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6550U - 一种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6550U
CN220896550U CN202322320269.5U CN202322320269U CN220896550U CN 220896550 U CN220896550 U CN 220896550U CN 202322320269 U CN202322320269 U CN 202322320269U CN 220896550 U CN220896550 U CN 220896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module
plate
equal
profi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02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国
孙世谱
周聪
王力
贺迪
孔维
张松
刘艳秋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02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6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6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6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光伏系统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压型板;以及固定在压型板上的若干光伏组件;任一光伏组件的第一边,均固定在压型板上;各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均为w;任一光伏组件的形状均为矩形,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任一第一边的边长均为b;n×w/2=b/2+c/2。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三者满足上述等式即可实现压型板和光伏组件两者之间直接的模数匹配,无需导轨,减少了光伏系统的重量,降低了光伏系统的成本,同时,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压型板上,形成光伏系统,可以扩大光伏组件的应用环景等,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目前的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之间设置有导轨,将光伏组件固定在导轨上。
然而,设置导轨,一方面会增加光伏系统的重量,另一方面,会增加光伏系统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光伏系统重量较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相互拼接的若干压型板;
以及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的若干光伏组件;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边,均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
其中,各个所述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均为w;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形状均为矩形,在与所述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任一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均为b;
n×w/2=b/2+c/2,c≥0,n为正整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光伏系统中,nw/2就是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b/2就是半个第一边边长,c/2就是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在光伏系统中,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就是以半个第一边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周期性出现,上式表征的是,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而实现了压型板和光伏组件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上述每一个nw/2就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直接模数匹配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上述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三者满足上述等式即可实现压型板和光伏组件两者之间直接的模数匹配,因此,无需额外在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之间设置导轨,一方面减少了光伏系统的重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光伏系统的成本。同时,在光伏组件上连接点的数量不限、连接点的分布位置不限的情况下,均可以达到两者模数匹配,适用范围广。
可选的,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边上均具有若干连接点;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通过所述连接点,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任一所述压型板的覆盖宽度的垂直平分线为L1;任一所述覆盖宽度的边线为L2;所述L2与所述L1平行;
在所述压型板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表面上,每个所述连接点的正投影,均落在所述L1或所述L2中的一个的正投影上。
压型板的L2和L1在前述保证压型板和光伏组件模数匹配的时候已经确定了其准确位置,此处无需再额外确定安装位置,将连接点设置在前述位置,可以提升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和安装准确率。而且,将连接点设置在上述位置处,对于光伏组件而言,其受到压型板的限位作用较为稳定和均匀,对于后续可能存在的踩踏、风揭等承受能力较好,对于压型板而言,上述连接作用相对于压型板的反作用力分布较为均匀,对于压型板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可选的,一个所述光伏组件覆盖于压型板的至少一个边肋上。
压型板的边肋就是压型板的边线,一个光伏组件覆盖于压型板的至少一个边肋上,表征一个光伏组件至少跨过了一个压型板,或者说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大于或等于压型板在该第一边所在方向上的尺寸,即一个光伏组件至少需要一个压型板支撑,进而各个压型板分担的支撑力较小且各个压型板分担的支撑力较均匀,且对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更好。
可选的,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两条第一边上均具有两个连接点;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通过四个所述连接点,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
任一所述第一边中:所述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均为b1,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b2
n1×w/2=b2/2,n2×w/2=b1+c/2,其中,c≥0,n1和n2均为正整数,n1+n2=n。
n1w/2就是n1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b2/2就是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就是在连接点的设置方式为前述设置方式情况下,光伏系统中,n1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与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相等。n2w/2就是n2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b1+c/2就是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两者的和,就是在光伏系统中,n2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与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相等,将半个第一边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这个周期,拆分成了第一边上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这一子周期,以及与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这一子周期,共两个子周期的和,在光伏系统中,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就是以这两个子周期依次周期性出现,实现了压型板和光伏组件中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以及与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直接模数匹配的要求。
可选的,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包括相交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边长等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或者,所述第一边的边长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不等。
第一边的边长等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就是正方形光伏组件,第一边的边长与第二边的边长不等就是长方形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对于正方形光伏组件和长方形光伏组件均适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大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1500mm≥w≥300mm,3000mm≥b≥600mm。
光伏组件的长边固定在压型板上,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的第一边长b的取值范围,以及压型板的覆盖宽度w的取值范围,分别就是对应上述范围,就是说本申请中,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适用于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以及压型板。
可选的,10≥n≥2。
即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2至10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n>10的情况下,每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过窄,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数量较多,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高,n为1的情况下,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装机量下降,因此,10≥n≥2,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提升装机量。
可选的,0.3b≥b1≥0.15b。
b1的取值越大,连接点越靠近光伏组件的中间,b1的取值越小,连接点越靠近光伏组件的边缘。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当b1小于0.15b,连接点与光伏组件边缘的距离较近,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大,会导致光伏组件的挠度过大。当b1大于0.3b时,连接点距离光伏组件的中心位置较近,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小,光伏组件边缘悬挑距离过大,稳定性较差,对光伏组件的边缘的限位作用不够。因此,b1的取值在0.15b与0.3b之间,连接点设置的位置较佳,光伏组件的受力较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3/14≤n2/(2n1)≤3/4。
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光伏系统中,3/14≤n2/(2n1)≤3/4,在保证了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的前提下,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尽可能的小,可以提升装机量,且3/14≤n2/(2n1)≤3/4是在0.3b≥b1≥0.15b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光伏组件的受力较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n1=n2=1,n1+n2=2,2w=b+c,b2=w。
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2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一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为两个或三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装机量较大。
可选的,n1=2,n2=1,n1+n2=3,3w=b+c,b2=2w。
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3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两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为三个或四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装机量较大。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小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1500mm≥w≥300mm,2000mm≥b≥600mm。
光伏组件的短边固定在压型板上,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的第一边长b的取值范围,以及压型板的覆盖宽度w的取值范围,分别就是对应上述范围,就是说本申请中,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适用于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以及压型板。
可选的,6≥n≥2。
即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2至6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n>6的情况下,每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过窄,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数量较多,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高,n为1的情况下,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装机量下降,因此,6≥n≥2,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提升装机量。
可选的,0.25b≥b1≥0.1b。
b1的取值越大,连接点越靠近光伏组件的中间,b1的取值越小,连接点越靠近光伏组件的边缘。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当b1小于0.1b,连接点与光伏组件边缘的距离较近,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大,会导致光伏组件的挠度过大。当b1大于0.25b时,连接点距离光伏组件的中心位置较近,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小,光伏组件边缘悬挑距离过大,稳定性较差,对光伏组件的边缘的限位作用不够。因此,b1的取值在0.1b与0.25b之间,连接点设置的位置较佳,光伏组件的受力较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1/8≤n2/(2n1)≤1/2。
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光伏系统中,1/8≤n2/(2n1)≤1/2,在保证了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的前提下,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尽可能的小,可以提升装机量,且1/8≤n2/(2n1)≤1/2是在0.25b≥b1≥0.1b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光伏组件的受力较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n1=n2=1,n1+n2=2,2w=b+c,b2=w。
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2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一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为两个或三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装机量较大。
可选的,n1=2,n2=1,n1+n2=3,3w=b+c,b2=2w。
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3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两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为三个或四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装机量较大。
可选的,0≤cmin≤w,其中,cmin是c的最小取值;
c=cmin+n3×w;其中,n3是自然数。
cmin为0的情况下,说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没有间隙,此时装机量最大。cmin为w即表征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为一个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在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中,c大于0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方便光伏组件安装的作用,0≤cmin≤w同时兼顾了装机量和光伏组件的安装。c=cmin+n3×w,说明光伏系统中,c可以为在特定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变值,可以适应不同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情况,同时,对于需要设置运维通道等后续可能会踩踏的位置,c可以取较大的值。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铺设方法,用于形成任一前述的光伏系统,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形状均为矩形,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包括相交的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的边长为l1,所述短边的边长为l2,l1≥l2,各个所述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均为w,所述若干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为B,在与所述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所述若干个压型板的总尺寸为A,在与所述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在与所述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二距离为d;任一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均为b;所述光伏系统中,n×w/2=b/2+c/2,c≥0,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方法包括:
横铺方式下:将长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1+c>B-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在满足l2+d>A-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
竖铺方式下:将短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2+c>B-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在满足l1+d>A-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
从p×q,和e×m两个数中选取大值;
按照所述大值对应的铺设方式,将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若干个压型板上。
n×w/2=b/2+c/2,如前所述保证了光伏组件和压型板的直接模数匹配。p×l1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p个光伏组件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上的总尺寸,c取最小值,(p-1)×c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p个光伏组件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的总尺寸,B-p×l1-(p-1)×c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覆盖宽度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1+c,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因此,在l1+c>B-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q×l2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q个光伏组件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总尺寸,d同样取最小值,(q-1)×d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q个光伏组件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的总尺寸,A-q×l2-(q-1)×d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压型板总尺寸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2+d,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因此,在l2+d>A-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p×q就是光伏组件为横铺的情况下,一共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m×l2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m个光伏组件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的方向上的总尺寸,c取最小值,(m-1)×c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m个光伏组件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的总尺寸,B-m×l2-(m-1)×c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覆盖宽度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2+c,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因此,在l2+c>B-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e×l1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e个光伏组件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总尺寸,d同样取最小值,(e-1)×d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e个光伏组件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的总尺寸,A-e×l2-(e-1)×d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压型板总尺寸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1+d,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因此,在l1+d>A-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e×m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一共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p×q,和e×m两个数中选取大值,该大值与横铺和竖铺两者中的最大装机量对应,采用最大装机量对应的铺设方式,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前述若干个压型板上,保障了最大装机量。
可选的,在与所述覆盖宽度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压型板两端被阴影遮挡的尺寸分别为E1和E2;在与所述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压型板两端被阴影遮挡的尺寸分别为E3和E4;
所述横铺方式下:将长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1+c>B-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在满足l2+d>A-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包括:
横铺方式下:将长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1+c>(B-E1-E2)-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在满足l2+d>(A-E3-E4)-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
所述竖铺方式下:将短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2+c>B-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在满足l1+d>A-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包括:
竖铺方式下:将短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2+c>(B-E1-E2)-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在满足l1+d>(A-E3-E4)-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
B-E1-E2表征的是,在覆盖宽度所在的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对应的有效覆盖宽度,A-E3-E4表征的是,在与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对应的有效铺设尺寸,无论是在横铺还是竖铺方式下,均是在考虑阴影遮挡后进行铺设,进而可以保证光伏组件均铺设在没有阴影遮档的压型板的有效尺寸上,铺设的光伏组件均可以正常发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三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四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五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六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七种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附图编号说明:
1-光伏组件,11-第一边,12-连接点,13-第二边,2-压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用新型人发现,目前的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之间设置导轨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之间需要达到模数匹配,一方面,两者模数匹配后中,方便光伏组件的安装,另一方面,两者模数匹配后,统一了光伏组件的连接方式和受力形式,能更好的评估光伏组件的力学性能,提升光伏组件受力的安全性。然而,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之间实现直接模数匹配较为复杂,因此,目前的光伏系统没有考虑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两者之间直接的模数匹配,是借助于导轨,实现两者之间间接的模数匹配。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人创造性的发现,在光伏系统中,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就是以半个第一边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周期性出现,因此提出,公式1,n×w/2=b/2+c/2,即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即上述每一个nw/2就满足了每一个周期,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两者之间直接模数匹配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上述整数个压型板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第一边的边长的一半、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三者满足上述等式即可实现压型板和光伏组件两者之间直接的模数匹配,进而,无需额外在光伏组件和压型板之间设置导轨,一方面减少了光伏系统的重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光伏系统的成本。同时,在光伏组件上连接点的数量不限、连接点的分布位置不限的情况下,均可以达到两者模数匹配,适用范围广。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系统,参照图1至图6、图9,该光伏系统可以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压型板2,对于光伏系统中包括的压型板2的数量不作限定。图中为了方便显示,仅示出了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以及压型板2覆盖宽度w的边线L2。压型板2覆盖宽度w的边线L2是指过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的端点的线条,L1和L2平行。图中标注L1/L2的意思是,图中的此线条是L1、L2两者中的一个。此处,任一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定义可以参照国标GB/T12755-2008中的4.11的相关记载,或者说,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是指相邻压型板2的相接部分的中线,与另一相邻压型板2的相接部分的中线两者之间的距离,此处两条中线相邻,任一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与压型板2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任一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可以是指该压型板的有效利用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压型板2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压型板2可以为金属压型板等。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压型板2的结构也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型板2不仅限于单层压型板,还包括含有压型板的复合板或夹芯板。
该光伏系统还可以包括:固定在压型板2上的若干光伏组件1。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均固定在压型板2上。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可以是通过夹具固定在压型板2上,此种情况下,第一边11上可以设置有连接点12,夹具设置在连接点12位置处。或者,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至少部分通过胶粘方式固定在压型板2上,此种情况下,第一边11上至少一个点上设置有胶,此处可以是点粘接或者线粘接,点粘接中各个胶粘点不完全连续,线粘接中各个粘接点可以连续,各个粘接点的分布方向与第一边11相交。例如,图1若采用胶粘方式,则各个胶粘点的分布方向可以是上下方向。
任一光伏组件1的形状均为矩形。参照图1至图9,虚线L所示的方向即为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在与该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c≥0。在c等于0的情况下,即在与该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没有间隙,在c大于0的情况下,即在与该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具有间隙。如图1至图6、图9所示,在与该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距离c>0,即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具有间隙。任一第一边11的边长均为b。
则有:n×w/2=b/2+c/2(公式1)
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光伏系统中,nw/2就是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b/2就是半个第一边11边长,c/2就是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在光伏系统中,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就是以半个第一边11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周期性出现,上式1表征的是,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而实现了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上述每一个nw/2就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上述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第一边11的边长的一半、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三者满足上述公式1即可实现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两者之间直接的模数匹配,因此,无需额外在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之间设置导轨,一方面减少了光伏系统的重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光伏系统的成本。同时,在光伏组件1上连接点的数量不限、连接点的分布位置不限的情况下,均可以达到两者模数匹配,适用范围广。
更为具体的,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为L3。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为L4。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是指,将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作为整体,该整体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的总尺寸的垂直平分线。
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是指:光伏组件1设置在压型板2上之后,压型板2中最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在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1的受光面通常远离压型板2,光伏组件1的背光面通常靠近压型板2,光伏组件1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相对分布。因此,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可以是指压型板2中紧邻光伏组件1的背光面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重合是指两个正投影具有重叠的部分,此处,重叠的部分的面积,可以分别和重合的两个正投影的面积均相等,或者,重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重合的两个投影中的任一个投影的面积,就是说,两个投影部分重叠,其余部分未重叠。在考虑施工误差的情况下,重合可以是指,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两个投影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此处的预设距离根据施工误差等确定,例如,此处的重合可以是,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两个投影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毫米)。
在该光伏系统中,前述L1、L2、L3、L4四者相互平行,公式1具体表征的是L1、L2、L3、L4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下述第一种至第四种这四种中的一种。
第一种,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具体的,此种情况下,参照图1、图2、图4、图5,标注L1/L2的虚线就是压型板2上覆盖宽度w的边线L2。就是说,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光伏系统中,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为L4与剩余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3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4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是98%等。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比例越高,在不考虑施工误差的情况下,越可以保持压型板2和和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越能达到两者直接模数匹配的目的。
第二种,在前述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具体的,此种情况下,参照图1、图2、图4、图5,标注L1/L2的虚线就是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就是说,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光伏系统中,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重合。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剩余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重合。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3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4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是98%等。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比例越高,在不考虑施工误差的情况下,越可以保持压型板2和和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越能达到两者直接模数匹配的目的。
第三种,在前述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具体的,参照图3、图6,标注L1/L2的虚线就是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就是说,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光伏系统中,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3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4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是98%等。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比例越高,在不考虑施工误差的情况下,越可以保持压型板2和和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越能达到两者直接模数匹配的目的。
第四种,在前述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具体的,参照图3、图6,标注L1/L2的虚线就是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就是说,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光伏系统中,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3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可以是所有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也可以是超过所有的L4总数量的预设比例的L4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此处的预设比例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此处的预设比例可以是98%等。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比例越高,在不考虑施工误差的情况下,越可以保持压型板2和和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越能达到两者直接模数匹配的目的。
综上所述,上述四种方式中的任一种,在光伏系统中,只需要调整压型板2和光伏层组件1的相对位置关系,更为具体的,在光伏系统中,仅通过调整光伏组件1的L3、L4,以及调整压型板2的L1、L2的相对位置关系,就可以保持压型板2和和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就达到了两者直接模数匹配的目的,无需额外在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之间设置导轨,一方面减少了光伏系统的重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光伏系统的成本。同时,在光伏组件1上连接点12的数量不限、连接点12的分布位置不限的情况下,光伏组件1的L3、L4,以及压型板2的L1、L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前述四种中的一种,均可以达到两者直接模数匹配,适用范围广。
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6中标注L3的线条同时又标注L1/L2,可以用于表征,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光伏系统中,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或者,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光伏系统中,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8,光伏组件1上连接点12是指光伏组件1与压型板2固定连接的点位,如将光伏组件1采用夹具固定在压型板2上的情况下,夹具可以设置在连接点12处。任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上均具有若干连接点12。对于一个第一边11上的连接点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图1至8中,每一个第一边11上的连接点的数量为2个。任一光伏组件1,均通过该连接点12,固定在压型板2上。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每个连接点12的正投影,均落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或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中的一个的正投影上。此处,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连接点12的正投影落在L1或L2中一个的正投影上,可以是,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连接点12的正投影与L1或L2中一个的正投影具有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连接点12的正投影的面积。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每个连接点12的正投影,均落在L1或L2中的一个的正投影上,在压型板2上通过该连接点12安装固定光伏组件1的过程中,此处的L1和L2在前述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模数直接匹配的时候已经确定了其准确位置,此处无需再额外确定安装位置,将连接点12设置在前述位置,可以提升光伏组件1的安装效率和安装准确率。而且,将连接点12设置在上述位置处,对于光伏组件1而言,其受到压型板2的限位作用较为稳定和均匀,对于后续可能存在的踩踏、风揭等承受能力较好,对于压型板2而言,上述连接作用相对于压型板2的反作用力分布较为均匀,对于压型板2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例如,参照图1至图8,若标注L1/L2的虚线就是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则,在该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每个连接点12的正投影,均落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上。此处的L2在前述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模数直接匹配的时候,已经确定了其准确位置,此处无需再额外确定安装位置,可以提升安装效率和安装准确率。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6,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具有间隙,前述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为该间隙的垂直平分线,在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光伏组件1的安装更为便捷。
可选的,一个光伏组件1覆盖于压型板2的至少一个边肋上。压型板2的边肋就是压型板2的边线,一个光伏组件1覆盖于压型板2的至少一个边肋上,表征一个光伏组件1至少跨过了一个压型板2,或者说一个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大于或等于压型板2在该第一边所在方向上的尺寸,即一个光伏组件1至少需要一个压型板2支撑,进而各个压型板2分担的支撑力较小且各个压型板2分担的支撑力较均匀,且对光伏组件1的支撑作用更好。
可选的,任一光伏组件1均为矩形,任一光伏组件1的两条第一边11上均具有两个连接点12。任一光伏组件1,均通过四个该连接点12,固定在该压型板2上。参照图1、图4、图7、图8,任一第一边11中:该第一边11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均为b1,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为b2。参照图1、图4、图7、图8,任一第一边11的边长均为b,可以得出,b=2b1+b2
n1×w/2=b2/2(公式2)
n2×w/2=b1+c/2(公式3)
其中,n1和n2均为正整数,n1+n2=n。n1w/2就是n1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b2/2就是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就是在连接点的设置方式为前述设置方式情况下,光伏系统中,n1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与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相等。n2w/2就是n2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b1+c/2就是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两者的和,就是在光伏系统中,n2整数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与第一边11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相等,将半个第一边11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这个周期,拆分成了第一边11上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的一半这一子周期,以及与第一边11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这一子周期,共两个子周期的和,在光伏系统中,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就是以这两个子周期依次周期性出现,实现了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中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以及与第一边11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和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n1、n2的取值为正整数即可。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9,任一光伏组件1均包括相交的第一边11和第二边13。该第一边11的边长等于第二边13的边长,即光伏组件1的形状为正方形。或者,参照图1至图9,第一边11的边长b与第二边13的边长a不等,即光伏组件1的形状为长方形,该光伏组件1的形状灵活多样。例如,图9中,光伏组件1包括相交的长边和短边,长边的边长为l1,短边的边长为l2,l1>l2,光伏组件的形状为长方形,图9中以长边作为第一边,即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横铺方式,则图9中,第一边的边长b=l1。在第一边11和第二边13两者的边长不等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差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边11和第二边13两者的边长不等的情况下,两者中的长边的尺寸取值可以为600mm至3000mm,就是前述的长边的边长l1取值可以为600mm至3000mm,两者中的短边的尺寸取值可以为600mm至2000mm,就是前述的短边的边长l2取值可以为600mm至2000mm。第一边11的边长等于第二边13的边长就是正方形光伏组件,第一边11的边长与第二边13的边长不等就是长方形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对于正方形光伏组件和长方形光伏组件均适用。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7和图9,第一边11的边长b大于第二边13的边长a,1500mm≥w≥300mm,3000mm≥b≥600mm,光伏组件的长边固定在压型板2上,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长b的取值范围,以及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取值范围,分别就是对应上述范围,就是说本申请中,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适用于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1,以及压型板2。
例如,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可以为:300mm、或360mm、或418mm、或468mm、或475mm、或500mm、或508mm、或776mm、或900mm、或1000mm、或1164mm、或1500mm。第一边11的边长b可以为600mm、或700mm、或900mm、或1200mm、或1500mm、或1722mm、或1755mm、或2089mm、或2094mm、或2100mm、或2272mm、或2278mm、或2700mm、或3000mm。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7和图9,10≥n≥2,具体的,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3000/300≥b/w≥600/1500,即10≥b/w≥0.4,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和第一边11的边长b的尺寸的比例在前述范围内,又因为n1、n2均为正整数,同时,(n1+n2)w=b+c,n1+n2=n,则,10≥n≥2,可以使得c尽量小,即c/w忽略不计,就是说,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和第一边11的边长b的尺寸分别在前述范围内,同时,10≥n≥2,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距离c尽可能的小,在总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尽可能的小,同时,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2至10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n>10的情况下,每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过窄,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数量较多,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高,n为1的情况下,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装机量下降,因此,10≥n≥2,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提升装机量。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7,0.3b≥b1≥0.15b,b1的取值越大,连接点12越靠近光伏组件1的中间,b1的取值越小,连接点12越靠近光伏组件1的边缘。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当b1小于0.15b,连接点12与光伏组件1边缘的距离较近,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过大,会导致光伏组件1的挠度过大。当b1大于0.3b时,连接点12距离光伏组件1的中心位置较近,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过小,光伏组件1边缘悬挑距离过大,稳定性较差,对光伏组件1的边缘的限位作用不够。因此,b1的取值在0.15b与0.3b之间,连接点12设置的位置较佳,光伏组件1的受力较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7,3/14≤n2/(2n1)≤3/4,具体的,在横铺情况下,0.3b≥b1≥0.15b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又因为b=2b1+b2,则0.15(2b1+b2)≤b1≤0.3(2b1+b2),可以推出3b2/14≤b1≤3b2/4,3/14≤b1/b2≤3/4。同时,用上述公式3除以两倍的公式2,可以得到n2/(2n1)=(b1+c/2)/b2,在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尽可能的小的情况下,可以将c/2b2忽略不计,可以得到公式4:
3/14≤n2/(2n1)≤3/4(公式4)
进而,在光伏系统中,3/14≤n2/(2n1)≤3/4,在保证了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模数匹配的前提下,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参照图2,n1=n2=1,n1+n2=2,2w=b+c;b2=w,具体的,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横铺的情况下,n2/(2n1)=0.5,在[3/14,3/4]区间内,即2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为两个或三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较小,装机量较大。此处,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为两个。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为三个。
例如,参照图2,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b为2278mm,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为50mm,n1=n2=1,n1+n2=2,2w=b+c;b2=w,则,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即为1164mm,第一边11上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2为1164mm,又因为b=2b1+b2,因此,第一边11的任一个端点与其上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1为557mm,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可选的,参照图3,n1=2,n2=1,n1+n2=3,3w=b+c;b2=2w。具体的,n2/(2n1)=0.25,在[3/14,3/4]区间内,即2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2w的一半等于,一个第一边11中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2的一半,三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3w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第一边11的边长b的一半,再加上,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的一半,每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为三个或四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低,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直接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此处,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2为三个。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2为四个。
例如,参照图3,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b为2278mm,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为50mm,n1=2,n2=1,n1+n2=3,3w=b+c;b2=2w,则,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即为776mm,第一边11上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为b2为1552mm,又因为b=2b1+b2,因此,第一边11的任一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1为363mm,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直接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可选的,参照图4至图6,以及图8,第一边11的边长小于第二边13的边长,1500mm≥w≥300mm,2000mm≥b≥600mm,光伏组件1的短边固定在压型板2上,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长b的取值范围,以及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取值范围,分别就是对应上述范围,就是说本申请中,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适用于目前常用的光伏组件1,以及压型板2。
例如,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可以为:300mm、或360mm、或418mm、或468mm、或475mm、或500mm、或508mm、或776mm、或900mm、或1000mm、或1164mm、或1500mm。第一边11的边长b可以为600mm、或698mm、或900mm、或1038mm、或1128mm、或1134mm、或1500mm、或1700mm、或1910mm、或2000mm。
可选的,参照图4至图6,以及图8,6≥n≥2,具体的,2000/300≥b/w≥600/1500,即6.7≥b/w≥0.4,又因为n1、n2均为正整数,同时,(n1+n2)w=b+c,n1+n2=n,则,6≥n≥2,可以使得c尽量小,即c/w忽略不计,就是说,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和第一边11的边长b的尺寸分别在前述范围内,同时,6≥n≥2,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尽可能的小,在总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尽可能的小,在保证了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模数匹配的前提下,则可以尽可能多的安装更多的光伏组件1,进而尽可能的提升了装机量。更为具体的,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2至6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的一半,和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一半的和,n>6的情况下,每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过窄,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数量较多,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高,n为1的情况下,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装机量下降,因此,6≥n≥2,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提升装机量。
可选的,参照图4至图6,以及图8,0.25b≥b1≥0.1b,该第一边11的任一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1,与该第一边11的边长b的数值关系在上述范围内,在保证了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模数匹配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装机量较大。更为具体的,b1的取值越大,连接点12越靠近光伏组件1的中间,b1的取值越小,连接点12越靠近光伏组件1的边缘。光伏组件1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当b1小于0.1b,连接点12与光伏组件1边缘的距离较近,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过大,会导致光伏组件1的挠度过大。当b1大于0.25b时,连接点12距离光伏组件1的中心位置较近,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过小,光伏组件1边缘悬挑距离过大,稳定性较差,对光伏组件1的边缘的限位作用不够。因此,b1的取值在0.1b与0.25b之间,连接点12设置的位置较佳,光伏组件1的受力较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参照图4至图6,以及图8,1/8≤n2/(2n1)≤1/2,具体的,0.25b≥b1≥0.1b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尽可能的小的情况下,因为b=2b1+b2,则0.1(2b1+b2)≤b1≤0.25(2b1+b2),可以推出b2/8≤b1≤b2/2,1/8≤b1/b2≤1/2。同时,用上述公式3除以两倍的公式2,可以得到n2/(2n1)=(b1+c/2)/b2,在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尽可能的小的情况下,可以将c/2b2忽略不计,可以得到公式5:
1/8≤n2/(2n1)≤1/2(公式5)
进而,在光伏系统中,1/8≤n2/(2n1)≤1/2,在保证了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的前提下,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风揭和抗踩踏能力较强。
可选的,参照图5,n1=n2=1,n1+n2=2,2w=b+c;b2=w,具体的,n2/(2n1)=0.5,在[1/8,1/2]区间内,即光伏组件的铺设方式为竖铺的情况下,1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一半等于,一个第一边11中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为b2的一半,两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2w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第一边的边长b的一半,再加上,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为两个或三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低,且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直接模数匹配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较小,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直接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此处,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2为两个。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2为三个。
例如,参照图5,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b为1134mm,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为50mm,n1=n2=1,n1+n2=2,2w=b+c;b2=w,则,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即为592mm,第一边11上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b2为592mm,又因为b=2b1+b2,因此,第一边11的任一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1为271mm,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直接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可选的,参照图6,n1=2,n2=1,n1+n2=3,3w=b+c;b2=2w。具体的,n2/(2n1)=0.25,在[1/8,1/2]区间内,即2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2w的一半等于,一个第一边中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b2的一半,三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3w的一半等于,一个光伏组件第一边11的边长b的一半,再加上,在与第一边11的平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的一半的和,进一步满足了每一个周期的直接模数匹配的要求。且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等于两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的一半,每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较大,一个光伏组件1对应的压型板2为三个或四个,数量较少,对于压型板2的安装成本较低,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直接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此处,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边线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2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2为三个。在压型板2靠近光伏组件1的表面上,该第一边11的垂直平分线L3的正投影,与部分数量的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的垂直平分线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的中线L4的正投影,与另一部分数量的L1的正投影对应重合的情况下,一个光伏组件对应的压型板2为四个。
例如,参照图6,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11的边长b为1134mm,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c为50mm,n1=2,n2=1,n1+n2=3,3w=b+c;b2=2w,则,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即为395mm,第一边11上两个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为b2为790mm,又因为b=2b1+b2,因此,第一边11的任一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12之间的距离b1为172mm,不仅能够保证压型板2和光伏组件1直接模数匹配,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装机量,且光伏组件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可选的,0≤cmin≤w,其中,cmin是c的最小取值,就是说,无论是横铺还是竖铺,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c的最小取值在0和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之间。cmin为0的情况下,说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没有间隙,此时装机量最大。cmin为w即表征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为一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在光伏组件1的安装过程中,c大于0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方便光伏组件1安装的作用,0≤cmin≤w同时兼顾了装机量和光伏组件1的安装。c=cmin+n3×w,说明光伏系统中,c可以为在特定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变值,可以适应不同的光伏组件1的安装情况,同时,对于需要设置运维通道等后续可能会踩踏的位置,c可以取较大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光伏系统各个方案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由此得到的各种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铺设方法,用于形成任一前述的光伏系统。任一光伏组件1的形状均为矩形,任一光伏组件1均包括相交的长边和短边,参照图9,长边的边长为l1,短边的边长为l2,l1≥l2,各个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均为w,若干个压型板2的总覆盖宽度为B,此处B可以等于压型板2的总数量×w。在与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若干个压型板2的总尺寸为A,在与前述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所在的方向,与第一边平行。在与该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二距离为d。任一前述第一边11的边长均为b。该光伏系统中,n×w/2=b/2+c/2,c≥0,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如前所述保证了光伏组件1和压型板2的直接模数匹配。
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01,横铺方式下:将长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1+c>B-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在满足l2+d>A-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
参照图9,此处的横铺方式指的是,将光伏组件1的长边作为第一边,或者说光伏组件1的长边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平行,则长边的边长l1=b。c取最小值是指:在将光伏组件1的长边作为第一边或横铺的情况下,c能取到的最小值,c取的最小值可以根据前述公式1确定,或者,根据经验值确定,对c的最小取值的确定方式,以及具体大小均不作具体限定。c取最小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方向上,得到最大装机量。
光伏组件1的长边的边长为l1,则p×l1就是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p个光伏组件1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方向上的总尺寸。在与前述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c取最小值,则(p-1)×c就是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p个光伏组件1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或所有最小第一距离,B-p×l1-(p-1)×c就是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覆盖宽度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1+c,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1,因此,在l1+c>B-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1。
光伏组件1的短边的边长为l2,则q×l2就是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q个光伏组件1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总尺寸。在与该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二距离为d,此处d也取最小值,d取最小值是指:在将光伏组件1的长边作为第一边或横铺的情况下,d能取到的最小值,主要以光伏系统的热胀冷缩的程度确定,d取的最小值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如d大于或等于10mm,则此处d的最小值可以取10mm。d取最小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得到最大装机量,则,(q-1)×d就是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q个光伏组件1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或所有最小第二距离,A-q×l2-(q-1)×d就是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压型板2总尺寸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2+d,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1,因此,在l2+d>A-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1。
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p个光伏组件1,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q个光伏组件1。因此,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一共最多可以铺设p×q个光伏组件1。
步骤102,竖铺方式下:将短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2+c>B-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在满足l1+d>A-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
此处的竖铺方式指的是,将光伏组件1的短边作为第一边,或者说光伏组件1的短边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w平行,则短边的边长l2=b。c取最小值是指:在将光伏组件1的短边作为第一边或竖铺的情况下,c能取到的最小值,c取的最小值可以根据前述公式1确定,或者,根据经验值确定,对c的最小取值的确定方式,以及具体大小均不作具体限定。c取最小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方向上,得到最大装机量。
光伏组件1的短边的边长为l2,m×l2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m个光伏组件1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方向上的总尺寸。在与第一边11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c取最小值,(m-1)×c就是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m个光伏组件1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或所有最小第一距离,B-m×l2-(m-1)×c就是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覆盖宽度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2+c,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1,因此,在l2+c>B-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1的长边的边长为l1,e×l1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e个光伏组件1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总尺寸,此处d也取最小值,d取最小值是指:在将光伏组件1的短边作为第一边或竖铺的情况下,d能取到的最小值,主要以光伏系统的热胀冷缩的程度确定,d取的最小值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如d大于或等于10mm,则此处d的最小值可以取10mm。d取最小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得到最大装机量,(e-1)×d就是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e个光伏组件1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的所有最小间隙或所有最小第二距离,A-e×l2-(e-1)×d就是光伏组件为竖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压型板2总尺寸的盈余,该盈余如果大于或等于l1+d,表征还可以再铺设至少一个光伏组件1,因此,在l1+d>A-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可以表征,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多少个光伏组件1。
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m个光伏组件,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最多可以铺设e个光伏组件1。因此,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一共最多可以铺设e×m个光伏组件。
步骤103,从p×q,和e×m两个数中选取大值。
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一共最多可以铺设p×q个光伏组件1。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一共最多可以铺设e×m个光伏组件。从p×q,和e×m两个数中选取大值,就是说在相同数量的压型板2的情况下,从横铺方式和竖铺方式中,选择装机量更大的铺设方式。
步骤104,按照所述大值对应的铺设方式,将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若干个压型板上。
大值对应的铺设方式,就是横铺方式和竖铺方式中,装机量更大的铺设方式。按照装机量更大的铺设方式,将光伏组件1安装在前述若干个压型板2上,进而保证了装机量。
可选的,参照图9,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平行的方向上,前述所有压型板2两端被阴影遮挡的尺寸分别为E1和E2,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前述所有压型板2两端被阴影遮挡的尺寸分别为E3和E4。则,前述步骤101可以包括:横铺方式下:将长边作为第一边11,c取最小值,在满足l1+c>(B-E1-E2)-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d同样取最小值,在满足l2+d>(A-E3-E4)-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具体的,B-E1-E2表征的是,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的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2对应的有效覆盖宽度,因此,l1+c>(B-E1-E2)-p×l1-(p-1)×c≥0,且p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p的最大值,就是在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2对应的有效覆盖宽度最多可以铺设p个光伏组件1。A-E3-E4表征的是,在与压型板2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2对应的有效铺设尺寸,因此,l2+d>(A-E3-E4)-q×l2-(q-1)×d≥0,且q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q的最大值,就是在光伏组件1为横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2对应的有效铺设尺寸最多可以铺设q个光伏组件1。由此得到的p×q,就是在横铺方式下,考虑阴影遮挡后,进行铺设,最多可以铺设的光伏组件1的数量,进而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均铺设在没有阴影遮档的压型板2的有效尺寸上,铺设的光伏组件1均可以正常发电。此处c取最小值、d取最小值,可以对应参照前述将光伏组件1的长边作为第一边或横铺的情况下c取最小值、d取最小值的相关记载,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平行的方向上,前述所有压型板2两端被阴影遮挡的尺寸分别为E1和E2,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前述所有压型板2两端被阴影遮挡的尺寸分别为E3和E4。则,前述步骤102可以包括:将短边作为第一边,c取最小值,在满足l2+c>(B-E1-E2)-m×l2-(m-1)×c≥0,且m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m的最大值,就是在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在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所在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2对应的有效覆盖宽度最多可以铺设m个光伏组件1。d同样取最小值,在满足l1+d>(A-E3-E4)-e×l1-(e-1)×d≥0,且e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得到e的最大值,就是在光伏组件1为竖铺的情况下,在与压型板2的覆盖宽度垂直的方向上,考虑阴影遮挡后所有压型板2对应的有效铺设尺寸最多可以铺设e个光伏组件1。由此得到的m×e,就是在竖铺方式下,考虑阴影遮挡后,进行铺设,最多可以铺设的光伏组件1的数量,进而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均铺设在没有阴影遮档的压型板2的有效尺寸上,铺设的光伏组件1均可以正常发电。此处c取最小值、d取最小值,可以对应参照前述将光伏组件1的短边作为第一边或竖铺的情况下c取最小值、d取最小值的相关记载,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组件的铺设方法与前述的光伏系统,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且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相关部分进行了简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拼接的若干压型板;
以及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的若干光伏组件;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边,均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
其中,各个所述压型板的覆盖宽度均为w;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形状均为矩形,在与所述第一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为c;任一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均为b;
n×w/2=b/2+c/2,c≥0,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边上均具有若干连接点;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通过所述连接点,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任一所述压型板的覆盖宽度的垂直平分线为L1;任一所述覆盖宽度的边线为L2;所述L2与所述L1平行;
在所述压型板靠近所述光伏组件的表面上,每个所述连接点的正投影,均落在所述L1或所述L2中的一个的正投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光伏组件覆盖于压型板的至少一个边肋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光伏组件的两条第一边上均具有两个连接点;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通过四个所述连接点,固定在所述压型板上;
任一所述第一边中:所述第一边的两个端点与其紧邻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均为b1,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b2;n1×w/2=b2/2,n2×w/2=b1+c/2,其中,c≥0,n1和n2均为正整数,n1+n2=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光伏组件均包括相交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边长等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或者,所述第一边的边长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不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大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1500mm≥w≥300mm,3000mm≥b≥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10≥n≥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0.3b≥b1≥0.15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3/14≤n2/(2n1)≤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n1=n2=1,n1+n2=2,2w=b+c,b2=w。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n1=2,n2=1,n1+n2=3,3w=b+c,b2=2w。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的边长小于所述第二边的边长;1500mm≥w≥300mm,2000mm≥b≥6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6≥n≥2。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0.25b≥b1≥0.1b。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1/8≤n2/(2n1)≤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n1=n2=1,n1+n2=2,2w=b+c,b2=w。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n1=2,n2=1,n1+n2=3,3w=b+c,b2=2w。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0≤cmin≤w,其中,cmin是c的最小取值;
c=cmin+n3×w;其中,n3是自然数。
CN202322320269.5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光伏系统 Active CN220896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0269.5U CN220896550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0269.5U CN220896550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6550U true CN220896550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3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0269.5U Active CN220896550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6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5132B (zh) 多区域太阳能屋顶铺设模块
US10365017B2 (en) Self-adjusting end clamp
US9331222B2 (en) Photovoltaic device
US20110036028A1 (en) Roof mounting support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on uneven roofs
JP2010163862A (ja) 軽量セルフ・バラスト光起電ルーフィング・アセンブリ
KR19990045269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배치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어레이
CN220896550U (zh) 一种光伏系统
EP3654525A1 (en) Roof panel, roof assembly and roof
JP4112405B2 (ja) 屋根上搭載機器の取付装置
CN117559882A (zh) 一种光伏系统和光伏组件的铺设方法
CN20449805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JP2001152619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CN113700234B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JP6468943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10167370U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串联结构
CN214013754U (zh) 宽度可调节的电缆桥架
JP6062635B2 (ja) 屋根構造
JP2013002071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下層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を含む外装構造
CN218622956U (zh) 一种预制屋面结构
JP5869901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の施工方法
JP410510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屋根取り付け方法
CN215034856U (zh) 一种建筑用基于bim的钢结构斜交定位装置
CN215858670U (zh)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CN220704931U (zh) 一种bipv彩钢瓦及bipv系统
CN213692693U (zh) 一种拼接式牵引箱变拼缝防水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