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3680U - 一种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3680U
CN220873680U CN202322184555.3U CN202322184555U CN220873680U CN 220873680 U CN220873680 U CN 220873680U CN 202322184555 U CN202322184555 U CN 202322184555U CN 220873680 U CN220873680 U CN 220873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plate
cooling plate
support plat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45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45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3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3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3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液冷组件、第一单体电池、第二单体电池、上盖和下箱体;下箱体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内腔;上盖覆盖在开口并连接下箱体,液冷组件、第一单体电池和第二单体电池容纳在内腔中;液冷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液冷板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板,端板连接在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液冷板和下箱体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液冷板和上盖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单体电池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单体电池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液冷组件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池的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随之提高,使得电池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基于此,需要及时对电池进行散热。
目前,电池通常采用液冷板底部液冷或侧面液冷的方法进行散热,底部液冷是整个液冷板置于电池包底部,即将电池包放置在液冷板上,电池包底部与液冷板接触。而侧面液冷是将液冷板置于电池箱体内,电池包与液冷板侧面接触。
然而,在通过液冷板底部液冷进行散热时,由于电池包底部与液冷板的接触面小,因此散热效率较差。而在通过液冷板侧面液冷的方式来增大电池包和液冷板的接触面积时,由于液冷板的个数增多,因此增加了液冷板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部分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在不增加液冷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池包的散热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液冷组件、第一单体电池、第二单体电池、上盖和下箱体;
所述下箱体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内腔;
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开口并连接所述下箱体,所述液冷组件、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容纳在所述内腔中;
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液冷板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液冷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下箱体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液冷板和所述上盖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液冷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体和第二液冷板体;
所述第一液冷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端板;
所述第一液冷板体、所述第二液冷板体和所述端板中均设置有用于循环流动冷却液的流道;
所述第一液冷板体中设置的流道和端板中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液冷板体中设置的流道和端板中设置的流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液冷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体和第二液冷板体,所述端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液冷板体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冷板体的两端;
所述第一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液冷板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液冷板体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为实心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均与所述内腔的底壁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端部,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端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中设置的流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口琴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口琴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
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口琴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口琴板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mm;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口琴板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满足:10<L1<15,10<L2<15。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体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体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距离为L3 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口琴板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距离为L1 mm,满足:L3>L1
可选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所述液冷板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最大的外表面;
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和所述液冷板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二单体电池最大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所述液冷板之间填充有第一导热胶;
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和所述液冷板之间填充有第二导热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由于液冷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液冷板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板,端板连接在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液冷板和下箱体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液冷板和上盖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单体电池包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单体电池包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因此可以使得第一单体电池包和第二单体电池包均可以和液冷板接触,能同时通过液冷板对第一单体电池包和第二单体电池包进行冷却降温。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组件,只通过一个液冷组件即可以满足第一单体电池和第二单体电池的散热需求,进而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液冷组件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液冷组件;2:第一单体电池;3:第二单体电池;4:上盖;5:下箱体;11:液冷板;12:端板;13:第一集流管;14:第二集流管;15:第一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51:内腔;111:第一液冷板体;112:第二液冷板体;121:第一支撑板;122:第二支撑板;123:第三支撑板;124:第四支撑板;511:第一容纳空间;512:第二容纳空间;1111:第一口琴板;1112:第二口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包包括液冷组件1、第一单体电池2、第二单体电池3、上盖4和下箱体5。
下箱体5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内腔51;上盖4覆盖在开口并连接下箱体5,液冷组件1、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容纳在内腔51中;液冷组件1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液冷板11和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端板12,端板12连接在液冷板1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在第一方向Z上,液冷板11和下箱体5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511,液冷板11和上盖4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512;第一单体电池2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11内,第二单体电池3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512内;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相交,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下箱体5为顶部开口的盒体结构,下箱体5的内腔51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柱形或者其它形状,内腔51的具体形状依据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的形状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在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为方形板状结构的情况下,下箱体5可以包括底板和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围成一个方形盒体结构,四个侧板固定在底板上,以使四个侧板和底板之间形成一个方形内腔。
设置在内腔51中的;液冷组件1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液冷板11和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端板12,也即是,液冷板11沿内腔51的长度方向铺设,端板12沿内腔51的深度方向设置。在连接时,使得端板12的底部和液冷板11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可以使得液冷板11和下箱体5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511。使得端板12的顶部和液冷板11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可以使得液冷板11和上盖4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512。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单体电池2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11内,第二单体电池3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512内,进而使得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均可以和液冷组件1接触导热。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液冷组件1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液冷板11和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端板12,端板12连接在液冷板1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在第一方向Z上,液冷板11和下箱体5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511,液冷板11和上盖4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512;第一单体电池2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11内,第二单体电池3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512内,因此可以使得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均可以和液冷板11接触。这样,能同时通过液冷板11对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进行冷却降温。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组件1,只通过一个液冷组件1即可以满足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的散热需求,进而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液冷组件1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接下来具体介绍下液冷组件1的具体结构以及装配方式,具体如下:
对于液冷板11,液冷板11可以由两个液冷板11体构成一个水流循环通道,冷却液进入一个液冷板11体,之后从该液冷板11体流向另一个液冷板11体,再从该液冷板11体中流出,形成一个液冷循环过程。两个液冷板11体可以共用一个端板12,两个液冷板11体还可以分别设置端板12。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液冷板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第一液冷板体11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均连接有端板12,第二液冷板体112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均连接有端板12,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在第二方向X上的同一端连接同一端板12;第一液冷板体111、第二液冷板体112和端板12中均设置有用于循环流动冷却液的流道;第一液冷板体111中设置的流道和端板12中设置的流道连通,第二液冷板体112中设置的流道和端板12中设置的流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一端可以连接一个端板12,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二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二端可以连接另一个端板12,连接在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一端的端板12的中部不导通,连接在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二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二端的端板12中部导通。也即是,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一端不能通过端板12导通,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二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端板12导通。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方向X的同一侧,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二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方向X的同一侧。这样,冷却液可以通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一端连接的端板12进入到第一液冷板体111中,之后流到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二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二端连接的端板12中,然后进入第二液冷板体112中,最终从第一液冷板体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第一端连接的端板12流出,实现冷却液的回路循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液冷板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端板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液冷组件1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分别固定在第一液冷板体111的两端,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分别固定在第二液冷板体112的两端;第一支撑板121中设置的流道通过第一液冷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2中设置的流道连通,第二支撑板122中设置的流道和第四支撑板124中设置的流道通过第一连接管15连通,第三支撑板123中设置的流道通过第二液冷板体112和第四支撑板124中设置的流道连通;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三支撑板12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16连接,第二连接管16为实心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均与内腔51的底壁相粘接,如此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对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进行限位,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发生滑移造成电池包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121的内部、第二支撑板122的内部、第三支撑板123的内部和第四支撑板124的内部均有流道用于冷却液进行流通。第一液冷板体111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卡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使得冷却液可以从第一支撑板121流入第一液冷板体111,从第一液冷板体111流入到第二支撑板122。第二液冷板体112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卡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使得冷却液可以从第三支撑板123流入到第二液冷板体112,并从第二液冷板体112流入到第四支撑板124。此外,使得第一支撑板121和第四支撑板124在第二方向X位于同一侧,使得第二支撑板122和第三支撑板123在第二方向X位于同一侧,并通过第一连接管15连通第二支撑板122和第三支撑板123,使得进入到第二支撑板122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15进入到第三支撑板123中。通过第二连接管16连接第一支撑板121和第四支撑板124,由于第二连接管16为实心管,进而使得进入到第一支撑板121中的冷却液不会流入到第四支撑板124。其中,冷却液在液冷组件1中的流动方向如图6中的S所示。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管15可以通过插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2和第三支撑板123之间,第二连接管16可以通过插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1和第四支撑板12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液冷组件1还包括第一集流管13和第二集流管14;第一集流管13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1在第三方向Y上远离第三支撑板123的端部,第二集流管14连接在第三支撑板123在第三方向Y上远离第一支撑板121的端部,第一集流管13和第一支撑板121中设置的流道连通,第二集流管14和第三支撑板123中设置的流道连通,其中,第三方向Y同时和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相交。
通过上述结构,如图6所示,可以使得第一集流管13的口部形成冷却液的进水口,使得第二集流管14的口部形成冷却液的出水口。这样,冷却液可以从第一集流管13的口部进入到第一支撑板121中,之后从第一支撑板121流入到第一液冷板体111中,然后从第一液冷板体111中流入到第二支撑板122中。由于第二支撑板122中设置的流道和第四支撑板124中设置的流道通过第一连接管15连通,可以使得冷却液从第二支撑板122流入到第三支撑板123,之后从第三支撑板123流入到第二液冷板体112中,最后从第二液冷板体112流入到第四支撑板124中的流道中,并通过与第四支撑板124连通的第二集流管14流出,完成一个液冷循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液冷循环过程中,冷却液在第一液冷板体111中的流向和冷却液在第二液冷板体112中的流向相反,这样,可以使得冷却液的进水口和冷却液的出水口处于同一侧。
对于第一液冷板11的结构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结构,第一液冷板体11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板1111,第二液冷板体11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口琴板1112;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口琴板1111的两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槽中;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口琴板1112固定在第二固定槽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口琴板1111和第二口琴板1112均为具有多个水流通道的板状结构,且该水流通道可以贯穿第一口琴板1111的两端和第二口琴板1112的两端。通过将第一口琴板1111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中,将第二口琴板1112的两端固定在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中,进而在通过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辅助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完成液冷循环的同时,方便液冷组件1各部件之间的拆装,有利于节省液冷组件1安装成本。
可选的,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第一口琴板1111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 mm;相邻两个第二口琴板1112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 mm,满足:10<L1<15,10<L2<15。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证第一液冷板体111的液冷面积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的液冷面积最大化,进而最大程度的增大第一单体电池2、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组件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相邻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L3 mm,相邻两个第一口琴板1111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L1 mm,满足:L3>L1。这样,使得相邻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体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一口琴板1111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相邻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体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二口琴板1112之间在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进而在保证增大第一单体电池2、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组件1的接触面积的同时,给冷却液在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之间的循环预留通道,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给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提供均衡的支撑,提高了电池包在第一方向Z上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体电池2和液冷板11接触的表面为第一单体电池2最大的外表面;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板11接触的表面为第二单体电池3最大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均为长方体结构,也即是在安装时需要使得第一单体电池2面积最大的外表面和液冷板11接触,使得第二单体电池3面积最大的外表面和液冷板11接触,进而最大程度的提升第一单体电池2、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板1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液冷组件1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体电池2和液冷板11之间填充有第一导热胶;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板11之间填充有第二导热胶。需要说明的是,导热胶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且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如超高温导热胶,有机硅导热胶,环氧树脂AB胶,聚氨酯胶,聚氨酯导热导电胶,导热硅脂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这样,通过在第一单体电池2和液冷板11之间填充有第一导热胶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板11之间填充有第二导热胶,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导热胶将第一单体电池2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液冷板11,通过第人导热胶将第二单体电池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液冷板11,而且可以通过第一导热胶给第一单体电池2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缓冲,通过第二导热胶给第二单体电池3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缓冲,更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容纳空间512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为L4 mm,第二单体电池3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L5 mm,满足:L4>L5;第一容纳空间511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为L6 mm,第一单体电池2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为L7 mm,满足:L6大于L7。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证第一单体电池2和液冷板11接触,可以保证第二单体电池3和液冷板11接触,进而保证液冷组件1的散热效率。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液冷组件1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液冷板11和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端板12,端板12连接在液冷板1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在第一方向Z上,液冷板11和下箱体5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511,液冷板11和上盖4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512;第一单体电池2模块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11内,第二单体电池3模块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512内,因此可以使得第一单体电池2模块和第二单体电池3模块均可以和液冷板11接触。这样,可以增大第一单体电池2模块、第二单体电池3模块液和液冷板11总的接触面积,还能同时通过液冷板11对第一单体电池2模块和第二单体电池3模块进行冷却降温。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组件1,只通过一个液冷组件1即可以满足第一单体电池2和第二单体电池3的散热需求,进而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液冷组件1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中术语“平行”不仅包括绝对平行的情况,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平行的情况,如“平行”是指直线与直线、直线与面、或面与面形成的角度为-1°~1°的状态;同时,“垂直”也不仅包括绝对垂直的情况,还包括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垂直的情况,如垂直”是指直线与直线、直线与面、或面与面形成的角度为89°~91°的状态。距离相等或角度相等,不仅包括绝对相等的情况,还包括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相等情况,即可存在一定误差,如公差范围在-1%~1%的状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液冷组件(1)、第一单体电池(2)、第二单体电池(3)、上盖(4)和下箱体(5);
所述下箱体(5)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内腔(51);
所述上盖(4)覆盖在所述开口并连接所述下箱体(5),所述液冷组件(1)、所述第一单体电池(2)和所述第二单体电池(3)容纳在所述内腔(51)中;
所述液冷组件(1)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液冷板(11)和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端板(12),所述端板(12)连接在所述液冷板(11)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两端;在第一方向Z上,所述液冷板(11)和所述下箱体(5)之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511),所述液冷板(11)和所述上盖(4)间隔设置并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512);
所述第一单体电池(2)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1)内,所述第二单体电池(3)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12)内;
所述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
所述第一液冷板体(111)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端板(12),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端板(12);
所述第一液冷板体(111)、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和所述端板(12)中均设置有用于循环流动冷却液的流道;
所述第一液冷板体(111)中设置的流道和端板(12)中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中设置的流道和端板(12)中设置的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体(111)和第二液冷板体(112),所述端板(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所述液冷组件(1)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
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22)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液冷板体(111)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的两端;
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中设置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液冷板(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中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板(122)中设置的流道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中设置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5)连通,所述第三支撑板(123)中设置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中设置的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12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6)为实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均与所述内腔(51)的底壁相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1)还包括第一集流管(13)和第二集流管(14);
所述第一集流管(13)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在第三方向Y上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板(123)的端部,所述第二集流管(14)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在第三方向Y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端部,所述第一集流管(13)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中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14)和所述第三支撑板(123)中设置的流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三方向Y同时和所述第一方向Z和所述第二方向X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体(11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板(1111),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口琴板(1112);
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口琴板(111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
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口琴板(1112)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口琴板(1111)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 mm;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口琴板(1112)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满足:10<L1<15,10<L2<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体(111)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体(112)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Y上的距离为L3,满足:L3>L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2)和所述液冷板(11)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一单体电池(2)最大的外表面;
所述第二单体电池(3)和所述液冷板(11)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二单体电池(3)最大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2)和所述液冷板(11)之间填充有第一导热胶;
所述第二单体电池(3)和所述液冷板(11)之间填充有第二导热胶。
CN202322184555.3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池包 Active CN220873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4555.3U CN22087368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4555.3U CN22087368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3680U true CN220873680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8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4555.3U Active CN22087368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3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3828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108281701A (zh) 均温的软包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110890494A (zh) 一种带有液冷装置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217788530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组件
CN113571799A (zh) 一种储能液冷电池包
CN21518425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液冷集成系统
CN220873680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5008360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系统
CN113193281B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液冷结构
CN116544547A (zh) 一种三面液冷的大圆柱电池系统
CN114709526A (zh) 电池组
CN108336450A (zh) 导热均匀的软包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1929549U (zh) 一种带有液冷装置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218101487U (zh) 电池组以及电池装置
CN219067057U (zh) 一种电池模块下箱体及电池模块
CN217182330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
CN219203270U (zh) 一种ctp动力电池包
CN220341330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21262610U (zh) 一种模组电池
CN220341303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226384U (zh) 电池模组
CN219144358U (zh) 电池包
CN21945774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箱体组件
CN220106760U (zh) 模组框架、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CN220138499U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