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8112U -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8112U
CN220898112U CN202322654613.4U CN202322654613U CN220898112U CN 220898112 U CN220898112 U CN 220898112U CN 202322654613 U CN202322654613 U CN 202322654613U CN 220898112 U CN220898112 U CN 220898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locking
seat
belt assembly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46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昭华
赵艳艳
程学道
刘洋
刘腾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546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8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8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8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带组件和车辆。该安全带组件包括:安全带;锁舌,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锁止端,连接端连接于安全带,锁止端大致呈片状,锁止端还设有镂空区;锁止座,包括壳体、伸缩件、传动单元和电机,电机固定于壳体,伸缩件和传动单元收容于壳体的内腔中,传动单元传动连接于电机和伸缩件之间;锁舌的锁止端从壳体的开口伸入壳体的内腔后,电机经传动单元驱动伸缩件朝向锁止端滑动,以使伸缩件伸入镂空区内并锁定锁舌和安全带。本申请安全带组件通过在锁止座内设置电机和伸缩件,以在锁舌的锁止端伸入壳体的内腔后,电机能够驱动伸缩件伸入锁舌的镂空区内,以实现对锁舌和安全带的锁定,从而提高本申请安全带组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组件、和一种包括所述安全带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安全带组件通常是通过锁止座和锁舌的锁定功能,来限定用户在座椅上的相对位置。在现有技术中,锁止座和锁舌的锁定配合通常是利用带有弹簧的机械结构来实现的。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以使得锁舌在伸入锁止座的壳体内时,弹簧能够将伸缩件推动至锁舌的镂空区内,从而实现锁舌和锁止座的锁定功能。
弹簧存在可靠性风险,存在异物掉入壳体内的情况,当异物卡在弹簧之间时,会影响弹簧的作用效果;或者长时间使用后弹力失效等,进而影响锁止座和锁舌的锁定功能,降低了安全带组件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可靠性的安全带组件,以及包括所述安全带组件的车辆。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组件,包括:
安全带;
锁舌,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锁止端,连接端连接于安全带,锁止端大致呈片状,锁止端还设有镂空区;
锁止座,包括壳体、伸缩件、传动单元和电机,电机固定于壳体,伸缩件和传动单元收容于壳体的内腔中,传动单元传动连接于电机和伸缩件之间;
锁舌的锁止端从壳体的开口伸入壳体的内腔后,电机经传动单元驱动伸缩件朝向锁止端滑动,以使伸缩件伸入镂空区内并锁定锁舌和安全带。
本申请安全带组件通过设置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锁止端的锁舌,并将安全带连接于连接端上,以便于在锁舌和锁止座固定的同时,实现安全带与锁止座的锁定功能。
本申请安全带组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伸缩件和电机,并使得伸缩件和电机通过传送单元实现传动连接,以在锁舌的锁止端从壳体的开口伸入壳体内腔后,电机能够转动并依靠传动单元将力传递至伸缩件上,从而使得伸缩件在电机的力的作用下朝向锁止端滑动,直至伸缩件伸入锁止端的镂空区内,从而实现锁舌和锁止座的锁定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以实现锁止座和锁舌的锁定功能的方式,本申请安全带组件通过电机驱动伸缩件以锁定锁舌。电机驱动力相对较大,可以避免因伸缩件动力不足而导致的锁定不到位的现象,提高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包括隔板,隔板收容并固定于内腔内,传动单元、伸缩件和电机位于隔板的同一侧,壳体的开口位于隔板的另一侧;隔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锁止端从开口伸入壳体的内腔后,电机经传动单元驱动伸缩件朝向锁止端滑动,伸缩件经通孔伸入镂空区以锁定锁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腔内设置隔板,并使得传动单元、伸缩件和电机位于隔板的同一侧,而壳体的开口位于隔板的另一侧,以将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的部分内腔隔开,避免外界的异物通过开口进入设有传动单元的内腔内,从而影响传动单元、伸缩件和电机的运作。同时,通过在隔板上设置贯穿的通孔,以使得伸缩件可以通过通孔伸入锁止端的镂空区,从而实现锁止座和锁舌的锁定功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伸缩件的截面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以减小伸缩件与通孔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伸缩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通孔形状,以减小伸缩件和通孔之间的间隙,提高设有传动单元的内腔的密封程度,降低外界异物从开口经由通孔进入设有传动单元、伸缩件和电机的内腔内的可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锁止座还包括接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固定于隔板靠近开口一侧,接触传感器与电机电性连接;锁止端伸入内腔后,锁止端与接触传感器接触,接触传感器形成接触信号,电机基于接触信号转动以使得伸缩件朝向锁止端滑动并伸入镂空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隔板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接触传感器,并将接触传感器与电机电性连接,以在锁止端伸入内腔后,锁止端能够与接触传感器接触,从而使得接触传感器形成接触信号,并将接触信号传输至电机上。电机基于接触信号转动,以使得伸缩件朝向锁止端滑动并伸入镂空区,从而实现锁止座和锁舌的锁定功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锁止座还包括盖板,盖板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开口,盖板用于遮蔽开口以阻挡异物进入内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壳体的开口转动连接的盖板,并使得盖板能够遮蔽开口,以阻挡异物进入内腔,避免异物影响锁舌的伸入和伸缩件的运作,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的锁定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锁止座还包括回位簧,回位簧弹性连接于壳体和盖板之间,回位簧用于在锁舌退出内腔后推动盖板转动遮蔽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和盖板之间设置弹性连接的回位簧,以在锁舌退出内腔后,回位簧的弹力能够推动盖板转动,并遮蔽开口,进一步阻挡了异物进入内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座椅和安全带组件,座椅收容并固定于车身内,安全带组件对应座椅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安全带组件与固定于车身的座椅对应设置,以使得安全带组件能与座椅相配合,实现对乘坐在座椅上的用户的位置的相对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车辆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收容并固定于车身内,第一控制器分别与安全带组件的接触传感器和电机通信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接触传感器传输的接触信号后驱动电机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身内设置第一控制器,且第一控制器能分别与安全带组件的接触传感器和电机通信连接,以使得接触传感器在被锁止端接触后形成的接触信号能够经由第一控制器传输至电机上,从而使得电机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为整车控制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车身上设有解锁按钮,解锁按钮与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解锁按钮用于受按压并形成解锁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解锁按钮传输的解锁信号后驱动电机转动,以使得伸缩件退出镂空区并解锁锁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身上设置解锁按钮,并使得解锁按钮与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以便于用户可以通过按压车身上的解锁按钮,实现锁止座和锁舌之间的解锁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收容并固定于车身内,第二控制器与电机通信连接;第二控制器用于在第一控制器掉电时驱动电机转动,以使伸缩件退出镂空区并解锁锁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身内设置第二控制器,并使得第二控制器能与电机通信连接,以在第一控制器因剧烈碰撞而导致掉电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器能控制电机转动以实现锁止座和锁舌之间的解锁功能,以避免用户被限制于座椅上,从而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可以理解的,由于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车辆,采用了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安全带组件,其同样具有提高可靠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组件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组件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组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组件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车辆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车辆200包括车身201、座椅202和安全带组件100。其中,座椅202收容并固定于车身201内,安全带组件100对应设置于座椅202上。可以理解的,安全带组件100和座椅202的配合,实现对乘坐在座椅202上的用户的位置的相对限定,从而保证了用户的相对安全。
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带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安全带组件100包括安全带10、锁舌20和锁止座30。锁舌20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21和锁止端22,其中,锁止端22伸入锁止座30内,以用于与锁止座30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锁止座30和锁舌20的相互固定。连接端21与安全带10相连,以使得锁舌20在与锁止座30相互固定的同时,安全带10也能与锁止座30实现锁定功能。进一步实现安全带组件100对乘坐在座椅202上的用户的位置的相对限定。
请参阅图3所示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带组件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请参阅图4所示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带组件100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锁止座30包括壳体31、伸缩件32、传动单元33和电机34。其中,壳体31内具有内腔311,并通过设置于壳体31表面的开口312与外界连通。内腔311收容并固定伸缩件32和传动单元33,以用于保护伸缩件32和传动单元33。电机34固定于壳体31上,并通过传动单元33将电机34的驱动力传输至伸缩件32上,以用于实现电机34对伸缩件32的滑动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在锁舌20的锁止端22从壳体31的开口312伸入内腔311后,电机34转动并将驱动力传输到传动单元33上。传动单元33基于该驱动力驱动伸缩件32运动,以使得伸缩件32能够朝向锁止端22滑动,直至伸缩件32伸入锁止端22的镂空区221内,从而实现对安全带10和锁舌20的锁定功能。也即,实现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
由此,基于电机34的驱动力相对较大。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通过电机34驱动伸缩件32滑动以锁定锁舌20,可以避免因伸缩件32的动力不足,而导致锁定不到位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31包括隔板313,隔板313收容并固定于内腔311内。其中,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位于隔板313的同一侧,壳体31的开口312位于隔板313的另一侧。
可以理解的,隔板313将内腔311分成了间隔的两部分,并使得设有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内腔311不与外界直接连通。从而在保证锁舌20能够伸入内腔311的同时,避免了外界的异物经由开口312进入设有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内腔311内,并影响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运作,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
同时,隔板313上设有通孔3131,且通孔3131贯穿了隔板313,以使得锁舌20的锁止端22伸入壳体31内后,伸缩件32能够在电机34的驱动下通过通孔3131朝向锁止端22滑动,直至伸缩件32伸入镂空区221,实现对锁舌20和安全带10的锁定。
请参阅图5所示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全带组件100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伸缩件32的截面形状与通孔3131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伸缩件32可以从通孔3131伸出。通孔3131的设计,使得设有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内腔311能够通过通孔3131和开口312与外界连通。同样,异物也可以从开口312进入,并经由通孔3131进入设有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内腔311。
可以理解的,伸缩件32与通孔3131之间的间隙越小,设置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内腔311的密闭性越好。在本实施例中,将通孔3131的形状设置于伸缩件3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能够减小伸缩件32和通孔3131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设置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内腔311的密闭性,降低外界异物影响传动单元33、伸缩件32和电机34的运作的可能。进一步的保证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传动单元33包括传动齿轮331和传动盘332。其中,传动齿轮331与电机34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并与传动盘332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电机34能够通过驱动传动齿轮331转动来带动传动盘332相对于壳体31旋转。
如图5所示,传动盘332上设有传动导轨3321,传动导轨3321呈弧状,并沿自身几何轴线方向凹设于传动盘332的表面。伸缩件32的一端与传动导轨3321抵持,另一端朝向通孔3131延伸。当传动盘332在电机34的驱动下相对壳体31转动时,传动导轨3321也会随传动盘332的转动而转动。
基于伸缩件32能相对壳体31滑动。且伸缩件32还与弧形的传动导轨3321抵持。可以理解的,电机34驱动传动盘332转动的力会在传动导轨3321和伸缩件32的抵持作用下转换为驱动伸缩件32滑动的力。当电机34转动时,伸缩件32能够在传动导轨3321的作用下通过通孔3131朝向锁止端22滑动,直至伸缩件32伸入镂空区221,实现对锁舌20和安全带10的锁定。
当电机34沿相反的方向反向转动时,伸缩件32能够在传动导轨3321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锁止端22的方向滑动,直至伸缩件32退出镂空区221,实现锁舌20和安全带10的解锁。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传动导轨3321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以使得电机34在驱动伸缩件32滑动时,可以不用换向,通过控制传动盘332的转动角度来实现伸缩件32的滑动,从而控制锁舌20和安全带10的解锁和锁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传动单元33还可以是能够将电机34的转动转换为驱动伸缩件32滑动的其它结构。示例性的,传动单元33包括齿轮和齿条,将齿轮固定在电机34的驱动轴上,齿条固定在伸缩件32上,齿轮和齿条配合传动,实现电机34对伸缩件32的滑动控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回看图4,锁止座30还包括接触传感器35,接触传感器35固定于隔板313靠近开口312的一侧。当锁舌20的锁止端22伸入内腔311后,锁止端22能与接触传感器35接触,接触传感器35形成接触信号S1。
接触传感器35与电机34电性连接,接触传感器35在形成接触信号S1后向电机34传输接触信号S1。电机34基于接触信号S1转动,以使得伸缩件32能够朝向锁止端22滑动,并伸入镂空区221内,从而实现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
如图4所示,接触传感器35与开口312相对设置,可以使得锁止端22的端头与接触传感器35接触,从而形成接触信号S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触传感器35还可以设置于其余位置,并与其他的锁止端22结构接触,申请人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回看图4,锁止座30还包括盖板36,盖板36转动连接于壳体31的开口312,并能相对壳体31朝向壳体31内转动。盖板36用于遮蔽开口312,以避免外界异物通过开口312进入内腔311内。
可以理解的,当异物进入内腔311内时,异物可能会存在于用于收容锁舌20的锁止端22的内腔311内,可能会阻挡锁舌20的伸入。甚至可能直接与接触传感器35接触,触发接触传感器35发出接触信号S1,且使得电机34转动。异物也可能会通过通孔3131进入用于收容伸缩件32、传动单元33和电机34的内腔311内,并影响伸缩件32、传动单元33和电机34的运行。
由此,盖板36的设置,避免了外界异物对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影响,保证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止座30还包括回位簧37,回位簧37弹性连接于壳体31和盖板36之间。
在锁舌20的锁止端22伸入内腔311内时,盖板36会在锁止端22的推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簧37的弹力,朝向壳体31内转动,直至露出开口312(如图6所示),以使得锁止端22能够通过开口312伸入内腔311内。
在锁舌20的锁止端22退出内腔311内时,盖板36会在回位簧37的作用下转动至初始位置,并覆盖开口312(如图7所示),从而实现对开口312的遮蔽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锁舌20伸入内腔311内时,锁止端22需要抵持盖板36以推动盖板36克服回位簧37的弹力,直至锁止端22伸入内腔311内。在锁舌20退出内腔311内时,回位簧37的弹力会推动盖板36保持与锁止端22的抵持,直至锁止端22退出开口312。
由此,回位簧37的设置,保证了盖板36和锁止端22的抵持关系,在保证锁舌20能够伸入内腔311内的同时,减小了在锁止端22伸入和退出内腔311内时异物进入内腔311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回看图1,车辆200包括第一控制器203,第一控制器203收容并固定于车身201内,并与接触传感器35通信连接。可以理解的,当锁舌20伸入内腔311内并与接触传感器35接触时,接触传感器35所形成的接触信号S1能够传输至第一控制器203内。
第一控制器203还与电机34通信连接。接触信号S1传输至第一控制器203内后,第一控制器203将接触信号S1处理后传输至电机34上,电机34基于接触信号S1转动,并使得伸缩件32伸入锁止端22的镂空区221内,从而实现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203可以为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
在一种实施例中,车辆200还包括安全带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安全带报警装置设置于车身201上,并与第一控制器203通信连接。当接触传感器35形成的接触信号S1传输至第一控制器203时,第一控制器203还将接触信号S1传输至安全带报警装置中。安全带报警装置基于接触信号S1取消向外发出预警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身201上设有解锁按钮204,解锁按钮204与第一控制器203通信连接。在锁舌20和锁止座30锁定时,按压解锁按钮204,以使得解锁按钮204能够形成解锁信号S2,并将解锁信号S2传输给第一控制器203。第一控制器203将解锁信号S2传输给电机34,电机34基于解锁信号S2转动,并使得伸缩件32退出锁止端22的镂空区221内,从而实现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解锁功能。
基于解锁按钮204与第一控制器203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相对较好。可以理解的,解锁按钮204与第一控制器203的通信连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按压解锁按钮204实现对安全带组件100的解锁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机34正转实现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电机34反转实现安全带组件100的解锁功能。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机34的转动方向不变,可以通过控制电机34的转动角度来实现对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和解锁功能的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2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205,第二控制器205收容并固定于车身201内。第二控制器205与电机34通信连接,在车辆200因故障而断电熄火,或车辆200因意外事故产生的剧烈碰撞而导致掉电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器203无法正常使用,解锁按钮204的解锁信号S2无法通过第一控制器203传输至电机34上。
此时,第二控制器205直接控制电机34转动,以实现锁止座30和锁舌20之间的解锁功能,避免在车辆200发生意外情况时,用户无法通过按压解锁按钮204以实现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解锁功能,从而被安全带组件100限制于座椅202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安全。
请参阅图8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安全带组件100’包括安全带10’、锁舌20’和锁止座30’,锁舌20’的连接端21’与安全带10’(图中未示出)相连。锁止座30’包括壳体31’、卡止部32’和解锁按钮33’,其中,卡止部32’收容并固定于壳体31’的内腔内,解锁按钮33’通过弹簧(图中未示出)弹性连接于壳体31’上,并与卡止部32’固定连接。
当锁舌20’的锁止端22’通过壳体31’上的开口312’伸入内腔内后,锁止端22’会推动卡止部32’朝向远离锁止端22’的方向移动。当锁止端22’伸至预定位置后,锁止端22’不再对卡止部32’施加力的作用,卡止部32’在弹簧的作用下,朝向靠近锁止端22’的方向移动,直至伸入锁止端22’的镂空区221’内,从而实现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
当解锁按钮33’被按压后,解锁按钮33’会带动卡止部32’朝向远离锁止端22’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止部32’退出镂空区221’,从而实现安全带组件100’的解锁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安全带组件100’是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锁定功能和解锁功能。可以理解的,弹簧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弹力可能会不足。而当外界的异物可能会通过开口312’进入内腔内,且异物滞留于弹簧内时,也会影响弹簧的弹力。从而会导致卡止部32’无法伸入镂空区221’内,从而出现锁定不到位的情况。同时,解锁按钮33’设置在壳体31’上,不易于用于按压解锁,影响了用户体验。
因此,基于电机34的驱动力相对较大。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通过设置电机34驱动伸缩件32的运动,保证了伸缩件32的运动效果,从而保证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锁定功能和解锁功能,提高了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可靠性。
同时,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通过设置位于车身201上的解锁按钮204,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按压解锁按钮204实现对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的解锁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回看图4,锁止座30还包括连接端子38,连接端子38固定于壳体31上,并与电机34和接触传感器35电性连接。车辆200还包括配合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配合连接端子分别与第一控制器203、第二控制器205和安全带报警装置电性连接。连接端子38和配合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有利于实现第一控制器203、第二控制器205和安全带报警装置与本申请安全带组件100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止座30还包括固定件39,固定件39固定连接于壳体31和车身201之间,从而使得锁止座30能够通过固定件39固定于车身201上。进而保证了锁止座30的相对位置。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带;
锁舌,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锁止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安全带,所述锁止端大致呈片状,所述锁止端还设有镂空区;
锁止座,包括壳体、伸缩件、传动单元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伸缩件和所述传动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伸缩件之间;
所述锁舌的所述锁止端从所述壳体的开口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后,所述电机经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伸缩件朝向所述锁止端滑动,以使所述伸缩件伸入所述镂空区内并锁定所述锁舌和所述安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内腔内,所述传动单元、所述伸缩件和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隔板的同一侧,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
所述锁止端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腔后,所述电机经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伸缩件朝向所述锁止端滑动,所述伸缩件经所述通孔伸入所述镂空区以锁定所述锁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匹配,以减小所述伸缩件与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座还包括接触传感器,所述接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开口一侧,所述接触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所述锁止端伸入所述内腔后,所述锁止端与所述接触传感器接触,所述接触传感器形成接触信号,所述电机基于所述接触信号转动以使得所述伸缩件朝向所述锁止端滑动并伸入所述镂空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座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所述盖板用于遮蔽所述开口以阻挡异物进入所述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座还包括回位簧,所述回位簧弹性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回位簧用于在所述锁舌退出所述内腔后推动所述盖板转动遮蔽所述开口。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座椅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组件,所述座椅收容并固定于所述车身内,所述安全带组件对应所述座椅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收容并固定于所述车身内,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安全带组件的接触传感器和电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接触传感器传输的接触信号后驱动所述电机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有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解锁按钮用于受按压并形成解锁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解锁按钮传输的解锁信号后驱动所述电机转动,以使得所述伸缩件退出所述镂空区并解锁所述锁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收容并固定于所述车身内,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电机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器掉电时驱动所述电机转动,以使所述伸缩件退出所述镂空区并解锁所述锁舌。
CN202322654613.4U 2023-09-27 2023-09-27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20898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4613.4U CN220898112U (zh) 2023-09-27 2023-09-27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4613.4U CN220898112U (zh) 2023-09-27 2023-09-27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8112U true CN220898112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4613.4U Active CN220898112U (zh) 2023-09-27 2023-09-27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8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7876B1 (en) Steering lock
CN104124093B (zh) 转向锁定装置
EP1078829B1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with safety system
EP1621421B1 (en) Steering lock
CA1254397A (en) Automobile door locking systems
EP1621422B1 (en) Steering lock
US20200122682A1 (en) Lock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US5085061A (en) Anti-theft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US20070113604A1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US7023318B1 (en) Locking system, especially for motor vehicles
EP0959205B1 (en) Vehicle door lock
CN220898112U (zh) 安全带组件和车辆
CN110195549B (zh) 电动外摆门系统
US4649272A (en) Key operated lock mechanism with mix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control
CN209817639U (zh) 一种用于向外反馈锁具关闭状态的电子锁具
CN219548670U (zh) 把手结构及车辆
JP2022027045A (ja) 車両用ドア操作装置
CN220849242U (zh) 一种头盔锁及电动车
CN213391639U (zh) 一种u型指纹锁
CN219012264U (zh) 汽车尾门电吸锁和汽车
CN216580786U (zh) 代步车的龙头锁和代步车
CN215322995U (zh) 机动车转向锁
KR100487974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의 멀티펑션 터미널 센싱판
CN215830217U (zh) 电子锁
CN111425080A (zh) 一种机动车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