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477U -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477U
CN220914477U CN202322661114.8U CN202322661114U CN220914477U CN 220914477 U CN220914477 U CN 220914477U CN 202322661114 U CN202322661114 U CN 202322661114U CN 220914477 U CN220914477 U CN 220914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hell
circuit board
conductiv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11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峰
孟姣姣
陈耀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11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插接装置包括壳体、绝缘插接外壳、电路板和导电插接内芯。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且壳体上开设有穿设孔。绝缘插接外壳设置于壳体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绝缘插接外壳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与穿设孔连通。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壳体相连。导电插接内芯设置于电路板上,导电插接内芯穿设于穿设孔并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本申请提供的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制作成本较低,导电插接内芯与电路板连接稳定。

Description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插接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插接部件是实现部件之间电性连接的重要连接工具,用于在部件之间传输电流或信号,它分为接件和插件,统称插接件,插接件也叫连接器,电子插接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电子元器件。
目前在插接件集成化设计中,多为插接件整体结构与壳体或者面板等结构集成设计,插接件整体结构包括导体部分和绝缘结构件部分。现有与插接件连接的电路板通常放置在外壳内部。但是,部分插接件的导电体部分在外壳和电路板皆有设置,使得插接件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还有部分插接件的导电体仅集成在电路板上,导电体与外壳之间无直接的固定连接关系,当插接件由于操作不当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压力会直接作用到电路板上,容易导致导电体部分相对于电路板产生松动,严重时会对电路板造成损坏,影响控制电路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插接件连接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制作成本较低,且有利于提高导电插接内芯与电路板连接稳定性的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接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穿设孔;
绝缘插接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绝缘插接外壳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穿设孔连通;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相连;以及
导电插接内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穿设于所述穿设孔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设孔的开口形状与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的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匹配,所述穿设孔的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的周围,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穿设孔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的周向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绝缘插接外壳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绝缘插接外壳的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导电插接内芯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依次穿设所述穿设孔和所述限位孔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限位块形成所述限位孔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导电插接内芯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插接外壳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插接内芯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导电插接内芯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的截面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插接外壳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的内周沿设置倒角或圆角。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上述的插接装置;以及
电池,设置于所述插接装置的壳体内,所述电池装置与所述插接装置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
上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提供的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一方面,通过绝缘插接外壳集成于壳体上,导电插接内芯集成于电路板上,电路板和壳体安装配合后,即可使得导电插接内芯和绝缘插接外壳安装配合,使得插接装置的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制作成本也较低。另一方面,通过插接内芯远离电路板的一端穿设壳体的穿设孔后收容于绝缘插接外壳的收容空间内,穿设孔能够对导电插接内芯的周向进行限位,当导电插接内芯由于操作不当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可以减小导电插接内芯对电路板的冲击,防止插接内芯相对于电路板产生松动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导电插接内芯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装置的装配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插接装置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和绝缘插接外壳集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壳体和绝缘插接外壳集成的结构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导电插接内芯集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表号说明:
用电设备-1000,电池包-100,车体-300,负载-500,插接装置-101,电池模组-103,壳体-10,绝缘插接外壳-20,电路板-30,导电插接内芯-40,限位块-50,底座-60,收容腔-70,第一表面-10a,第二表面-10b,穿设孔-11,凹陷部-12,收容空间-21,限位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内侧壁”、“外侧壁”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涉及的“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连接(联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1000,以用电设备1000为车辆为例,用电设备1000包括电池包100、车体300和负载500,电池包100和负载500设置于车体300上,当电池包100与负载500电性连接时,电池包100用于对用电设备1000上的负载500供电,以使用电设备1000上的负载500能够正常工作。另外,电池包100还可以用外部电源设备连接,以对电池包100进行充电。
示例性地,用电设备1000可以是摩托车、汽车、公交车、火车、高铁等等。
需要理解的,用电设备1000为车辆时,负载500包括但不限于车灯、仪表盘、车载显示屏、车载雷达、车载传感器、动力驱动设备等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电池包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用电设备1000上,例如:轮船、飞机、机床、施工机械等等设备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100,电池包100包括插接装置101及电池模组103,电池模组103设置于插接装置101内,电池模组103与插接装置101电性连接,以使电池模组103能够通过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装置的装配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插接装置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装置101,插接装置101应用于电池包100,以便于电池包100通过插接装置101与其他设备连接。插接装置101包括壳体10、绝缘插接外壳20、电路板30及导电插接内芯40,绝缘插接外壳20集成于壳体10上,导电插接内芯40集成于电路板30上。
优选地,绝缘插接外壳20与壳体10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实现集成。
可以理解的,绝缘插接外壳20可以通过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固定方式集成设置于壳体10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通过绝缘插接外壳20集成于壳体10上,导电插接内芯40集成于电路板30上,以将插接装置101中的绝缘构件(壳体10和绝缘插接外壳20)和导电构件(电路板30和导电插接内芯40)分开。电路板30和壳体10安装配合后,即可使得导电插接内芯40和绝缘插接外壳20安装配合,绝缘构件中无需设置导电构件,使得插接装置101的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制作成本也较低。
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7,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和绝缘插接外壳集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壳体和绝缘插接外壳集成的结构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第一表面10a上设置有穿设孔11,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之间形成有一容纳腔(图未示出),容纳腔用于收容电池模组103。绝缘插接外壳20凸出设置于第一表面10a上,绝缘插接外壳20具有收容空间21,收容空间21沿第一表面10a至第二表面10b的方向(壳体10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插接外壳20,穿设孔11的周沿在第二表面10b至第一表面10a的方向上的正投影完全收容于绝缘插接外壳20的内周沿内。电路板30收容于容纳腔内。导电插接内芯40设置于电路板30朝向第二表面10b的一侧上,导电插接内芯40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穿设穿设孔11并收容于收容空间21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通过插接内芯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穿设壳体10的穿设孔11后收容于绝缘插接外壳20的收容空间21内,穿设孔11能够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向进行限位,当导电插接内芯40由于操作不当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可以减小导电插接内芯40对电路板30的冲击,防止导电插接内芯40相对于电路板30产生松动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导电插接内芯40与电路板30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绝缘插接外壳20远离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的内周沿设置倒角或圆角,以使外部设备的连接件无需与绝缘插接外壳20完全对准即可穿设进入绝缘插接外壳20内,有利于提高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效率。
在一种其他的实施例中,插接装置101还可以包括缓冲片(图未示出),缓冲片设置于电路板30与第二表面10b之间,导电插接内芯40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依次穿设缓冲片和穿设孔11后收容于收容空间21内。通过新增缓冲片的设置,且缓冲片位于电路板30与第二表面10b之间,以使壳体10的第二表面10b和电路板30之间柔性接触,有利于减小壳体10与电路板30安装时对电路板30造成损伤,也可以减小插接装置101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等因素导致壳体10对电路板30冲击力,进而有利于提高插接装置101整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图5及图7,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例中,穿设孔11的开口形状与导电插接内芯40的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穿设孔11的内侧壁设置于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围,穿设孔11的内侧壁用于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向进行限位。换而言之,穿设孔11的开口形状与导电插接内芯40在壳体10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匹配,穿设孔11的内侧壁设置于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围,壳体10形成穿设孔11的内壁用于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向进行限位。
示例性地,导电插接内芯40包括多个呈板状的导电片,多个导电片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一个导电片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方向上的截面皆呈矩形状。相应地,穿设孔11包括多个子穿设孔11,多个子穿设孔11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一个子穿设孔11皆呈矩形状,每一个子穿设孔11对应的矩形的尺寸大于对应的一个导电片的矩形截面的尺寸,以使每一个导电片都能够穿设对应的一个子穿设孔11并收容于收容空间21内。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导电插接内芯40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等,与之对应的,穿设孔11的开口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等,只需保证穿设孔11的形状与导电插接内芯40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穿设孔11的形状尺寸稍大于导电插接内芯40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截面形状尺寸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通过穿设孔11的内侧壁设置于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围,穿设孔11的内侧壁用于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向进行限位,减小导电插接内芯40因受周向冲击力过大而在收容空间21内产生位移,有利于提高导电插接内芯40在收容空间21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5、图7及图8,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与导电插接内芯集成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中,导电插接内芯40远离电路板30的一侧设置倒角或者圆角。通过将导电插接内芯40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设置成圆角或者倒角的形式,导电插接内芯40无需与穿设孔11完全对准即可实现装配,以使导电插接内芯40穿设穿设孔11的过程更加方便准确,有利于提高插接装置101的装配效率,还有利于提高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效率。可以理解的,导电插接内芯40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导电插接内芯40靠近电路板30的一端的截面尺寸,也可以使得导电插接内芯40无需与穿设孔11完全对准即可实现装配,以使导电插接内芯40穿设穿设孔11的过程更加方便准确,有利于提高插接装置101的装配效率,还有利于提高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效率。
请参阅图3、图5、图7、图8及图9,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插接装置101还包括限位块50,限位块50设于收容空间21内。
限位块50上设置有限位孔51,限位孔51沿第一表面10a至第二表面10b的方向贯穿限位件,限位孔51与穿设孔11在第一表面10a至第二表面10b的方向上相对设置,导电插接内芯40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依次穿设穿设孔11和限位孔51并收容于收容空间21内,限位孔51的内侧壁抵持导电插接内芯40,限位孔51的内侧壁用于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向进行限位。
示例性地,导电插接内芯40包括多个呈板状的导电片,多个导电片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一个导电片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方向上的截面皆呈矩形状。相应地,穿设孔11包括多个子穿设孔11,多个子穿设孔11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一个子穿设孔11皆呈矩形状,每一个子穿设孔11对应的矩形的尺寸大于对应的一个导电片的矩形截面的尺寸,以使每一个导电片都能够穿设对应的一个穿设孔11并收容于收容空间21内。相应地,限位孔51包括多个子限位孔51,多个子限位孔51孔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一个子限位孔51皆呈矩形状,每一个导电片都能够穿设对应的一个子穿设孔11和对应的一个子限位孔51并收容于收容空间21内。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导电插接内芯40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等。与之对应的,穿设孔11的开口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等。与之对应地,限位孔51的开口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等,只需保证限位孔51的形状和穿设孔11的形状以及导电插接内芯40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0a的截面形状相同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通过新增限位块50,限位块50上的限位孔51的内侧壁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周向进行限位,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导电插接内芯40因受周向冲击力过大而在收容空间21内产生位移,以进一步提高导电插接内芯40在收容空间21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插接装置101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中,限位块50固定连接于第一表面10a上,可以在限位块50靠近第一表面10a的一侧上设置背胶,以使限位块50粘接于第一表面10a上。通过将限位块50固定于第一表面10a上,以提高限位块50在收容腔内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限位块50对导电插接内芯40的限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块50还可以通过卡接、螺纹固定等方式固定于第一表面10a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中,限位块50为绝缘件,即限位块50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以使限位块50能够对导电插接内芯40同步进行绝缘隔离和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导电插接内芯40上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电片之间出现短接的现象,进而提高插接装置101的可靠性。
请参阅如图3及图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部12,凹陷部12的开口位于第一表面10a,凹陷部12朝向第二表面10b凹陷,绝缘插接外壳20设置于凹陷部12内,且绝缘插接外壳20连接于凹陷部12的槽底。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通过将绝缘插接外壳20连接于凹陷部12内,以减小绝缘插接外壳20在第一表面10a至第二表面10b上的延伸长度,有利于减小插接装置101整体的体积,以便于插接装置101的小型化发展,进而扩大插接装置101的应用范围。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绝缘插接外壳20偏离第一表面10a的中心设置,即绝缘插接外壳20设置于第一表面10a靠近其周沿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101,通过绝缘插接外壳20偏离第一表面10a的中心设置,操作者能够通过绝缘插接外壳20和导电插接内芯40的位置,判断电路板30与壳体10的装配方向,以使电路板30与壳体10装配时具有防误装的效果,进而可以提高插接装置101装配的良率。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种具体地实施例中,插接装置101还包括底座60,底座60与壳体10的第二表面10b配合,以使插接装置101形成密封结构,而且底座60与壳体10还可以形成收容电池模组103的收容腔70,以便于插接装置101形成电池包100。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穿设孔;
绝缘插接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绝缘插接外壳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穿设孔连通;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相连;以及
导电插接内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穿设于所述穿设孔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设孔的开口形状与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的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匹配,所述穿设孔的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的周围,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穿设孔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导电插接内芯的周向进行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绝缘插接外壳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绝缘插接外壳的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导电插接内芯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依次穿设所述穿设孔和所述限位孔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限位块形成所述限位孔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导电插接内芯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块由绝缘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插接外壳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插接内芯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导电插接内芯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的截面尺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插接外壳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的内周沿设置倒角或圆角。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插接装置;以及
电池,设置于所述插接装置的壳体内,所述电池装置与所述插接装置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22661114.8U 2023-09-27 2023-09-27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914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1114.8U CN220914477U (zh) 2023-09-27 2023-09-27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1114.8U CN220914477U (zh) 2023-09-27 2023-09-27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477U true CN220914477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1114.8U Active CN220914477U (zh) 2023-09-27 2023-09-27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9853B1 (en) Terminal block structure
CN104362451B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CN106785744A (zh) 一种模块化印制板式矩形混装插头连接器
CN220914477U (zh) 插接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3292204U (zh) 一种汽车转接器
CN206293683U (zh) 连接器组件
US11799254B2 (en) Charging adapter device and installing method thereof
CN114765919B (zh) 基板单元以及基板单元的制造方法
CN214754335U (zh) 转接头
CN212626262U (zh) 电压巡检仪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堆
CN2383227Y (zh) 模组连接器
CN211126264U (zh) 利用内台阶防水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1397965Y (zh) 电连接器
CN210379666U (zh) 连接器插座及控制器
CN219437305U (zh) 一种方便pcb板定位安装的车载充电插头
CN221080494U (zh) 一种lvds连接器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9436285U (zh) 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15528111U (zh) 一种线夹连接器
CN213413701U (zh) 一种汽车转接器
CN216598086U (zh) Usb连接器
CN211181993U (zh) 车用开关及车辆
CN219203587U (zh) 电路连接器用外壳铸件
JP2019186022A (ja) 防水カバ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充電コネクタ
CN220066253U (zh) 一种快速推入式密封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