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1670U - 直燃式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直燃式热风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1670U
CN220911670U CN202321571635.8U CN202321571635U CN220911670U CN 220911670 U CN220911670 U CN 220911670U CN 202321571635 U CN202321571635 U CN 202321571635U CN 220911670 U CN220911670 U CN 220911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ylinder
air inle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16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军
贾利明
李斌
刘强
高小伟
吕晓东
张煜
杨瑞婷
葛雅丽
刘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Dongbao Bi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Dongbao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Dongbao Bi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Dongbao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16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1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1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1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直燃式热风炉。该直燃式热风炉包括炉体、热风筒和导流筒,热风筒和导流筒位于炉体中;炉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冷风进口;热风筒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密封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导流筒套设在热风筒的外部,导流筒的侧壁分别与热风筒的侧壁和炉体的侧壁径向间隔开,导流筒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三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第三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密封连通,且第三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冷风进口朝向所述导流筒的侧壁外侧面。本实用新型的直燃式热风炉有助于降低热风筒在工作时的温度,延长热风筒的寿命。

Description

直燃式热风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直燃式热风炉。
背景技术
直燃式热风炉是常用的磷酸氢钙物料干燥设备。传统直燃式热风炉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内的热风筒。热风从炉体的热风进口进入后,依次沿着热风筒的热风进口和热风筒的热风出口流动到炉体的出风口。在热风的长期高温炙烤下,传统直燃式热风炉的热风筒容易被烧坏,使得传统直燃式热风炉的热风筒的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热风筒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燃式热风炉,该直燃式热风炉包括炉体、热风筒和导流筒,热风筒和导流筒位于炉体中;炉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冷风进口;热风筒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密封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导流筒套设在热风筒的外部,导流筒的侧壁分别与热风筒的侧壁和炉体的侧壁径向间隔开,导流筒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三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第三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密封连通,且第三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冷风进口朝向所述导流筒的侧壁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径向方向上,炉体的侧壁内侧面与导流筒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导流筒的侧壁内侧面与热风筒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筒的外部环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的外侧部位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导流板的内侧部位于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之间;导流板自导流板的外侧部到导流板的内侧部向第三出风口倾斜延伸;导流板的外侧部与导流筒的侧壁内侧面密封连接,导流板的内侧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出风口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从第二进风口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热风筒的第二出风口所在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筒的侧壁外侧面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热风筒的周向,散热片设置为多排,散热片的长度沿从第二进风口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筒内设有用于混合冷风和热风的混合区,混合区位于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筒的侧壁外侧面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与炉体的侧壁内侧面连接;热风筒的侧壁外侧面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与导流筒的侧壁内侧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体的壁面上设有保温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风进口设置在炉体的顶部或者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冷风进入冷风进口之后,冷风会先沿着导流筒的侧壁外侧面与炉体的侧壁内侧面之间的空间流动,但是冷风在外层通道中是朝向第三进风口的方向流动,而热风是从第一进风口向第二出风口流动,冷风与热风之间的流向相反,冷风可以对导流筒的外表面充分降温,进而间接对热风筒进行降温。冷风从外层通道进入到第三进风口之后,沿着导流筒的侧壁内侧面与热风筒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空间流动,冷风不仅与导流筒的侧壁内侧面接触,还会与热风筒的侧壁外侧面接触,此时冷风会进一步降低热风筒和导流筒的工作温度。所以在经过两次降温过程后,冷风可以带走热风筒上更多的热量,有助于降低热风筒在工作时的温度,延长热风筒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直燃式热风炉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风在直燃式热风炉中流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炉体;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冷风进口;14、散热片;15、保温层;20、热风筒;21、第二进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导流板;24、第二连接杆;30、导流筒;31、第三进风口;32、第三出风口;33、混合区;34、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燃式热风炉,该直燃式热风炉包括炉体10、热风筒20和导流筒30,热风筒20和导流筒30位于炉体10中;炉体10设有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冷风进口13;热风筒20设有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第二进风口21与第一进风口11密封连通,第二出风口22与第一出风口12连通;导流筒30套设在热风筒20的外部,导流筒30的侧壁分别与热风筒20的侧壁和炉体10的侧壁径向间隔开,导流筒30具有第三进风口31和第三出风口32,第三进风口31朝向第一进风口11,第三出风口32与第一出风口12密封连通,且第三出风口32与第二出风口22连通,冷风进口13朝向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
具体的,炉体10的内部具有腔室,热风筒20安装在该腔室中。导流筒30的外表面和炉体10的内表面之间间隔开。炉体10的第一进风口11用于热风流入,炉体10的第一出风口12用于热风流出。热风筒20的内部也具有腔室,热风筒20的第二进风口21用于热风流入热风筒20的腔室,热风筒20的第二出风口22用于热风流出热风筒20的腔室。热风筒20的第二进风口21与炉体10的第一进风口11密封连通,所以热风可以沿着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进入到热风筒20的腔室中。热风筒20的第二出风口22与第一出风口12连通,但是二者之间未密封。热风从热风筒20的腔室中流出后,热风可以从第二出风口22流向第一出风口12,进而流出炉体10。第二出风口22与第一出风口12之间可以采用相对设置或者间隔设置等方式,使第二出风口22与第一出风口12之间连通。由于第一进风口11与第二进风口21之间是密封连通,所以热风只能够沿着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21、第二出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12流动。优选的,炉体10为中空圆柱状,热风筒20为圆筒状。炉体10的侧壁上设置冷风进口13,以允许冷风从冷风进口13进入炉体10内部的腔室中。优选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使热风和冷风可以充分混合,进而降低热风的温度。导流筒30为圆筒状结构,导流筒30的内部具有腔室,热风筒20位于该腔室中。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与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之间间隔开,使得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和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之间形成外层空间,该外层空间能够用作冷风流动的外层通道;同时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与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间隔开,使得导流筒30的侧壁和热风筒20的侧壁之间形成内层空间,该内层空间能够用作冷风流动的内层通道。第一进风口11与第二进风口21之间密封连通,所以该外层通道朝向第一进风口11的一侧已经被热风筒20的筒壁和炉体10的炉壁共同封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之间是连通的,并且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之间未密封连通,所以该内层通道朝向第一出风口12的一侧与第一出风口12是连通的。外层通道和内层通道通过第三进风口31连通。第三出风口32位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之间,第二出风口22与第三出风口32之间不密封,第二出风口22可以通过相对设置或者间隔设置的方式与第三出风口32连通。冷风进口13朝向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所以冷风可以从冷风进口13进入到外层通道中。从冷风进口13流入的冷风,可以依次沿着外层通道、第三进风口31、内层通道、第三出风口32和第一出风口12流动,并且热风和冷风在第一出风口12处混合。或者说,冷风依次沿着冷风进口13、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与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之间的空间、第三进风口31、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与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空间、第三出风口32和第一出风口12流动,并且热风和冷风在第一出风口12处混合。或者说,冷风可以沿着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和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向第一出风口12流动,并且热风和冷风在第一出风口12处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冷风进入冷风进口13之后,冷风会先沿着外层通道流动,但是冷风在外层通道中是朝向第三进风口31的方向流动,而热风是从第一进风口11向第二出风口22流动,冷风与热风之间的流向相反,冷风可以对导流筒30的外表面充分降温,进而间接对热风筒20进行降温。冷风从外层通道进入到第三进风口31之后,沿着内层通道流动,此时冷风与热风筒20中的热风流向相同。在内层通道中流动的冷风不仅与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接触,还会与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接触,此时冷风会进一步降低热风筒20和导流筒30的工作温度。所以在经过两次降温过程后,冷风可以带走热风筒20上更多的热量,有助于降低热风筒20在工作时的温度,延长热风筒20的寿命。另外,为保证进风量,冷风进口13的尺寸通常较大,而外层通道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所以冷风从冷风进口13进入外层通道中后,冷风的流速会增加,进而使得外层通道和内层通道中冷风流速较快,更加有助于热风筒20散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径向方向上,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与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与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间距。
具体的,冷风从尺寸相对较大的外层通道流入到尺寸相对较小的内层通道中时,冷风的流速会进一步增加,使得热风筒20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与更多冷气接触,有助于降低热风筒20在工作时的温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筒20的外部环设有导流板23,导流板23的外侧部位于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之间,导流板23的内侧部位于第二出风口22和第三出风口32之间;导流板23自导流板23的外侧部到导流板23的内侧部向第三出风口32倾斜延伸。导流板23的外侧部与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密封连接,导流板23的内侧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出风口22的直径。
具体的,导流板23环绕第二出风口22设置;或者说,导流板23环绕热风筒20的朝向第三出风口32的一端设置。在导流板23的径向向外方向上或者在导流筒30的径向向外方向上,导流板23的外侧部是连接端,导流板23的外侧部与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贴合。导流板23的内侧部是自由端。相对于导流板23的外侧部,导流板23的内部侧更加靠近第三出风口32。沿着从第一进风口11到第一出风口12的方向,导流板23的直径逐渐减小。从内层通道流出的冷风能够沿着导流板23向第三出风口32倾斜流动,使得冷风流出内层通道后可以集中在第二出风口22正对的位置流动,有助于冷风与来自热风筒20的热风进行充分混合;另一方面,从内层通道流出的冷风能够沿着导流板23集中在朝向第三出风口32的路径上流动,避免了冷风在第三出风口32的周围形成涡流;又一方面,从内层通道流出的冷风流速较快,而从热风筒20流出的热风流速相对较慢,所以冷风能够在靠近第二出风口22的位置形成负压区,促使热风加速流动,进而使得冷风与热风充分混合。优选的,导流筒30的第三出风口所在的一端设置为沿着从第三进风口31到第三出风口32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以使该端部的壁面也具有导流能力,避免在第三出风口32的周形成涡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从第二进风口21到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热风筒20的第二出风22所在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
具体的,第二出风口22设置为一个直径逐渐减小的出风口。经过第二出风口22的导流,热风可以集中在正对第三出风口32的路径上流动,避免了热风在第三出风口32处形成涡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散热片14。
具体的,散热片14可以增加热风筒20的散热面积。散热片14位于导流筒30和热风筒20之间,所以散热片14也位于内层通道或者内层空间中。在内层通道中流动的冷风不仅与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接触,还会与散热片14接触,从而带走热风筒20上更多的热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热风筒20的工作温度,从而有助于延长热风筒20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散热片14为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料,例如铜材料或者钢材料等。优选的,散热片14的长度方向与热风筒20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热风筒20的周向,散热片14设置为多排,散热片14的长度沿从第二进风口21到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散热片14的长度方向与冷风的流向保持一致,有助于避免散热片14干扰冷风流动。优选的,每排散热片1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筒30内设有用于混合冷风和热风的混合区33,混合区33位于第二出风口22和第三出风口32之间。
具体的,从热风筒20流出的热风温度较高,需要与流入导流筒30的冷风混合后进行降温,才能用于烘干磷酸氢钙物料。冷风能够从内层通道流入到混合区33,热风能够从第二出风口22流入到混合区33,然后热风与冷风充分混合后降温,避免了热风在未充分降温的情况下流入第三出风口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34与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连接,使得导流筒30被稳定架起在炉体10内,并且导流筒30的外表面与炉体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24与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连接,使得热风筒20被稳定架起在导流筒30内,并且热风筒20的外表面与导流筒3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杆34和第二连接杆24可以是本领域常见的连接杆,本实用新型对其结构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炉体10的壁面上设有保温层15。保温层15可以设置在炉体10的外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炉体10的内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保温层15能够避免炉体10内热量流失,使得更多的热量能够用于烘干磷酸氢钙物料。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风进口13设置在炉体10的顶部。
具体的,热风具有上升的趋势,所以热风筒20的上部相较于其下部温度可能更高,导流筒30的上部相较于其下部温度也可能更高,将冷风进口13设置在炉体10的顶部,可以使冷风优先对温度较高的位置进行降温,有助于提高冷风对热风筒20的降温效率,延长热风筒2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风进口13设置在炉体10的底部。
具体的,此时冷风进口13的位置较低,方便冷风输装置与冷风进口13安装连接。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热风筒(20)和导流筒(30),所述热风筒(20)和所述导流筒(30)位于所述炉体(10)中;
所述炉体(10)设有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冷风进口(13);所述热风筒(20)设有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所述第二进风口(21)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连通;
所述导流筒(30)套设在所述热风筒(20)的外部,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热风筒(20)的侧壁和所述炉体(10)的侧壁径向间隔开,所述导流筒(30)具有第三进风口(31)和第三出风口(32),所述第三进风口(31)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三出风口(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密封连通,且所述第三出风口(3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2)连通,所述冷风进口(13)朝向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
所述炉体(10)为中空圆柱状,所述热风筒(20)为圆筒状,所述导流筒(30)为圆筒状结构;
所述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散热片(14);沿所述热风筒(20)的周向,所述散热片(14)设置为多排,所述散热片(14)的长度沿从所述第二进风口(21)到所述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延伸;
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34)与所述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连接;所述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24)与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在径向方向上,所述炉体(10)的侧壁内侧面与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与所述热风筒(2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筒(20)的外部环设有导流板(23),所述导流板(23)的外侧部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2)之间,所述导流板(23)的内侧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32)之间;所述导流板(23)自所述导流板(23)的外侧部到所述导流板(23)的内侧部向所述第三出风口(32)倾斜延伸;
所述导流板(23)的外侧部与所述导流筒(30)的侧壁内侧面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板(23)的内侧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第二进风口(21)到所述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所述热风筒(20)的所述第二出风口(22)所在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30)内设有用于混合冷风和热风的混合区(33),所述混合区(33)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3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的壁面上设有保温层(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进口(13)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顶部或者底部。
CN202321571635.8U 2023-06-19 2023-06-19 直燃式热风炉 Active CN220911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1635.8U CN220911670U (zh) 2023-06-19 2023-06-19 直燃式热风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1635.8U CN220911670U (zh) 2023-06-19 2023-06-19 直燃式热风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1670U true CN220911670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2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1635.8U Active CN220911670U (zh) 2023-06-19 2023-06-19 直燃式热风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1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4632A (zh) 折流板式辐射管烧嘴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CN110864320B (zh) 强制自排烟紧凑式预热器
CN110760935B (zh) 单晶炉
CN220911670U (zh) 直燃式热风炉
CN205119797U (zh) 节能熔炼炉
CN221076787U (zh) 一种高温电加热器内部隔热筒体结构
CN209877700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
CN106438557A (zh) 液压缸
CN208735898U (zh)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预混式锅炉
CN220012453U (zh) 一种冷却窑炉
CN216011673U (zh) 焙烧竖炉
CN206118092U (zh) 一种用于微波冶炼炉的保温装置
CN203533608U (zh) 折流板式辐射管烧嘴换热器
CN221505678U (zh) 一种炼锌电炉炉底用调控型高强风冷装置
CN218502961U (zh) 铜线坯连铸连轧均匀冷却装置
CN213955928U (zh) 火焰散热器
CN218237866U (zh) 预混合直燃式节能燃气热风炉
CN210796535U (zh) 一种强对流球化退火炉
CN209295443U (zh) 燃气低氮冷凝锅炉
CN216205598U (zh) 一种管截面为扇状的热交换管
CN212720788U (zh) 预抽真空氮化炉
CN217877136U (zh) 一种炉膛快速冷却窑炉
CN220250752U (zh) 一种制碱换热冷却装置
CN216080367U (zh) 一种直燃式热风炉
CN214937714U (zh) 轧钢加热炉辊道降温隔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