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156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11562U CN220911562U CN202321398497.8U CN202321398497U CN220911562U CN 220911562 U CN220911562 U CN 220911562U CN 202321398497 U CN202321398497 U CN 202321398497U CN 220911562 U CN220911562 U CN 2209115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hell
- sealing plate
- heat exchange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风机、换热器和密封板;机壳内部设有机壳空腔;机壳设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机壳出风口与机壳空腔连通;换热风机设于机壳空腔内并靠近机壳出风口设置;换热器设于机壳空腔内并至少配置为两个;两个换热器相对设置且自远离机壳进风口的方向逐渐靠近,并共同形成换热腔;换热腔与机壳进风口连通,并且换热腔还设有与机壳空腔连通的开口;密封板位于换热腔与机壳空腔连通的开口处;密封板用于关闭开口;加强筋设于密封板背离换热腔的一侧;弯折部至少设于密封板与换热器的连接处;该空调室内机换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且整体强度高且方便布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机壳内部通常安装有两个换热器,并利用两个换热器相对设置形成换热腔,以使两个换热器同时对流经换热腔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增加换热效率,但是,由于换热腔是由两个换热器相对设置形成的,因此,换热腔至少有三个开口,这就导致空气的流动方向不固定,难以保证换热器对空气的换热效果。
现阶段,人们在换热腔多余的开口处设计了密封板,以关闭对应的开口,从而限制换热腔中空气由换热腔进风口、换热腔出风口进出换热腔,进而确保换热器对空气的换热效果,但是,密封板是用模具冲切的,密封板的边部比较锋利,带有毛刺,现场工人拆装换热器时,密封板边上的毛刺会扎手;并且密封板的边缘距离换热器的换热管较近,很容易碰伤换热管;而且,为了确保密封板对开口的关闭效果,密封板通常与换热器是紧密接触,这会容易导致换热器的重力会传递到密封板,导致密封板受力增加,从而引起密封板产生弯曲变形等损坏,密封板如果出现弯曲变形,则其对开口的关闭效果则会显著降低,从而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改进密封板的结构,增加其整体强度并增大其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内部设有机壳空腔;机壳设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机壳出风口和机壳出风口分别与机壳空腔连通;
换热风机,其设于机壳空腔内,用于为空气由机壳进风口流入机壳空腔或由机壳出风口流出机壳空腔提供动力;
换热器,其至少配置为两个,两个换热器设于机壳空腔内并靠近机壳进风口设置;两个换热器相对设置且自远离机壳进风口的方向逐渐靠近,并共同形成换热腔;换热腔与机壳进风口连通,并且换热腔还设有与机壳空腔连通的开口;
密封板,其位于换热腔与机壳空腔连通的开口处,并与换热器连接,以关闭开口;
加强筋,其设于密封板背离换热腔的一侧,用于增加密封板的强度;
弯折部,其设于密封板的边部;弯折部位于密封板与换热器的连接处,以增大密封板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换热器,利用两个换热器共同形成换热腔,以增加对空气的换热效果;通过设置密封板,以关闭换热腔的多余开口,防止换热腔中空气随意流出换热腔;通过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密封板的整体强度,防止密封板与换热器连接时发生弯曲变形而降低密封板对换热腔多余开口的关闭效果;通过设置弯折部,利用弯折部增大密封板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以防止密封板割伤换热器的换热管。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壳空腔内设有接水盘,接水盘靠近机壳进风口处设置并与换热器、密封板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还位于密封板与接水盘的连接处,用于增大密封板与接水盘的接触面积;加强筋配置为多条,加强筋靠近弯折部设置且与弯折部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与对应的弯折部之间具有间隔;密封板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加强筋与弯折部之间的间隔内;换热器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中设有同一紧固件,以使密封板与换热器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包括接水盘外壁和接水盘内壁,接水盘外壁与接水盘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并共同形成安装腔,两个换热器相互远离的一端、密封板远离换热器的一端分别设于安装腔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第一支撑壁朝向安装腔的一侧与密封板朝向换热腔的一侧接触;第二支撑壁朝向安装腔的一侧与换热器朝向换热腔的一侧接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中设有定位块,密封板设有定位口,定位块设于定位口中,以定位密封板在安装腔中的安装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设于第一支撑壁背离接水盘通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壁设有安装孔,密封板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三连接孔、安装孔中设有同一紧固件,以使密封板与第一支撑壁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位于两个换热器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板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换热器一一对应连接,以使两个换热器通过连接板相互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室内机通过将两个换热器相对设置形成换热腔,以增加换热器对空气的换热效果;通过在换热腔多余的开口处设置密封板,以关闭换热腔的多余开口,使换热腔中空气由机壳进风口进入换热腔,由两个换热器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的缝隙流出换热腔,以使换热腔中空气具有确定的流动路径,从而保证换热腔中空气的换热效果;通过在密封板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密封板的整体强度,防止密封板因受到换热器的重量而发生弯曲变形;通过在密封板与换热器的连接处设置弯折部,以增大密封板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防止密封板的边部损伤换热器;换热效果好、工作可靠性高且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未装配前面板和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蜗壳与离心风机、框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与框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换热器相对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板与两个换热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与机壳连接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板、换热器与接水盘装配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板与固定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板与固定板装配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板开设换热腔出气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壳;2、换热器;3、密封板;4、蜗壳;5、换热风机;6、电控组件;7、接水盘;
11、第一腔;12、第二腔;13、顶板;14、后面板;15、挡板;16、底板;17、机壳连接件;18、框架;19、左侧板;131、机壳出风口;
21、翅片;22、固定板;23、换热腔;24、换热管;25、连接板;
251、第一连接部;
221、通孔;222、第二连接孔;223、第三连接部;2231、第五连接孔;
31、加强筋;32、弯折部;33、定位口;34、第一连接孔;35、第三连接孔;36、换热腔出气口;321、缺口;
41、蜗壳进风口;42、蜗壳出风口;43、导风圈;
71、第一支撑壁;72、第二连接部;73、定位块;74、第二支撑壁;75、接水盘外壁;751、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实用新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多种实施形式,例如,可以是挂机、柜机等。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机壳1用于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机壳1具有顶部和底部,机壳1顶部与机壳1底部为相对的两端,从机壳1顶部到机壳1底部为机壳1高度方向;机壳1左侧与机壳1右侧为相对的两侧,从机壳1左侧到机壳1右侧为机壳1宽度方向;机壳1前侧与机壳1后侧为相对的两侧,从机壳1前侧到机壳1后侧的方向为机壳1的厚度方向;机壳1内部设有机壳空腔,并且机壳1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131,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131分别与机壳空腔连通,其中机壳出风口131位于机壳1顶部,机壳进风口位于机壳1底部;具体地,机壳1包括框架18、顶板13、底板16、前面板、后面板14、左侧板19和右侧板;框架18大致呈四方形结构,顶板13与底板16相对设置并对应设于框架18的顶部和底部,前面板和后面板14相对设置并对应设于框架18的前侧和后侧,左侧板19和右侧板对应设于框架18的左右两侧,顶板13、底板16、前面板、后面板14、左侧板19和右侧板共同围设形成机壳空腔,框架18用于支撑和固定顶板13、底板16、前面板、后面板14、左侧板19以及右侧板;需要说明的是,机壳出风口131开设于顶板13,机壳进风口开设于底板16和/或底板16与左侧板19、右侧板之间的连接处;还需要说明的是,机壳空腔被划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第一腔11和第二腔12沿机壳1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并且第一腔11位于第二腔12下方。
如图2和图4所示,换热风机5用于将机壳1外部空气由机壳进风口引入机壳空腔内,并将机壳空腔内的空气由机壳出风口131排至机壳1外部;换热风机5安装于第二腔12内并靠近机壳出风口131设置;换热风机5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换热风机5运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换热风机5运转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换热风机5,第二腔12内设有蜗壳4,蜗壳4内部设有蜗壳空腔,蜗壳空腔用于容纳换热风机5,通过将换热风机5设于蜗壳空腔中,驱动电机安装于蜗壳4并位于蜗壳空腔外部,以便于安装换热风机5和驱动电机;蜗壳4设有蜗壳进风口41和蜗壳出风口42,蜗壳进风口41和蜗壳出风口42分别与蜗壳空腔连通;蜗壳进风口41与机壳空腔连通,蜗壳出风口42与机壳出风口131连通,以使机壳空腔内的空气由蜗壳进风口41进入蜗壳空腔内,并在换热风机5的作用下,由蜗壳出风口42经过机壳出风口131流至机壳空腔外部(即流至室内),从而完成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进风口41处设有导风圈43,以引导机壳空腔内空气进入蜗壳空腔。
如图6和图7所示,换热器2用于对由机壳进风口进入机壳空腔的空气进行换热处理,以形成空调风;换热器2设于第一腔11内并靠近机壳进风口设置;换热器2沿机壳1高度方向倾斜设于机壳空腔内,以增加换热器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需要说明的是,空调风可以为热风,也可以为冷风,甚至可以为常温风。
具体地,换热器2包括换热管24和翅片21,换热管24中流动有冷媒,利用冷媒在液相与气相之间的变化,以完成对空气的换热处理;翅片21与换热管24连接,以增加换热管2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11内设有挡板15,挡板15位于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的连通处并位于机壳进风口上方,由机壳进风口进入机壳内部的空气大部分会进入换热腔23进行换热处理,还有一小部分未进入换热腔23中,反而被直接引入至第二腔12内,由机壳出风口131流至室内,这无疑会降低由机壳出风口131流至室内的空调风质量,因此,通过设置挡板15,可以防止由机壳进风口进入机壳内部的空气被直接引入至第二腔12内;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换热管24包括直管段和弯管段,弯管段与直管段交替排列并相互首尾连接,相邻直管段相互间隔并列设置,弯管段连接于两个直管段,通过将换热管24弯折设置,可以在相同占用空间中,尽可能增长冷媒流经路径,以增加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同一直管段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有两个弯管段,直管段沿机壳1厚度方向延伸并设于翅片21内,弯管段位于直管段的两端并位于翅片21沿机壳1厚度方向设置的两端;换热器2沿机壳1厚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设有若干通孔221,弯管段穿过通孔221与设于翅片21内部的直管段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板22,以便于安装换热器2;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管24可以是铜管或者铝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机壳空腔内安装有两个换热器2,两个换热器2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换热腔23,换热腔23与机壳进风口连通,以使机壳外部空气由机壳进风口直接进入换热腔23内进行换热处理;通过设置换热腔23,可以增加对空气的换热效果,从而增加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两个换热器2沿机壳1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并沿机壳1厚度方向延伸,相应地,换热腔23沿机壳1厚度方向延伸;还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换热器2之间的距离自远离机壳进风口的方向逐渐相互靠近,并且两个换热器2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连接板25连接,由此可知,两个换热器2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加换热器2安装的稳定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25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51,固定板22设有第三连接部223,两个第一连接部251分别与两个换热器2的第三连接部22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连接部251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部223设有第五连接孔2231,紧固件同时设于第四连接孔、对应的第五连接孔2231中,以使两个换热器2通过连接板25相互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机壳空腔内设有机壳连接件17,机壳连接件17与框架18连接,并且机壳连接件17与连接板25连接,以对换热器2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增加换热器2安装的牢固性。
由于换热腔23由两个换热器2相对设置形成的,因此,换热腔23为开放的腔室,虽然两个换热器2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以减少减小换热腔23开口数量,但是换热腔23仍具有三个开口,换热腔23沿机壳1厚度方向为通腔,并且其中两个开口沿机壳1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另一个开口沿机壳1高度方向朝下设置并与机壳进风口连通;在实际应用中,换热腔23中空气会由沿机壳1厚度方向设置的开口流出换热腔23,容易导致未经过换热处理或者换热处理不彻底的空气进入蜗壳空腔中,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因此,如图9和图11所示,上述空调室内机在换热腔23开口处设置密封板3,以关闭换热腔23沿机壳1厚度方向设置的开口,以防止未经过换热处理的空气进入蜗壳空腔中,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板3形状与换热腔23沿机壳1厚度方向设置的开口形状相匹配;还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板3与两个换热器2连接时,两个换热器2的重量会传递到密封板3上,密封板3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密封板3的底部会朝背离换热腔的方向凸出,因此,密封板3设有加强筋31,以增加密封板3的整体强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板3的横截面尺寸较小,容易会割伤换热管24,因此,在密封板3与换热器2的连接处设置弯折部32,以增加密封板3与换热器2的接触面积。
具体地,如图15-图16所示,密封板3呈三角形结构,密封板3两个侧边的边部与两个换热器2一一对应连接,密封板3底边的边部与机壳1连接;密封板3的三个边部分别设有弯折部32,弯折部32用于增加密封板3与换热管24的接触面积,通过将弯折部32以面的形式与换热器2连接,可以避免割伤换热管24,而且便于密封板3的运输;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和图16所示,弯折部32是由密封板3朝背离换热腔23的方向折弯形成的,相邻两个弯折部32之间设有缺口321,以便于密封板3的边部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32。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腔23中的空调风由两个换热器2之间和/或换热器2与连接板25连接处的缝隙离开换热腔23;虽然两个换热器2的顶部通过连接板25连接,但是两个换热器2之间以及换热器2与连接板25的连接处不可避免地会留有缝隙,而且缝隙与换热腔23连通,从而使得换热腔23中的空气可以穿过缝隙离开换热腔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密封板3设有换热腔出气口36,以使换热腔23中空气由换热腔出气口36进入第二腔12中;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腔出气口36处设有橡胶件,橡胶件的中间部分设有缝隙,当换热风机5运转时,机壳空腔内空气由蜗壳进风口41进入蜗壳空腔内,换热腔23中气压大于第一腔11内气压,换热腔23中空气由橡胶件中间缝隙流至第一腔11内,此处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换热腔23沿机壳1厚度方向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密封板3,以关闭换热腔23的开口,由此可知,两个换热器2和两个密封板3共同形成近似四棱锥的结构,为了便于换热器2和密封板3,如图2所示,第一腔11内设有接水盘7,接水盘7大致呈四边形结构;接水盘7靠近底板16设置并且接水盘7的中间部分设有接水盘通口,接水盘通口沿机壳高度方向设置,以使换热腔23与机壳进风口连通。
具体地,如图12-图14所示,接水盘7包括接水盘外壁75和接水盘内壁,接水盘外壁75与接水盘内壁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接水盘外壁75与接水盘内壁共同限定形成安装腔751,安装腔751位于接水盘通口外周;换热器2和密封板3分别设于安装腔751中;需要说明的是,接水盘内壁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壁71和两个第二支撑壁74,两个第一支撑壁71沿机壳1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并与两个密封板3朝向换热腔23的一侧对应连接,以对两个密封板3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减小密封板3的受力;两个第二支撑壁74沿机壳1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并与两个换热器2朝向换热腔23的一侧对应连接,以对两个换热器2进行支撑,从而增加换热器2安装的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板3与接水盘7的连接处也设有弯折部32;还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板3设有三个加强筋31,三个加强筋31分别与密封板3的三个弯折部3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加强筋31与对应的弯折部32之间具有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751中设有定位块73,定位块73设于第一支撑壁71背离接水盘通口的一侧,密封板3设有定位口33,定位口33位于密封板3底边的边部;定位块73设于定位口33中,以定位密封板3在安装腔751中的安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密封板3与第一支撑壁71连接的牢固性,第一支撑壁71设有第二连接部72,第二连接部72设有安装孔,密封板3设有第三连接孔35,第三连接孔35也设于加强筋31与对应的弯折部32之间;紧固件同时设于安装孔、第三连接孔35中,以固定连接密封板3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壁71;还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等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密封板3与固定板22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密封板3设有第一连接孔34,第一连接孔34位于加强筋31与对应的弯折部32之间,固定板22设有第二连接孔222,第二连接孔222与第一连接孔34对应设置,紧固件同时设于第一连接孔34、第二连接孔222中,以固定连接密封板3与固定板2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控组件6,电控组件6用于控制换热器2和/或驱动电机工作,电控组件6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电控组件6安装于框架1顶部并靠近机壳出风口131设置。
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换热风机5运转,将机壳外部空气由机壳进风口引入换热腔23内,经过换热器2换热处理后进入第二腔12内,并由蜗壳进风口41进入蜗壳空腔内,然后由蜗壳出风口42、机壳出风口流至室内。
上述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两个换热器2,利用两个换热器2共同形成换热腔23,以增加对空气的换热效果;通过设置密封板3,以关闭换热腔23的多余开口,防止换热腔23中空气随意流出换热腔23;通过设置加强筋31,以增加密封板3的整体强度,防止密封板3与换热器2连接时发生弯曲变形而降低密封板3对换热腔23多余开口的关闭效果;通过设置弯折部32,利用弯折部32朝向换热器2设置,以增大密封板3与换热器2的接触面积,防止密封板3割伤换热器2的换热管24。而且,由于设置了加强筋31增强密封板3的强度,密封板3的板厚可以降低0.1~0.2mm,降低了材料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内部设有机壳空腔;所述机壳设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所述机壳出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机壳空腔连通;
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机壳空腔内,用于为空气由所述机壳进风口流入所述机壳空腔或由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出所述机壳空腔提供动力;
换热器,其至少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空腔内并靠近所述机壳进风口设置;两个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且自远离所述机壳进风口的方向逐渐靠近,并共同形成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机壳进风口连通,并且所述换热腔还设有与所述机壳空腔连通的开口;
密封板,其位于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机壳空腔连通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换热器连接,以关闭所述开口;
加强筋,其设于所述密封板背离所述换热腔的一侧,用于增加所述密封板的强度;
弯折部,其设于所述密封板的边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换热器的连接处,以增大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换热器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空腔内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靠近所述机壳进风口处设置并与所述换热器、所述密封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还位于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接水盘的连接处,用于增大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接水盘的接触面积;所述加强筋配置为多条,所述加强筋靠近所述弯折部设置且与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密封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弯折部之间的间隔内;所述换热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中设有同一紧固件,以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换热器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接水盘外壁和接水盘内壁,所述接水盘外壁与所述接水盘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并共同形成安装腔,两个所述换热器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密封板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与所述密封板朝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支撑壁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中设有定位块,所述密封板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定位口中,以定位所述密封板在所述安装腔中的安装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壁背离所述接水盘通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壁设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中设有同一紧固件,以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壁相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换热器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连接板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换热器一一对应连接,以使两个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连接板相互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98497.8U CN220911562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98497.8U CN220911562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11562U true CN220911562U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91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98497.8U Active CN220911562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11562U (zh) |
-
2023
- 2023-06-02 CN CN202321398497.8U patent/CN2209115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08946B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KR20050005404A (ko) |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 | |
KR100356245B1 (ko) | 창문형 실내 공조 장치 | |
CN111473421A (zh) | 半导体空调用风叶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半导体空调 | |
CN215982930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 |
CN20970623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1059627A (zh) | 挂墙式空调柜机 | |
CN2209115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19205418A1 (zh) | 可双向安装的竖向壁挂空调室内机 | |
CN215523553U (zh) | 水力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330029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2362225U (zh) | 半导体空调用风叶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半导体空调 | |
CN212179060U (zh) | 空调器 | |
CN101592363B (zh) |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 |
CN208431862U (zh) | 一种整体式蜗壳及空调器 | |
CN212179049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15899845A (zh) | 空调 | |
CN218442598U (zh) | 储能柜冷水空调 | |
CN219698331U (zh) | 一种自带风帽的机房结构 | |
CN217357181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544681U (zh) | 储能柜冷水空调 | |
CN218721965U (zh) | 储能柜冷水空调 | |
CN219612444U (zh) | 空调外机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 |
CN2180016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357186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