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6515U - 混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混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6515U
CN220866515U CN202322583423.8U CN202322583423U CN220866515U CN 220866515 U CN220866515 U CN 220866515U CN 202322583423 U CN202322583423 U CN 202322583423U CN 220866515 U CN220866515 U CN 220866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turntable
mixing mechanism
sampl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34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海华
金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Sen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Sen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Sen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Sen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34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6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6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6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料机构,其中混料机构包括装设于检测设备的机架的转盘,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方向上依次连接有瓶体置物组件、盖体置物组件和回收组件,且所述转盘开设有与所述回收组件相对应的回收过孔;所述机架设有取样位、预处理位、置物位和回收位,其中,当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转盘能够将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取样位和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盖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回收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旨在减小混料机构的体积,以缩减检测设备的体积。

Description

混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料机构。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基于环境保护、改善能源效率等目的,生活中多使用各种检测设备,以完成对生活环境情况的分析检测,通过检测设备对各种采集样本分析的数据,能够获知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当环境受到污染时,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环保手段,以改善受污染的环境。
现有的检测设备中,为满足科研人员获取精确数据的需求,检测设备设有多种作业组件,为保证各作业组件间能够互不干涉的进行相关作业,各作业组件相应地固设于设备机架的指定位置,以使各个作业组件沿设备机架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线性布设于设备机架,各作业组件之间的交互作业通过移动设于设备机架的机械臂完成,如此,现有的检测设备需要具有足够大的安装空间以满足多个作业组件的线性布设,从而使检测设备的体积偏大、耗材量偏高,故亟需一种检测设备,以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料机构,旨在减小混料机构的体积,一定程度上地减小了检测设备的体积,从而减少了检测设备的耗材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料机构装设于检测设备的机架的转盘,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方向上依次连接有瓶体置物组件、盖体置物组件和回收组件,且所述转盘开设有与所述回收组件相对应的回收过孔;所述机架设有取样位、预处理位、置物位和回收位,其中,当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转盘能够将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取样位和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盖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回收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
可选地,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包括沿所述转盘周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瓶体置物组件和第二瓶体置物组件,当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转盘能够将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取样位和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处理台和第一安装台部,所述第一安装台部装设于所述转盘;所述第一处理台开设有用以放置取样瓶的第一容置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体延伸方向相垂设置;所述第一处理台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夹紧部,当瓶体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时,所述第一夹紧部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容置槽移动,以能够和所述第一容置槽共同夹紧所述瓶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设有第一感应件,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口,所述第一感应件装设于所述第一过口的口壁,以感知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体内瓶体的放置情况。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台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安装台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导向孔;所述混料机构还设有相连接的升降丝杆结构和抵接块,所述升降丝杆结构装设于所述转盘,用以控制所述抵接块抵推所述第一处理台,以驱动所述第一处理台沿所述导向柱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台部。
可选地,所述转盘设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用以避让所述瓶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转盘的第二处理台,所述第二处理台开设有用以放置试剂瓶的第二容置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体延伸方向相垂设置;所述第二处理台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夹紧部,当瓶体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时,所述第二夹紧部能够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槽移动,以能够夹紧所述瓶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设有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过口,所述第二感应件装设于所述第二过口的口壁,以感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瓶体的放置情况。
可选地,所述回收组件设有瓶体置物架和舵机,所述瓶体置物架转动连接所述转盘,所述舵机驱动连接所述瓶体置物架,当试剂瓶放置于所述瓶体置物架时,所述舵机能够驱动所述瓶体置物架旋转,以使所述试剂瓶的瓶口能够朝向所述回收过孔,其中,所述瓶体置物架的旋转平面和所述转盘的旋转平面相垂设置。
可选地,所述盖体置物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感应件和盖体放置支架,所述盖体放置支架连接所述转盘,所述第三感应件用以感知所述盖体放置支架的盖体放置情况。
可选地,所述转盘设有朝向所述机架所在侧凸设的限位柱,所述机架还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用以抵接所述限位块,以控制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机架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混料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转盘的罩体,所述罩体罩设所述转盘,所述罩体开设有置物过孔和取样过孔,所述置物过孔对应所述预处理位开设,所述取样过孔对应所述取样位开设。
可选地,所述转盘连接有复位传感器,所述机架连接有复位挡片,当所述复位传感器随所述转盘转动至与所述复位挡片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转盘完成复位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计一种具有转盘的混料机构,使混料机构各个工作组件能够随转盘转动,以调整各个工作组件和机架不同工作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位于转盘上的各个工作组件可依据实际混料作业的作业环节,相应地调整和工作位的对应关系,以能够配合检测设备的其他机构完成混料作业。于本技术方案中,机架上设有可转动的转盘,各工作组件沿转盘的周向依次布设,以不干涉相互间的正常作业,如此,各工作组件不再固设于机架,任一工作组件可依据其在混料作业实际参与的作业环节,通过转盘的转动,进行与工作位对应关系的切换;相较于现有检测设备中各个工作组件沿机架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呈线性状的布设方式,各个工作组件沿转盘的周向布设的方式极大地缩减了机架的长度和/或宽度,从而缩减了混料机构的体积,如此,在保证混料机构作用的同时,实现了混料机构体积的缩减,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检测设备的体积,减少了检测设备的耗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料机构一实施例安装于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混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不含罩体);
图3为图2中第一瓶体置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为图2中第二瓶体置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图2中盖体置物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回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转盘和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机架各个工作位位置的分布示意图(以图中的转盘作为位置分布的参考件,其中,第一容置槽和检测设备的取样组件相对应)。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抵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料机构。
参照图1至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混料机构装设于检测设备的机架10的转盘100,沿所述转盘100的周向方向上依次连接有瓶体置物组件、盖体置物组件700和回收组件600,且所述转盘100开设有与所述回收组件600相对应的回收过孔130;所述机架10设有取样位11、预处理位12、置物位13和回收位14,其中,当所述转盘100转动时,所述转盘100能够将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取样位11和所述预处理位12,所述转盘100还能够将所述盖体置物组件700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12,所述转盘100还能够将所述回收组件600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12。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混料平台需要配合检测设备的搬运机械组件、移液机械组件以及取样组件的作业,以完成检测设备的取样作业和混料作业,具体地,搬运机械组件用以搬运取样瓶和试剂瓶;移液机械组件用以混合取样瓶内的第一试剂和所取样本,以形成标本溶液,后续还需将标本溶液自取样瓶移动至试剂瓶内,并将标本溶液和试剂瓶内的测试溶液混合,以形成能够对所取样本内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的检测溶液;取样组件用以获取样本,并将所取样本移动至取样瓶内,如此,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0设有取样位11、预处理位12、置物位13和回收位14,其中,取样位11对应于检测设备的取样组件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混料平台沿其轴向方向上依次设有瓶体置物组件、盖体置物组件700和回收组件600,具体地,当转盘100转动,使瓶体置物组件移动至预处理位12处,此时,能够进行瓶体的取放作业和混样作业,现针对上述两项作业事项进行逐一说明:
1)当瓶体置物组件处于预处理位12时,搬运机械组件能够将所夹持的取样瓶或试剂瓶移动并放置于瓶体置物组件,随后,搬运机械组件需拧掉取样瓶或试剂瓶的瓶盖(即对瓶体进行预处理作业),并将试剂瓶盖21或取样瓶盖31放置于盖体置物组件700,以保证后续的取样作业、混样作业能够正常进行;
当取样瓶取样作业已完成,通过转盘100转动,将用完的取样瓶移动至预处理位12,搬运机械组件夹持并将取样瓶移动至回收处,或移动至取料瓶的下一作业位,其中,搬运机械组件可以先将前期取下的取样瓶盖31拧紧于取样瓶,也可以在取样瓶移位后另行对取样瓶盖31进行移位;
当试剂瓶混料完成,可依据试剂瓶的实际作用,通过搬运机械组件将混料完成的试剂瓶搬运至样本收集处,或样本分析检测处,以完成后续的检测作业;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混料完成的试剂瓶用于进行样本分析检测时,在其完成样本分析作业后,搬运机械组件需将其在移回混料平台,此时,转盘100需转动,以使回收组件600移至预处理位12,搬运机械组件将上述试剂瓶放于回收组件600,再转动转盘100,将回收组件600移至回收位14所在处,并使试剂瓶和/或测试溶液能够穿过回收过孔130,并移动至检测设备的回收箱,如此,完成对试剂瓶和/或试剂瓶内的测试溶液的回收,其中,若对试剂瓶进行回收,在投放试剂瓶前,可在预处理位12先对试剂瓶进行试剂瓶盖21的拧紧作业,随后在进行试剂瓶的投放回收作业。
2)当取样瓶取样完成后,需要进行后续的移液作业时,需先将瓶体置物组件移动至预处理位12,以使移液机械组件可吸取取样瓶内的标本溶液,并将所吸取的标本溶液移至试剂瓶中,并相应地在试剂瓶中进行混料作业,以形成均匀的检测溶液。
另外地,可参考图11,置物位13设于取样位11和预处理位12之间,如此,当瓶体置物组件仅执行瓶体放置作业时,可将瓶体置物组件移动至置物位13,以使转盘100上的其他组件能够相应地移动至和其他作业位相对应的位置,以完成混料作业中的其他作业事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计一种具有转盘100的混料机构,使混料机构各个工作组件能够随转盘100转动,以调整各个工作组件和机架10不同工作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位于转盘100上的各个工作组件可依据实际混料作业的作业环节,相应地调整和工作位的对应关系,以能够配合检测设备的其他机构完成混料作业。于本技术方案中,机架10上设有可转动的转盘100,各工作组件沿转盘100的周向依次布设,以不干涉相互间的正常作业,如此,各工作组件不再固设于机架10,任一工作组件可依据其在混料作业实际参与的作业环节,通过转盘100的转动,进行与工作位对应关系的切换;相较于现有检测设备中各个工作组件沿机架10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呈线性状的布设方式,各个工作组件沿转盘100的周向布设的方式能够极大地缩减了机架10的长度和/或宽度,从而缩减了混料机构的体积,如此,在保证混料机构作用的同时,实现了混料机构体积的缩减,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检测设备的体积,减少了检测设备的耗材量。
可结合参考图2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包括沿所述转盘100周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和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当所述转盘100转动时,所述转盘100能够将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带动至所述取样位11和所述预处理位12,所述转盘100还能够将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12。
应了解,取样瓶和试剂瓶因用途的差异,其内部所盛放的试剂有所不同,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两者不能混用。具体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用以放置取样瓶或试剂瓶,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用以放置试剂瓶或取样瓶,如此,不同的瓶体置物组件放置不同的瓶体,用户和/或设备能够通过区别瓶体置物组件,识别出瓶体的用途,以避免因瓶体混放而导致对所取样本的无效检测。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处理台210和第一安装台部220,所述第一安装台部220装设于所述转盘100;所述第一处理台210开设有用以放置取样瓶的第一容置槽211、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相连通的第一滑槽212,所述第一滑槽212和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槽体延伸方向相垂设置;所述第一处理台210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212的第一夹紧部213,当瓶体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1时,所述第一夹紧部213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移动,以能够和所述第一容置槽211共同夹紧所述瓶体,如此,取样瓶能够稳定地放置于该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提升了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的置物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当取样瓶放置于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时,需要对取样瓶进行预处理,以将取样瓶盖31拧离于取样瓶身30,使取样瓶身30能够随转盘100转动,以配合检测设备的其他机构进行后续的取样、移液等作业,为保证对取样瓶的拧盖效果,以及后续作业过程中取样瓶的稳定放置,故设置可沿第一滑槽212滑动的第一夹紧部213,以保证取样瓶在作业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211,当取样瓶完成作业后,移动第一夹紧部213,使第一夹紧部213远离取样瓶身30,以使取样瓶能够取出第一容置槽2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设有第一感应件240(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口211a,所述第一感应件240装设于所述第一过口211a的口壁,以感知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槽体内瓶体的放置情况,举例而言,当设备已执行取样瓶的放置动作,但第一感应件240未检测到取样瓶,可能因为取样瓶已用完,用户需要补充新的取样瓶,或因为取样瓶未准确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211,均为不利于检测设备后续的运转作业,此时,用户可通过第一反应件传达的信息及时地获知设备运转异常的信息,并及时地针对该情况进行处理,如此,能够减少检测设备发生异常运转的情况,提升了检测设备的智能性,从而延长了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感应件240可配置为开关式感应器,当取样瓶放入第一容置槽211时,开关式感应器能够连通感应电路,以向用户反馈取样瓶的放入信息。
请详参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台210设有导向孔214,所述第一安装台部220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还包括导向柱230,所述导向柱230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导向孔214;所述混料机构还设有相连接的升降丝杆结构300和抵接块400,所述升降丝杆结构300装设于所述转盘100,用以控制所述抵接块400抵推所述第一处理台210,以驱动所述第一处理台210沿所述导向柱23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台部220。
具体地,丝杆结构用以控制抵接块400于机架10的高度方向移动,如此,抵接块400能够抵推第一处理台210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移动;且第一处理台210和第一安装台部220之间设有导向柱230,导向柱230的一端部能够穿设导向孔214、另一端部安装于安装孔,导向柱230能够对第一处理台210的移动方向起导向作用,以控制第一处理台210的移动方向不偏离机架10的高度方向。
应了解,当取样瓶进行取样作业时,取样瓶的瓶口需要能够和检测设备的输样口相抵接,以使样本能够无污染的移入取样瓶内,故混料机构设置升降丝杆结构300和抵接块400,以及使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的第一处理台210和第一安装台部220可活动地连接,如此,在第一瓶体置物组件200进行取样作业时,混料机构能够适应性地调节取样瓶和输样口的间距,以保证取样瓶瓶口能够抵接输样口,从而保证了取样的质量,进而提升了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
可参照图1、图2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盘100设有避让通孔110,所述避让通孔110用以避让所述瓶体,如此,当取样瓶放置于第一容置槽211时,减少了转盘100和取样瓶之间的相互干涉,使取样瓶能够稳定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211,从而提升了第一处理台210的置物效果,也进一步地保证了混料机构的作业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包括连接于所述转盘100的第二处理台510,所述第二处理台510开设有用以放置试剂瓶的第二容置槽511,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置槽511相连通的第二滑槽512,所述第二滑槽512和所述第二容置槽511的槽体延伸方向相垂设置;所述第二处理台510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512的第二夹紧部513,当瓶体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511时,所述第二夹紧部513能够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槽511移动,以能够夹紧所述瓶体。
值得一提的是,当试剂瓶放置于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时,需要对试剂瓶进行预处理,以将试剂瓶盖21拧离于试剂瓶身20,使试剂瓶身20能够随转盘100转动,以配合检测设备的其他机构进行后续的取样、移液等作业,为保证对试剂瓶的拧盖效果,以及后续作业过程中试剂瓶的稳定放置,故设置可沿第二滑槽512滑动的第二夹紧部513,以保证试剂瓶在作业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放置于第二容置槽511,当试剂瓶完成作业后,移动第二夹紧部513,使第二夹紧部513远离试剂瓶身20,以使试剂瓶能够取出第二容置槽511。
当瓶体随转盘100发生转动时,试剂瓶可能受到转盘100转动过程中的震动、启停等动作的影响,而使试剂瓶沿第二容置槽511的口径方向中发生晃动,如此,可能会晃出试剂瓶内的试剂,影响后续的检测作业,第二夹紧部513的设置提升了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的置物稳定性,第二夹紧部513抵接试剂瓶时,相应地,试剂瓶与第二容置槽511侧壁间的抵接作用增强,如此,试剂瓶能够稳定地放置于第二容置槽5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500设有第二感应件520(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容置槽51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过口511a,所述第二感应件520装设于所述第二过口511a的口壁,以感知所述第二容置槽511内所述瓶体的放置情况。
具体而言,当试剂瓶放入第二容置槽511时,第二感应件520能够感知到试剂瓶,以向用户反馈试剂瓶的放入信息,如此,当试剂瓶放错至其他地方,或检测设备内已无可用的试剂瓶时,用户能够通过第二感应件520的反馈信息,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操作(如补放试剂瓶、或停机检查等),以保证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转,如此,减少混料机构发生的异常运转的情况,提升了混料机构的作业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检测设备的智能性。
进一步地,第二感应件520可配置为开关式感应器,当取样瓶放入第二容置槽511时,开关式感应器能够连通感应电路,以向用户反馈取样瓶的放入信息。
请参照图2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组件600设有瓶体置物架610和舵机620,所述瓶体置物架610转动连接所述转盘100,所述舵机620驱动连接所述瓶体置物架610,当试剂瓶放置于所述瓶体置物架610时,所述舵机620能够驱动所述瓶体置物架610旋转,以使所述试剂瓶的瓶口能够朝向所述回收过孔130,其中,所述瓶体置物架610的旋转平面和所述转盘100的旋转平面相垂设置。
具体地,舵机620用以驱动瓶体置物架610旋转,以带动放置于瓶体置物架610的试剂瓶能够旋转,使试剂瓶能够从图8中的第一位置611移动至第二位置612,从而,试剂瓶内的试剂和/或试剂瓶能够穿过回收过孔130,并从瓶体置物架610移动至检测设备的回收位14。如此,混料机构具有回收功能,即混料机构能够对完成检测的试剂瓶进行回收作业。
请参照图2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置物组件7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感应件710和盖体放置支架720,所述盖体放置支架720连接所述转盘100,所述第三感应件710用以感知所述盖体放置支架720的盖体放置情况,如此,当盖体并未放置于盖体放置支架720,或盖体在作业过程中掉落时,第三感应件710能够及时地将该信息反馈给用户,使用户及时地采取措施,以使盖体能够恢复放置于盖体放置支架720,从而,保证了检测设备后续的正常运转,第三感应件710的设置提升了检测设备的智能性。
于其他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设有能够查看瓶体放置情况的透明视窗,以供用户查看瓶体的放置情况。
请参照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盘100设有朝向所述机架10所在侧凸设的限位柱120,所述机架10还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柱120用以抵接所述限位块15,以控制所述转盘100相对于所述机架10的转动角度。
应理解,转盘100在电机组件40的驱动下发生转动,若转盘100转动角度过大,可能导致电机组件40中的连接线管发生劳损,从而,导致混料机构无法正产运转,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通过对转盘100装设限位块15,并在机架10上设置限位块15,当限位柱120抵接限位块15时,转盘100无法继续沿该转动方向转动,如此,能够避免连接线管的过劳损伤,从而延长了混料机构的使用寿命。
于其他实施例中,转盘100上设有限位滑槽,机架10固设有限位柱120,限位柱120的端部滑动连接于限位滑槽,当限位柱120和限位滑槽的限位侧壁相抵接时,转盘100无法继续沿原转动方向转动。
请参照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料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转盘100的罩体800,所述罩体800罩设所述转盘100,所述罩体800开设有置物过孔810和取样过孔820,所述置物过孔810对应所述预处理位12开设,所述取样过孔820对应所述取样位11开设。
具体地,该置物过孔810用以配合转盘100上各个组件进行置物作业,即当瓶体置物组件、盖体置物组件700和回收组件600需要进行置物、取物作业时,需要先将各个组件移至置物过孔810相对应的位置,以使检测设备的搬运机械组件能够无碍地执行置物、取物动作;取样过孔820用以避让输样口,以使取样瓶能够无碍地和检测设备的取样组件进行对接,以完成取样作业。
罩体800的设置在保证了混料机构和检测设备的其他组件配合作用的同时,也使转盘100和装设于转盘100的各个组件能够和检测设备的其他组件相隔离,如此,减少了其他组件对混料机构各组件的干扰、损坏,从而延长了混料机构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盘100连接有复位传感器900,所述机架10连接有复位挡片,当所述复位传感器900随所述转盘100转动至与所述复位挡片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转盘100完成复位作业,如此,当混料机构完成一作业环节后,装设于转盘100上的各个组件能够复位,如此,各个组件能够准确的配合检测设备的其他机构,以完成下一作业环节。
于其他实施例中,转盘100上设有环状滑槽,机架10固设有限位柱120,限位柱120的端部滑动连接于环状滑槽,当限位柱120和限位滑槽的限位侧壁相抵接时,转盘100无法继续沿原有转动方向转动,此时,证明转盘100恢复至原点。
进一步地,复位传感器900可配置为光电传感器,复位挡片具有一定的遮光效果,复位传感器900可通过感知光源的强弱获知复位挡片的位置,从而控制转盘100的启停,以使转盘100能够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混料机构,装设于检测设备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包括:
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方向上依次连接有瓶体置物组件、盖体置物组件和回收组件,且所述转盘开设有与所述回收组件相对应的回收过孔;
所述机架设有取样位、预处理位、置物位和回收位,其中,当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转盘能够将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取样位和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盖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回收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置物组件包括沿所述转盘周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瓶体置物组件和第二瓶体置物组件,当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转盘能够将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取样位和所述预处理位,所述转盘还能够将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带动至所述预处理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处理台和第一安装台部,所述第一安装台部装设于所述转盘;所述第一处理台开设有用以放置取样瓶的第一容置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体延伸方向相垂设置;
所述第一处理台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夹紧部,当瓶体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时,所述第一夹紧部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容置槽移动,以能够和所述第一容置槽共同夹紧所述瓶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设有第一感应件,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口,所述第一感应件装设于所述第一过口的口壁,以感知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体内瓶体的放置情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台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安装台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瓶体置物组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导向孔;
所述混料机构还设有相连接的升降丝杆结构和抵接块,所述升降丝杆结构装设于所述转盘,用以控制所述抵接块抵推所述第一处理台,以驱动所述第一处理台沿所述导向柱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台部;
和/或,所述转盘设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用以避让所述瓶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转盘的第二处理台,所述第二处理台开设有用以放置试剂瓶的第二容置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体延伸方向相垂设置;
所述第二处理台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夹紧部,当瓶体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时,所述第二夹紧部能够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槽移动,以能够夹紧所述瓶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瓶体置物组件设有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过口,所述第二感应件装设于所述第二过口的口壁,以感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瓶体的放置情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设有瓶体置物架和舵机,所述瓶体置物架转动连接所述转盘,所述舵机驱动连接所述瓶体置物架,当试剂瓶放置于所述瓶体置物架时,所述舵机能够驱动所述瓶体置物架旋转,以使所述试剂瓶的瓶口能够朝向所述回收过孔,其中,所述瓶体置物架的旋转平面和所述转盘的旋转平面相垂设置;
和/或,所述盖体置物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感应件和盖体放置支架,所述盖体放置支架连接所述转盘,所述第三感应件用以感知所述盖体放置支架的盖体放置情况。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设有朝向所述机架所在侧凸设的限位柱,所述机架还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用以抵接所述限位块,以控制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机架的转动角度;
和/或,所述混料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转盘的罩体,所述罩体罩设所述转盘,所述罩体开设有置物过孔和取样过孔,所述置物过孔对应所述预处理位开设,所述取样过孔对应所述取样位开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连接有复位传感器,所述机架连接有复位挡片,当所述复位传感器随所述转盘转动至与所述复位挡片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转盘完成复位作业。
CN202322583423.8U 2023-09-21 2023-09-21 混料机构 Active CN220866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3423.8U CN220866515U (zh) 2023-09-21 2023-09-21 混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3423.8U CN220866515U (zh) 2023-09-21 2023-09-21 混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6515U true CN220866515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3423.8U Active CN220866515U (zh) 2023-09-21 2023-09-21 混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6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6911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reaction receptacle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receptacle-receiving structures
KR101606356B1 (ko) 컨테이너 홀더 및 컨테이너 캐리어
US11175297B2 (en) Autosampler sample and sample rack identification
CN110749742B (zh) 基于主动式磁分离技术的poct全自动化学发光装置
CN220866515U (zh) 混料机构
CN108414780B (zh) 一种试管自动上样装置
US20190234974A1 (en) Autosampler container identification and contaminate monitoring
US20230408538A1 (en) Reaction vessel moving member for moving reaction vessels from a processing track to a rotating device in a diagnostic analzyer
CN213727516U (zh) 一种带检测平台的自动涂胶装置
CN106909862B (zh) 条码扫描装置
CN104003142A (zh) 自动取样机的夹取式进料系统
CN211293949U (zh) Pos机条码检测装置
CN210165909U (zh) 一种微型oled ivl测试设备
CN221078570U (zh) 一种分析设备用机械臂
CN212844987U (zh) 一种食品安全快检多对象监测装置
CN220872156U (zh) 转动型取料机构
CN117949604A (zh) 空气检测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15727703U (zh) 一种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进样系统
CN113340880B (zh) 一种自动检测化学发光分析仪
CN220913004U (zh) 检测装置
CN208795191U (zh) 一种偏移机检测装置
CN217425384U (zh) 一种多通道水体生物毒性检测结构
CN216284933U (zh) 一种用于玻璃透光率的物理检测装置
CN110682076B (zh) 一种笔顶自动装配机
CN115407074A (zh) 空气采样及检测的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