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8186U -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8186U
CN220868186U CN202322399909.6U CN202322399909U CN220868186U CN 220868186 U CN220868186 U CN 220868186U CN 202322399909 U CN202322399909 U CN 202322399909U CN 220868186 U CN220868186 U CN 220868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p
plate
balance
fixing device
auxiliary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99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军
莫小龙
俞颖皓
熊永光
沈伟
穆垚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99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8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8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8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能够插接管桩的第一环箍、平衡板以及限位组件,多个平衡板周向对称分布在第一环箍的一侧,多个平衡板互相平行,平衡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环箍,平衡板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一环箍的方向延伸;每个平衡板对应一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移动轴,移动轴活动插接在平衡板上,每个移动轴位于第一环箍投影内的端部均设置有夹板,多个夹板位于同一高度,移动轴能够带动夹板靠近或远离管桩。使多个夹板共同夹持上管桩与下管桩之间的拼接缝,从而使上管桩与下管桩的拼接缝进行准确定位,能大大提高管桩立柱竖直拼接的速度。

Description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上桥梁下部结构或大型临时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需要,往往需要搭设水上栈桥、钻孔平台或钢管支架等大型临时结构,以满足永久结构施工的需要。而由于运输车辆长度和起重机械工作范围的限制,管桩不可能完全达到现场管桩所需要的全部长度,因此在施工现场,我们需要对部分管桩进行一定程度的拼接接长,以满足施工需要。
管桩现场竖直拼接的最大难题是管桩的对接精度问题,以保证管桩的轴心和受力一致。下管桩施工完毕后,上管桩需完成与下管桩的竖直精准对接后,才能进行上、下管桩之间连接钢板的焊接作业。现有技术中采用起重设备配合,钩住上管桩后,人工再手动调节上管桩的角度和拼接位置,并需要多人配合进行临时固定后,才能进行上、下管桩之间的连接钢板的焊接作业。该方式耗费大量人工,施工效率较低,且对接精度不易控制,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对管桩的拼接缝进行准确定位,提高现场管桩竖直拼接的速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环箍,管桩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环箍内;
平衡板,多个所述平衡板周向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环箍的一侧,多个所述平衡板互相平行,所述平衡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箍,所述平衡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环箍的方向延伸;
限位组件,每个所述平衡板对应一个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移动轴,所述移动轴活动插接在所述平衡板上,每个所述移动轴位于所述第一环箍投影内的端部均设置有夹板,多个所述夹板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移动轴能够带动所述夹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管桩。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移动轴活动插接在所述固定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轴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平衡板背离所述夹板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移动轴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平衡板之间设置有垫片。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环箍的纵轴线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为弧形,以能够贴合所述管桩。
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夹板之间的角度为6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箍背离所述平衡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吊耳。
作为优选,还设置有第二环箍,所述第二环箍与所述第一环箍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环箍与所述第一环箍同轴线,所述平衡板夹设在所述第一环箍与所述第二环箍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箍与所述第二环箍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环箍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环箍套接在上管桩与下管桩的外部,随后通过移动移动轴,使位于移动轴的一端的夹板靠近上管桩与下管桩,能够使多个夹板共同夹持上管桩与下管桩之间的拼接缝,从而使上管桩与下管桩的拼接缝进行准确定位,以提高接口的对接精度和对接速度,从而能更快、更精准地完成后续连接钢板的焊接作业,该辅助固定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准度高,实用性强,能大大提高管桩立柱竖直拼接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固定管桩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固定管桩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中移动轴连接夹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中移动轴与平衡板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环箍;2、平衡板;21、第一板;22、第二板;3、限位组件;31、移动轴;32、夹板;33、紧固件;34、垫片;35、加强筋;4、固定块;5、吊耳;6、第二环箍;7、环箍立柱;8、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能够插接管桩的第一环箍1、平衡板2以及限位组件3,多个平衡板2周向对称分布在第一环箍1的一侧,多个平衡板2互相平行,平衡板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环箍1,平衡板2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一环箍1的方向延伸;每个平衡板2对应一个限位组件3,限位组件3包括移动轴31,移动轴31活动插接在平衡板2上,每个移动轴31位于第一环箍1投影内的端部均设置有夹板32,多个夹板32位于同一高度,移动轴31能够带动夹板32靠近或远离管桩。
通过第一环箍1套接在上管桩与下管桩的外部,随后通过移动移动轴31,使位于移动轴31的一端的夹板32靠近上管桩与下管桩,使多个夹板32共同夹持上管桩与下管桩之间的拼接缝,从而使上管桩与下管桩的拼接缝进行准确定位,以提高接口的对接精度和对接速度,从而能更快、更精准地完成后续连接钢板8的焊接作业,该辅助固定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准度高,实用性强,能大大提高管桩立柱竖直拼接的速度。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平衡板2包括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间隔设置,以能够通过间隔产生的缝隙插接上述的移动轴31;为了避免移动轴31上下移动,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块4,固定块4设置有通孔,移动轴31通过通孔活动插接在固定块4上,从而使移动轴31带动位于其端部的夹板32靠近或远离管桩。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的间隔设置,减少了材料用量,从而能够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节约资源。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轴31上设置有紧固件33,紧固件33位于平衡板2背离夹板32的一侧,以限制移动轴31移动。具体地,移动轴31为螺杆,螺杆插接在固定块4的通孔上,紧固件33为螺母,从而通旋拧螺母能够限制移动轴31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母可以采用其他能够进行旋拧的部件代替,如旋拧把手等。更进一步地,紧固件33与平衡板2之间设置有垫片34,从而避免螺母与平衡板2之间的硬接触,并且能够增大螺母与第一板21以及第二板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接触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垫片34为金属垫片,以保证垫片34结构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移动轴31的轴线与第一环箍1的纵轴线垂直,从而能够避免夹板32偏位。
本实施例中,夹板32为弧形,以能够贴合管桩的外壁。其中,夹板32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制,能够将上管桩与下管桩的连接缝夹持在中间即可。示例性地,移动轴31与夹板32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此外,移动轴31与夹板3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5,以能够保证移动轴31与夹板32之间的结构稳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于平衡板2具有多个,并且周向对称分布在第一环箍1的一侧。由于夹板32存在多个,并且沿第一环箍1的轴向对称分布,从而能够使夹板32夹持管桩更加稳定。示例性地,相邻的夹板32之间的角度为60°;即相邻的平衡板2之间的角度也为60°。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安装与搬运整个装置,第一环箍1背离平衡板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吊耳5。若干吊耳5均匀分布以能够在吊装时保证第一环箍1的水平,从而保证夹板32的水平。
如图1所示,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还包括有第二环箍6,第二环箍6与第一环箍1平行相对,且第二环箍6与第一环箍1同轴线,平衡板2夹设在第一环箍1与第二环箍6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以方便保证第一环箍1的水平,保证平衡板2的竖直度,从而保证夹板32夹持的竖直度,进而保证夹持的精度。此外,还能够保证在平衡板2连接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环箍1与第二环箍6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环箍立柱7,环箍立柱7与第一环箍1与第二环箍6之间焊接连接,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环箍1与第二环箍6的结构稳定。
简述使用过程:
采用吊装设备和振桩锤插打下管桩,保证控制其垂直度。利用起重设备通过吊耳5吊装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调整移动轴31的长度,并使得夹板32与下管桩侧面垂直贴紧,并使夹板32的约1/2高度位置与下管桩顶端平齐。在移动轴31上安装垫片34和紧固件33,并紧固,完成辅助固定装置的安装和固定,撤除吊装设备和吊带。随后采用吊装设备吊装上管桩,使其顺着辅助固定装置的平衡夹板32的内表面顺利下放到下管桩的顶端,保证其下端与下管桩的顶端贴紧,同时保持起重设备持续受力。插入时确保上管桩垂直插入,避免碰撞辅助固定装置。再次检查上管桩、下管桩的拼接缝是否对齐,如有误差,可通过紧固件33细微调整夹板32的相对位置,从而完成上管桩、下管桩的精准拼接,以便后续进行拼接缝的连接钢板8的焊接作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环箍(1),管桩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环箍(1)内;
平衡板(2),多个所述平衡板(2)周向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环箍(1)的一侧,多个所述平衡板(2)互相平行,所述平衡板(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箍(1),所述平衡板(2)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环箍(1)的方向延伸;
限位组件(3),每个所述平衡板(2)对应一个所述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移动轴(31),所述移动轴(31)活动插接在所述平衡板(2)上,每个所述移动轴(31)位于所述第一环箍(1)投影内的端部均设置有夹板(32),多个所述夹板(3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移动轴(31)能够带动所述夹板(32)靠近或远离所述管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2)包括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第二板(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第二板(22)之间设置有固定块(4),所述移动轴(31)活动插接在所述固定块(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轴(31)上设置有紧固件(33),所述紧固件(33)位于所述平衡板(2)背离所述夹板(32)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移动轴(3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3)与所述平衡板(2)之间设置有垫片(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轴(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环箍(1)的纵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2)为弧形,以能够贴合所述管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夹板(32)之间的角度为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箍(1)背离所述平衡板(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吊耳(5)。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二环箍(6),所述第二环箍(6)与所述第一环箍(1)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环箍(6)与所述第一环箍(1)同轴线,所述平衡板(2)夹设在所述第一环箍(1)与所述第二环箍(6)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箍(1)与所述第二环箍(6)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环箍立柱(7)。
CN202322399909.6U 2023-09-05 2023-09-05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Active CN220868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9909.6U CN220868186U (zh) 2023-09-05 2023-09-05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9909.6U CN220868186U (zh) 2023-09-05 2023-09-05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8186U true CN220868186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9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9909.6U Active CN220868186U (zh) 2023-09-05 2023-09-05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8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6457B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工法
CN105586833B (zh) 劲性骨架钢筋笼整体成型大型现浇薄壁高墩施工方法
CN113463522B (zh) 一种盖梁施工辅助装置及方法
CN110005073A (zh) 一种非焊接平板固定预埋件及其固定方法
CN113550431B (zh) 一种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环带钢板式箍筋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63457A (zh) 拼装模块、模块化施工平台及方法、桥梁墩台施工方法
CN210598199U (zh) 一种准确快速pc柱安装工具
CN220868186U (zh) 管桩竖直拼接的辅助固定装置
CN109779247A (zh) 钢柱包角的模板支设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6034275U (zh) 一种钢锚箱
CN219221752U (zh) 一种施工辅助装置
CN104018682B (zh) 基于实现工地上钢骨柱拼接的方法
CN114016420B (zh) 独墩柱钢桥梁装配式施工工法
CN115788083A (zh) 一种钢柱自动化快速安装校正装置
CN210239143U (zh) 一种叠合楼板预留洞口套管固定件
CN209816666U (zh) 一种钢管桩之间的装配式斜撑连接结构
CN212406169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对接定位装置
CN210067436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楼层板施工的支模架
CN209704012U (zh) 钢柱包角的模板支设装置
CN110847011A (zh) 一种钢栈桥贝雷片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JP6942680B2 (ja) 仮設橋の施工方法
CN221052585U (zh) 全砂层地质超大直径复合桩钢管的安装系统
CN213114693U (zh) 一种塔吊基础平台
CN219862767U (zh) 一种灌注桩孔口装机承托平台装置
CN219862758U (zh) 一种建筑纠倾用锚杆静压钢管桩的接桩和垂直度检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