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4904B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4904B
CN102914904B CN201210387622.5A CN201210387622A CN102914904B CN 102914904 B CN102914904 B CN 102914904B CN 201210387622 A CN201210387622 A CN 201210387622A CN 102914904 B CN102914904 B CN 102914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groove
crystal indicator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76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4904A (zh
Inventor
程鸿飞
张玉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876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4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4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4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4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4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厚度更薄,稳固性更好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源;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不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内。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本身并不发光,通常在LCD的背面设置背光源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图像显示。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以及较佳的显示品质等特点成为各大厂商共同追求的目标。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减薄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或减薄背光源的厚度实现整体结构较薄的液晶显示装置。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相互独立设计,通过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框架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使二者稳固且较好地对位。
参见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300、背板300上的反射片31、反射片31上的导光板32,以及位于导光板32上的光学膜片33,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背板300上的框架500,位于框架500上的液晶显示面板400,位于液晶显示装置上覆盖框架500和液晶显示面板400非显示区域的边框600。反射片31、导光板32,和光学膜片33镶嵌在背板300中一起构成背光源。框架500结构较厚,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结构较厚,不利于实现轻薄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400独立设计,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够稳固,一旦框架500的结构发生形变或者异常,都会破坏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对位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稳固性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源;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不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内。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之外,与凹槽侧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与凹槽的侧壁内侧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内侧上的支撑件;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
较佳地,所述凹槽为阶梯槽,至少包括两个台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与凹槽侧壁上的台阶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台阶的宽度不小于液晶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固定于台阶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与凹槽的底面重叠。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胶水或者胶带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与台阶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导光板背面的背板,以及置于导光板和背板之间覆盖整个背板的反射片。
较佳地,所述背板还包括沿背板边缘,且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垂直于背板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外侧面贴合,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不低于与液晶显示面板在同一平面的高度。
较佳地,所述背板还包括沿第一侧壁,且沿液晶显示面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遮光材料,所述弹性遮光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之间。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条,设置于凹槽的内侧壁无胶水或胶带的区域和/或凹槽侧壁顶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的凹槽内设置光学膜片,液晶显示面板直接与背光源的导光板固定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固定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的框架,简化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所示导光板在A-A’向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胶水或胶带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支撑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背板和反射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稳固性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下面通过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之外,光学膜片置于导光板凹槽内。
参见图2,为具有凹槽14的导光板11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11上设置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面积的凹槽14,该凹槽14用于放置背光源的光学膜片,减薄背光源的厚度,以减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图3为图2所示的导光板11在A-A’向的截面图,凹槽14的深度为h1,凹槽的侧壁宽度为w。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源1和液晶显示面板2;
背光源1包括:导光板11、光学膜片12,以及位于导光板11上的光源13;
光学膜片12位于导光板11的凹槽内,且与凹槽底面贴合;凹槽的侧壁的内侧深度h1不小于光学膜层12的厚度,使得光学膜层12完全置于导光板11的凹槽内;光源13位于导光板11上的边缘区域。
导光板11上的凹槽底面不小于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域,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域完全有光通过。
较佳地,导光板11的凹槽底面等于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域,光学膜片12的大小等于凹槽底面的大小,该光学膜片12镶嵌于凹槽中。
液晶显示面板2置于该凹槽之外,与凹槽14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
较佳地,参见图5,液晶显示面板2与凹槽的侧壁顶部通过胶水或者双面胶16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之外,与凹槽的侧壁顶部固定,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的面积等于凹槽14的底面积,并且液晶显示面板2和导光板11准确对位。所述准确对位需满足以下条件:置于凹槽侧壁上对位后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与导光板11的凹槽的底面重叠。使得来自导光板11的光完全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
实施例一(图4至图5所示)提供的背光源1为整个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提供光源,实现图像显示。
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光学膜片置于导光板的凹槽中,减薄了背光源的厚度,从而减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实现更轻更薄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减薄了导光板的厚度,还省去了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导光板的框架,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成为一体化结构,无需通过专门的框架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通过胶水或胶带连接液晶显示面板和导光板,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更轻、更薄,结构更稳固。
为了更进一步减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下面介绍另两种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二: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直接与截面为U型的凹槽的内侧壁固定。
该实施例二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液晶显示面板与凹槽的侧壁内侧固定连接。
参见图3,凹槽14侧壁宽为w,该侧壁垂直于导光板11的底面。
凹槽的侧壁的内侧深度不低于光学膜层和液晶显示面板的总厚度。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与侧壁内侧固定。液晶显示面板与凹槽的侧壁内侧固定的方式较多。例如:可以是直接与侧壁内侧固定,或者是通过凹槽内的支撑件固定,或者是同时通过与侧壁内侧和支撑件固定。
具体地,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与凹槽14可以通过胶水或双面胶16直接与凹槽11的侧壁内侧固定。
如图6所示,为了避免通过光学膜片12的光线投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即投射到导光板11的侧壁顶部,导致液晶显示面板2边缘漏光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2还包括:遮光条18,位于导光板11的侧壁内侧不与液晶显示面板接触的区域,以及位于导光板11的侧壁顶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与导光板稳固性,避免液晶显示面板2对位于其下方的光学膜片12造成挤压,参见图7,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1的凹槽的侧壁上一定高度的至少两个支撑件17;支撑件17的高度位于光学膜层12的上方,满足:距离凹槽侧壁顶部的最短距离不小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17可以是两个或多个支撑面积较大的支撑件,支撑件的支撑面在凹槽底面的投影可以是一个封闭的回字形。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17可以是多个支撑面积较小的支撑件,如4个支撑件,支撑件均匀设置在导光板11的凹槽的四周。
液晶显示面板2置于支撑件17上,通过具有遮光效果的胶水或者胶带16与支撑件17相连,以及与导光板11的凹槽侧壁内侧相连;支撑件17的宽度优选等于液晶显示面板2的外围区域的宽度(外围区域也即非显示区域);
本发明使用具有遮光效果的胶水或者胶带16,来自背光源1的光不会透过液晶显示面板2的外围区域,也就不会形成漏光。
如图7所示,为了避免通过光学膜片12的光线投射到导光板的侧壁,导致液晶显示面板2边缘漏光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2还包括:遮光条18,位于导光板11的侧壁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可以在凹槽的内侧壁无胶水或胶带的区域都可以设置遮光条,图7中未体现。
当液晶显示面板2置于导光板11内凹槽中时,导光板11不仅具有导光的作用,还具有容纳光学膜层和液晶显示面板的作用,使得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源1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加稳固的一体化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面积小于导光板11的面积,且优选等于凹槽14的底面积,使得液晶显示面板2镶嵌于凹槽中。
实施例三: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所述凹槽为阶梯槽,至少包括两个台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与凹槽侧壁上的台阶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与侧壁的截面呈阶梯状的凹槽的内侧壁固定。
参见图8,实施例三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11的凹槽为阶梯槽,也就是说凹槽的侧壁呈阶梯状,包括两个台阶,第一台阶15(也就是凹槽侧壁的顶部形成的台阶)和低于第一台阶15的具有设定宽度w1的第二台阶19,参见图9,液晶显示面板2位于该导光板11的第二台阶19上,与第二台阶19固定连接。第二台阶19相当于如图7所示的支撑件17,增加了液晶显示面板2和导光板11之间的稳固性。
较佳地,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与第二台阶19和凹槽的侧壁通过具有遮光效果的胶水或者胶带16固定连接。
较佳地,如图9所示,为了避免通过光学膜片12的光线投射到导光板的侧壁,导致液晶显示面板2边缘漏光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2还包括:遮光条18,位于导光板11的侧壁顶部(也即图8所示的第一台阶15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可以在凹槽的内侧壁无胶水或胶带的区域都可以设置遮光条,图9中未体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台阶19的宽度优选等于液晶显示面板外围区域的宽度。位于第二台阶19上的液晶显示面板2正好镶嵌于导光板11的凹槽中,具有遮光效果的胶水或者胶带,以及遮光条可以保证液晶显示面板外围区域以及边缘不漏光。
较佳地,光源13可以位于在导光板11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位于导光板11的背面,形成面光源,构成直下式背光源。
光源13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一至三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1背面的背板20;图10为实施例二对应的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板20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得光线更好地反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上,还包括:位于背板20和导光板11之间覆盖整个背板20的反射片21。
反射片21使得来自光源的光线以接近于垂直背板的方向反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上。
较佳地,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板20还包括沿背板20边缘,且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201,该第一侧壁201垂直于背板20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外侧面贴合,所述第一侧壁201的高度不低于与液晶显示面板2在同一平面的高度。
第一侧壁201与背板20形成一腔体,该腔体沿垂直方向的截面为U型,导光板11和液晶显示面板2位于该腔体内。
较佳地,第一侧壁201的高度不低于与液晶显示面板2在同一平面的高度。
为了进一步加固液晶显示面板2和背光源1的结合,防止二者错位,并且进一步避免液晶显示装置边缘可能会有漏光现象的发生,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板20还包括沿第一侧壁201的顶部边缘向与背板20平行的方向(也即向与液晶显示面板平行的方向)且向凹槽的中心延伸的第二侧壁202,该第二侧壁202覆盖导光板11的侧壁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的非显示区域。
较佳地,为了避免第二侧壁202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挤压,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损坏,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遮光材料22,其填充于第二侧壁202和液晶显示面板2的非显示区域之间。
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板20可以更好地将导光板11和液晶显示面板2固定在腔体内,起到稳固和防护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2不受外界破坏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将光源的光线进一步反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上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具体地,阵列基板与导光板相接触。
参见图12,本发明所述光学膜12包括:位于导光板11上的散射膜121、位于散射膜121上的第二棱镜膜122,以及位于第二棱镜膜122上的第一棱镜膜123。
散射膜121使得来自导光板11的光更加均匀。第一棱镜膜123和第二棱镜膜122使得经散射膜121散射后的光以更小的入射角投射到液晶显示面板上,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进一步避免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漏光现象的发生,不仅可以在导光板凹槽内侧壁无胶水或胶带的区域设置遮光条,以及在凹槽侧壁顶部设置遮光条,还可以在凹槽的外侧壁设置遮光条,达到更好的遮光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实现了背光源和位于背光源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一体化设计,省去了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固定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的框架,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更薄且更稳固。并且,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光学膜片位于该凹槽中,进一步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提高了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稳固性。另外,光学膜片和液晶显示面板都位于导光板的凹槽中,更进一步减少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提高了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稳固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适用于包括侧光式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四周闭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不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内;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之外,与凹槽侧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与凹槽的侧壁内侧固定连接;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内侧上的支撑件;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阶梯槽,至少包括两个台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与凹槽侧壁上的台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的宽度不小于液晶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固定于台阶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与凹槽的底面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胶水或者胶带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与台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导光板背面的背板,以及置于导光板和背板之间覆盖整个背板的反射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沿背板边缘,且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垂直于背板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外侧面贴合,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不低于与液晶显示面板在同一平面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沿第一侧壁,且沿液晶显示面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遮光材料,所述弹性遮光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条,设置于凹槽的内侧壁无胶水或胶带的区域和/或凹槽侧壁顶部。
CN201210387622.5A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914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7622.5A CN102914904B (zh)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7622.5A CN102914904B (zh)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4904A CN102914904A (zh) 2013-02-06
CN102914904B true CN102914904B (zh) 2015-07-15

Family

ID=47613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7622.5A Active CN102914904B (zh)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4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897B (en) * 2013-07-17 2016-12-1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728687A (zh) * 2013-12-25 2014-04-1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4460066B (zh) 2014-12-26 2018-05-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4849900A (zh) 2015-06-03 2015-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4965331B (zh) * 2015-07-10 2018-05-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5090892A (zh) * 2015-07-22 2015-11-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组
CN109375401A (zh) * 2018-10-30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4326215B (zh) * 2022-02-09 2023-05-3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5265A (ja) * 2001-12-27 2003-07-09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KR101291793B1 (ko) * 2006-02-24 2013-07-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01069101Y (zh) * 2007-08-24 2008-06-0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
CN201207115Y (zh) * 2007-10-05 2009-03-11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2109131B (zh) * 2010-11-09 2012-07-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4904A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4904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37063B (zh) 显示装置
CN209946590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KR20100086351A (ko) 표시 장치
US20100302457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3076649A (zh) 导光板与背光源
CN10448776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50236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US2015019282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WO2020077972A1 (zh) 显示装置
US842506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00073915A1 (en) Lamp case, and backlight device and flat display device using it
US20090296022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583498B2 (ja) 光学部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032753B1 (ko) 베젤이 최소화된 액정표시소자
CN114527599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296008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11175868B (zh) 扩散板、液晶显示屏及拼接墙显示屏
CN20708192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KR20140079205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1003855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4001162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1001679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133921B (zh) 显示装置
KR20080080764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