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7600U -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7600U
CN220887600U CN202322601543.6U CN202322601543U CN220887600U CN 220887600 U CN220887600 U CN 220887600U CN 202322601543 U CN202322601543 U CN 202322601543U CN 220887600 U CN220887600 U CN 220887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pipe
control que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15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祥治
廖正江
李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n Shens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an Shen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an Shen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an Shen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15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7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7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7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包括数控淬火机床本体,所述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和外部以及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外部均设置有热回收机构。该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通过壳体可以防止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热量流失,吸热管呈矩形,所以可以大面积的与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侧壁贴合,从而使得吸热管的吸热效果好,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导热板与吸热管呈间隔分布,吸热管的两侧均与导热板贴合,导热板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从而使得吸热管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于是吸热管的吸热效果更好,解决了热回收效果欠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背景技术
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适用于批量销轴淬火,埋油表面淬火是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将工件与感应器一起沉入油槽内,在油中通电加热到淬火温度,移开感应器,槽中的油即将工件淬冷,埋油淬火可有效地防止合金钢件及复杂形状钢件淬火变形及淬裂。
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9010363U的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依次启动第二水泵、第一水泵和驱动电机,第二水泵通过第二导管将水箱的水导入旋转管内,而第一水泵通过第一导管将旋转管内的水导入到存放箱内,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而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旋转转动,旋转管带动导热板转动,可使得导热板与数控淬火机床均匀的贴合,从而可实现对旋转管内的水将热量带出,可实现对淬火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回收,可有效的提高其能源利用率,打开排料管上的阀门,可实现将热水排出,但是因为导热板在旋转管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所以导热板始终只能有一线外侧壁与数控淬火机床的右侧相贴合,可见其热回收效果欠佳,为了使热回收效果更好,故而提出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具备热回收效果更好的优点,解决了热回收效果欠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包括数控淬火机床本体,所述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和外部以及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外部均设置有热回收机构;
所述热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位于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管的一侧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侧连接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一侧连接有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管位于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管位于壳体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分流管与壳体的一侧贴合,所述分流管与第一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与分流管的中间位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热管位于分流管的下方,所述吸热管与壳体的一侧贴合,所述吸热管贯穿壳体的顶壁。
进一步,所述吸热管呈等距分布,所述集流管位于吸热管的下方,所述分流管和集流管均与吸热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管与集流管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导热板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导热板与吸热管呈间隔分布,所述吸热管的两侧均与导热板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通过壳体可以防止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热量流失,吸热管呈矩形,所以可以大面积的与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侧壁贴合,从而使得吸热管的吸热效果好。
2、该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导热板与吸热管呈间隔分布,吸热管的两侧均与导热板贴合,导热板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从而使得吸热管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于是吸热管的吸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数控淬火机床本体、2壳体、3热回收机构、301第一导管、302分流管、303吸热管、304集流管、305第二导管、306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包括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壳体2,通过壳体2可以防止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流失,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以及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外部均设置有热回收机构3。
热回收机构3包括第一导管301,第一导管301位于壳体2的外部,第一导管301位于壳体2的上方,第一导管301的一侧连接有分流管302,分流管302与壳体2的一侧贴合,分流管302与第一导管301相连通,第一导管301与分流管302的中间位置连接,通过第一导管301将水引至分流管302,分流管302的一侧连接有吸热管303,吸热管303位于分流管302的下方,吸热管303与壳体2的一侧贴合,吸热管303贯穿壳体2的顶壁,吸热管303呈等距分布,分流管302和吸热管303均呈矩形,所以可以大面积的与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侧壁贴合,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吸热效果好,吸热管303的一侧连接有集流管304,集流管304位于吸热管303的下方,分流管302和集流管304均与吸热管303相连通,经吸热管303处吸热的水流至集流管304内,集流管3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305,第二导管305位于壳体2的内部,第二导管305与集流管304的中间位置连接,集流管304内的水经第二导管305排至热水存放箱,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306,导热板306位于壳体2的内部,导热板306与吸热管303呈间隔分布,吸热管303的两侧均与导热板306贴合,导热板306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303,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于是吸热管303的吸热效果更好。
在实施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先依次启动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
2)然后第二水泵通过第一导管301将水箱的水导入分流管302内;
3)分流管302内的水流至吸热管303内,于是导热板306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303,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
4)最后第一水泵通过集流管304和第二导管305将已经吸热的水导入到热水存放箱内。
综上所述,该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通过壳体2可以防止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流失,吸热管303呈矩形,所以可以大面积的与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侧壁贴合,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吸热效果好,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306,导热板306与吸热管303呈间隔分布,吸热管303的两侧均与导热板306贴合,导热板306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303,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于是吸热管303的吸热效果更好。
并且,先依次启动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然后第二水泵通过第一导管301将水箱的水导入分流管302内,具体的,第一导管301的一侧连接有分流管302,分流管302与第一导管301相连通,于是可以通过第一导管301将水引至分流管302,分流管302内的水流至吸热管303内,于是导热板306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303,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具体的,吸热管303与壳体2的一侧贴合,吸热管303呈等距分布,分流管302和吸热管303均呈矩形,所以可以大面积的与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侧壁贴合,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吸热效果好,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306,导热板306与吸热管303呈间隔分布,吸热管303的两侧均与导热板306贴合,导热板306吸收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吸热管303,从而使得吸热管303的三个侧面均可吸热,于是吸热管303的吸热效果更好,最后第一水泵通过集流管304和第二导管305将已经吸热的水导入到热水存放箱内,具体的,经吸热管303处吸热的水流至集流管304内,集流管3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305,集流管304内的水经第二导管305排至热水存放箱,解决了热回收效果欠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本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控制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控制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常规已知设备的作用,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包括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以及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外部均设置有热回收机构(3);
所述热回收机构(3)包括第一导管(301),所述第一导管(301)位于壳体(2)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管(301)的一侧连接有分流管(302),所述分流管(302)的一侧连接有吸热管(303),所述吸热管(303)的一侧连接有集流管(304),所述集流管(3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导管(305),所述数控淬火机床本体(1)的外部连接有导热板(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301)位于壳体(2)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管(305)位于壳体(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302)与壳体(2)的一侧贴合,所述分流管(302)与第一导管(30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301)与分流管(302)的中间位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303)位于分流管(302)的下方,所述吸热管(303)与壳体(2)的一侧贴合,所述吸热管(303)贯穿壳体(2)的顶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303)呈等距分布,所述集流管(304)位于吸热管(303)的下方,所述分流管(302)和集流管(304)均与吸热管(30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305)与集流管(304)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导热板(306)位于壳体(2)的内部,所述导热板(306)与吸热管(303)呈间隔分布,所述吸热管(303)的两侧均与导热板(306)贴合。
CN202322601543.6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Active CN220887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1543.6U CN220887600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1543.6U CN220887600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7600U true CN220887600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3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1543.6U Active CN220887600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7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87600U (zh) 一种卧式埋油数控淬火机床
CN213497306U (zh) 一种具有外部散热结构的管板焊接设备冷却水箱
CN216688279U (zh) 热镀锌余热利用装置
CN216027127U (zh) 一种冷轧卷表面雾化清洗装置
CN211823962U (zh) 一种电厂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1081442Y (zh) 热管平板式分体无动力高效太阳热水系统
CN209798041U (zh) 一种废矿料回收用旋转式蒸汽加热设备
CN208461781U (zh) 一种光伏电池板降温装置
CN208840096U (zh) 一种水冷板的清洗油污装置
CN206055976U (zh) 一种蓄能换热式承压运行太阳能热水器
CN214572133U (zh) 一种链轨节生产用热处理装置
CN213469638U (zh) 一种汽车后盖生产用钻孔装置
CN212017022U (zh) 一种离子液提纯回收装置
CN220304043U (zh) 一种镀镍生产线用烘干装置
CN212340025U (zh) 一种高温热风能量回收装置
CN220575070U (zh) 一种司机室焊接防变形装置
CN217691189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生产的层压机
CN215860589U (zh) 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水预热装置
CN220959762U (zh)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CN217979270U (zh) 节能型电开水器
CN217026038U (zh) 一种采用深冷工艺的弹簧钢丝淬火装置
CN211626177U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镀层用的电解池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2747412U (zh) 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1069103U (zh) 一种水溶肥生产用结晶装置
CN215570798U (zh) 一种给排水暖通新型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