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6893U -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6893U
CN220876893U CN202321759961.1U CN202321759961U CN220876893U CN 220876893 U CN220876893 U CN 220876893U CN 202321759961 U CN202321759961 U CN 202321759961U CN 220876893 U CN220876893 U CN 220876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ube
liquid
port
inser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99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王光明
陈春来
杨波
杨旻
李孝锋
赵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xun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xun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xun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xun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99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6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6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6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插入组件包括插入管和成像模块,插入管分别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冲液口,第二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排液口;成像模块与第一通道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与第一通道的另一侧内壁相间隔,以在间隔处限定出过液流道;第一通道接入外部水体,以供水体对成像模块的成像面进行冲洗,第二通道排出清洗后的水体,冲洗口与排液口的朝向相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并排设置,有助于冲洗的水体与排出的水体的独立流通,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结构上充分靠近;冲液口与排液口的朝向相异,避免流向排液口的水体进入冲液口,降低成像模块的成像面的冲洗效果。

Description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背景技术
前列腺腺体结构可以划分成三个区域:外围区、过渡区和中心区。外围区PZ包括约70%的年轻男性的前列腺的体积,并且70-80%的癌症起源于外围区组织;中心区CZ包围射精管并包括约20-25%的前列腺体积,中心区通常是炎症过程的部位;过渡区TZ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其中发展的部位,并且在正常前列腺中包括腺体元素的约5-10%的体积,但是在BPH的情况下可以构成高达80%的该体积。过渡区包括两个侧向前列腺叶和尿道周围腺体区域。在过渡区周围存在天然屏障,即前列腺尿道、前纤维肌性基质和过渡区与外围区之间的纤维平面。前纤维肌性基质或纤维肌性区域主要是纤维肌性组织。
BPH通常是当患者抱怨麻烦的排尿困难而寻求药物治疗时诊断的。BPH的主要症状是尿频和尿急,以及在排尿期间流速的显著下降。BPH还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在膀胱中,这进而可能导致下尿路感染。因此,随着男性群体年龄的增长,BPH可能显著地改变生活质量。BPH是前列腺的腺细胞的连续产生和自然死亡之间失衡的结果。这些细胞的过度产生导致前列腺的尺寸增大,最明显地是在横穿前列腺尿道的过渡区中。
在BPH的早期情况下,药物治疗可以缓解一些症状,目前多应用激素类或抗激素类药物、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5α受体还原酶抑制剂、胆固醇抑制剂等药物。例如,α-受体阻滞剂通过使在前列腺和膀胱颈中发现的平滑肌组织舒张来治疗BPH,这类药物在腺体元素引起前列腺中极度细胞生长之前能被证明是有效的。缺点: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久服之后对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产生较大危害。且由于西医学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根本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而西药在治疗上是以改善和缓解症状为主,而非根治前列腺增生。
BPH的较晚期仅可以通过手术或微创消融装置介入治疗。已开发出利用电外科术或机械组织抽吸和对囊内前列腺组织的冷冻消融的多种方法。在多种情况下,这类介入仅提供了短暂的缓解,并且这些治疗通常由于创伤较大等原因导致显著的手术前后的不适和复发率。
另外目前已用于临床的用于治疗BPH的一次性使用前列腺热蒸汽治疗器械,由于微创和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产品由蒸汽热消融枪、输水装置和输水用的插针接头组成。其中蒸汽热消融枪由手柄(含蒸汽产生装置)、鞘管(含蒸汽传输导管)、无菌水管、冲洗管、排水管等组成。采用快速加热射频线圈,使用射频能量将体外的水加热成蒸汽,蒸汽通过穿刺针的开口注入组织中,并通过组织细胞之间的间隙迅速扩散。蒸汽与组织接触后立即开始冷却凝结。储存的热能被释放,使细胞膜轻微变性,导致细胞瞬间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性组织会被身体吸收。蒸汽凝结过程也会导致消融治疗区的血管迅速塌陷,实现无血手术。适用于50岁(含)以上男性前列腺体积(伴或不伴前列腺中央区和/或中叶增生)为30-80cm3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需配合4mm/30°/30cm的膀胱内窥镜使用,穿刺深度约10mm。
现有技术中,镜头安装在冲洗管的前端,冲洗管前端的冲液口和排液口同朝向设置,且均经由冲洗管连通蜗壳腔,蜗壳腔与冲洗管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外部集水腔连通的出液口相对靠近,使用时必须先关闭出液口,否则在人体内腔的压强作用下,蜗壳腔内的液体会立即经出液口排走至整机外,而无法进入冲洗管内,也即不能起到冲洗镜头清晰视野的作用;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生理盐水进入膀胱太多,还需要停止手术,打开排水管阀门排出生理盐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冲洗管的冲液容易受到排液的影响,而导致对镜头的冲洗效果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插入组件,包括:
插入管,具有位于其轴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插入管分别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插入管的径向并排布设,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冲液口,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排液口;以及,
成像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靠近所述冲液口设置,所述成像模块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侧内壁相间隔,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过液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以接入外部水体,以供水体对所述成像模块的成像面进行冲洗,所述第二通道用以排出清洗后的水体,所述冲液口与所述排液口的朝向相异设置。
可选地,所述插入管具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
所述插入管的前端封闭设置,且所述插入管的前端面呈凸弧面状,所述冲液口开设在所述插入管位于所述第一径向上的一侧管壁,所述排液口开设在所述插入管位于所述第二径向上的一侧管壁。
可选地,所述插入管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
所述冲液口设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二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减薄设置,以形成减薄管壁;
所述排液口设于所述第二管段且过渡连接所述减薄管壁,在远离所述减薄管壁的方向上,所述排液口呈逐渐偏离所述插入管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插入管还包括主管体以及套接在所述主管体的前端外侧的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与所述主管体的连接处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管段,所述套接管的余下部位限定出所述第一管段。
可选地,所述排液口自前至后呈逐渐偏离所述插入管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插入管在所述排液口的周侧管壁处分散凸设有多个柔性支撑筋,以在所述插入管进入人体内时,各所述支撑筋将所述排液口与人体的组织内壁分隔开。
可选地,各所述支撑筋至少布设在所述排液口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中轴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筋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插入管在所述排液口的周侧管壁形成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支撑筋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支撑筋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变形腔,以在所述第一通道接入外部水体时,水体经所述环形腔进入所述变形腔内,带动所述支撑筋膨胀变形,且在水体自所述变形腔内向外流出时,带动所述支撑筋复位。
可选地,所述排液口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周向间隔布设有多个。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融装置,包括机体和插入组件,所述插入组件包括:
插入管,具有位于其轴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插入管分别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插入管的径向并排布设,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冲液口,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排液口;
成像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靠近所述冲液口设置,所述成像模块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侧内壁相间隔,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过液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以接入外部水体,以供水体对所述成像模块的成像面进行冲洗,所述第二通道用以排出清洗后的水体,所述冲液口211与所述排液口的朝向相异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外部洁净的水体自第一通道流经过液流道时,可及时对成像模块的成像面进行冲洗,达到清洗目的;清洗后的水体经由排液口进入第二通道,最终排出,达到排液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并排设置,有助于冲洗的水体与排出的水体二者的独立流通,能够在人体内腔气压较大时,通过第二通道平衡蜗壳腔和第一通道之间的气压差,从而确保第一通道的水流量;并且还能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结构上充分靠近,避免增加对插入管整体空间的占用,且有助于及时排液;此外,冲液口与排液口的朝向相异,即使冲液口和排液口在结构上充分靠近,经冲液口排出的水体与进入排液口的水体二者的流向保持不同,有助于防止流向排液口的水体进入冲液口内,对成像模块的成像面的冲洗造成干扰,且降低成像模块的成像面的冲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融枪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插入管的前段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插入管的前段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插入管的前段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机体;200插入管;210第一通道;211冲液口;220第二通道;221排液口;230第一管段;231减薄管壁;240第二管段;250主管体;260套接管;270支撑筋;300成像模块;400穿刺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入组件,所述插入组件包括插入管200以及成像模块300。其中,所述插入管200具有位于其轴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插入管200分别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所述第一通道210与所述第二通道220沿所述插入管200的径向并排布设,所述第一通道210的前端通道口为冲液口211,所述第二通道220的前端通道口为排液口221;所述成像模块300设于所述第一通道210内且靠近所述冲液口211设置,所述成像模块300与所述第一通道210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通道210的另一侧内壁相间隔,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过液流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210用以接入外部水体,以供水体对所述成像模块300的成像面进行冲洗,所述第二通道220用以排出清洗后的水体,所述冲液口211与所述排液口221的朝向相异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外部洁净的水体自第一通道210流经过液流道时,可及时对成像模块300的成像面进行冲洗,达到清洗目的;清洗后的水体经由排液口221进入第二通道220,最终排出,达到排液目的;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的并排设置,有助于冲洗的水体与排出的水体二者的独立流通,能够在人体内腔气压较大时,通过第二通道220平衡蜗壳腔和第一通道210之间的气压差,从而确保第一通道210的水流量;并且还能使得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在结构上充分靠近,避免增加对插入管200整体空间的占用,且有助于及时排液;此外,冲液口211与排液口221的朝向相异,即使冲液口211和排液口221在结构上充分靠近,经冲液口211排出的水体与进入排液口221的水体二者的流向保持不同,有助于防止流向排液口221的水体进入冲液口211内,对成像模块300的成像面的冲洗造成干扰,且降低成像模块300的成像面的冲洗效果。
可以理解,插入管200一般呈中空设置,其中空处可直接直接构成第一通道210,使得第一通道210形成有足够大的径向截面积,且形成足够大的空间可供成像模块300安装。插入管200进一步可在第一通道210的径向一侧,直接利用插入管200的管壁贯设径向截面积小于管壁厚度的第二通道220,无需过多增加插入管200的整体径向截面积。或者进一步地,使得在插入管200的一侧管壁微微向外隆起,形成有径向截面积满足需求的所述第二通道220。
第一通道210的径向截面积大于第二通道220的径向截面积,使得第一通道210内可流通有足够流量的冲洗液;且可有效控制第一通道210向人体患病部位内腔的注液量不小于第二通道220的排液量,有助于人体的安全。
成像模块300具体可以包括例如成像器件、照明器件和/或控制器件。其中,成像器件例如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用于摄取插入管200前端环境的图像信息;照明器件例如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能够对成像器件的摄取区域进行照明。控制器件例如为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可集成有各种所需的电子元器件,以获得所需的控制功能。
冲液口211和/或排液口221可以设置在插入管200的前端部,也可以设置在插入管200靠近自身前端的侧壁处,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管200具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所述插入管200的前端封闭设置,且所述插入管200的前端面呈凸弧面状,所述冲液口211开设在所述插入管200位于所述第一径向上的一侧管壁,所述排液口221开设在所述插入管200位于所述第二径向上的一侧管壁。如此地,可充分利用插入管200的侧壁较大的空间,使得冲液口211和/或排液口221的开口面积更大。其中,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之间交叉角度可以是九十度左右,也可以是远小于或者远大于九十度。插入管200的前端面呈凸弧面状,一方面可在插入管200的外表面形成更加圆滑的导向面,避免插入管200的插入过程对人体产生不适;另一方面可在插入管200的内表面形成更加圆滑的导向面,将冲洗液反向引导至冲液口211,对成像模块300进行充分清洗。
基于上述,进一步地,在将成像模块300安装于第一通道210时,成像模块300可相对第一通道210的一侧内壁倾斜,确保在第一通道210的另一侧通道壁之间预留出过液流道的同时,使得成像模块300中成像器件的成像面朝向过液流道,有助于当冲洗液流经过液流道时,即能对成像面进行有效清洗。
由于冲液口211与排液口221的朝向相异,使得经由冲液口211排向人体内腔的液体在流出时,需要经换向、缓能后进入排液口221,反之亦然,从而使得排液口221在排液过程中,混杂有人体组织碎屑等杂质的冲洗液不会轻易地进入冲液口211,从而不会对成像器件的成像面造成过多污染。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管200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230和第二管段240;所述冲液口211设于所述第一管段230,所述第一管段230位于所述第二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减薄设置,以形成减薄管壁231;所述排液口221设于所述第二管段240且过渡连接所述减薄管壁231,在远离所述减薄管壁231的方向上,所述排液口221呈逐渐偏离所述插入管200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当排液口221与减薄管壁231过渡连接时,减薄管壁231构成的平直导向面可将人体内腔的液体顺势引导至排液口221处;倾斜设置的排液口221可形成更大的开口面积,在第二通道220有限的径向截面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排液口221的排液流量。
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管200还包括主管体250以及套接在所述主管体250的前端外侧的套接管260,所述套接管260与所述主管体250的连接处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管段240,所述套接管260的余下部位限定出所述第一管段230。通过将主管体250与套接管260分体设置,使得主管体250和套接管260二者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例如可设置主管体250由金属材料制成,以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设置套接管260为弹性材料制成,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插入管200插入人体内腔时,对人体组织内壁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此外,由于冲液口211与排液口221均形成在套接管260上,相较于插入管200整体对冲液口211与排液口221的加工成型,套接管260的长度较短,结构相对简单,通过在套接管260上成型出冲液口211与排液口221,更易于加工。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液口221自前至后呈逐渐偏离所述插入管200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插入管200在所述排液口221的周侧管壁处分散凸设有多个柔性支撑筋270,以在所述插入管200进入人体内时,各所述支撑筋270将所述排液口221与人体的组织内壁分隔开。可以理解,当插入管200插入至人体内腔时,其径向外侧壁可能与人体内腔的腔壁相抵接,当人体内腔的腔壁恰好覆盖排液口221时,即会导致第二通道220被封堵,使得第一通道210向人体内腔注入一定量的冲洗液后,人体内腔的压强增大,阻碍第二通道220的继续注液。而支撑筋270的设置,则可在人体内腔的腔壁恰好靠近排液口221时,将人体内腔的腔壁与排液口221之间隔开,并在相邻的每两个支撑筋270之间形成可继续供人体内腔的液体进入排液口221的流道,确保排液口221不会被完全封堵。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支撑筋270至少布设在所述排液口221远离所述插入管200的中轴线的一侧。由于排液口221相对插入管200进行倾斜设置,其整周边缘形成有高势边缘和低势边缘,通过将各支撑筋270集中设置在排液口221的高势边缘处,有助于进一步增加排液口221的倾斜程度,从而使得人体内腔的腔壁不会完全覆盖排液口221。
基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筋270被设置为在进入人体内时可膨胀设置,如此地,有助于在插入管200的插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支撑筋270的凸出高度,避免对插入管200的插入过程产生干涉;而当插入管200插入到位后,支撑筋270可充分膨胀变形,形成所需的凸出高度。
为实现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270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使得当进入人体内的、湿度较大的环境时,吸水膨胀变形。当然,支撑筋270也可有受热膨胀变形的材料制成,使得当进入人体内的、温度较大的环境时,受热而膨胀变形。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管200在所述排液口221的周侧管壁形成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第一通道210连通,所述支撑筋270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支撑筋270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变形腔,以在所述第一通道210接入外部水体时,水体经所述环形腔进入所述变形腔内,带动所述支撑筋270膨胀变形,且在水体自所述变形腔内向外流出时,带动所述支撑筋270复位。支撑筋270相当于囊体结构。如此地,当第一通道210未流通冲洗液时,支撑筋270处于压缩状态,凸出高度较小,便利于插入管200的插入过程;当第一通道210流通冲洗液时,部分冲洗液会经由第一通道210首先进入环形腔,并经由环形腔同时进入各变形腔,使得各变形腔均饱胀膨大,增加支撑筋270的凸出高度。
此外,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排液口221在所述第一通道210的周向间隔布设有多个,各排液口221可分别对应一第二通道220,或者各排液口221均与同一第二通道220连通。多个排液口221沿第一通道210的周向排布,不仅有助于增加排液口221的总开口面积,从而增加排液流量;还有助于在插入管200的各向对人体内腔的液体进行及时排出,有助于优化排液效果。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装置包括机体100以及如上所述的插入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消融装置内的插入组件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插入组件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申请的消融装置中使用了上述插入组件,因此,本申请消融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上述插入组件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机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消融装置还包括穿刺组件400,所述穿刺组件400包括穿刺件和弹出部件,所述穿刺件包括靠前设置的穿刺段,所述穿刺件自后至前依次穿设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插入管200,所述弹出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穿刺件朝前弹射活动,以带动所述穿刺段自所述插入管200的前端管口向外活动伸出。
弹出部件的具体方案不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出部件包括电磁体以及滑块。其中,所述电磁体沿前后向贯设有滑孔;所述滑块沿前后向贯设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夹持固定穿刺件,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孔滑动连接配合,在所述电磁体得电时,所述滑块被磁力驱动而带动所述穿刺件前后滑动。电磁体的得电过程可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的、或者在消融装置外设置的供电模块提供获得。供电模块可以是直连市电的线缆、或者可储蓄电源的各类蓄电池等。电磁体一般由通电线圈和铁芯构成,滑块一般被设置为铁质块状结构。当电磁体得电时,铁芯被磁化而形成磁场,磁场作用于滑块,可对滑块形成有朝前的磁吸力,由于电磁体和滑块的结构固定,使得滑块前进的行程量固定,也即使得穿刺件前进的行程量固定,导致穿刺段的穿刺深度固定。
上述中,电磁体被设置为相对机体100固定,且滑块被设置为相对机体100至少可朝前活动;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滑块被设置为相对机体100固定,且电磁体被设置为相对机体100至少可朝前活动,此时,电磁体与穿刺件固定连接。
此外,所述弹出部件还可以是其他方案,例如为驱动电机与丝杠螺母的组合、驱动电机与齿轮齿条的组合等,能够产生带动穿刺件朝前瞬间射出的驱动力即可。
可以理解,当穿刺件被弹出部件驱动而自插入管200的前端活动伸出时,可穿刺至人体的病患部位内。本设计对穿刺件穿刺至病患部位后的手术处理过程不做限制,也即,穿刺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任意适宜的方式对病患部位进行手术操作,具体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刺件沿前后向贯设有流道;所述消融装置还包括蒸汽发生器件,所述蒸汽发生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流道连通,以供蒸汽流经所述流道后自所述穿刺段向外排出。外部水源通过例如进水管与穿刺件的流道进行连通,此时,蒸汽发生器件例如为作用在进水管、流道、或者直接作用在进水管/流道内流通的水源上的加热器,可对流经的水源进行高温加热,使得液态水转换为高温蒸汽。通过高温蒸汽,可对穿刺段所穿刺的病患部位释放热能,使得病患部位处的细胞变形,达到治疗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入管,具有位于其轴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插入管分别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插入管的径向并排布设,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冲液口,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通道口为排液口;以及,
成像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靠近所述冲液口设置,所述成像模块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侧内壁相间隔,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过液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以接入外部水体,以供水体对所述成像模块的成像面进行冲洗,所述第二通道用以排出清洗后的水体,所述冲液口与所述排液口的朝向相异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具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一径向和第二径向;
所述插入管的前端封闭设置,且所述插入管的前端面呈凸弧面状,所述冲液口开设在所述插入管位于所述第一径向上的一侧管壁,所述排液口开设在所述插入管位于所述第二径向上的一侧管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
所述冲液口设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二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减薄设置,以形成减薄管壁;
所述排液口设于所述第二管段且过渡连接所述减薄管壁,在远离所述减薄管壁的方向上,所述排液口呈逐渐偏离所述插入管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还包括主管体以及套接在所述主管体的前端外侧的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与所述主管体的连接处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管段,所述套接管的余下部位限定出所述第一管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自前至后呈逐渐偏离所述插入管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插入管在所述排液口的周侧管壁处分散凸设有多个柔性支撑筋,以在所述插入管进入人体内时,各所述支撑筋将所述排液口与人体的组织内壁分隔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筋至少布设在所述排液口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中轴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在所述排液口的周侧管壁形成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支撑筋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支撑筋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变形腔,以在所述第一通道接入外部水体时,水体经所述环形腔进入所述变形腔内,带动所述支撑筋膨胀变形,且在水体自所述变形腔内向外流出时,带动所述支撑筋复位。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周向间隔布设有多个。
10.一种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插入组件。
CN202321759961.1U 2023-07-06 2023-07-06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Active CN220876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9961.1U CN220876893U (zh) 2023-07-06 2023-07-06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9961.1U CN220876893U (zh) 2023-07-06 2023-07-06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6893U true CN220876893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9961.1U Active CN220876893U (zh) 2023-07-06 2023-07-06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6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7361A (en) Urethral warming catheter
US6972014B2 (en) Open system heat exchange catheters and methods of use
US7621890B2 (en) Heat exchange catheter with multi-lumen tube having a fluid return passageway
ES2568261T3 (es) Sistemas de entrega sin aguja
US6605055B1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irrigation sheath
US6123083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 prostate while preventing urethral constriction due to collagen rich tissue shrinkage
US7621889B2 (en) Heat exchange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JP5575638B2 (ja) 痔を治療するシステム
JPH08512226A (ja) 尿道冷却を伴う良性前立腺過形成カテーテル
CA2222202A1 (en) Device for transurethral thermal therapy
IE80665B1 (en) A device for interstitial laser energy delivery
CN220876893U (zh) 插入组件及消融装置
CN209391901U (zh) 一种组合式输尿管镜
EP3383472A1 (en) Urinary catheter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during treatment of the prostate
CN220632198U (zh) 消融器械及消融系统
CN220632199U (zh) 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KR20100018153A (ko) 전립선 수술장치
CN219983026U (zh) 泄压防烫管及蒸汽消融系统
CN212439678U (zh) 一种新型前列腺扩裂导管
CN220876894U (zh) 消融枪及消融系统
CN212439677U (zh) 一种前列腺扩裂导管
JP4637327B2 (ja) 加熱治療装置
JP4370017B2 (ja) 加温治療用プローブ
CN116616850A (zh) 一种静脉阻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