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5581U - 防护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防护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15581U CN220915581U CN202322697631.0U CN202322697631U CN220915581U CN 220915581 U CN220915581 U CN 220915581U CN 202322697631 U CN202322697631 U CN 202322697631U CN 220915581 U CN220915581 U CN 2209155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surface
- end cap
- wire
- plate
- protective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防护组件,用于防护控制板,包括壳体和密封部,其中,壳体上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接线口;密封部设置于接线口上并形成有能够供导线穿过的导线过孔。本公开通过在壳体的接线口上设置密封部,使得至少部分灰尘会被密封部挡在壳体的外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内,并在控制板上聚集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控制板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其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板防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护组件。
背景技术
风电变流器的控制板组件大多直接裸露的安装于电控柜的内部,没有额外的防护,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控制板可能会受到磕碰而损坏,因此,大部分的控制板会设有防护壳来防止外力直接作用于控制板上,但是外界的灰尘仍然可以通过防护壳上的接线口进入防护壳的内部,进而聚集在控制板上,影响控制板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通过在接线口上设置密封部,减少甚至避免了外界的灰尘进入壳体的内部并在控制板上聚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防护组件,用于防护控制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接线口;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接线口,并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导线过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端盖和底板,所述接线口至少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中的一者。
可选地,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均构造为U型板,所述上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并向所述底板延伸的第二端盖,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的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二底板包括向所述壳体内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密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具有能够使所述导线穿过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接线口。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配置为防尘海绵,以部分或全部覆盖所述接线口,所述防尘海绵与所述第一密封面或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所述导线过孔;或者,所述第一密封面上的所述防尘海绵与所述第二密封面上的所述防尘海绵之间形成所述导线过孔。
可选地,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轴流风扇;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上端盖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以使得所述控制板能够通过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防护组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构造为倒U型,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向所述壳体的外侧延伸以形成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可选地,多个所述固定孔构造为条形孔和/或腰型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通过在壳体的接线口上设置密封部,使得至少部分灰尘会被密封部挡在壳体的外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内,并在控制板上聚集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控制板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其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的装配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中控制板、底板以及固定板之间的装配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中固定板、条形板与固定孔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接线口;3-密封部;4-导线过孔;5-上端盖;501-第一端盖;502-第二端盖;503-第一密封面;6-底板;601-第一底板;602-第二底板;603-延伸部;604-第二密封面;7-轴流风扇;8-通风孔;9-固定板;10-条形板;11-固定孔;12-定位柱;13-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护组件,用于防护控制板13,包括壳体1和密封部3,其中,壳体1上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接线口2;密封部3设置于接线口2上并形成有能够供导线穿过的导线过孔4。控制板13位于壳体1的内部,使得壳体1可以防止外界的冲击直接作用于控制板13上,从而起到对控制板13的防护作用,此外,由于控制板13的导线通过密封部3的导线过孔4与外界的连接时,密封部3能够将外界至少部分灰尘阻挡在壳体1的外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壳体1外的灰尘进入到壳体1内,进而在控制板13上聚集,保证了控制板13的性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可以包括上端盖5和底板6,这样一方面可以便于壳体1的装配,另一方面,也便于将控制板13装入或移出壳体1内,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防护组件在对控制板13进行防护时的装配效率,而接线口2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当时的需求,至少设置于上端盖5和底板6中的一者,从而便于位于壳体1内部的控制器的导线穿过接线口2与外界连通。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端盖5和底板6均构造为U型板,上端盖5包括第一端盖501和垂直连接于第一端盖501并向底板6延伸的第二端盖502,底板6包括第一底板601和垂直于第一底板601的第二底板602,第二端盖502连接于第一底板601。第二端盖502可以直接与第一底板601连接,从而使得上端盖5和底板6相连,或者,可以在第一端盖501上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孔,在第一底板601上设置多个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柱,通过将连接柱插设于连接孔内并使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上端盖5与底板6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501包括面向第一底板601一侧的第一密封面503,第二底板602包括向壳体1内部延伸的延伸部603,延伸部603靠近第一端盖501的一侧形成与第一密封面503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面604,第一密封面503和第二密封面604之间具有能够使导线穿过的间隙,间隙形成接线口2。这样形成的接线口2相当于壳体1内的导线可以从任意方向穿出壳体1的内部,与相关技术中仅设置一个用于导线穿过的接线口2相比,无需在壳体1内多次弯折导线也可以将导线从壳体1内穿出,且能够保证各导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避免各导线在发热后因距离过近导致大量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去,从而对自身以及其他导线产生影响的情况发生。
或者,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端盖5与底板6连接后,两者之间并未存在间隙,则可以直接在第二端盖502和/或第二底板602上开设接线口2,接线口2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其具体开设位置以及开设大小也可以根据当时需要任意设定。例如,可以在第二端盖502上设置多个间隔相等且大小相同的圆形通孔作为多个接线口2,控制板13上的导线可以根据其实际位置,选择更加靠近壳体1外部连接位置的圆形通孔作为其穿出的接线口2,或者,也可以在第二底板602上开设一个矩形通孔作为接线口2,控制板13上的所有导线均可以穿过矩形通孔与壳体1外部电连接,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密封部3连接于第一密封面503和/或第二密封面604。其中,密封部3可以配置为防尘海绵,以部分或全部覆盖接线口2,例如,防尘海绵仅设置在第一密封面503上时,其可以完全或者部分覆盖上端盖5和底板6之间的间隙,此时的导线过孔4则为防尘海绵与第二密封面604之间的间隙,当防尘海绵完全覆盖上端盖5和底板6之间的间隙时,防尘海绵虽然会与第二密封面604相贴合,但是由于防尘海绵自身的特性,控制板13的导线仍然可以从壳体1内穿出,此时,防尘海绵会包覆在导线的周侧的大部分区域,并阻挡外界的灰尘进入壳体1内部;当防尘海绵部分覆盖上端盖5和底板6之间的间隙时,控制板13的导线可以通过间隙从壳体1内穿出,此时的防尘海绵能够阻挡部分外界的灰尘通过接线口2进入壳体1内部;防尘海绵仅设置在第二密封面604上时,与防尘海绵仅设置在第一密封面503上时类似,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密封面503和第二密封面604上均设有防尘海绵时,则由两个防尘海绵之间形成导线过孔4,两个防尘海绵可以相互贴合,也可以具有间隙,导线从两个防尘海绵之间穿过后,两个防尘海绵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覆盖导线的周测,从而防止外界的灰尘通过接线口2进入壳体1的内部。
为了提升防护组件的散热性能,保证壳体1内控制板13的工作效率,上端盖5和底板6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轴流风扇7;上端盖5和底板6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用于进风的通风孔8。如图1所示,轴流风扇7设置在上端盖5的底部且上端盖5在与轴流风扇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通孔,通风孔8设置在底板6上,且位于控制板13的下方,控制板13与通风孔8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通风孔8既能够实现进风的作用,也不会使得外界灰尘大量地进入壳体1的内部,当控制板13在工作时,轴流风扇7也可以同时启动,从而将壳体1内的热量通过通孔排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底板6靠近上端盖5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12,以使得控制板13能够通过定位柱12连接于防护组件,从而便于控制板13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将防护组件安装在控制柜中,壳体1的底部可以设有与控制柜相连的固定板9,固定板9构造为倒U型,固定板9的两侧分别向壳体1的外侧延伸以形成条形板10,条形板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1,为了保证壳体1外的气体能够顺利的通过通风孔8进入壳体1的内部,固定板9上也可以设置透气口,条形板10通过固定孔11与控制柜相连,从而使得防护组件稳定地安装在控制柜中。
此外,由于机柜上的固定孔可能存在偏差,因此,为了保证条形板10上的固定孔11能够与机柜上的固定孔相配,条形板10上的多个固定孔11构造为具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安装距离位置的条形孔和/或腰型孔。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工作原理为:先将控制板13通过定位柱12安装在第一底板601上,防尘海绵可以以粘贴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密封面503和第二密封面604上,以使得两个密封面上的防尘海绵能够将接线口2全部覆盖住,随后再将轴流风扇7安装到第一端盖501的底部,最后通过螺钉或螺栓等方式将上端盖5和底板6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壳体1与控制板13之间的装配,而当壳体1在与机柜连接时,将条形孔和/或腰型孔与机柜上的固定孔一一配合连接即可。这样位于壳体1内的控制板13在连线的时候,导线就可以从防尘海绵之间形成的导线过孔4穿过,使得防尘海绵将导线的周测全部覆盖起来,以防止外界的灰尘通过接线口2进入壳体1的内部,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灰尘在控制板13上聚集,保证了控制板13的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防护组件,用于防护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接线口;
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接线口,并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导线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端盖和底板,所述接线口至少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中的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均构造为U型板,所述上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并向所述底板延伸的第二端盖,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的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二底板包括向所述壳体内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密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具有能够使所述导线穿过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接线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配置为防尘海绵,以部分或全部覆盖所述接线口,
所述防尘海绵与所述第一密封面或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所述导线过孔;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面上的所述防尘海绵与所述第二密封面上的所述防尘海绵之间形成所述导线过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轴流风扇;
所述上端盖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通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上端盖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以使得所述控制板能够通过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防护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构造为倒U型,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向所述壳体的外侧延伸以形成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孔构造为条形孔和/或腰型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97631.0U CN220915581U (zh) | 2023-10-08 | 2023-10-08 | 防护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97631.0U CN220915581U (zh) | 2023-10-08 | 2023-10-08 | 防护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15581U true CN220915581U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91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97631.0U Active CN220915581U (zh) | 2023-10-08 | 2023-10-08 | 防护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15581U (zh) |
-
2023
- 2023-10-08 CN CN202322697631.0U patent/CN2209155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915581U (zh) | 防护组件 | |
CN213989825U (zh) | 一种带有清洁结构的高效散热型电气控制柜 | |
CN211575483U (zh)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
CN213880550U (zh) | 一种智能终端用保护装置 | |
CN210693197U (zh) | 一种应用于配电箱的防水透气机构 | |
CN212777670U (zh) | 电控盒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0490623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同步电机盖板 | |
CN210406038U (zh) | 电动螺丝刀控制盒 | |
CN213020027U (zh) | 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室外机 | |
CN220528443U (zh) | 一种散热结构 | |
CN219536742U (zh) | 一种高度集成的plc阀组控制柜 | |
CN218210008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外壳的空调节能控制器 | |
CN221010589U (zh) | 具有壁挂式储能变流器的储能系统机柜及储能系统 | |
CN213876650U (zh) | 一种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 |
CN219536462U (zh) | 箱体和户外电气设备 | |
CN209992625U (zh) | 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装置 | |
CN216114389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8550516U (zh) | 一种用于防护箱内的电子元器件通风散热结构 | |
CN213692898U (zh) | 一种建筑电气用配电箱 | |
CN216289605U (zh) | 一种配电柜 | |
CN215276281U (zh) | 一种发电机组空气过滤装置 | |
CN215188014U (zh) | 一种隔离式散热结构 | |
CN221305531U (zh) | 充电模块安装箱及充电桩 | |
CN221531965U (zh) | 一种户外电表箱的散热外壳组件 | |
CN220269522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