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2039U -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2039U
CN220912039U CN202322615586.XU CN202322615586U CN220912039U CN 220912039 U CN220912039 U CN 220912039U CN 202322615586 U CN202322615586 U CN 202322615586U CN 220912039 U CN220912039 U CN 220912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kiln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water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55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ma Tianan Tianji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Tianan Tianji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Tianan Tianji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Tianan Tianji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55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2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2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2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涉及回收系统技术领域,改善回转窑表面的余热会随着气流,散发到空气中,导致回转窑表面大面积的热源,在回转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的问题,包括回转窑本体,所述回转窑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回收水资源的过滤机构,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方向的降温机构。本实用通过吸风机将蒸气吸入密封罩的内部,从而达到对回转窑本体表面余热进行回收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够减少余热回收系统的负担,进而便于用于其他工艺过程或供热,从而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一种多孔的旋转装置,用于热处理材料,如水泥生产中的煅烧过程,在煅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回转窑的外壁传递给材料,使材料煅烧,然而,回转窑煅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通常会散发到空气中,造成能源的浪费,回转窑余热回收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直接回收和间接回收。
中国发明(公告号:)公开的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该方案包括回转窑、换热器和换热管;其中,回转窑具有窑头和窑尾,窑尾设有用于排出废气的出气口,窑头设有熟料出口和助燃气体进口;换热器的热流体通道与窑尾的出气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设有用于与干燥窑进气口连接的干燥风管道,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利用换热管回收窑头高温熟料的显热,降低了回转窑的工作能耗;同时利用换热器回收窑尾高温废气的余热,降低了干燥窑的能耗,实现了回收热能、节能环保的效果。
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余热回收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是直接对热气进行回收,导致回转窑表面的余热会随着气流,散发到空气中,导致回转窑表面大面积的热源,在回转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无法有效地将余热进行回收,从而需要额外的能源来提供所需的热量,不仅会增加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成本,而且单纯回收热气还降低了能量的回收效率,进而不利于持续发展和资源与能源的节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回转窑表面的余热会随着气流,散发到空气中,导致回转窑表面大面积的热源,在回转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回转窑本体,所述回转窑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回收水资源的过滤机构,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方向的降温机构,所述回转窑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分离气液的分离机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输入端贯穿至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吸风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罩,所述回转窑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换热器,所述烟气换热器的输出端与回转窑本体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贯穿至储水箱的内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导水管相连通;
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气缸、斜杆、空心块、定位杆、限位块、传动板、传动框、传动块和喷头,所述气缸的一侧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斜杆转动连接,所述空心块的一侧与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内壁与定位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贯穿至空心块的外侧并与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喷头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框的底部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的表面与传动框滑动连接,所述喷头的输入端与导水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头对回转窑本体的表面进行降温,通过水体吸收回转窑本体表面的温度,水体吸收热量后,便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使用者启动吸风机,吸风机将蒸气吸入密封罩的内部,从而达到对回转窑本体表面余热进行回收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够减少余热回收系统的负担,进而便于用于其他工艺过程或供热,从而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网、方管和排水管,所述滤网的表面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方管的一侧与壳体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壳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流穿过滤网,使得滤网能够对水中的杂物起到过滤作用,从而方便使用者对水资源进行回收。
可选的,所述回转窑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一侧与回转窑本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腿与地面接触,从而对罐体起到支撑效果,从而提高罐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罐体、电机、毛刷、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和水帘框,所述罐体的表面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罐体的底部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的内腔并与毛刷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罐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罐体的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底部与罐体相连通,所述水帘框的表面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毛刷的顶部与水帘框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烟气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密封罩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气管将水蒸气输送至罐体的内部,通过毛刷吸水空气中的水分,然后配合水帘框对空气中水分进行过滤。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弯管的设置,能够对罐体中的过滤水起到回收作用,进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烟气换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与回转窑本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的设置,能够对烟气换热器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烟气换热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连通有注入管,所述密封罩的表面设置为斜面,且斜面光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水箱的一侧设置的注入管,能够便于使用者向储水箱的内部注入水体,能够水体不仅能够对回转窑本体的表面起到降温效果,而且还能够对回转窑本体表面的热量进行回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喷头对回转窑本体的表面进行降温,通过水体吸收回转窑本体表面的温度,水体吸收热量后,便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使用者启动吸风机,吸风机将蒸气吸入密封罩的内部,从而达到对回转窑本体表面余热进行回收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够减少余热回收系统的负担,进而便于用于其他工艺过程或供热,从而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本实用新型通过喷头与回转窑本体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对水体起到加热效果,而且配合滤网、方管和排水管还能够对热水起到回收效果,进而缓解水体加热的能源消耗,然后通过弯管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罐体内部的冷凝水起到回收效果,从而缓解水资源的浪费,然后通过毛刷配合水帘框,能够提高冷凝水的回收效率,从而便于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装置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装置主体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装置主体的分离机构主视剖面;
图4是本申请中装置主体的壳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中装置主体的结构图4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回转窑本体;2、壳体;3、过滤机构;31、滤网;32、方管;33、排水管;4、储水箱;5、降温机构;51、气缸;52、斜杆;53、空心块;54、定位杆;55、限位块;56、传动板;57、传动框;58、传动块;59、喷头;6、分离机构;61、罐体;62、电机;63、毛刷;64、出水管;65、进气管;66、出气管;67、水帘框;7、导水管;8、吸风机;9、烟气换热器;10、连接板;11、弯管;12、支腿;13、注入管;14、密封罩;1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5,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回转窑本体1,回转窑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壳体2,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回收水资源的过滤机构3,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水箱4,壳体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方向的降温机构5,回转窑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分离气液的分离机构6,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导水管7,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8,吸风机8的输入端贯穿至壳体2的内腔,壳体2的顶部且位于吸风机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罩14,回转窑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烟气换热器9,烟气换热器9的输出端与回转窑本体1相连通,储水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5,水泵15的输入端贯穿至储水箱4的内腔,水泵15的输出端与导水管7相连通;
降温机构5包括气缸51、斜杆52、空心块53、定位杆54、限位块55、传动板56、传动框57、传动块58和喷头59,气缸51的一侧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气缸51的输出端与斜杆52转动连接,空心块53的一侧与壳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定位杆54的一端与空心块53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块55的内壁与定位杆54的表面滑动连接,限位块55的底部贯穿至空心块53的外侧并与传动板56固定连接,喷头59的一侧与壳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传动框57的底部与喷头59固定连接,传动块58的表面与传动框57滑动连接,喷头59的输入端与导水管7相连通,通过喷头59对回转窑本体1的表面进行降温,通过水体吸收回转窑本体1表面的温度,水体吸收热量后,便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使用者启动吸风机8,吸风机8将蒸气吸入密封罩14的内部,从而达到对回转窑本体1表面余热进行回收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够减少余热回收系统的负担,进而便于用于其他工艺过程或供热,从而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参照图1、图2和图4,过滤机构3包括滤网31、方管32和排水管33,滤网31的表面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方管32的一侧与壳体2相连通,排水管33的一端与壳体2相连通,更具体的为,通过水流穿过滤网31,使得滤网31能够对水中的杂物起到过滤作用,从而方便使用者对水资源进行回收。
参照图1和图2,回转窑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腿12,支腿12的一侧与回转窑本体1固定连接,更具体的为,通过支腿12与地面接触,从而对罐体61起到支撑效果,从而提高罐体61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和图3,分离机构6包括罐体61、电机62、毛刷63、出水管64、进气管65、出气管66和水帘框67,罐体61的表面与支腿12固定连接,罐体61的底部与电机62固定连接,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61的内腔并与毛刷63固定连接,出水管64的一端与罐体61相连通,进气管65的一端与罐体61的另一侧相连通,出气管66的底部与罐体61相连通,水帘框67的表面与罐体61的内壁固定连接,毛刷63的顶部与水帘框67转动连接,出气管66的另一端与烟气换热器9的输入端相连通,进气管65的另一端与密封罩14相连通,更具体的为,通过进气管65将水蒸气输送至罐体61的内部,通过毛刷63吸水空气中的水分,然后配合水帘框67对空气中水分进行过滤。
参照图1和图2,出水管64的另一端设置有弯管11,弯管11的一端与出水管64相连通,更具体的为,通过弯管11的设置,能够对罐体61中的过滤水起到回收作用,进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参照图1和图2,烟气换热器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与回转窑本体1固定连接,更具体的为,通过连接板10的设置,能够对烟气换热器9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烟气换热器9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储水箱4的一侧连通有注入管13,密封罩14的表面设置为斜面,且斜面光滑,更具体的为,通过储水箱4的一侧设置的注入管13,能够便于使用者向储水箱4的内部注入水体,能够水体不仅能够对回转窑本体1的表面起到降温效果,而且还能够对回转窑本体1表面的热量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启动回转窑本体1,回转窑本体1运作后,使用者通过注入管13向储水箱4的内部注入水体,使用者启动水泵15,通过水泵15将水体输送至导水管7的内部,通过导水管7将水体输送至喷头59的内部,然后使用者启动气缸51,气缸51推动斜杆52,斜杆52转动并带动传动板56向一侧运动,传动板56运动并带动限位块55在定位杆54的内腔滑动,传动板56在运动的过程中,并带动传动块58在传动框57的内腔滑动,传动块58滑动与传动框57配合并带动喷头59转动,从而对喷头59的角度进行调节,回转窑本体1运作时,通过喷头59对回转窑本体1的表面进行降温,通过水体吸收回转窑本体1表面的温度,水体吸收热量后,便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使用者启动吸风机8,吸风机8将蒸气吸入密封罩14的内部,通过密封罩14将水体输送至罐体61的内部,回转窑本体1表面的水体顺着壳体2落至滤网31的表面,通过滤网31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由于吸收了回转窑本体1表面的热量,从而升温变成热水,进而节省水体加热的能源消耗,蒸气进入罐体61后,蒸气中的水分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落至罐体61的底部或吸附在罐体61和毛刷63的表面,通过毛刷63,不仅能够将罐体61内部的冷凝水刮除,而且能够将表面的冷凝水甩出,通过水帘框67对蒸气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蒸气进入烟气换热器9的内部,通过烟气换热器9对蒸气进行处理,然后将热量输送至回转窑本体1的内部,从而达到预热回收和循环加热的目的,解决了回转窑表面的余热会随着气流,散发到空气中,导致回转窑表面大面积的热源,在回转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回转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回收水资源的过滤机构(3),所述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水箱(4),所述壳体(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方向的降温机构(5),所述回转窑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分离气液的分离机构(6),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导水管(7),所述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8),所述吸风机(8)的输入端贯穿至壳体(2)的内腔,所述壳体(2)的顶部且位于吸风机(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罩(14),所述回转窑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烟气换热器(9),所述烟气换热器(9)的输出端与回转窑本体(1)相连通,所述储水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5),所述水泵(15)的输入端贯穿至储水箱(4)的内腔,所述水泵(15)的输出端与导水管(7)相连通;
所述降温机构(5)包括气缸(51)、斜杆(52)、空心块(53)、定位杆(54)、限位块(55)、传动板(56)、传动框(57)、传动块(58)和喷头(59),所述气缸(51)的一侧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51)的输出端与斜杆(52)转动连接,所述空心块(53)的一侧与壳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54)的一端与空心块(5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55)的内壁与定位杆(54)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55)的底部贯穿至空心块(53)的外侧并与传动板(56)固定连接,所述喷头(59)的一侧与壳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框(57)的底部与喷头(59)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58)的表面与传动框(57)滑动连接,所述喷头(59)的输入端与导水管(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滤网(31)、方管(32)和排水管(33),所述滤网(31)的表面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方管(32)的一侧与壳体(2)相连通,所述排水管(33)的一端与壳体(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腿(12),所述支腿(12)的一侧与回转窑本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6)包括罐体(61)、电机(62)、毛刷(63)、出水管(64)、进气管(65)、出气管(66)和水帘框(67),所述罐体(61)的表面与支腿(12)固定连接,所述罐体(61)的底部与电机(6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至罐体(61)的内腔并与毛刷(63)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64)的一端与罐体(61)相连通,所述进气管(65)的一端与罐体(61)的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出气管(66)的底部与罐体(61)相连通,所述水帘框(67)的表面与罐体(6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毛刷(63)的顶部与水帘框(67)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管(66)的另一端与烟气换热器(9)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进气管(65)的另一端与密封罩(1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4)的另一端设置有弯管(11),所述弯管(11)的一端与出水管(64)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换热器(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表与回转窑本体(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4)的一侧连通有注入管(13),所述密封罩(14)的表面设置为斜面,且斜面光滑。
CN202322615586.XU 2023-09-26 2023-09-26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20912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5586.XU CN220912039U (zh) 2023-09-26 2023-09-26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5586.XU CN220912039U (zh) 2023-09-26 2023-09-26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2039U true CN220912039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5586.XU Active CN220912039U (zh) 2023-09-26 2023-09-26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2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3904B (zh) 一种具有蒸汽驱动的节能型火力发电用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6333267U (zh) 一种具有回热利用的热泵挂面干燥装置
CN106837595A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烟囱余热发电除尘装置
CN105964088A (zh) 一种密集烤房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及余热回收一体机
CN220912039U (zh)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CN208678766U (zh) 一种半导体制程废气中氟化物的净化装置
CN207877292U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1156530A (zh) 一种正丁烷生产用废气回收装置
CN215388292U (zh) 一种节能型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6669915U (zh) 压缩沸腾式再生太阳能除湿系统
CN202382354U (zh) 一种基于溶液进行全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
CN205779062U (zh)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煤基燃料纯氧燃烧发电系统
CN213810845U (zh) 一种用于集中供暖的换热装置
CN210718731U (zh) 一种用于电厂节水消白余热及水回收系统
CN211782806U (zh) 一种节能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3704082U (zh) 一种抽油烟机净化系统
CN103691139B (zh) 一种蒸发器余热加热装置
CN208349328U (zh) 一种燃煤热水锅炉烟气的除尘消白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107044694B (zh) 压缩沸腾式再生太阳能除湿系统
CN219178321U (zh) 一种冷凝器用辅助排气装置
CN220356115U (zh) 一种窑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8980799A (zh) 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的燃烧锅炉
CN205807456U (zh) 一种热力余热回收系统
CN215176036U (zh) 一种全预混冷凝热水锅炉
CN220771105U (zh) 一种循环干燥机用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