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5913U - 电缆线端插头 - Google Patents

电缆线端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5913U
CN220895913U CN202322489448.1U CN202322489448U CN220895913U CN 220895913 U CN220895913 U CN 220895913U CN 202322489448 U CN202322489448 U CN 202322489448U CN 220895913 U CN220895913 U CN 220895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able
explosion
piece
flame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94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珏
吴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nott Changsha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nott Changsha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nott Changsha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nott Changsha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894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5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5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5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线端插头,包括:外壳、绝缘组件、端针、连接件、尾套和第一密封件,外壳内设置有隔爆腔,绝缘组件设置在隔爆腔内,绝缘组件将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端针通过绝缘组件安装在第一隔爆腔内,端针电性连接电缆的缆芯,连接件设置在第二隔爆腔内,外壳通过连接件电性连接电缆的屏蔽层,外壳的一端连接尾套,第一密封件设置在外壳和尾套之间,在不增设隔爆外壳和隔爆盒的情况下实现了隔爆功能,减小了产品的体积。

Description

电缆线端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线端插头。
背景技术
由于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电缆的缆芯中有电信号,电缆屏蔽层存在感应电流,需要通过连接件连接线段插头的金属壳体,使得电缆屏蔽层有效接地。
然而线端插头内连接电缆缆芯的端针和连接电缆屏蔽层的连接件之间可能会产生电弧和火花,从而引发爆炸。传统的线端插头大多在线端插头的壳体外增设一个隔爆外壳或者采用隔爆盒来实现隔爆功能,但这种隔爆方式使得产品体积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线端插头,能够解决传统的隔爆线端插头体积较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端插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爆腔;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在所述隔爆腔内,所述绝缘组件将所述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端针,所述端针通过所述绝缘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爆腔内,所述端针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缆芯;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腔内,所述外壳通过所述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屏蔽层;尾套,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尾套;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尾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端插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端针电性连接电缆的缆芯,外壳通过连接件电性连接电缆的屏蔽层,绝缘组件将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端针通过绝缘组件安装在第一隔爆腔内,连接件设置在第二隔爆腔内,由于端针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内,增加了端针和连接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避免端针和连接件之间产生电弧和火花,实现隔爆功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段接头,相较于传统的隔爆线段插头,在不增设隔爆外壳和隔爆盒的情况下实现了隔爆功能,减小了产品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尾套,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尾套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端针一一对应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端针大小相应,所述端针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从所述第一绝缘件中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件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大小相应,所述第二凸出部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弹性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爪环,所述爪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尾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爪环和所述尾套之间设置有第三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连接所述外壳,所述螺母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母通过卡环连接所述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a;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b。
附图标记:
外壳100、第一隔爆腔110、第二隔爆腔120、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140、第一凸出部141、
绝缘组件200、第一绝缘件210、第一容纳腔211、第二容纳腔212、第二绝缘件220、通孔221、第二凸出部222、
端针300、
连接件400、
尾套500、
第一密封件600、第二密封件610、第三密封件620、
弹性件700、第一垫片710、第二垫片720、第三垫片730、
爪环800、
螺母900、卡环9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端插头。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端插头,包括:外壳(100)、绝缘组件200、端针300、连接件400、尾套500和第一密封件600,外壳(100)内设置有隔爆腔,绝缘组件200设置在隔爆腔内,绝缘组件200将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110)和第二隔爆腔(120),端针300通过绝缘组件200安装在第一隔爆腔(110)内,端针300电性连接电缆的缆芯,连接件400设置在第二隔爆腔(120)内,外壳(100)通过连接件400电性连接电缆的屏蔽层,外壳(100)的一端连接尾套500,如图4至图5所示,第一密封件600设置在外壳(100)和尾套500之间。
通过端针300电性连接电缆的缆芯,外壳(100)通过连接件400电性连接电缆的屏蔽层,绝缘组件200将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110)和第二隔爆腔(120),端针300通过绝缘组件200安装在第一隔爆腔(110)内,连接件400设置在第二隔爆腔(120)内,由于端针300和连接件400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爆腔(110)和第二隔爆腔(120)内,增加了端针300和连接件400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避免端针300和连接件400之间产生电弧和火花,实现隔爆功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段接头,相较于传统的隔爆线段插头,在不增设隔爆外壳(100)和隔爆盒的情况下实现了隔爆功能,减小了产品的体积。
如图5所示,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第一壳体130)的第二隔爆腔(120)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壳体14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部141,第一凸出部14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凸出部141通过外螺纹旋入第二隔爆腔(120)内,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的连接,连接方便,易于拆装。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还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互相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14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尾套500,第一密封件600设置在第二壳体140)和尾套500之间,第一密封件600填充第二壳体140)和尾套500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防水防尘。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10,第二密封件610填充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防水防尘。第一密封件600和第二密封件610皆为胶圈。
如图3至图5所示,绝缘组件200包括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与端针300一一对应的第一容纳腔211,第一容纳腔211与端针300大小相应,端针300安装在第一容纳腔211内并从第一绝缘件210中伸出,第二绝缘件220上设置有通孔221,通孔221的位置与第一容纳腔211的位置对应。端针300通过第一绝缘件210安装在第一隔爆腔(110)内,第一绝缘件210使得端针300和第一壳体130)绝缘,端针300通过通孔221连接电缆的缆芯,第二绝缘件220位于端针300和连接件400之间,隔离端针300和连接件400,使端针300和连接件400绝缘,增加端针300和连接件400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确保隔爆效果。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使电缆的缆芯和外壳(100)绝缘。
如图4至图5所示,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12,第二容纳腔212与第一容纳腔211连通,第二绝缘件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222,第二凸出部222与第二容纳腔212大小相应,第二凸出部222伸入第二容纳腔212,通孔221设置在第二凸出部222上。第二绝缘件220将第二凸出部222伸入第二容纳腔212内,使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相接,第二容纳腔212方便定位,同时对第二凸出部22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之间相对转动。
如图5所示,连接件400和第一凸出部1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00,连接件400和弹性件700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710,弹性件700和第一凸出部141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720,第一垫片710和第二垫片720能增加接触面积,弹性件700缓解第一凸出部141和连接件400之间的压力,起到保护作用。弹性件700为胶圈。
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爪环800,爪环800设置在第二壳体140)和尾套500之间。爪环800为锯齿形金属爪环800用于套设在电缆的护套上,锯齿形金属爪环800受力收缩,保证电缆连接稳固。
如图5所示,爪环800和尾套500之间设置有第三垫片730,第三垫片730能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螺母900,螺母900通过卡环910连接第一壳体130),螺母900的内壁和第一壳体130)的外壁设置有间隙以供配套的母接头旋入,能稳固连接母接头,螺母900和第一壳体13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620,起到密封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电缆线端插头,安装在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隔爆腔;
绝缘组件(200),所述绝缘组件(200)设置在所述隔爆腔内,所述绝缘组件(200)将所述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110)和第二隔爆腔(120);
端针(300),所述端针(300)通过所述绝缘组件(200)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爆腔(110)内,所述端针(300)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缆芯;
连接件(400),所述连接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腔(120)内,所述外壳(100)通过所述连接件(400)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屏蔽层;
尾套(500),所述外壳(100)的一端连接所述尾套(500);
第一密封件(600),所述第一密封件(60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所述第一壳体(1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0)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尾套(500),所述第一密封件(60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3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200)包括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所述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与所述端针(300)一一对应的第一容纳腔(211),所述第一容纳腔(211)与所述端针(300)大小相应,所述端针(300)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内并从所述第一绝缘件(210)中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件(220)上设置有通孔(221),所述通孔(22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12),所述第二容纳腔(21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222),所述第二凸出部(222)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12)大小相应,所述第二凸出部(222)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2),所述通孔(221)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2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弹性件(700)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710),所述弹性件(70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72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爪环(800),所述爪环(80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爪环(80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设置有第三垫片(7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900),所述螺母(900)连接所述外壳(100),所述螺母(900)和所述外壳(10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6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900)通过卡环(910)连接所述外壳(100)。
CN202322489448.1U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线端插头 Active CN220895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9448.1U CN220895913U (zh)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线端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9448.1U CN220895913U (zh)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线端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5913U true CN220895913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3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9448.1U Active CN220895913U (zh)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线端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5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95913U (zh) 电缆线端插头
CN209786308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电缆连接器
CN219144576U (zh) 电池端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05811143B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高压电缆连接器
CN215579397U (zh) 一种多芯数高压电连接器
KR101496574B1 (ko) 자동차 분야에서 고전압 전류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연결 장치
CN210607783U (zh) 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
CN210607856U (zh) 通讯用接插件
CN209526267U (zh) 一种户外信号防水连接器
CN207896060U (zh) 一种熔丝筒
CN217984159U (zh) 绝缘电力开关柜
CN218215978U (zh) 电插头及电连接装置
CN205303302U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高压真空断路器
CA2488174A1 (en) Arrangement of an element in a circular connector
CN219760111U (zh) 一种插头、插座及电连接器
CN219534962U (zh) 电池插座结构
CN219610921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高压电缆连接器
KR20230117051A (ko) 커넥터 어댑터 및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15732269U (zh) 连接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3753137U (zh) 一种节约空间的端子连接器连接结构及端子连接器
CN212342907U (zh) 带有防水密封功能的电缆连接器
CN216362218U (zh) 一种矿用高爆开关智能保护控制系统
CN211017502U (zh) 一种电力母端插头
CN220086910U (zh) 一种穿墙套管
CN218887617U (zh) 一种高压接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