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8670U -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58670U CN215858670U CN202120635756.9U CN202120635756U CN215858670U CN 215858670 U CN215858670 U CN 215858670U CN 202120635756 U CN202120635756 U CN 202120635756U CN 215858670 U CN215858670 U CN 215858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chute
- chute
- holding tank
- photovoltaic
- receiv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水槽,包括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和中间导水槽,其中,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分别对称设于中间导水槽的两侧;左部和右部导水槽分别与中间导水槽的连接处形成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的平行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用于容纳连接件的两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槽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均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可将两个导水槽通过嵌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增加导水槽的使用长度,提高光伏屋顶的应该范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光伏屋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的导水槽,尤其涉及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背景技术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指与建筑物同时设计、施工以及安装并与建筑形成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使得光伏发电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利用建筑上的面积大的特点进行发电。BIPV有很多种安装形式,比如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和光伏天棚等。其中,光伏屋顶是目前领域内应用最多的安装方式,通过将光伏组件代替或覆盖原有的瓦片来实现建筑屋顶。当处于下雨天气时,水很容易通过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缝隙渗透入光伏屋顶的内部,影响光伏屋顶的安全运行。
同时,现有也有很多导水槽结构,通过将光伏组件搭接在相邻两个导水槽上,光伏组件的水通过导水槽流出。其中,现有的光伏屋顶的导水槽、连接件、压块以及光伏组件之间一般都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但是,当螺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时,容易疲劳老化、生锈等导致螺钉脱落,从而影响导水槽与光伏组件的固定。同时,由于导水槽在生产以及运输上的限制,一般只能做到6米长,多个导水槽之间无法连接固定,造成现有的导水槽只能应用于车棚等小型结构上,其应用场景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水槽,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水槽的实际生产长度无法满足大面积的光伏屋顶铺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屋顶,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水槽的实际生产长度无法满足大面积的光伏屋顶铺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导水槽,包括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和中间导水槽,其中,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分别对称设于中间导水槽的两侧;所述左部导水槽和右部导水槽分别与中间导水槽的连接处形成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平行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用于容纳连接件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纵向截面均为形状相同的正置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均有多个,并且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光伏屋顶,包括光伏组件、连接件、压块、盖板和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的一种导水槽;
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中间导水槽上;所述压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并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所述压块之间均形成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边框的结构,以使得一个光伏组件的边框设于压块与左部导水槽之间、一个光伏组件的边框设于压块与右部导水槽之间;沿着垂直于导水槽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所述盖板,并且所述盖板的两侧边分别卡接于所述压块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上均贴有胶条;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自攻钉固定于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内,并且第一容纳槽内的自攻钉、第二容纳槽内的自攻钉分别被对应胶条完全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包括第一卡扣、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以所述第一安装部对称设置,并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连接件的顶部;所述盖板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卡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截面为U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从中间往两边成阶梯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的厚度分别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第二容纳槽的深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连接件、压块均有多个,并且数量相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水槽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设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可通过嵌套的方式将两个导水槽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水槽的长度不足而导致导水槽无法满足大面积的光伏屋顶铺设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导水槽连接时,其操作方便,也不存在连接缝隙,也避免了导水槽的连接处存在连接缝隙而渗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槽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水槽与连接件、压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水槽、连接件、压块、胶条、盖板以及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水槽、压块、光伏组件的边框以及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压块的A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导水槽;11、第一顶面;12、第二顶面;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第一底面;111、第一支撑面;112、第二底面;113、第三侧壁;114、第四侧壁;121、第二支撑面;122、第三底面;123、第五侧壁;124、第六侧壁;2、连接件;21、第二安装部;22、第三支撑部;23、第四支撑部;24、第一端部;25、第二端部;3、压块;31、第一卡扣;32、第二卡扣;331、第七侧壁;332、第八侧壁;333、第四底面;41、第一胶条;42、第二胶条;51、第一容纳槽;52、第二容纳槽;61、第一边框;62、第二边框;71、第一光伏组件;72、第二光伏组件;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一种导水槽,如图1-7所示,包括左部导水槽、中间导水槽和右部导水槽。
其中,左部导水槽、中间导水槽和右部导水槽均为中间带有凹槽的结构,用于将水通过凹槽导流出。具体地,导水槽1为对称结构。也即,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分别对称设于中间导水槽的两侧。
其中,左部导水槽与中间导水槽的连接处形成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第一支撑部,右部导水槽与中间导水槽的连接处形成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第二支撑部。
由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均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因此,当导水槽1的实际长度小于光伏屋顶铺设所需要的长度时,可将两个导水槽1的两端嵌套设置即可延长导水槽1的长度;同时,由于通过嵌套设置,两个导水槽1的连接处没有缝隙,也避免水流通过缝隙进入到光伏屋顶内部,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水槽1的实际生产长度无法满足大面积的光伏屋顶的铺设,又避免水流通过连接缝隙进行到光伏屋顶内部影响设备的使用的问题。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槽1为一体成型结构。
更为优选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的平行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2。由于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为对称的结构,因此,第一容纳槽51在第一支撑部上的位置与第二容纳槽52在第二支撑部上的位置为对称的。
其中,第一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2分别用于容纳连接件2的两端。其中,连接件2是光伏屋顶中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纵向截面均为形状相同的正置梯形。
优选地,中间导水槽的截面为倒梯形。其中,中间导水槽包括第一侧壁13、第一底面15和第二侧壁14。在第一底面15的两侧分别设于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从而使得中间导水槽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
进一步地,左部导水槽包括第一支撑面111、第二底面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在第二底面11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从而使得左部导水槽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第一支撑面111设于第三侧壁113的顶端,并沿着凹槽相反的反向延伸。
中间导水槽的第一侧壁13与左部导水槽的第四侧壁114通过第一顶面11连接,进而形成第一支撑部。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顶面11以及设于第一顶面11两边的第一侧壁13和第四侧壁114。
同理,右部导水槽包括第二支撑面121、第三底面122、第五侧壁123、和第六侧壁124。在第三底面12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五侧壁123和第六侧壁124,从而使得右部导水槽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第二支撑面121设于第五侧壁123的顶端,并沿着凹槽相反的反向延伸。
中间导水槽的第二侧壁14与右部导水槽的第六侧壁124通过第二顶面12连接,进而形成第二支撑部。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顶面12以及设于第二顶面12两边的第二侧壁14和第六侧壁124。
第一支撑部上贴有第一胶条41,并且第一胶条41覆盖第一容纳槽51内的连接件2。第二支撑部上贴有第二胶条42,并且第二胶条42覆盖第二容纳槽52内的连接件2。
优选地,第一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2有多个,并且第一容纳槽51与第二容纳槽5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第一容纳槽51以及对应的第二容纳槽52均安装一个连接件2。
更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屋顶,包括前述的导水槽1、连接件2、压块3、盖板8和光伏组件。
其中,连接件2设于中间导水槽的上方。具体地,并且连接件2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容纳槽51内以及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容纳槽52内。
压块3设于连接件2的顶部,并且连接件2的两端与压块3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的空间,以使得一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卡设于压块3与左部导水槽之间,一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卡设于压块3与右部导水槽之间。如图5-6所示,第一光伏组件71的第一边框61卡设于左部导水槽与压块3之间,从使得第一光伏组件71设于左部导水槽的上方。同理,第二光伏组件72的第二边框62卡设于右部导水槽与压块3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光伏组件72设于右部导水槽的上方。
更为具体地,光伏组件沿着导水槽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依次排列,每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均卡设于对应压块3与对应连接件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沿着垂直于导水槽1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盖板8,并且盖板8的两侧边分别卡接于压块3的两侧。如图3所示,盖板8沿着导水槽1长度方向上进行设置,并且设置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这样可表面水流进入到压块3、导水槽1以及光伏组件的连接缝隙中。通过盖板8的两侧边沿盖板8的顶部向下倾斜,并且盖板8的宽度大于压块3的宽度,这样可覆盖压块3与两侧的光伏组件之间形成间隙暴露于外部。其中,盖板8的长度与导水槽1的长度保持一致。
具体地,连接件2的两端通过自攻钉分别固定于第一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2内。
更为优选地,通过第一胶条41将连接件2与第一容纳槽51连接的自攻钉完全覆盖,这样可避免自攻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引起脱落的问题。同理,第二胶条42覆盖于第二顶面12上,并将连接件2与第二容纳槽52连接的自攻钉完全覆盖。
更为优选地,连接件2的两端的厚度均与对应容纳槽的深度相等,这样可保证当光伏组件固定于连接件2上时,保持水平。
更为优选地,如图5-7所示,压块3包括第一卡扣31、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卡扣32,第一卡扣31与第二卡扣32以第一安装部对称设置,并分设于第一安装部的两侧。
其中,第一边框61卡设于第一卡扣31与左部导水槽之间,也即将第一光伏组件71设于左部导水槽的上方。同理,第二边框62卡设于第二卡扣32与右部导水槽之间,将第二光伏组件72设于右部导水槽的上方。
第一安装部设于连接件2的顶部。
具体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多个光伏组件沿着导水槽1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同时,在导水槽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光伏组件。具体地,如本实施例中,在左部导水槽的上方,第一卡扣31与第一顶面11之间设有第一光伏组件71,通过第一卡扣31与连接件2对第一光伏组件71的第一边框61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将第一光伏组件71设于左部导水槽的上方。
同样地,在右部导水槽的上方,第二卡扣32与第二顶面12之间设有第二光伏组件72,通过第二卡扣32与连接件2对第二光伏组件72的第二边框62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将第二光伏组件72设于右部导水槽的上方。
优选地,第一安装部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包括第七侧壁331、第四底面333和第八侧壁332;其中,第四底面33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七侧壁331、第八侧壁332,使得第七侧壁331、第四底面333以及第八侧壁332之间形成容纳槽;第一卡扣31固定于第七侧壁331上,并沿容纳槽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卡扣32固定于第八侧壁332上,并沿容纳槽相反的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连接件2的两端向两边成阶梯状结构。具体地,连接件2包括第一端部24、第二端部25、第二安装部21、第三支撑部22和第四支撑部23;其中,第二安装部21、第一端部24以及第三支撑部22依次连接形成左侧阶梯状,第二安装部21、第二端部25以及第四支撑部23依次连接形成右侧阶梯状。第一端部24设于第一容纳槽51内、第二端部25设于第二容纳槽52内,并且第一端部24的厚度与第一容纳槽51的深度相同、第二端部25的厚度与第二容纳槽52的深度相同。
优选地,第四底面333通过螺栓固定设于连接件2的第二安装部21上。
优选地,如图3以及图6-7所示,第一边框61卡设于第三支撑部22与第一卡扣3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光伏组件71位于左部导水槽上。同理,第二边框62卡设于第四支撑部23与第二卡扣32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光伏组件72位于右部导水槽上。
更为优选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21上均设有螺孔。螺栓通过第一安装部的螺孔、第二安装部21的螺孔,使得第一安装部固定设于连接件2的第二安装部21的上方。
压块3固定于连接件2的上方时,压块3的第一卡扣31与连接件2的第三支撑部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的空间。因此,可通过调整螺栓以实现第一卡扣31与第三支撑部22之间的间距,也即调整压块3与连接件2的两端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高度,以满足不同尺寸的边框。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2均有多个,并且二者的数量相同。同理,连接件2、压块3有多个,数量均与第一容纳槽51的数量相同。
更为优选地,第一容纳槽51的数量为沿着导水槽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光伏组件的数量的2倍。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容纳槽51,也即设置多个连接件2以及压块3,可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强度。
更为具体地,第一容纳槽51的位置处于沿导水槽1长度方向的边框的1/4处,并且多个第一容纳槽51以边框的中部对称设置。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沿着导水槽1长度方向设有一个光伏组件时,第一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2均有两个,也即连接件2以及压块3均设有两个。
第一卡扣31、第二卡扣32分别与盖板8的两侧边卡接,从而将盖板8固定于压块3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更清晰表明盖板8与压块3的位置关系,盖板8只画出部分,实际上,盖板8的长度与导水槽1的长度相同的。更为优选地,由于压块3有多个,则每个压块3的第一卡扣31、第二卡扣32均与盖板8的两端卡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水槽,包括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和中间导水槽,其中,左部导水槽、右部导水槽分别对称设于中间导水槽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导水槽和右部导水槽分别与中间导水槽的连接处形成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平行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用于容纳连接件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纵向截面均为形状相同的正置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均有多个,并且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的数量相同。
5.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连接件、压块、盖板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水槽;
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中间导水槽上;所述压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并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所述压块之间均形成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边框的结构,以使得一个光伏组件的边框设于压块与左部导水槽之间、一个光伏组件的边框设于压块与右部导水槽之间;沿着垂直于导水槽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所述盖板,并且所述盖板的两侧边分别卡接于所述压块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上均贴有胶条;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自攻钉固定于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内,并且第一容纳槽内的自攻钉、第二容纳槽内的自攻钉分别被对应胶条完全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包括第一卡扣、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以所述第一安装部对称设置,并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连接件的顶部;所述盖板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卡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截面为U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从中间往两边成阶梯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的厚度分别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第二容纳槽的深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连接件、压块均有多个,并且数量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5756.9U CN215858670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5756.9U CN215858670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58670U true CN215858670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31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35756.9U Active CN215858670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58670U (zh)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20635756.9U patent/CN2158586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97447B2 (en) | Roof truss compatible for solar panels | |
CN212034024U (zh) | 一种新型光伏板的支架 | |
JP4381634B2 (ja) |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固定装置 | |
US20100288338A1 (en) | Solar cell module | |
CN105672545A (zh) | 一种具有纵横交错排水系统的双向光伏车棚 | |
CN111608327A (zh) | 一种bipv导水系统的屋顶结构 | |
CN210067243U (zh) | 一种屋顶结构 | |
CN108149861A (zh) | 带光伏板的屋顶 | |
CN215907230U (zh) | Bipv光伏支架 | |
JPWO2015056775A1 (ja) |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 |
CN215858670U (zh) | 一种导水槽及光伏屋顶 | |
CN212413086U (zh) | 一种用于光伏板安装的棚式支架 | |
CN210780636U (zh) | 全结构式防水光伏支架 | |
CN211341455U (zh) | Bipv防水系统 | |
CN216196054U (zh) | 屋面光伏系统 | |
CN216721229U (zh) | 一种安装简便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用防水型支架 | |
CN110778031A (zh) | Bipv防水系统 | |
CN213062658U (zh) | 一种光伏板的支架 | |
CN115306091B (zh) | 一种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 | |
CN210976762U (zh) | 一种光伏结构全防水车棚 | |
CN215211957U (zh) | 一种bipv光伏支架组件 | |
AU2015213247B2 (en) | A roof | |
CN218861941U (zh) | 一种低成本且安全性高的u型水槽檩条安装构造 | |
CN114809480B (zh) | 一种光伏棚顶结构及光伏停车棚 | |
CN218217233U (zh) | 光伏组件防尘装置及屋顶光伏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