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5222U -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5222U
CN220905222U CN202322509282.5U CN202322509282U CN220905222U CN 220905222 U CN220905222 U CN 220905222U CN 202322509282 U CN202322509282 U CN 202322509282U CN 220905222 U CN220905222 U CN 220905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frame
holes
battery
terrai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92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丰
杨卓益
高丽杰
黄少嘉
樊建国
苏文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u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25092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5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5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5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属于全地形车技术领域,本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包括底部框架;顶部框架,顶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前部框架,前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前部框架与顶部框架固定连接;吸能盒,吸能盒设置在前部框架上,吸能盒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同轴设置,第二管体位于第一管体中,第一管体通过若干加强筋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第一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诱导槽,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诱导槽;后部框架,后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该车架的吸能盒在若干加强筋的作用下能够沿轴向稳定变形,从而提高吸能盒吸收碰撞动能的能力,减小全地形车车架的损害,以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也称为四轮摩托车、越野车或者四轮驱动车,是一种多用途、全地形的小型车辆。全地形车通常有四个宽大的轮胎,悬挂系统较高,具有足够的通过性和悬挂性能,可以在各种地形中行驶,且其发动机通常使用燃油或电力,具有较高的动力输出和速度性能,可以用于农业、林业、探险、运动竞技和娱乐等多种用途。
当全地形车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行驶时,会面临颠簸和冲击,在正面碰撞中,全地形车主要通过车架前部吸能盒的压缩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动能以减小最大撞击力,从而缓和冲击。现有全地形车车架的吸能盒结构主要靠设计诱导槽使其在碰撞过程中产生变形来吸收能量,但是由于钢板本身的特性导致其变形不稳定并且吸能能力差,吸能盒的形变难以对称叠缩,即,吸能盒结构本身的塑性变形不能完全吸收碰撞动能,从而导致车体发生碰撞时能量吸收不稳定,不能很好的保护乘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能够使吸能盒沿轴向稳定变形,从而提高吸能盒的吸能能力,保障乘员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包括底部框架;顶部框架,顶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前部框架,前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前部框架与顶部框架固定连接,前部框架包括纵梁;吸能盒,吸能盒设置在前部框架上,吸能盒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纵梁固定连接,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同轴设置,第二管体位于第一管体中,第一管体通过若干加强筋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若干加强筋沿第二管体轴向均匀设置,第一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诱导槽,若干第一诱导槽竖直设置,若干第一诱导槽沿第一管体长度方向均布,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诱导槽,若干第二诱导槽竖直设置,若干第二诱导槽沿第二管体长度方向均布;后部框架,后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后部框架与顶部框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全地形车受到正面碰撞时,若干第一诱导槽和若干第二诱导槽在强力冲击下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发生轴向叠缩,吸能盒在若干加强筋的作用下沿轴向稳定变形,从而提高吸能盒吸收碰撞动能的能力,减小全地形车车架的损害,以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管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筋设置有三个,三个加强筋围绕第二管体轴向均匀分布,加强筋靠近第一管体一侧与第一管体的侧面连接,加强筋靠近第二管体的一侧与第二管体的侧棱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第一通孔围绕第一管体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管体的侧面上,若干第一通孔与若干第一诱导槽沿第一管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若干第二通孔围绕第二管体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管体的侧面上,若干第二通孔与若干第二诱导槽沿第二管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筋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第三通孔沿第一管体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吸能盒上还设置有横梁,横梁与吸能盒的前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横梁包括:后梁板,后梁板与第一管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前梁板,前梁板通过若干连接板与后梁板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板水平设置,后梁板、前梁板和连接板围合形成若干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后部框架包括:电池架,电池架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电池;电池盒,电池盒可分离地设置在电池架上,电池盒用于放置移动电池;支撑板,支撑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池架上,支撑板用于防止电池盒从电池架中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盒通过滑轨与电池架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后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底部框架100,纵梁110;
顶部框架200;
前部框架300;
吸能盒400,第一管体410,第一诱导槽411,第一通孔412,第二管体420,第二诱导槽421,第二通孔422,加强筋430,第三通孔431,横梁440,后梁板441,前梁板442,连接板443,腔体444;
后部框500,电池架510,电池盒520,支撑板530;
固定电池10,移动电池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包括底部框架100;顶部框架200,顶部框架200设置在底部框架100上;前部框架300,前部框架300设置在底部框架100上,前部框架300与顶部框架200固定连接,前部框架300包括纵梁110;吸能盒400,吸能盒400设置在前部框架300上,吸能盒400包括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第一管体410与纵梁110固定连接,第二管体420与第一管体410同轴设置,第二管体420位于第一管体410中,第一管体410通过若干加强筋430与第二管体420固定连接,若干加强筋430沿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设置,第一管体4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诱导槽411,若干第一诱导槽411竖直设置,若干第一诱导槽411沿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均布,第二管体42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诱导槽421,若干第二诱导槽421竖直设置,若干第二诱导槽421沿第二管体420长度方向均布;后部框架500,后部框架500设置在底部框架100上,后部框架500与顶部框架20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底部框架100上设置有顶部框架200、前部框架300和后部框架500,前部框架300设置在底部框架100的前端,后部框架500设置在底部框架100的后端,且前部框架300、后部框架500均与顶部框架200固定连接。吸能盒400的后端与前部框架300的前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吸能盒400设置有两个,两个吸能盒400分别设置在两个纵梁110前端,吸能盒400包括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第一管体410与前部框架300固定连接,第二管体420与第一管体410同轴设置,且第二管体420位于第一管体410中,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通过若干加强筋430连接,若干加强筋430沿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设置,第一管体4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诱导槽411,若干第一诱导槽411竖直平面设置,该竖直平面与第一管体410的轴向垂直,且若干第一诱导槽411沿前后方向均匀分布,第二管体420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诱导槽421,若干第二诱导槽421竖直平面设置,该竖直平面亦与第一管体410的轴向垂直,且沿前后方向均匀分布。由此,当全地形车受到正面碰撞时,若干第一诱导槽411和若干第二诱导槽421在强力冲击下使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发生轴向叠缩,吸能盒400在若干加强筋430的作用下沿轴向稳定变形,从而提高吸能盒400吸收碰撞动能的能力,减小全地形车车架的损害,以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具体地,第一诱导槽41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诱导槽411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且两个第一诱导槽411围绕第一管体410整圈设置,形成环形第一诱导槽411。同样地,第二诱导槽421也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诱导槽421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且两个第二诱导槽421围绕第二管体420整圈设置,形成环形第二诱导槽421。进一步地,两个第一诱导槽411与两个第二诱导槽421分别对应,即,两个第一诱导槽411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两个第二诱导槽421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且该竖直平面亦与第一管体410的轴向垂直,以保证加强筋430能够顺利使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沿轴向压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管体41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管体4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如图2所示,第一管体41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管体4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具体地,由吸能盒400的截面可知,第二管体420的各个顶点分别与第一管体410各个边的中点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六边形截面的吸能盒400具有较大的吸能量和较小的碰撞力峰值,是比较好的吸能结构。具体地,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同轴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角度偏移30°,以使第二管体420的棱边与第一管体410的各个侧面沿前后方向的中线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加强筋430设置有三个,三个加强筋430围绕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分布,加强筋430靠近第一管体410一侧与第一管体410的侧面连接,加强筋430靠近第二管体420的一侧与第二管体420的侧棱连接。
如图2所示,加强筋430设置有三个,三个加强筋430围绕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分布,加强筋430的一侧和第一管体410的侧面固定连接,加强筋430上的另一侧与第二管体420的侧棱连接,且加强筋430所在的平面与上述第一管体410的侧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由此能够进一步优化吸能盒400,避免吸能盒400在受到冲击时偏离轴向压缩形成管体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管体4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412,若干第一通孔412围绕第一管体410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第一通孔412位于第一管体410的侧面上,若干第一通孔412与若干第一诱导槽411沿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二管体42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422,若干第二通孔422围绕第二管体420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第二通孔422位于第二管体420的侧面上,若干第二通孔422与若干第二诱导槽421沿第二管体42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加强筋430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431,若干第三通孔431沿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如图2所示,第一通孔412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通孔412均设置在第一管体410的侧面,且三个第一通孔412沿第一管体410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地,第一通孔412设置在第一管体410中未与加强筋430连接的侧面上,且第一通孔412与第一诱导槽41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当然,以三个轴向分布的第一通孔412为一组,第一通孔412还可以设置有三组,三组第一通孔412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与两道第一诱导槽411间隔设置。第二通孔422设置有六个,六个第一通孔412均设置在第二管体420的侧面,且六个第二通孔422沿第一管体410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地,第二通孔422与第二诱导槽42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当然,以六个轴向分布的第二通孔422为一组,第二通孔422还可以设置有三组,三组第二通孔422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与两道第二诱导槽421间隔设置。加强筋430上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431,两个第三通孔431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由此,通过调整第一通孔412、第二通孔422和第三通孔431的数量及位置,优化全地形车车架上吸能盒400的吸能性能,使吸能盒400能够满足全地形车的实际使用。
具体地,当吸能盒为钢制吸能盒时,需要给吸能盒镀膜以避免钢的氧化,因此此时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也能作为漏液孔,便于钢制吸能盒外表的镀膜工序。而铝制品自带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够隔离空气,保证吸能盒在各种天气情况下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吸能盒400上还设置有横梁440,横梁440与吸能盒400的前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横梁440包括:后梁板441,后梁板441与第一管体410的前端固定连接;前梁板442,前梁板442通过若干连接板443与后梁板441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板443水平设置,后梁板441、前梁板442和连接板443围合形成若干腔体444。
如图3所示,吸能盒400上设置有横梁440,两个吸能盒400分别位于横梁440的左右两侧,横梁440通过两个吸能盒400固定在前部框架300上。具体地,横梁440包括后梁板441和前梁板442,后梁板441与第一管体410的前端固定连接,前梁板442通过四个连接板443与后梁板441固定连接,且连接板443、前梁板442和后梁板441之间形成三个腔体444,四个连接板443对前梁板442和后梁板441具有支撑作用,以增强横梁440整体结构的抗压能力,在保证其缓解外界冲击力性能的同时,也避免使全地形车车架的自重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后部框架500包括:电池架510,电池架510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电池10;电池盒520,电池盒520可分离地设置在电池架510上,电池盒520用于放置移动电池20;支撑板530,支撑板530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池架510上,支撑板530用于防止电池盒520从电池架510中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电池盒520通过滑轨与电池架510滑动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后部框架500包括电池架510、电池盒520和支撑板530,电池架510与底部框架100固定连接,电池盒520可分离地设置在电池架510上,电池架510的前部用于放置固定电池10,电池盒520可分离地设置在电池架510上,且电池盒520位于固定电池10的后侧,支撑板530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池架510后侧,以防止电池盒520从电池架510上脱离。由此,将电池盒520从电池架510中取出,放入移动电池20,再把电池盒520装至电池架510上,连接支撑板530和电池架510,使电池盒520安装固定在电池架510上,再对接移动电池20和固定电池10线束,使移动电池20作为电源为全地形车提供动力,从而保证了整车用电的基本需求,使得全地形车的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具体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盒520通过滑轨与电池架510滑动连接,滑轨沿前后方向延伸,取下电池盒520时,将电池盒520沿滑轨限定的通道滑动,直至电池盒520脱离滑轨;拼装电池盒520时,将电池盒520通过滑轨滑入电池架510中,利用支撑板530对电池盒520的后方进行阻挡,从而完成电池盒520的组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框架(100);
顶部框架(200),所述顶部框架(200)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00)上;
前部框架(300),所述前部框架(300)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00)上,所述前部框架(300)与所述顶部框架(200)固定连接,所述前部框架(300)包括纵梁(110);
吸能盒(400),所述吸能盒(400)设置在所述前部框架(300)上,所述吸能盒(400)包括第一管体(410)和第二管体(420),所述第一管体(410)与所述纵梁(1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420)与所述第一管体(41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管体(420)位于所述第一管体(410)中,所述第一管体(410)通过若干加强筋(430)与所述第二管体(420)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加强筋(430)沿所述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管体(4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诱导槽(411),若干所述第一诱导槽(411)竖直设置,若干所述第一诱导槽(411)沿所述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均布,所述第二管体(42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诱导槽(421),若干所述第二诱导槽(421)竖直设置,若干所述第二诱导槽(421)沿所述第二管体(420)长度方向均布;
后部框架(500),所述后部框架(500)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00)上,所述后部框架(500)与所述顶部框架(20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管体(4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30)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加强筋(430)围绕所述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加强筋(430)靠近所述第一管体(410)一侧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侧面连接,所述加强筋(430)靠近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侧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412),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2)围绕所述第一管体(410)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2)位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侧面上,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2)与若干所述第一诱导槽(411)沿所述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42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422),若干所述第二通孔(422)围绕所述第二管体(420)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所述第二通孔(422)位于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侧面上,若干所述第二通孔(422)与若干所述第二诱导槽(421)沿所述第二管体(42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30)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431),若干所述第三通孔(431)沿所述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400)上还设置有横梁(440),所述横梁(440)与所述吸能盒(400)的前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40)包括:
后梁板(441),所述后梁板(441)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前端固定连接;
前梁板(442),所述前梁板(442)通过若干连接板(443)与所述后梁板(44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板(443)水平设置,所述后梁板(441)、所述前梁板(442)和所述连接板(443)围合形成若干腔体(4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框架(500)包括:
电池架(510),所述电池架(510)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电池(10);
电池盒(520),所述电池盒(520)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电池架(510)上,所述电池盒(520)用于放置移动电池(20);
支撑板(530),所述支撑板(530)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池架(510)上,所述支撑板(530)用于防止电池盒(520)从所述电池架(510)中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520)通过滑轨与所述电池架(510)滑动连接。
CN202322509282.5U 2023-09-14 2023-09-14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Active CN220905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9282.5U CN220905222U (zh) 2023-09-14 2023-09-14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9282.5U CN220905222U (zh) 2023-09-14 2023-09-14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5222U true CN220905222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9282.5U Active CN220905222U (zh) 2023-09-14 2023-09-14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5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659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下部车身结构
CN201745646U (zh) 采用全承载式铝合金车架的电动汽车
CN102205853A (zh) 纯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
CN1124411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01721413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防撞横梁总成
CN111114652A (zh) 一种多尺寸多种动力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0472651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CN220905222U (zh) 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CN202320499U (zh) 一种中巴车底盘
CN210652995U (zh) 一种电动车用吸能盒
CN110758562B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01415652Y (zh) 一种后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CN112606678A (zh) 一种4×4危化品运输车
CN105196851A (zh) 一种中型纯电动客车用的底盘
CN219115553U (zh) 一种x向拓展的汽车下车身及其车辆
CN102416826B (zh) 组合式免充气轿车轮胎
CN115172960B (zh) 一种高压动力电池包
CN109733176B (zh) 分体式电池包转接装置
CN219382404U (zh) 一种前端结构、车体及汽车
CN210680922U (zh) 一种电动车用桁架式车架
CN217124535U (zh) 一种新能源卡车电池框架结构及车辆
CN2140288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18463606U (zh) 一种具有减振作用的车载蓄电池组
CN22078591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左右横梁
CN219226443U (zh) 电池箱、电池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