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1507U -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1507U
CN220861507U CN202321651934.2U CN202321651934U CN220861507U CN 220861507 U CN220861507 U CN 220861507U CN 202321651934 U CN202321651934 U CN 202321651934U CN 220861507 U CN220861507 U CN 220861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self
sampling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19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建伟
王欣霞
何虎
吴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eng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eng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eng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eng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19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1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1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1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包括管身本体和取样拭子,管身本体的管壁中设置有隔腔,隔腔与管身本体的管腔连通,隔腔中设置有检测试纸;取样拭子包括取样头、导液管和储液管,导液管两端分别与取样头和储液管连通,取样拭子与管身本体可拆卸连接,且当取样拭子装设于管身本体时与管身本体的管口密封配合。该自测样本试剂管通过在隔腔中设置与管身本体集成于一体的检测试纸,减少样品成分暴露在外部的风险,操作时无需使用移液管,通过挤压储液管使溶解样品的溶剂通过导液管浸润取样头,使样本成分脱落到管腔中,溶剂通过滤孔进入隔腔后与检测试纸进行反应,整个样本处理过程在封闭的试管中完成,有效提高生物安全性,避免相互感染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样本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背景技术
在常规体液检查操作中,需要将取过样的拭子在试管中浸润,使拭子上的样本成分进入生理盐水中,便于后续对样本进行检测工作。相关技术中常用的试剂管多为开口式的塑料圆柱形软试管,配合试纸条或检测卡、取样拭子、移液软管及小的试剂瓶使用,操作时用取样拭子取样完后,放入塑料软试管,再使用试剂瓶向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人工用手揉捏软试管的管壁,使得采样棉签或拭子中的样本成分脱落到试管中,再用移液软管吸取适量样本滴入到检测试纸条中,进行检测观察。
而上述检测操作需要依次取用不同的器件进行逐次操作,操作不便,并且样品在滴入到检测试纸条的过程是直接暴露在外部空气中,样本容易泄漏,生物安全性无法保证,存在相互感染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常规检测操作中样本容易泄漏,生物安全性无法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样本处理过程在封闭的试管中即可完成,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安全性,避免相互感染可能的自测样本试剂管。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包括:
管身本体,所述管身本体的管壁中设置有隔腔,所述隔腔与所述管身本体的管腔连通,所述隔腔中设置有检测试纸;
取样拭子,所述取样拭子包括取样头、导液管和储液管,所述导液管两端分别与所述取样头和储液管连通,所述取样拭子与所述管身本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取样拭子装设于所述管身本体时与所述管身本体的管口密封配合,且所述取样头伸入所述管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腔朝向所述管腔一侧的腔壁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检测试纸相对于所述滤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孔朝向所述隔腔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腔中相对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使所述检测试纸固定设置于所述隔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卡槽沿所述管身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卡槽的底部与所述管身本体的管底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检测试纸的底部高于所述储液管向所述管腔中加入试剂后形成的液面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集成有多种检测类型的试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身本体为透明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样拭子还包括安装头,所述安装头设置于所述导液管与所述储液管的连接处,所述安装头与所述管身本体的管口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头包括一体成型的密封塞头和固定台,所述密封塞头与所述管腔的管口过盈配合,当所述密封塞头装设于所述管腔的槽口,所述固定台与所述管腔的槽口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管为软管,且所述储液管与所述安装头可拆卸连接。
上述自测样本试剂管,包括管身本体和取样拭子,管身本体内设有供取样拭子浸润样品的管腔,通过在管身本体的管壁中设置隔腔,在隔腔中设置检测试纸,将检测试纸与管身本体集成于一体,无需借用移液软管吸取样品,减少样品成分暴露在外部的风险。取样拭子包括取样头、储液管导以及连通两者的导液管,当取样拭子装设于管身本体时与其管口密封配合,操作时无需使用移液管,通过挤压储液管使溶解样品的溶剂,如生理盐水通过导液管浸润取样头,使样本成分脱落到管腔中,接着含有样本成分的溶剂进入隔腔后与检测试纸进行反应,整个样本处理的过程可在封闭的试管中完成,有效提高了生物安全性,避免相互感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自测样本试剂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自测样本试剂管中管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测样本试剂管中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自测样本试剂管中取样拭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自测样本试剂管中检测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管身本体;110、隔腔;120、管腔;130、滤孔;140、限位卡槽;200、取样拭子;210、取样头;220、导液管;230、储液管;240、安装头;241、密封塞头;242、固定台;300、检测试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4,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包括管身本体100和取样拭子200,其中管身本体100的管壁中设置有隔腔110,隔腔110与管身本体100的管腔120连通,隔腔110中设置有检测试纸300。取样拭子200包括取样头210、导液管220和储液管230,导液管220两端分别与取样头210和储液管230连通,取样拭子200与管身本体100可拆卸连接,当取样拭子200装设于管身本体100时与管身本体100的管口密封配合,且取样头210伸入管腔120。
上述自测样本试剂管,包括管身本体100和取样拭子200,管身本体100内设有供取样拭子200浸润样品的管腔120,通过在管身本体100的管壁中设置隔腔110,此处管壁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隔腔110形成于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通过在隔腔110中设置检测试纸300,将检测试纸300与管身本体100集成于一体,无需借用移液软管吸取样品,减少样品成分暴露在外部的风险。取样拭子200包括取样头210、储液管230导以及连通两者的导液管220,当取样拭子200装设于管身本体100时与其管口密封配合,操作时无需使用移液管,通过挤压储液管230使溶解样品的溶剂,如生理盐水通过导液管220浸润取样头210,使样本成分脱落到管腔120中,接着含有样本成分的溶剂进入隔腔110后与检测试纸300进行反应,整个样本处理的过程可在封闭的试管中完成,有效提高了生物安全性,避免相互感染的可能。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腔110朝向管腔120一侧的腔壁开设有多个滤孔130,检测试纸300相对于滤孔130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滤孔130滤孔130均匀排布,通过设置滤孔130,使储液管230中的溶剂能够经滤孔130流入隔腔110后与检测试剂接触,从而使采样后的取样拭子200上的样本成分与检测试纸300进一步发生反应,无需使用移液管,减少样品与外部环境接触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孔130朝向隔腔1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通过在滤孔130侧设置过滤网,能够过滤掉样品溶剂中的部分棉絮颗粒或样本中的粘稠絮状物杂质,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腔110中相对设置有限位卡槽140,限位卡槽140使检测试纸300固定设置于隔腔110中。
进一步的,通过相对设置的限位卡槽140,防止加入溶剂后检测试纸300相对于隔腔110产生滑移,从而提高检测试纸300在隔腔110中的稳定性。
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卡槽140沿管身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卡槽140的底部与管身本体100的管底间隔设置,以使检测试纸300的底部高于储液管230向管腔120中加入试剂后形成的液面高度。
进一步的,通过将限位卡槽140沿管身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即检测试纸300也沿管身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进而给检测试纸300留有足够的长度,保证样品与检测试纸300能够充分反应。另外,设置好的检测试纸300与管腔120底部之间间隔设置,即二者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保证当储液管230中的溶剂加入管腔120中后,检测试纸300的底部不会直接与含有样品的溶剂接触,只有当样品充分溶解于如生理盐水等溶剂中后,将整个自测样本试剂管水平放置时,含有样品的溶剂才能与检测试纸300接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试纸300集成有多种检测类型的试纸。
进一步的,检测试纸300沿管身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沿检测试纸300的长度方向能够将不同种类的检测试纸300集成于同一条检测试纸300上,采样一次即可检测多种类型的病毒或者样品,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身本体100为透明软管。
进一步的,通过将管身本体100设置为透明软管,当取样拭子200采样完成放入管身本体100中,储液管230向管腔120中加入溶剂,能够直接用手揉捏软管身本体100,加快样本洗脱处理的过程,透明的管身本体100能够直接观察管身本体100中样品溶于溶剂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效率。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样拭子200还包括安装头240,安装头240设置于导液管220与储液管230的连接处,安装头240与管身本体100的管口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储液管230是具有一定储存空间的软管,导液管220为空心管,储液管230中的溶剂能够通过导液管220流向取样头210,完成样本洗脱处理的过程。通过安装头240与管身本体100的管口过盈配合,以使样品检测过程可在封闭的试管中完成,有效提高了生物安全性,避免相互感染的可能。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头240包括一体成型的密封塞头241和固定台242,密封塞头241与管腔120的管口过盈配合,当密封塞头241装设于管腔120的槽口,固定台242与管腔120的槽口抵接。
进一步的,固定台242的直径大于密封塞头241的直径,且密封塞头241与管身本体100适配,也呈圆柱状,当密封塞头241装设于管腔120的槽口时,密封塞头241与管腔120的管口过盈配合,即密封塞头241能够将管身本体100的管口密封,使管身本体100内部形成与外部相对封闭的反应空间,降低样本泄漏的风险,保证了生物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管230为软管,且储液管230与安装头240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储液管230与安装头240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储液管230进行加液或者清洗等操作,提高整个自测样本试剂管的适用性。
实际检测时,首先,领取整体自测样本试剂管;其次,将取样拭子200从管身本体100上拔出,在相应的目标部位取样;接着,将采到样的取样拭子200装回管身本体100内,同时挤压储液管230,使得溶剂沿着导液管220可以直接到达取样头210上样本采集处,进行相应的样本洗脱处理;最后,将整体自测样本试剂管水平放置,使得样本洗脱成分经过过滤网和滤孔130后,与检测试纸300进行相应反应,无需取出即可直接观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身本体(100),所述管身本体(100)的管壁中设置有隔腔(110),所述隔腔(110)与所述管身本体(100)的管腔(120)连通,所述隔腔(110)中设置有检测试纸(300);
取样拭子(200),所述取样拭子(200)包括取样头(210)、导液管(220)和储液管(230),所述导液管(220)两端分别与所述取样头(210)和储液管(230)连通,所述取样拭子(200)与所述管身本体(100)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取样拭子(200)装设于所述管身本体(100)时与所述管身本体(100)的管口密封配合,且所述取样头(210)伸入所述管腔(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110)朝向所述管腔(120)一侧的腔壁开设有多个滤孔(130),所述检测试纸(300)相对于所述滤孔(130)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孔(130)朝向所述隔腔(1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110)中相对设置有限位卡槽(140),所述限位卡槽(140)使所述检测试纸(300)固定设置于所述隔腔(11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槽(140)沿所述管身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卡槽(140)的底部与所述管身本体(100)的管底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检测试纸(300)的底部高于所述储液管(230)向所述管腔(120)中加入试剂后形成的液面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纸(300)集成有多种检测类型的试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本体(100)为透明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拭子(200)还包括安装头(240),所述安装头(240)设置于所述导液管(220)与所述储液管(230)的连接处,所述安装头(240)与所述管身本体(100)的管口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头(240)包括一体成型的密封塞头(241)和固定台(242),所述密封塞头(241)与所述管腔(120)的管口过盈配合,当所述密封塞头(241)装设于所述管腔(120)的槽口,所述固定台(242)与所述管腔(120)的槽口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测样本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管(230)为软管,且所述储液管(230)与所述安装头(240)可拆卸连接。
CN202321651934.2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Active CN220861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1934.2U CN220861507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1934.2U CN220861507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1507U true CN220861507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7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1934.2U Active CN220861507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1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2576B1 (en) Adaptor for sample vial
CA2909229C (en) Biological fluid collection device and biological fluid separation and testing system
US9658125B2 (en) Fluid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
WO2017130780A1 (ja) 検査キット
CA2909227C (en) Biological fluid transfer device and biological fluid sampling system
CN112403953B (zh) 采样针组件的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
JP2023020852A (ja) 一体型自家検査キット
CN220861507U (zh) 一种自测样本试剂管
JP2015187601A (ja) 検査キットおよびこれに具備される調製用容器
JP4158094B2 (ja) 尿検体の採取・保存器具
CN210401430U (zh) 粪便隐血检测装置
JP2009115609A (ja) 検査器具
CN218009794U (zh) 取样器及拭子
US20230044222A1 (en) Fluid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
CN220709175U (zh) 一种目标物检测装置以及本体
CN219608934U (zh) 一种试剂卡
CN213600685U (zh) 一种植物药用成分提取取样检测装置
KR20200118473A (ko) 생물학적 유체 수집 및 안정화 시스템
CN219015677U (zh) 粪便取样以及粪便检测一体化装置
CN112014553B (zh) 粪便隐血检测装置
CN214373451U (zh) 粪便采样器及采集装置
CN219348647U (zh) 粪便即时检测装置
CN220597478U (zh) 样本一体化采集组件
CN210301061U (zh) 采尿装置
JP6706723B2 (ja) 試料受容組立体及びプロ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