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607U -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607U
CN220914607U CN202322583937.3U CN202322583937U CN220914607U CN 220914607 U CN220914607 U CN 220914607U CN 202322583937 U CN202322583937 U CN 202322583937U CN 220914607 U CN220914607 U CN 220914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onic device
plug
arms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39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39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所述端子包括:接线部;压接部,所述压接部连接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适于插入电子器件的接电孔中,所述压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且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其中,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以将所述端子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钩挂凸起从所述接电孔伸出且钩挂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以将所述压接部和所述电子器件卡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端子通常可以和电子器件进行插接,以实现端子和电子器件的电连接,并且,为了使端子与电子器件保持良好且持久的接触效果,端子与电子器件间通常采用无焊接的连接形式,且端子的端部会设置限位结构以限制端子脱离电子器件。
但是,在端子和电子器件进行插接后,一方面由于限位结构的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地对端子和电子器件进行限位固定,另一方面由于端子受到的挤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端子被挤压破裂,从而导致限位结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端子,该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电路板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端子,包括:接线部;压接部,所述压接部连接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适于插入电子器件的接电孔中,所述压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且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其中,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以将所述端子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钩挂凸起从所述接电孔伸出且钩挂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以将所述压接部和所述电子器件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凸起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远离所述接线部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导向面的朝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抵接面止抵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凸起还具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导向面和所述抵接面之间,在所述压接部的轴向上,所述过渡面构造成中部相对于两侧凸起的弧形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向外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凸台和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其中,所述钩挂凸起位于所述凸台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的内侧面构造有挤压凸起,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挤压凸起相互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的最高点和所述挤压凸起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插接臂包括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分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关于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包括: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钩挂段,所述钩挂段连接于所述插接段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端,所述钩挂段的外侧面构造有所述钩挂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连接于所述钩挂段的背向所述插接段的一端,所述导向段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接线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接部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接线部的外周面和/或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所述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电子器件止挡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路板模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构成具有所述接电孔的所述电子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路板模组,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和电子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的详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端子;
100、接线部;
200、压接部;210、插接臂;211、第一插接臂;212、第二插接臂;213、插接段;214、钩挂段;215、导向段;216、凸台;220、钩挂凸起;221、导向面;222、抵接面;223、过渡面;230、挤压凸起;240、过渡段;
300、止挡部;
400、电子器件;410、接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包括接线部100和压接部200。
压接部200连接于接线部100,压接部200适于插入电子器件400的接电孔410中,压接部200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210,且插接臂210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220。其中,压接部200插入电子器件400的接电孔410时,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相互靠近且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的外侧面与接电孔410的内周面配合,以将端子1与电子器件400电连接,钩挂凸起220从接电孔410伸出且钩挂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以将压接部200和电子器件400卡接;其中,电子器件400可以为电路板。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端子1可以采用铜合金冲压制造。其中,接线部100可以用于和连接器内部的线束或者导电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通过将压接部200插入电子器件400的接电孔410中,这样压接部200的外周面可以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接触,进而实现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地,压接部200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210,插接臂210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220,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时,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相互靠近且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的外侧面与接电孔410的内周面配合,以将端子1与电子器件40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个插接臂210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可以为自由端,两个插接臂210在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插接时相互靠近,且两个插接臂210的可变形量较大,通过两个插接臂210的自由端可以吸收插接臂210的变形,进而可以避免插接臂210在插接时出现断裂,从而可以避免压接部200出现断裂现象,有效地避免了端子1在和电子器件400的插接过程中出现歪针或者断针等现象,从而可以避免钩挂凸起220和电子器件400分离,钩挂凸起220不易失效,钩挂凸起220可以更稳定地钩挂于电子器件400,避免端子1脱离电子器件400。
并且,端子1不易被挤压破裂,在加工时对压接部200的精度要求可以更低,这样有利于简化端子1的加工工艺,使端子1的生产效率更高且良品率更高。
另外,通过设置钩挂凸起220,钩挂凸起220从接电孔410伸出且钩挂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以将压接部200和电子器件400卡接,具体地,当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插接时,两个插接臂210相互靠近,插接臂210上的钩挂凸起220穿过接电孔410后,两个插接臂210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远离,从而使钩挂凸起220可以钩挂止挡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也就是说,钩挂凸起220可以卡接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这样,端子1的外周面可以和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卡接,更有效地防止了端子1脱离电子器件400,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插接连接更加稳定,进而可以保证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1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400脱离的情况,端子1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钩挂凸起220包括导向面221和抵接面222。
导向面221沿远离接线部100的方向逐渐靠近压接部200的中心轴线,抵接面222位于导向面221的朝向接线部100的一侧,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时,抵接面222止抵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
通过设置导向面221,插接臂210在插入接电孔410的过程中,导向面221可以进行插接导向,从而可以避免钩挂凸起220止挡在电子器件400的朝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以使端子1的插接阻力较小,端子1的插接定位更加简单,端子1和接电孔410的插接更加顺畅,装配更加方便,装配效率更高。
并且,通过设置抵接面222,当钩挂凸起220穿过接电孔410后,抵接面222可以止挡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从而可以起到钩挂卡接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钩挂凸起220再次进入接电孔410中,从而可以避免钩挂凸起220向插入的反方向脱离电子器件400,即避免了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抵接面222垂直于压接部200的轴向,这样,抵接面222可以和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侧面平行,抵接面222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且能够更有效地起到防脱作用,钩挂凸起220和电子器件400的卡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能够避免钩挂凸起220向插入的反方向脱离电子器件400,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钩挂凸起220还具有过渡面223。
过渡面223连接于导向面221和抵接面222之间,在压接部200的轴向上,过渡面223构造成中部相对于两侧凸起的弧形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的过程中,导向面221、过渡面223和抵接面222会依次穿过接电孔410,通过将过渡面223设置为弧形面,一方面可以减小过渡面223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过渡面223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间的摩擦力,以使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插接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渡面223出现应力集中,有利于提高钩挂凸起220的结构强度,避免钩挂凸起220被挤压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插接臂210的外侧面向外凸出形成凸台216,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时,凸台216和接电孔410的内周面配合。这样,凸台216可以凸出于插接臂210的外侧面,从而可以通过凸台216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以提高插接臂210和接电孔410之间的过盈量,使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端子1更不易脱离电子器件400,电连接更加稳定。
另外,钩挂凸起220位于凸台216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这样,当钩挂凸起220穿过接电孔410后,凸台216可以位于接电孔410内,进而可以通过钩挂凸起220钩挂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且凸台216可以过盈配合于接电孔410内,压接部200可以同时实现和电子器件400的过盈配合以及卡接配合,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插接臂210的内侧面构造有挤压凸起230,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时,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相互靠近且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的挤压凸起230相互止抵。
通过在插接臂210的内侧面设置挤压凸起230,挤压凸起230可以凸出于插接臂210的内侧面,当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且至少连个插接臂210相互靠近时,至少两个插接臂210上的挤压凸起230可以相互止抵,进而可以保证至少两个插接臂210之间的相互挤压力较大,从而使至少两个插接臂210的外侧面可以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之间的挤压力较大,压接部200的凸台216和接电孔4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插接连接后更不易分离,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凸台216的最高点和挤压凸起230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压接部200的轴向。
换言之,凸台216的最高点和挤压凸起230的最高点沿压接部200的径向排布,这样,当凸台216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相互挤压时,便于插接臂210形变而带动两个挤压凸起230相互靠近并抵接,以通过两个挤压凸起230抵接对插接臂210的变形量进行限制,从而使凸台216和接电孔410的内周壁之间的挤压力较大,以使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两个插接臂210包括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相对设置,且第一插接臂211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和第二插接臂212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分离设置。
其中,第一插接臂211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和第二插接臂212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分离设置,是指,第一插接臂211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和第二插接臂212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不连接成一体,即,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可以分别与接线部100连接,且第一插接臂211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和第二插接臂212的远离接线部100的一端均为自由端。
这样,当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未插接时,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可以相互分离,当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时,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可以相互靠近并止抵,由于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都具有自由端,在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被挤压变形时,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可以利用自由端充分变形,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的可变形量更大,从而可以避免压接部200出现断裂现象,以保证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连接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关于压接部2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简化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的结构,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的受力状态相接近,第一插接臂211的变形量和第二插接臂212的变形量可以相同,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插接臂211和第二插接臂212中的一个变形量过大而导致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的连接可靠性,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电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插接臂210包括插接段213和钩挂段214。
插接段213的外侧面与接电孔410的内周面配合,钩挂段214连接于插接段213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端,钩挂段214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220。
其中,挤压凸起230可以设置于插接段213的内侧面,凸台216可以设置于插接段213的外侧面。
具体地,在端子1和接电孔410进行插接时,钩挂段214和插接段213可以依次插入接电孔410,且钩挂段214可以从接电孔410伸出并延伸到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此时钩挂凸起220可以钩挂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电孔410的一侧,即两个插接臂210的钩挂凸起220可以分别钩挂于电子器件400的背向接线部100的一侧,更有效地避免了端子1从电子器件400上脱离,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插接臂210还包括导向段215。
导向段215连接于钩挂段214的背向插接段213的一端,导向段215的厚度沿远离接线部100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设置导向段215,插接臂210在插入接电孔410的过程中,导向段215可以进行插接导向,以使端子1的插接定位更加简单,端子1和接电孔410的插接更加顺畅,装配更加方便,装配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接部200还包括过渡段240。
过渡段240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插接臂210连接,过渡段240的另一端与接线部100连接。其中,在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进行插接时,过渡段240的朝向插接臂210的一端的部分也可以插入接电孔410中。
通过设置过渡段240,不仅便于压接部200和接线部100连接,以及便于固定至少两个插接臂210,而且过渡段240的部分也可以插入接电孔410中,以保证插接臂210能够完全插入接电孔410中,以使压接部200和接电孔410的插接更加稳定可靠,端子1不易脱离电子器件400,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间的电连接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端子1还包括止挡部300。
止挡部300设于接线部100的外周面和/或压接部200的外周面,止挡部300用于与电子器件400止挡配合。
例如,止挡部300可以设于接线部100的外周面且位于接线部100的靠近压接部200的一端;或者,止挡部300可以设于压接部200的外周面且位于压接部200的靠近接线部100的一端;再或者,止挡部300的一部分可以设于接线部100的外周面且另一部分设于压接部200的外周面。
并且,止挡部300的外直径大于接电孔410的内直径,这样,当压接部200插入接电孔410时,止挡部300可以止挡于接电孔410外,进而可以对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的插接进行限位,以使端子1和电子器件400电连接更加稳定。
其中,端子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就是说,接线部100、止挡部300和压接部200可以一体加工成型,这样可以使端子1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端子1更不易出现歪针或者断针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接部200的中心轴线和接线部100的中心轴线重合,即,压接部200和接线部100可以同轴设置,这样端子1的结构更加规整,且沿端子1的轴向施加作用力使端子1插入接电孔410时,端子1更不易受力出现弯折,进一步避免了端子1在插接过程中出现歪针或者断针现象。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端子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端子1,能够避免端子1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1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400脱离的情况,端子1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模组,电路板模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端子1和电路板,电路板构成具有接电孔410的电子器件4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模组,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端子1,能够避免端子1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1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400脱离的情况,端子1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部;
压接部,所述压接部连接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适于插入电子器件的接电孔中,所述压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且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
其中,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以将所述端子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钩挂凸起从所述接电孔伸出且钩挂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以将所述压接部和所述电子器件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凸起包括:
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远离所述接线部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
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导向面的朝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抵接面止抵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凸起还具有:
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导向面和所述抵接面之间,在所述压接部的轴向上,所述过渡面构造成中部相对于两侧凸起的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向外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凸台和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
其中,所述钩挂凸起位于所述凸台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的内侧面构造有挤压凸起,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挤压凸起相互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最高点和所述挤压凸起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插接臂包括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分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关于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包括:
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
钩挂段,所述钩挂段连接于所述插接段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端,所述钩挂段的外侧面构造有所述钩挂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还包括:
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连接于所述钩挂段的背向所述插接段的一端,所述导向段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接线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还包括:
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接线部的外周面和/或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所述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电子器件止挡配合。
14.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
15.一种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构成具有所述接电孔的所述电子器件。
CN202322583937.3U 2023-09-22 2023-09-22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Active CN220914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3937.3U CN220914607U (zh) 2023-09-22 2023-09-22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3937.3U CN220914607U (zh) 2023-09-22 2023-09-22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607U true CN220914607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1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3937.3U Active CN220914607U (zh) 2023-09-22 2023-09-22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278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20914607U (zh)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CN201838762U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子组件
CN220914608U (zh)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CN212991386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以及对应的连接器组件和插接端子
CN213026772U (zh) 一种具备防呆结构的ffc排线
CN211789668U (zh) 插接式连接器
CN209981539U (zh) 一种卧式连接器
CN212011375U (zh) 一种插接式连接器
CN209896292U (zh) Fpc连接器
CN108879149B (zh)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US7387542B1 (en) HDMI connector
CN109066142B (zh)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CN220914609U (zh) 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CN214411599U (zh) 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19226661U (zh) 一种鱼眼端子及鱼眼端子pcb组件
CN217215201U (zh) 一种新型的电连接装置
CN219610789U (zh) 高可靠立式连接器
CN218498401U (zh) 一种wtb连接器
CN212011358U (zh) 一种高可靠连接器
CN211351042U (zh) 一种btb连接器母端及btb连接器
CN217114883U (zh) 一种双接触式板对板连接器
CN20980497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6120830U (zh) 一种高可靠连接器
CN219458229U (zh) 一种高可靠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