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8622U - 一种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8622U
CN220898622U CN202322112719.1U CN202322112719U CN220898622U CN 220898622 U CN220898622 U CN 220898622U CN 202322112719 U CN202322112719 U CN 202322112719U CN 220898622 U CN220898622 U CN 220898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water tank
water
robot body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27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27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8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8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8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通过基站的第一加热组件将第一水箱内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通过注水器将第一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第二水箱内,以使第二加热组件将第二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继续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便于机器人本体通过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进行清洁。本申请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将加热阶段分为基站加热和机器人本体加热,以减少机器人本体进行热水洗地时所需的电量,提高清洁机器人的续航时间,进而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洗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洁机器人在智能家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清洁机器人在实现热水洗地的功能时通常将加热组件集成到机器人本体上,而在机器人本体上通过加热组件对清洁用水进行加热会耗费较多电量,使得机器人本体在单次清扫时的时间较短、续航时间较短,不利于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续航时间较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基站和机器人本体。基站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一水箱和注水器,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水箱上,注水器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将第一水箱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机器人本体包括第二水箱和第二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二水箱上,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将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机器人本体与注水器处于对接状态,第二水箱通过注水器与第一水箱连接,注水器用于将第一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第二水箱内。
可选地,注水器还包括第一管路和设置在第一管路的第一开关阀,第二水箱设有入水口,第一水箱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在对接状态下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入水口连通,第一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一管路,使第一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第二水箱。
可选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机器人本体还包括清洁组件,清洁组件与第二水箱连接;清洁组件用于喷洒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和/或,清洁组件用于喷洒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时形成的蒸汽。
可选地,第二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清洁组件包括喷嘴和清洁辊,喷嘴通过出液口与第二水箱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连通,清洁辊与机器人本体的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清洁辊用于通过喷嘴喷洒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进行清洁。
可选地,基站还包括第三水箱、第三管路以及第二开关阀,第三水箱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二开关阀设置于第三管路,第三水箱用于存储清洁用水,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三管路,使第三水箱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三管路流动至第一水箱。
可选地,机器人本体包括电源组件,基站包括充电接口,电源组件与第二加热组件电连接,充电接口固定于基站的第二壳体上;在对接状态下,充电接口与电源组件的充电电极连接,基站用于为机器人本体供电。
可选地,基站还包括第三水箱、第三管路以及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设置于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一端与第三水箱连接,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一水箱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水箱的液位信号;响应于第一水箱的液位信号低于预设阈值,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三管路,第三水箱的预设容量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三管路流动至第一水箱。
可选地,基站还包括固定轴和导向轮,导向轮通过固定轴连接于基站的第二壳体上,导向轮绕固定轴的轴线转动;机器人本体与注水器还具有分离状态,导向轮用于引导机器人本体从分离状态变化到对接状态。
可选地,基站通过连接线路与交流电源连接。
可选地,机器人本体还包括驱动件和转动轮,转动轮设置于机器人本体的底部,驱动件与转动轮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行进预设步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基站的第一加热组件将第一水箱内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通过注水器将第一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第二水箱内,以使第二加热组件将第二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继续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便于机器人本体通过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进行清洁。本申请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将加热阶段分为基站加热和机器人本体加热,以减少机器人本体进行热水洗地时所需的电量,提高清洁机器人的续航时间,进而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机器人本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清洁机器人的结构透视图;
图4是图1中机器人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基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固定轴和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来能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隔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见图1-5,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机器人本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清洁机器人的结构透视图,图4是图1中机器人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基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包括基站10和机器人本体20。
基站10包括第一加热组件110、第一水箱120和注水器,第一加热组件110设置于第一水箱120上,注水器与第一水箱120连接,第一加热组件110用于将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基站10用于在与机器人本体20对接时为机器人本体20供电。其中,基站10还用于为机器人本体20提供清洁用水,以及用于回收机器人本体20收集的垃圾和污水,例如,机器人本体20按照预设轨迹进行行进并在行进过程中对地面进行吸尘和洗地,机器人本体20可以设置有第一尘盒和第一污水箱,第一尘盒用于收集机器人本体20吸取的灰尘和垃圾,第一污水箱用于收集机器人本体20进行洗地后地面残留的污水。如图5所示,基站10可以包括第二尘盒142和第二污水箱143,第二尘盒142用于在基站10与机器人本体20连接时回收第一尘盒的灰尘和垃圾,第二污水箱143用于在基站10与机器人本体20连接时回收第一污水箱的污水,第二尘盒142的容量大于第一尘盒的容量,第二污水箱143的容量大于第一污水箱的容量,以便于基站10进行多次回收,减少用户对第二尘盒142和第二污水箱143进行更换的次数,提高用户体验。
基站10还包括注水器130,机器人本体20包括第二水箱220和第二加热组件210,第二加热组件210设置于第二水箱上220,第二加热组件210用于将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具有对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处于对接状态时,第二水箱220通过注水器与第一水箱120连接,注水器用于将第一水箱120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第二水箱220内,以使机器人本体20通过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对目标位置进行清洁。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具体地,基站10通过第一加热组件110将第一水箱120内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还在注水器与机器人本体20处于对接状态时通过注水器将第一水箱120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第二水箱220,以使第二加热组件210将第二水箱220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继续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相比于直接通过第二加热组件210将室温下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本实施例的通过基站10的第一加热组件110进行一次加热、并通过机器人本体20的第二加热组件210进行二次加热的方式能够节省机器人本体20的电量,使得机器人本体20的续航能力更强,减少机器人本体20回基站10进行充电的频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根据用户习惯进行选择,例如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在5-20℃之间,以减少第二加热组件210加热时所耗费的电量,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间的差值也可以在5-20℃的区间之外;第一加热组件110和第二加热组件210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电阻加热、浸入式加热等直接接触的方式对清洁用水进行加热,也可以通过蒸汽加热等间接加热的方式对清洁用水进行加热,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在第一加热组件110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加热时,第一加热组件110可以为加热线圈,第一加热组件110围绕于第一水箱120的外壁,以对第一水箱内的清洁用水进行加热;在第一加热组件110为电阻加热时,第一加热组件110可以设置若干加热元件,若干加热元件以阵列的方式贴合于第一水箱120的外壁;在第一加热组件110为浸入式加热时,第一加热组件110可以设置于第一水箱120内,并与清洁用水直接接触进行加热;可以理解地,第二加热组件210的加热方式以及设置位置与上述类似,第二加热组件210与第一加热组件110的加热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清洁机器人通过基站10的第一加热组件110将第一水箱120内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通过注水器将第一水箱120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第二水箱220内,以使第二加热组件210将第二水箱220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继续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便于机器人本体20通过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进行清洁。本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将加热阶段分为基站10加热和机器人本体20加热,以减少机器人本体20进行热水洗地时所需的电量,提高清洁机器人的续航时间,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洗效率;并且能够实现清洁机器人的热水洗地,以及在机器人本体20加热清洁用水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热蒸汽,热水或蒸汽能有效溶解地面的油垢等各类顽固污渍,有效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洗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注水器还包括第一管路131和设置在第一管路131的第一开关阀(图未示),第二水箱220设有入水口,第一水箱120与第一管路131的一端连接;在对接状态下第一管路131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箱220的入水口连通,第一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一管路131,使第一水箱120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一管路131进入第二水箱220。
具体地,基站10的底部设置有一容置空间,机器人本体20可以沿预设轨迹行进并进入基站10的容置空间内,以在容置空间的内部实现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的对接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其中,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的对接状态可以理解为将机器人本体20的预设位置与注水器的预设位置对齐以实现的对接状态,在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处于对接状态时,机器人本体20还可以通过其他部件与基站10电性接触。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本体20和基站10上可以设置有红外对位传感器,以通过红外对位传感器判断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的相对位置,使得机器人本体20可以在对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基站10还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一管路131,第一水箱120和第二水箱220用于存储清洁用水并作为清洁用水的加热容器。第一管路1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水箱120,且第一管路131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第一水箱120的较低液位;第一管路13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与第二水箱220的入水口对接以实现第一管路131与第二水箱220的连通。在第一加热组件110将第一水箱120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处于对接状态,第一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一管路131,第一水箱120通过第一管路131与第二水箱220连通,使得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从第一水箱120流动至第二水箱220,实现机器人本体20的清洁用水的补充。
在本实施例中,该清洁机器人在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处于对接状态时,通过第一开关阀将第一管路131设置成开启,以使第一水箱120与第二水箱220连通,第一水箱120内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一管路131进入第二水箱220,机器人本体20通过第二加热组件210继续对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进行加热,以将加热阶段分为基站10加热和机器人本体20加热,减少机器人本体20进行热水洗地时所需的电量,提高清洁机器人的续航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第二加热组件210用于将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具体地,沸点温度是清洁用水沸腾时的温度,也是清洁用水的饱和蒸汽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等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时,第二加热组件210将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持续沸腾并产生蒸汽。
如图4所示,机器人本体20还包括清洁组件230,清洁组件230与第二水箱220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清洁机器人处于第一清洁模式,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清洁组件230用于喷洒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以使清洁组件230进行热水洗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清洁机器人处于第二清洁模式,第二预设温度等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第二加热组件210将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清洁用水持续沸腾形成蒸汽,清洗组件用于喷洒清洁用水加热时形成的蒸汽,以进行蒸汽洗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清洁机器人处于第三清洁模式,第二预设温度等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清洁机器人可以对目标位置同时进行热水洗地和蒸汽洗地,具体方式如上,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第二加热组件210用于将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清洁组件230用于喷洒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和/或喷洒清洁用水加热时形成的蒸汽,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热水洗地和/或蒸汽洗地,热水、蒸汽能有效溶解地面的油垢等各类顽固污渍,有效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洗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20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图未示),清洁组件230包括喷嘴231和清洁辊232,喷嘴231通过出液口与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连通,清洁辊232与机器人本体20的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清洁辊232用于通过喷嘴231喷洒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进行清洁。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清洁辊232进行清洁时,喷嘴231与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连通时,喷嘴231将清洁用水或蒸汽喷洒至地面,此时喷嘴231的出口部分显露于机器人本体20的底板,以使喷嘴231直接将清洁用水或蒸汽喷洒至喷嘴231对应的地面上。清洁辊232与地面的清洁用水或蒸汽接触并浸润,清洁辊232通过与地面的滚动摩擦进行清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喷嘴231将清洁用水或蒸汽喷洒至清洁辊232的表面,以使清洁辊232被清洁用水或蒸汽浸润后再对地面进行清洁。具体地,清洁辊232可以设置有多个连通口,喷嘴231通过管路与连通口连接,以通过连通口将清洁用水或蒸汽喷洒至清洁辊232;或者,喷嘴231设置于清洁辊232的一侧,喷嘴231的出口面向清洁辊232,以直接将清洁用水或蒸汽喷洒至清洁辊232的表面。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清洁辊232可以为纤维辊,即以纤维类材料或者超细纤维制作而成的辊,以提高清洁辊232的湿润性能,使得清洁辊232通过喷嘴231喷洒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进行清洁时能够更快浸润。
机器人本体20包括第一壳体261和底板262,底板262用于支持清洁组件230、第二水箱220等若干零部件,第一壳体261用于遮盖零部件以提高机器人本体20的美观度。清洁组件230还可以包括吸尘口和盘刷234,底板262开设有一吸尘口,盘刷234、吸尘口以及清洁辊232均设置于底板262上,吸尘口和滚刷233设置于机器人本体20的行进方向的前方,盘刷234设置于机器人本体20远离滚刷233的一侧,盘刷234用于对地面的灰尘和垃圾进行清扫,以使灰尘和垃圾聚集在吸尘口正对的地面,机器人本体20通过吸力的作用将地面上的灰尘和垃圾从吸尘口收集起来并存储于第一尘盒,以完成地面的清洁。机器人本体20还可以通过打开污水刮条将清洁辊232上的污水进行收集,以将污水回收至第一污水箱进行存储,使得清洁辊232保持清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喷嘴231通过出液口与第二水箱220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连通,清洁辊232用于通过喷嘴231喷洒的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进行清洁,以使热水或蒸汽溶解地面的顽固污渍,提高机器人本体20的清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站10还包括第三水箱140、第三管路141以及第二开关阀,第三水箱140通过第三管路141与第一水箱120连接,第二开关阀设置于第三管路141,第三水箱140用于存储清洁用水。
具体地,基站10还设置有第三水箱140,基站10的第一水箱120用于作为清洁用水的加热场所,第三水箱140用于存储常温的清洁用水,在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三管路141时,第三管路141用于连通第一水箱120和第三水箱140,以使第三水箱140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三管路141流动至第一水箱120。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三水箱140设置于第一水箱120的上方,第三管路141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水箱140的底部,第三管路14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水箱120的顶部,以在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三管路141时通过重力促使第三水箱140的清洁用水流动至第一水箱120,使得基站1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水箱140可以设置于第一水箱120的一侧,并通过泵等动力组件将第三水箱140的清洁用水泵送至第一水箱120,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清洁机器人还可以设置有不同的清洁模式,例如,在开启热水洗地或蒸汽洗地模式时,第三水箱140的预设容量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三管路141流动至第一水箱120,以使第一加热组件110将第一水箱120内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水箱220通过入水口获取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并通过第二加热组件210将第二水箱220内的清洁用水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以实现热水洗地或蒸汽洗地。又例如,在开启常温水洗地时,第三水箱140的预设容量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三管路141流动至第一水箱120,第二水箱220直接通过入水口获取第一水箱120的清洁用水进行洗地,或者,第一管路131设置有一支路,注水器还可以设置成开启支路,以通过支路实现第二水箱220与第三水箱140的连通,第二水箱220直接通过入水口获取第三水箱140的清洁用水进行洗地。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置等可以选择不同的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模式,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机器人本体20包括电源组件240,基站10包括充电接口151,电源组件240与第二加热组件210电连接,充电接口151固定于基站10的第二壳体154上;在对接状态下,充电接口151与电源组件240的充电电极241连接,基站10用于为机器人本体20供电。
具体地,充电接口151位于基站10的容置空间内,机器人本体20通过电源组件240对第二加热组件210、清洁组件230等部件提供电能,以使第二加热组件210和清洁组件230实现对应功能。电源组件240可以包括充电电极241与电池242,电池242用于存储和输出电能,充电电极241与电池242通过线路连接,在机器人本体20和基站10处于对接状态时,机器人本体20的充电电极241与基站10的充电接口151连接形成供电线路,基站10通过充电电极241与充电接口151形成的供电线路为电池242进行充电。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电池242的电量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机器人本体20停止当前的清洁工作并返回基站10,以通过充电接口151与电源组件240的充电电极241连接进行充电;和/或,第二水箱220可以设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水箱220的液位,在清洁模式下,响应于第二水箱220的液位低于第二预设阈值,停止当前的清洁工作并返回基站10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站10还包括第三水箱140、第三管路141以及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设置于第三管路141,第三管路141的一端与第三水箱140连接,第三管路141的另一端与第三水箱140连接,第一水箱120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图未示),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水箱120的液位信号;响应于第一水箱120的液位信号低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第三管路141,第三水箱140的预设容量的清洁用水通过第三管路141流通至第一水箱120,以对第一水箱120内的清洁用水进行补充,防止第一加热组件110在对第一水箱120进行加热时发生干烧等故障情况。
具体地,第三水箱140设置于第一水箱120之上,第三管路141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水箱140的底部,第三管路14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水箱120的顶部。第二传感器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水箱120内清洁用水的液位信息。其中,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可以但不局限于浮子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广电传感器等。本实施例通过第二传感器对第一水箱120的液位进行监控,以及时对第一水箱120内的清洁用水进行补充,保证清洁机器人在清洁过程的连贯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图6是图5中固定轴和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基站10还包括固定轴153和导向轮152,导向轮152通过固定轴153连接于基站10的第二壳体154上,导向轮152绕固定轴153的轴线转动;机器人本体20与注水器还具有分离状态,导向轮152用于引导机器人本体20从分离状态变化到对接状态。
具体地,固定轴153固定安装于基站10的第二壳体154上,具体可以位于基站10的容置空间内,导向轮152活动连接于固定轴153,使得导向轮152能够绕固定轴153的轴线转动。在机器人本体20进入基站10的容置空间内并与基站10进行对位时,机器人本体20可以将第一壳体与导向轮152抵接,以使机器人本体20通过第一壳体与导向轮152的相对摩擦,使得导向轮152按照预设方向转动并引导机器人本体20按照预设轨迹移动,进而引导机器人本体20从分离状态变化到对接状态。其中,机器人本体20的对接状态可以包括第二水箱220与注水器的对接,和/或,机器人本体20的充电电极241与基站10的充电接口151的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导向轮152实现机器人本体20的辅助对位,结构简单易实现,使得基站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10通过连接线路与交流电源连接,以使第一加热组件110对清洁用水进行加热。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基站10通过连接线路与家庭的交流电源连接,并通过交流电驱动第一加热组件110加热第一水箱120的清洁用水,以使第一加热组件110将第一水箱120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相比于使用直流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基站10接收交流电能够为机器人本体20提供更大的充电电量,以加快机器人本体20的充电速度,提高机器人本体20的续航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机器人本体20还包括驱动组件250,驱动组件250用于为机器人本体20提供驱动力,以使机器人本体20按照预设路径行进和清洁。
具体地,驱动组件250可以包括驱动件(图未示)和若干转动轮251,转动轮251设置于机器人本体20的底部,驱动件与转动轮251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轮251转动,转动轮251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20行进预设步长。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电机,转动轮251可以直接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以接收驱动件的驱动力,或者,转动轮251通过连接件与电机的转轴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底板262上对应设置有两个转动轮251,出液口位于两个转动轮251之间,污水刮条和清洁辊232分别设置于底板262靠近转动轮251的一侧,以使得机器人本体20的底部结构更加紧凑,实现机器人本体20的小型化。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基站10的第一加热组件110将第一水箱120内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通过机器人本体20的第二加热组件210将第二水箱220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继续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以将加热阶段分为基站10加热和机器人本体20加热,减少机器人本体20进行清洁时所需的电量,提高清洁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并且在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清洁用水的沸腾温度时,还可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热水洗地和蒸汽洗地功能,有效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洗效果。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所需的电量减低,使得机器人本体20的电池组件的所需空间减少,机器人本体20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机器人本体20的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一水箱和注水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上,所述注水器与所述第一水箱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水箱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
机器人本体,包括第二水箱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箱上,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
其中,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注水器处于对接状态,所述第二水箱通过所述注水器与所述第一水箱连接,所述注水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添加至所述第二水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器还包括第一管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水箱设有入水口,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成开启所述第一管路,使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第一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第二水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清洁用水的沸点温度,所述机器人本体还包括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第二水箱连接;
所述清洁组件用于喷洒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清洁用水,和/或,所述清洁组件用于喷洒所述清洁用水加热至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形成的蒸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喷嘴和清洁辊,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连通,所述清洁辊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清洁辊用于通过所述喷嘴喷洒的清洁用水或蒸汽进行清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三水箱、第三管路以及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三水箱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三水箱用于存储清洁用水,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所述第三管路,使所述第三水箱的清洁用水通过所述第三管路流动至所述第一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电源组件,所述基站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固定于所述基站的第二壳体上;在所述对接状态下,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组件的充电电极连接,所述基站用于为所述机器人本体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三水箱、第三管路以及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箱连接,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水箱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的液位信号;响应于所述第一水箱的液位信号低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成开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三水箱的预设容量的清洁用水通过所述第三管路流动至所述第一水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固定轴和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固定轴连接于所述基站的第二壳体上,所述导向轮绕所述固定轴的轴线转动;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注水器还具有分离状态,所述导向轮用于引导所述机器人本体从所述分离状态变化到所述对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连接线路与交流电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还包括驱动件和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轮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所述转动轮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本体行进预设步长。
CN202322112719.1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20898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2719.1U CN220898622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2719.1U CN220898622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8622U true CN220898622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2719.1U Active CN220898622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8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5930B (zh) 一种扫拖一体机器人的工作机站
CN110916569B (zh) 一种自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0974092B (zh) 一种用于擦地机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擦地机
CN107080500B (zh) 智能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1723028U (zh) 一种能够对擦地机进行补水的清洁坞
CN210076909U (zh) 一种自甩干清洗刷
CN111297274A (zh) 一种擦地机
CN114343516B (zh) 清洁头以及硬地面清洗机
CN113693519A (zh) 基站及表面清洁系统
CN211534269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1723016U (zh) 一种擦地机
US20220142443A1 (en) Floor mopping machine and cleaning dock for floor mopping machine
CN220898622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8978806U (zh) 清洁设备
CN216535177U (zh) 洗地机滚筒装置及滚刷式蒸汽洗地机
CN212755513U (zh) 一种擦地机
US20220395158A1 (en) Maintenance station and cleaning system
CN217137929U (zh) 维护站和清洁系统
CN114903387A (zh) 地面清洗机的自清洁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地面清洗机
CN216439121U (zh) 一种地刷及使用所述地刷的家用洗地机
CN114788666B (zh) 具有热水清洁系统的扫地机
CN213963232U (zh) 一种智能蒸汽拖地机
CN216776930U (zh) 一种基站
CN216167272U (zh) 基站及表面清洁系统
CN220109665U (zh) 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