四中心线与所述第九中心线沿前后方向相互远离时联动使得所述上围框与所述承载件相互靠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七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六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另一侧倾斜延伸。
优选地,两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之间固设有横杆,所述横杆既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承载件上还设有提供所述横杆滑动导向与限位的导向结构。
优选地,所述婴儿睡篮具有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所述婴儿睡篮由展开状态向所述收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增大,所述上围框与所述承载件沿上下方向的距离减小。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中,上围框与承载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通过驱使连接机构中的连接杆组中的杆件相互运动,便能够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互转动,从而驱使上围框与承载件沿上下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婴儿睡篮的展开与收折,非常的省力与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婴儿睡篮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婴儿睡篮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婴儿睡篮收折过程中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婴儿睡篮转换至收折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婴儿睡篮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婴儿睡篮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婴儿睡篮收折过程中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6的婴儿睡篮处于收折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1、上围框;11、上围杆;2、承载件;21、限位件;3、连接机构;31、第一连杆;311、连接杆;32、第二连杆;321、横杆;33、第三连杆;34、第四连杆;35、第五连杆;36、第六连杆;37、第七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以下关于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的描述,均是按照该婴儿睡篮处于展开状态下,躺卧在婴儿睡篮中的婴幼儿所观察到的方位予以参考定义的,目的仅在于清楚地说明该婴儿睡篮中各杆/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婴儿睡篮,具有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该婴儿睡篮包括上围框1、位于上围框1下方的承载件2,以及设置在上围框1与承载件2之间的连接机构3,该连接机构3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两组连接机构3、上围框1及承载件2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承载空间而能够供婴幼儿躺卧其中。承载件2具体为底板,上围框1呈封闭的框型,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上围杆11,两组连接机构3分设于两根上围杆11与承载件2之间。
连接机构3包括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绕第一中心线X1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杆31的下部绕第二中心线X2转动地连接于承载件2上,第二连杆32的下部既能够相对转动有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承载件2上。上述第一中心线X1与第二中心线X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两者相互平行。
该连接机构3还包括连接杆组,该连接杆组设置在上围框1与第一连杆31及第二连杆32之间,且连接杆组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相互转动时联动使得上围框1靠近或远离承载件2,从而使得该婴儿睡篮在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地,该婴儿睡篮由展开状态向收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第一连杆31的下端部与第二连杆32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增大,上围框1与承载件2沿上下方向的距离减小;反之,第一连杆31的下端部与第二连杆32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减小时,上围框1与承载件2沿上下方向相互远离,两者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婴儿睡篮由收折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
该婴儿睡篮还包括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出),将上述连接机构3进行锁定,便可以使得连接机构3稳定地支撑于上围框1与承载件2之间,使得婴儿睡篮稳定地处于展开状态;当需要将婴儿睡篮进行收折时,则将锁定机构解锁,驱使连接机构3中的连接杆组动作,从而驱使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相互转动,实现婴儿睡篮的收折。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组至少包括第三连杆33,该第三连杆33的上部绕第三中心线X3转动地连接于上围框1的上围杆11上,第三连杆33的下部与第一连杆31的上部绕第四中心线X4转动地连接,上述第一中心线X1、第二中心线X2、第三中心线X3及第四中心线X4彼此相互平行。
在将婴儿睡篮收折时,在将锁定机构解锁后,驱使上围框1向下运动,便能够驱使第三连杆33相应地转动并联动使得第一连杆3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相互转动而实现婴儿睡篮的收折。锁定机构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三连杆33与上围杆11之间的转动连接处,方便用户解锁操作。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组还包括第四连杆34与第五连杆35,第四连杆34的一端部绕第五中心线X5转动地连接于上围杆11上,第四连杆34的另一端部绕第六中心线X6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杆31上;第五连杆35的一端部绕第七中心线X7转动地连接于第四连杆34上,第五连杆35的另一端部绕第八中心线X8与第二连杆32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其中,第五中心线X5与第三中心线X3在上围杆11上间距地设置,第六中心线X6位于第四中心线X4与第一中心线X1之间。
上述第一中心线X1、第六中心线X6、第七中心线X7及第八中心线X8之间构成四边形机构。如此,第四连杆34、第五连杆35及第三连杆33能够稳定地支撑于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及上围框1之间,形成能够相对转动而沿上下方向收折的连接杆组。
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及第四连杆34自上而下而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向一侧倾斜延伸,第一连杆31与第五连杆35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向另一侧倾斜延伸。在锁定机构解锁后,驱使上围框1向下运动时,在上围框1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用户仅需要向下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使得上围框1向下运动,使得连接机构3中的各连杆相互运动而沿上下方向收折,非常的省力与便捷。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与图4所示,两侧第一连杆31的下部之间固设有连接杆311,此处,该连接杆311与两侧第一连杆31一体设置而整体呈U型杆,两侧的第一连杆31通过该连接杆311与承载件2转动地连接,该连接杆311的轴心线构成第二中心线X2;两侧第二连杆32的下部之间固设有横杆321,此处,该横杆321与两侧的第二连杆32一体设置而整体呈U型杆,该横杆321既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承载件2上,承载件2上还设有提供横杆321滑动导向与限位的导向结构,此处,承载件2上设置有限位件21,该限位件21沿前后方向延伸,限位件21与承载件2之间形成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横杆321配合地插设在该导向槽中。
实施例2
参见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连接杆组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连接杆组包括第三连杆33,以及第六连杆36与第七连杆37,其中,第六连杆36的一端部与第七连杆37的一端部绕第九中心线X9转动地连接,第六连杆36的另一端部绕第十中心线X10转动地连接于上围杆11上,第七连杆37的另一端部绕第十一中心线X11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杆31上,第二连杆32的上部绕第十二中心线X12转动地连接于第六连杆36上,其中,第十中心线X10与第三中心线X3在上围杆11上间距地设置,第十二中心线X12位于第十中心线X10与第九中心线X9之间。
第三连杆33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朝向一侧倾斜延伸,第六连杆36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朝向相反侧倾斜延伸,第四中心线X4与第九中心线X9沿前后方向相互远离时联动使得上围框1与承载件2相互靠近;此处第三连杆33、第二连杆32及第七连杆37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一侧倾斜延伸;第一连杆31与第六连杆36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另一侧倾斜延伸。
在锁定机构解锁后,驱使上围框1向下运动时,在上围框1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用户也仅需要向下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使得上围框1向下运动,使得连接机构3中的各连杆相互运动而沿上下方向收折,非常的省力与便捷。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睡篮包括上围框、位于所述上围框下方的承载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围框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机构、所述上围框及所述承载件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承载空间,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绕第一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部绕第二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承载件上,
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杆组,所述连接杆组设置在所述上围框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且所述连接杆组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转动时联动使得所述上围框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至少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上部绕第三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围框上,所述第三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部绕第四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中心线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还包括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五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围框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六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上,
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七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上,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八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中心线在所述上围框上间距地设置,所述第六中心线位于所述第四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六、第七、第八中心线之间构成四边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及所述第四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五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另一侧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还包括第六连杆与第七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七连杆的一端部绕第九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十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围框上,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十一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绕第十二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杆上,其中,所述第十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中心线在所述上围框上间距地设置,所述第十二中心线位于所述第十中心线与所述第九中心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朝向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六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朝向相反侧倾斜延伸,所述第四中心线与所述第九中心线沿前后方向相互远离时联动使得所述上围框与所述承载件相互靠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七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六连杆自上而下沿前后方向共同朝另一侧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之间固设有横杆,所述横杆既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承载件上还设有提供所述横杆滑动导向与限位的导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睡篮具有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所述婴儿睡篮由展开状态向所述收折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增大,所述上围框与所述承载件沿上下方向的距离减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77810.3U CN220917015U (zh) | 2023-09-13 | 2023-09-13 | 婴儿睡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77810.3U CN220917015U (zh) | 2023-09-13 | 2023-09-13 | 婴儿睡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17015U true CN220917015U (zh) | 2024-05-10 |
Family
ID=9093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77810.3U Active CN220917015U (zh) | 2023-09-13 | 2023-09-13 | 婴儿睡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17015U (zh) |
-
2023
- 2023-09-13 CN CN202322477810.3U patent/CN2209170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22805U (zh) | 折叠推车 | |
CN111391908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4104071B (zh) |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 |
CN108177679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828627U (zh) | 儿童推车 | |
CN220917015U (zh) | 婴儿睡篮 | |
CN116252842A (zh) | 童车 | |
CN113264099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766425U (zh) | 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车架 | |
CN211154769U (zh) | 婴儿床 | |
CN214524005U (zh) | 儿童推车 | |
CN115056844A (zh) | 儿童推车 | |
CN104192189B (zh) | 儿童推车 | |
CN113859348A (zh) | 童车 | |
CN112319591A (zh) | 儿童推车 | |
CN111152827A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1605601A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3928400B (zh) | 童车 | |
CN217672785U (zh) | 多功能童车 | |
CN210653265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214524007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9047920U (zh) | 儿童睡篮 | |
CN221757602U (zh) | 推车 | |
CN213534813U (zh) | 儿童推车 | |
CN220924250U (zh) | 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