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2843U -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2843U
CN220872843U CN202322608667.7U CN202322608667U CN220872843U CN 220872843 U CN220872843 U CN 220872843U CN 202322608667 U CN202322608667 U CN 202322608667U CN 220872843 U CN220872843 U CN 220872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main body
backboard
layer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86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忠银
岳亮
官忠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86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2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2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2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包括背光层和背板,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包括位于背光层的底部以用于承载背光层的第一背板主体、连接于第一背板主体的至少一侧并向上延伸以包围背光层的侧部的第二背板主体,背板还包括连接于第二背板主体远离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背板辅助部,背板辅助部与第二背板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以用于承载位于所述背板辅助部远离所述背光层一侧的第一光学层,以降低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成本。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器件的制造,具体涉及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之间放置液态的晶体,结合背光模组提供的光线,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况,以实现不同的遮光和透光效果,从而显示深浅不一的颜色,进一步结合三元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显示彩色图象。
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为了保证整体厚度一致且兼顾外观简洁,通常采用双层中框模式,内层中框起承载膜片的作用,外层中框起压合膜片和承载保护层的作用。然而,单独制作双层中框导致LCD的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的LCD由于采用双层中框模式造成成本较高,急需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以改善现有的LCD由于采用双层中框模式造成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背光模组,包括:
背光层;
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包括位于所述背光层的底部以用于承载所述背光层的第一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至少一侧并向上延伸以包围所述背光层的侧部的第二背板主体;
其中,所述背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背板辅助部,所述背板辅助部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以用于承载位于所述背板辅助部远离所述背光层一侧的第一光学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背板辅助部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中框,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的中框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中框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第一中框辅助部,所述第一中框辅助部与所述中框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主体包括:
第一中框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远离所述背光层的一侧;
第二中框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靠近所述背光层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中框辅助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
其中,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包括连接所述背板辅助部的第一子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至少一侧的第二子背板主体,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凸出于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而设置,以卡合至所述第一中框主体和所述第二中框主体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包括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每一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对应设置一所述第二中框主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主体还包括:
第三中框主体,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对应设置,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中框主体和所述第一中框主体之间,以形成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还包括:
第二中框辅助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靠近所述背光层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而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靠近所述背光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对应设置的开孔,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位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的至少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层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光源层,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二光学层,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光源层之间,并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背板辅助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显示面板,包括:
如上文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层,位于所述背板辅助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学胶层,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盖板保护层,位于所述光学胶层上,通过所述光学胶层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包括:背光层;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包括位于所述背光层的底部以用于承载所述背光层的第一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至少一侧并向上延伸以包围所述背光层的侧部的第二背板主体;通过将所述背板设置为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背板辅助部,所述背板辅助部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也即用于承载第二光学层的背板辅助部可以由背板复用而成,可以避免单独设置一个结构来承载第二光学层,减少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以及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2、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三种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框的三维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提供的仅仅是和本实用新型关系比较密切的结构,省略了一些与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细节,目的在于简化附图,使实用新型点一目了然,而不是表明实际中装置就是和附图一模一样,不设置为实际中装置的限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基于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时间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层10;背板20,包括背板主体201,所述背板主体201包括位于所述背光层10的底部以用于承载所述背光层10的第一背板主体20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主体2011的至少一侧并向上延伸以包围所述背光层10的侧部的第二背板主体2012;其中,所述背板2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2011的一端的背板辅助部202,所述背板辅助部202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10的方向延伸而出。
其中,背光模组可以用于向包括但不限于液晶面板提供光线,以结合显示模组实现不同颜色、亮度的显示,从而构成显示画面。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背光层10包括底座101和位于所述底座101上的光源层102,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光学层302,位于所述底座101和所述光源层102之间,并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背板辅助部202上。进一步的,上述背光层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即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底座101,每一底座101上可以设有至少一光源层102,例如底座101可以呈条状,且每一底座101上可以设有一个呈条状的光源层10,或者每一底座101上可以设有多个呈点状的光源层102。
具体的,光源层102可以为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光学层3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反射片,反射片可以用于将光源层102产生的并反射至反射片上的光线,再次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反射,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进一步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学层301,第一光学层301可以位于背板辅助部202上,第一光学层301可以包括增亮层、扩散层、偏光层中的至少一者。
进一步的,背板辅助部202可以平行于第一背板主体2011。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用于承载第一光学层301的背板辅助部202可以由背板20复用而成,可以避免单独设置一个结构来承载第一光学层301,减少了单独制作该结构的成本以及将该结构与其它结构组装的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背板主体201与所述背板辅助部202一体成型。结合上文论述,可以理解为第二背板主体2012的部分可以向靠近背光层1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背板辅助部202,这样可以提高背板主体201与背板辅助部202的整体性,以提高背板辅助部202与背板主体201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40,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的中框主体401,以及连接于所述中框主体401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2011的一端的第一中框辅助部402,所述第一中框辅助部402与所述中框主体401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10的方向延伸而出。进一步的,中框主体401可以平行于第二背板主体2012而设置,第一中框辅助部402也可以平行于背光层10而设置,第一中框辅助部402也可以用于承载相应的膜层。
其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中框主体401包括:第一中框主体4011,位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远离所述背光层10的一侧;第二中框主体4012,位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靠近所述背光层10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中框辅助部402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4011;其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包括连接所述背板辅助部202的第一子背板主体0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01至少一侧的第二子背板主体02,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02凸出于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01而设置,以卡合至所述第一中框主体4011和所述第二中框主体4012之间。
具体的,第二背板主体2012中可以根据背板辅助部202的所处部分划分为第一子背板主体01和第二子背板主体02,第一子背板主体01的高度由背板辅助部202所处的水平高度决定,但第二子背板主体02的高度需要大于第一子背板主体01的高度以凸出于第一子背板主体01。并且,本实施例中对第一中框主体4011、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数量不做限定,两者可以理解为分别位于凸出的第二子背板主体02的两侧,以降低第二子背板主体02脱离于中框主体401的风险。
进一步的,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包括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01和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02,每一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02对应设置一所述第二中框主体4012。具体的,第一中框主体4011的数量可以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数量,例如第一中框主体4011的数量可以为1,第一中框主体4011可以平行于背板主体201而设置,第一中框主体4011的上端可以连接第一中框辅助部402,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二子背板主体02的数量,以满足每一第二子背板主体02均可以卡合至第一中框主体4011和对应的第二中框主体4012之间。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背板主体01和第二子背板主体02交替设置,也即多个背板辅助部202可以与凸起的第二子背板主体02交替设置,使得多个背板辅助部202可以分别分担第一光学层301的重量,以分散第一光学层301的重量,同时,多个第二子背板主体02可以分别分担中框40的重量,以分散中框40的重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背板主体2011中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二背板主体2012,也即第一光学层301可以通过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侧的背板辅助部202来支撑,当然,也可以自第一背板主体2011的每一侧均连接设置第二背板主体2012以及其中的背板辅助部202,以进一步提高对于第一光学层301支撑的稳定性,对应的,由于第二子背板主体02也包含于第二背板主体2012,故对于中框40的支撑作用也可以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的,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中框主体401还包括:第三中框主体4013,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4012对应设置,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中框主体4012和所述第一中框主体4011之间,以形成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02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二中框主体4012与第一中框主体4011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三中框主体4013,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两侧均可以分别设置第三中框主体4013,使得形成的空间仅可以包括用于插入第二子背板主体02的开口,以进一步降低第二子背板主体02脱离于该空间的风险。
具体的,可以在位于端部的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远离背光模组的端部的一侧设置以第三中框主体4013,而避免在该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靠近背光模组的端部设置第三中框主体4013,使得第二子背板主体02可以从该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靠近背光模组的端部的开口插入该空间,以便于第二子背板主体02与中框40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中框40还包括: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4011靠近所述背光层10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4011而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4012靠近所述背光层10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背板主体2012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403对应设置的开孔03,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403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孔03内。其中,本实施例中对第二中框辅助部403的形状、开孔03的形状均不做限定,只需第二中框辅助部403可以插入至开孔03即可。
例如,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远离背光层10的一端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中框辅助部403靠近背光层10的一端的面积,进一步的,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远离背光层10的一端在第一背板主体201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中框辅助部403靠近背光层10的一端在第一背板主体2011上的正投影,使得在某些方向上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远离背光层10的一端可以凸出于第二中框辅助部403靠近背光层10的一端而设置,例如图4中,在水平方向上靠近背光层10的方向上,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远离背光层10的一端可以凸出于第二中框辅助部403靠近背光层10的一端而设置;并且,开孔03在第一中框主体401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中框辅助部403,以包围第二中框辅助部403的外边缘,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远离背光层10的一端可以通过开孔03支撑第二背板主体2012,以进一步实现中框40与背板20的固定。
进一步的,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403位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至少一侧。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中框辅助部403和对应于第二中框主体4012而设置的第二子背板主体02,均起到实现中框40与背板20的固定的作用,此处将第二中框辅助部403设置在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至少一侧,可以在通过第二子背板主体02和对应的第二中框主体4012以固定中框40与背板20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相邻的第二中框辅助部403和对应的开孔03以固定中框40与背板20。再进一步的,远离第一中框主体4011的端部的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两侧均可以设置对应的第二中框辅助部403,也即该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两侧均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二中框辅助部403来固定中框40与背板20。当然,位于第一中框主体4011的端部的第二中框主体4012的远离第一中框主体4011的端部的一侧也可以设有第二中框辅助部403,并且在背板主体201上设置对应的开孔03以固定中框40与背板2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显示面板,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但不限于:如上文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层50,位于所述背板辅助部202上。结合上文论述,显示层50可以位于第一光学层301上,显示层5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由此可见,背板辅助部202可以用于承载第二光学层302、第一光学层301和显示层50。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中框辅助部402上的光学胶层60、位于光学胶层60上的盖板保护层70。其中,光学胶层60在第一背板主体201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中框辅助部402在第一背板主体2011上的正投影之内,光学胶层60的设置路径可以相同于第一中框辅助部402的设置路径,盖板保护层70可以覆盖显示层50,盖板保护层70可以用于保护显示层50,可以理解为盖板保护层70通过位于其边缘的光学胶层60以固定于中框4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包括:背光层;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包括位于所述背光层的底部以用于承载所述背光层的第一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至少一侧并向上延伸以包围所述背光层的侧部的第二背板主体;通过将所述背板设置为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背板辅助部,所述背板辅助部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也即用于承载第二光学层的背板辅助部可以由背板复用而成,可以避免单独设置一个结构来承载第二光学层,减少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以及组装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层;
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包括第一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至少一侧并向上延伸而出的第二背板主体;
其中,所述背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背板辅助部,所述背板辅助部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以用于承载位于所述背板辅助部远离所述背光层一侧的第一光学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背板辅助部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框,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的中框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中框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背板主体的一端的第一中框辅助部,所述第一中框辅助部与所述中框主体异面设置,并向靠近所述背光层的方向延伸而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主体包括:
第一中框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远离所述背光层的一侧;
第二中框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靠近所述背光层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中框辅助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
其中,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包括连接所述背板辅助部的第一子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至少一侧的第二子背板主体,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凸出于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而设置,以卡合至所述第一中框主体和所述第二中框主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包括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子背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每一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对应设置一所述第二中框主体。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主体还包括:
第三中框主体,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对应设置,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中框主体和所述第一中框主体之间,以形成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背板主体的空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包括:
第二中框辅助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靠近所述背光层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第一中框主体而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中框主体靠近所述背光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背板主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对应设置的开孔,所述第二中框辅助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孔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层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光源层,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二光学层,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光源层之间,并延伸至固定于所述背板辅助部上。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层,位于所述背板辅助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学胶层,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盖板保护层,位于所述光学胶层上,通过所述光学胶层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CN202322608667.7U 2023-09-25 2023-09-25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220872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8667.7U CN220872843U (zh) 2023-09-25 2023-09-25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8667.7U CN220872843U (zh) 2023-09-25 2023-09-25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2843U true CN220872843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8667.7U Active CN220872843U (zh) 2023-09-25 2023-09-25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2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6739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9946590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CN102508368B (zh) 显示器
CN102914904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49381A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以及光源单元用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48776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10850625B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27511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27599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20018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4540302U (zh) 显示装置
CN220872843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21155456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703483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85469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213545004U (zh) 电子设备
CN108469703A (zh) 液晶显示器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10515978U (zh) 交互一体机
US20110211133A1 (en) Optical sheet laminate, backligh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15986805U (zh) 一种全面屏模组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748463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911717U (zh) 一种光学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84683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