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1140U -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1140U
CN220881140U CN202322486346.4U CN202322486346U CN220881140U CN 220881140 U CN220881140 U CN 220881140U CN 202322486346 U CN202322486346 U CN 202322486346U CN 220881140 U CN220881140 U CN 220881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eflection head
ring
arc
d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63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笠明
江晟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ermanent Elevator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ermanent Elevator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ermanent Elevator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ermanent Elevator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863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1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1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1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属于偏转头焊接工装领域,包括:底板;端板,设置在底板第一端;支撑板,其对称的设置在底板的第二端;弧形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弧形板与偏转头板体上的弧形部一一对应,通过将偏转头下侧的环体连接在板体上,使得环体得到支撑,便于同时移动,在移动后,同时对准偏转头下侧的通孔,便与长插销的插入,操作方便;在焊接完成后,拔掉销子,在直接移动支撑块,使得第二筒环移动到偏转头外,方便取出偏转头,第二筒环移动的过程中,导向块与导向部分开,导向部和横板在弹性部的作用下下移,使得两个板体相互靠近,两个板体在靠近的过程中带着两个环体靠近,方便取出偏转头,操作也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偏转头焊接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偏转头是微型挖掘机上的一个重要的结构件,属于挖掘机的回转平台,偏转头有铸造成型和焊接成型分别,由于焊接成型是由有各个部件片接而成,效率更高。
偏转头焊接成型过程中需要用到焊接工装,焊接前将各个部件放在工装上对应的位置,在通过限位部件将其限位,然后进行焊接,在限位过程中,焊接部件下方需要用到多个限位部件,并通过插件逐个固定,而限位部件和工装底板之间较近,使得该处空间狭窄,导致限位部件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在限位过程中,焊接部件下方需要用到多个限位部件,并通过插件逐个固定,而限位部件和工装底板之间较近,使得该处空间狭窄,导致限位部件使用较为不便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包括:底板;端板,设置在底板第一端,端板与底板连接;支撑板,其对称的设置在底板的第二端,支撑板的上侧用于连接短插销;弧形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弧形板与偏转头板体上的弧形部一一对应,弧形部的下端与底板连接,弧形部从底板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排列;连接件,设置在底板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限位环,连接件用于支撑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偏转头弧形部之间,用于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侧板和滑板,所述侧板与底板连接,所述滑板与侧板滑动配合,侧板用于支撑滑板,滑板用于支撑限位,防止了使用限位环时人为支撑不稳定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滑板与限位环一一对应,侧板的一侧设置有拉手,通过拉动拉手使得限位环离开弧形部的位置,拉手的侧面与侧板接触时,限位环与偏转头的通孔对应。
优选的,所述滑板上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筒环,竖板和滑板均连接在拉手上。
优选的,所述端板上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筒环,第二筒环对偏转头上侧限位,通过支撑块使得第二筒环进行支撑,方便其使用。
优选的,所述端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撑块的下端与滑轨滑动配合,在焊接完成后,拔掉销子,然后移动支撑块,使得第二筒环移动到偏转头之外。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包括两个环体,所述滑板包括弹性连接的两个板体,两个所述板体分别与环体连接,两个板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通过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下方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用于撑开两个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斜面,斜面便于插块将两个板体分开,在环体移动到位置后,插块上移,使得板体分开,从而使得环体与偏转头接触。
优选的,所述插块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块,所述插块的下侧连接有弹性同步板,弹性同步板包括横板和可伸缩的弹性部,弹性部与底板连接,所述弹性同步板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在支撑块带着第二筒环向端板方向移动过程中,导向块与导向部配合,使得同步板上升,同步板上升使得插块上升,同步板上升使得板体相互远离,两个板体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滑动,从而使得弹簧拉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偏转头下侧的环体连接在板体上,使得环体得到支撑,便于同时移动,在移动后,同时对准偏转头下侧的通孔,便与长插销的插入,操作方便;
偏转头上侧设置有连接第二筒环的支撑块,支撑块可在端板上滑动,在焊接完成后,拔掉销子,在直接移动支撑块,使得第二筒环移动到偏转头外,方便取出偏转头,第二筒环移动的过程中,导向块与导向部分开,导向部和横板在弹性部的作用下下移,横板带着插块下移,插块下移,使得两个板体相互靠近,两个板体在靠近的过程中带着两个环体靠近,方便取出偏转头,操作也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偏转头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板示意图。
图号说明:1、底板;11、端板;12、支撑板;13、弧形板;14、滑轨;15、限位板;2、连接件;21、侧板;22、滑板;221、板体;23、竖板;23、竖板;231、第一筒环;24、拉手;3、限位环;31、环体;4、支撑块;41、第二筒环;5、插块;6、导向块;7、同步板;71、横板;72、弹性部;73、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请参阅图1-5,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包括:底板1;端板11,设置在底板1第一端,端板11与底板1连接;支撑板12,其对称的设置在底板1的第二端,支撑板12的上侧用于连接短插销;弧形板13,设置有多个,弧形板13与偏转头板体221上的弧形部一一对应,弧形部的下端与底板1连接,弧形部从底板1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排列;连接件2,设置在底板1一侧,连接件2的一端连接有限位环3,连接件2用于支撑限位环3,限位环3位于偏转头弧形部之间,用于限位作用。
连接件2包括侧板21和滑板22,侧板21与底板1连接,滑板22与侧板21滑动配合,侧板21用于支撑滑板22,滑板22用于支撑限位,防止了使用限位环3时人为支撑不稳定的情况,滑板22与侧板21滑动配合使得限位环3可移动,滑板22使得多个限位环3处于同高度,便于同时移动,在移动后,同时对准偏转头下侧的通孔,便与长插销插入。
滑板22与限位环3一一对应,侧板21的一侧设置有拉手24,通过拉动拉手24使得限位环3离开弧形部的位置,拉手24的侧面与侧板21接触时,限位环3与偏转头的通孔对应。
滑板22上连接有竖板23,竖板2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筒环231,竖板23和滑板22均连接在拉手24上。
端板11上设置支撑块4,支撑块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筒环41,第二筒环41对偏转头上侧限位,通过支撑块4使得第二筒环41进行支撑,方便其使用。
端板11上设置有滑轨14,支撑块4的下端与滑轨14滑动配合,在焊接完成后,拔掉销子,然后移动支撑块4,使得第二筒环41移动到偏转头之外,在使用时,支撑块4在滑轨14上移动,直到支撑块4与端板11接触为止,此时第二筒环41与偏转头上侧的通孔对应。
限位环3包括两个环体31,滑板22包括弹性连接的两个板体221,两个板体221分别与环体31连接,具体的,两个板体221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通过弹簧连接,两个环体31在使用时,两个板体221带着两个环体31相互远离直到两个环体31接触偏转头为止,在焊接完成后,使得两个环体31相互靠近,使得环体31与偏转头不接触,方便偏转头取出。
滑板22下方设置有插块5,插块5用于撑开两个板体221,板体221上设置有斜面,斜面便于插块5将两个板体221分开,在环体31移动到位置后,插块5上移,使得板体221分开,从而使得环体31与偏转头接触。
插块5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块6,插块5的下侧连接有弹性同步板7,弹性同步板7包括横板71和可伸缩的弹性部72,弹性部72与底板1连接,弹性同步板7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73,在在支撑块4带着第二筒环41向端板11方向移动过程中,导向块6与导向部73配合,使得同步板7上升,同步板7上升使得插块5上升,同步板7上升使得板体221相互远离,两个板体221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滑动,从而使得弹簧拉伸,在焊接完成后,拔掉插销,然后移动支撑块4使得第二筒环41离开偏转头上方,在此过程中,导向块6与导向部73分离,同步板7在弹性部72作用下下移,从而使得插块5下落,两个环体31在弹簧作用下相互靠近,使得环体31与偏转头脱离接触。
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与侧板21分别位于底板1的两侧,限位板15对偏转头组件中的弯折板限位,防止其偏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以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端板(11),设置在底板(1)第一端;
支撑板(12),其对称的设置在底板(1)的第二端;
弧形板(13),设置有多个,所述弧形板(13)与偏转头板体(221)上的弧形部一一对应;
连接件(2),设置在底板(1)一侧,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连接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位于偏转头弧形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侧板(21)和滑板(22),所述侧板(21)与底板(1)连接,所述滑板(22)与侧板(21)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2)与限位环(3)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2)上连接有竖板(23),所述竖板(2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筒环(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1)上设置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筒环(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1)上设置有滑轨(14),所述支撑块(4)的下端与滑轨(14)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包括两个环体(31),所述滑板(22)包括弹性连接的两个板体(221),两个所述板体(221)分别与环体(3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2)下方设置有插块(5),所述插块(5)用于撑开两个板体(221),所述板体(221)上设置有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5)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块(6),所述插块(5)的下侧连接有弹性同步板(7),所述弹性同步板(7)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73)。
CN202322486346.4U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Active CN220881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6346.4U CN220881140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6346.4U CN220881140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1140U true CN220881140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6346.4U Active CN220881140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1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27831U (zh) 一种汽车摆臂衬套压装工装
CN101800300B (zh) 一种自动整耳模
CN108857224A (zh) 一种丝杠连接套法兰板定位焊接装置
CN220881140U (zh) 一种偏转头焊接工装
CN208827429U (zh) 一种铜板雕刻用自动压夹具
CN203792338U (zh) 2.5次元机械手
CN115015670B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电源适配器电路测试装置
CN217413707U (zh) 一种字体设计用字体模型制作用夹具
CN214290286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打孔平台
CN214390824U (zh) 一种金属板喷塑烘干设备
CN213002216U (zh) 一种冲压模具定位稳固的模具定位装置
CN212285637U (zh) 一种模具卸料装置
CN210139274U (zh) 一种光纤接头端面研磨装置
CN209395104U (zh) 一种成型机
CN217701001U (zh) 一种高强度底座斜楔高压模具
CN217692063U (zh) 一种插针头
CN217085234U (zh) 一种便于安装CCD相机的RPS接插件pin针测试工装
CN216346157U (zh) 一种防错插led电源结构
CN215942240U (zh) 一种贴片治具用防松动销钉治具
CN210649352U (zh) 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系统
CN217798502U (zh) 一种新型效率高的加工用模具
CN209862764U (zh) 一种便携式建筑学写生绘图桌
CN221058286U (zh) 一种便捷式对讲机
CN220049720U (zh) 一种连接器外套冲压模具
CN117105061B (zh) 一种电机外壳工件处理用的起吊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