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6215B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6215B
CN114326215B CN202210121093.8A CN202210121093A CN114326215B CN 114326215 B CN114326215 B CN 114326215B CN 202210121093 A CN202210121093 A CN 202210121093A CN 114326215 B CN114326215 B CN 114326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clamping structur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1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6215A (zh
Inventor
王文斌
肖力建
官忠鸿
赵冠乔
彭赫
卢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10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6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6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6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6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6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中,背板具有背板主体以及由背板主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导光板具有导光板主体以及从导光板主体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导光板主体设置于背板主体上;光学膜片层叠于导光板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以及从膜片主体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其中,第三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共同卡合于第一卡接结构内,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上分别设置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使其共同卡合于背板上的第一卡接结构中,简化了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提高了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保证了背光模组的有效显示区面积的最大化。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包括:显示面板、前框以及背光模组等等,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保证背光模组中各组件贴合的稳定性,并且,保证各组件之间的贴合不会占用背光模组的有效显示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其他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具有背板主体以及由所述背板主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
导光板,具有导光板主体以及从所述导光板主体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导光板主体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上;
光学膜片,层叠于所述导光板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以及从所述膜片主体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三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共同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垂直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层叠方向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延伸,或,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合于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内,且与所述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具有相同的开口方向,所述第三延伸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卡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延伸,或,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凹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三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延伸,或,所述第三延伸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延伸块。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每个所述第三延伸块卡合于一个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导光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主体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具有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和所述导光板主体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中,背板具有背板主体以及由背板主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导光板具有导光板主体以及从导光板主体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导光板主体设置于背板主体上;光学膜片层叠于导光板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以及从膜片主体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其中,第三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共同卡合于第一卡接结构内,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上分别设置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使其共同卡合于背板上的第一卡接结构中,不仅简化了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更提高了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之间贴合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之间的贴合不会占用背光模组的有效显示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膜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及其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导光板120以及光学膜片130,其中:
背板110具有背板主体111以及由背板主体111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2,第一延伸部1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21;
导光板120具有导光板主体121以及从导光板主体121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122,导光板主体121设置于背板主体111上;
光学膜片130层叠于导光板120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131以及从膜片主体131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132,其中,第三延伸部132以及第二延伸部122共同卡合于第一卡接结构11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主要依靠粘结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采用双面胶粘贴或简单定位后通过背光模组的中框压住而贴合在一起,但是,会带来占用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边缘而使背光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减小的问题,同时,也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120和光学膜片130上分别设置第二延伸部122和第三延伸部132,并使第二延伸部122与第三延伸部132共同卡合于背板11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1121中,此时,导光板120和光学膜片130之间的贴合不会占用位于导光板主体121和膜片主体131的投影上方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同时,也简化了背光模组100的组装过程,提高了导光板120和光学膜片13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第二延伸部122和第三延伸部132的尺寸可以设置得较小,因此,可以使背光模组100具有较窄的边框。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背光模组100具有垂直于导光板120以及光学膜片130的层叠方向Y的第一方向X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2、第三延伸部132以及第一卡接结构1121沿上述第一方向X1连续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可以包括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主体121在上述层叠方向Y上具有第一厚度,第二延伸部122在上述层叠方向Y上具有第二厚度,其中,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片140,反射片140设置于背板主体111和导光板主体121之间。
根据前述实施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导光板120以及光学膜片130,其中,背板110具有背板主体111以及由背板主体111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2,第一延伸部1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21;导光板120具有导光板主体121以及从导光板主体121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122,导光板主体121设置于背板主体111上;光学膜片130层叠于导光板120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131以及从膜片主体131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132,其中,第三延伸部132以及第二延伸部122共同卡合于第一卡接结构1121内,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通过在导光板120和光学膜片130上分别设置第二延伸部122和第三延伸部132,并使其共同卡合于背板11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1121中,不仅简化了背光模组100的组装过程,更提高了导光板120和光学膜片13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导光板120和光学膜片130之间的贴合不会占用背光模组100的有效显示区。
请参阅图5至图7,图5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200及其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5至图7所示,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第二实施例中的背板2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背板110的作用以及设置位置相同;第二实施例中的导光板220(包括导光板主体221和第二延伸部22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120(包括导光板主体121和第二延伸部122)的作用以及设置位置相同;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片230(包括膜片主体231和第三延伸部23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片130(包括膜片主体131和第三延伸部132)的作用以及设置位置相同;第二实施例中的反射片24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反射片140的作用以及设置位置相同。
与上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延伸部222包括第二卡接结构2221,第二卡接结构2221卡合于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图中未标示)内,且与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具有相同的开口方向,第三延伸部232卡合于第二卡接结构2221内。
进一步地,第二延伸部222还包括连接部2222,连接部2222用于连接导光板主体221和第二卡接结构2221。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第二卡接结构2221包括沿第一方向X1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且第三延伸部232包括在第一方向X1上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延伸块2321,其中,每个第三延伸块2321卡合于一个第二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具体的,第二卡接结构)、第三延伸部以及第一卡接结构在第一方向X1上是否连续延伸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要而进行选择性的设置与组合,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列举出的两种实施例。
根据前述实施例,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200,包括背板210、导光板220以及光学膜片230,其中,背板210具有背板主体以及由背板主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导光板220具有导光板主体221以及从导光板主体221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222,导光板主体221设置于背板主体上;光学膜片230层叠于导光板220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231以及从膜片主体231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232,其中,第三延伸部232以及第二延伸部222共同卡合于第一卡接结构内,并且,第二卡接结构2221包括沿第一方向X1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凹槽,且第三延伸部232包括在第一方向X1上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延伸块2321,其中,每个第三延伸块2321卡合于一个第二凹槽内,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200,通过在导光板220和光学膜片230上分别设置第二延伸部222和第三延伸部232,并使其共同卡合于背板21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中,不仅简化了背光模组200的组装过程,更提高了导光板220和光学膜片23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导光板220和光学膜片230之间的贴合不会占用背光模组200的有效显示区。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310,其中,显示面板310可以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或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00。
请参阅图9,图9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4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显示装置300应用于该移动终端400,该移动终端400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9所示,移动终端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其中,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电性连接。
处理器401是移动终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
请参阅图10,图10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400的细部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400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具体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 Frequency)电路410、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420、输入单元430、显示单元440、传感器450、音频电路460、传输模块470(例如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480、以及电源4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RF电路41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RF电路41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组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RF电路41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存储器4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上述音频功放控制方法中对应的程序指令,处理器4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获取移动终端400带传输的信息传输信号的频率。生成干扰信号等功能。存储器42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8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4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单元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430可包括触敏表面4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432。触敏表面43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431上或在触敏表面4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4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480,并能接收处理器4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431。除了触敏表面431,输入单元4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4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4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4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4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440可包括显示面板4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441。进一步的,触敏表面431可覆盖显示面板441,当触敏表面4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4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4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4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中,触敏表面431与显示面板4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431与显示面板441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移动终端4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4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4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翻盖合上或者关闭时产生中断。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4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460、扬声器461,传声器4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4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4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461,由扬声器4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4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4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480处理后,经RF电路4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420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460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移动终端400的通信。
移动终端400通过传输模块470(例如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接收请求、发送信息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中示出了传输模块4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4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480是移动终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4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地,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80中。
移动终端4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490(比如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4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49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未示出,移动终端400还包括摄像头(如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等)、蓝牙模块和手电筒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单元是触摸屏显示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将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具有背板主体以及由所述背板主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
导光板,具有导光板主体以及从所述导光板主体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导光板主体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上;
光学膜片,层叠于所述导光板上,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膜片主体以及从所述膜片主体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三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共同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内;
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合于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内,且与所述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具有相同的开口方向,所述第三延伸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垂直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层叠方向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延伸,或,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延伸,或,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延伸,或,所述第三延伸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延伸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延伸块卡合于一个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导光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主体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具有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和所述导光板主体之间。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210121093.8A 2022-02-09 2022-02-09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26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1093.8A CN114326215B (zh) 2022-02-09 2022-02-09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1093.8A CN114326215B (zh) 2022-02-09 2022-02-09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6215A CN114326215A (zh) 2022-04-12
CN114326215B true CN114326215B (zh) 2023-05-30

Family

ID=8103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1093.8A Active CN114326215B (zh) 2022-02-09 2022-02-09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62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2009A1 (zh) * 2010-11-09 2012-05-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2914904A (zh) * 2012-10-12 2013-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75324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215449821U (zh) * 2021-05-24 2022-01-07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7125A (ja) * 2003-04-21 2003-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2620206A (zh) * 2012-03-28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09132B (zh) * 2012-07-24 2014-05-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和背板组件
CN203823673U (zh) * 2014-03-24 2014-09-10 荣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胶框框架式背板结构
TWI540360B (zh) * 2014-09-04 2016-07-01 Display and its panel fixtures
CN105090824B (zh) * 2015-08-05 2018-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5223730B (zh) * 2015-10-08 2018-07-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5067925U (zh) * 2015-11-05 2016-03-02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162012U (zh) * 2016-11-10 2017-05-1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8201311A1 (zh) * 2017-05-03 2018-11-0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11221180B (zh) * 2020-01-20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12301956U (zh) * 2020-05-26 2021-01-05 哈船光电(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防膜片移位的背光结构
CN213276205U (zh) * 2020-10-19 2021-05-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882290B (zh) * 2021-03-29 2022-09-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2009A1 (zh) * 2010-11-09 2012-05-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2914904A (zh) * 2012-10-12 2013-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75324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215449821U (zh) * 2021-05-24 2022-01-07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6215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3431A (zh) 曲面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13050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0015391U (zh) 电子设备和中框
CN209787212U (zh) 终端设备及中框
CN111211421A (zh) 天线调谐电路及移动终端
US202101361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ont shell thereof
CN209964102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114326215B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4613272B (zh)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1327343A (zh) 一种共接收通道射频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676573B (zh) 电子设备
CN113178176B (zh) 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214477541U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
CN112987374B (zh)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210225470U (zh) 终端设备
CN111447352B (zh) 支架、摄像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9964101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209964103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209930298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211480236U (zh)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112333913A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结构
CN108646464B (zh) 背光源、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068348A (zh)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501965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88465B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