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0118U -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0118U
CN220860118U CN202322132351.5U CN202322132351U CN220860118U CN 220860118 U CN220860118 U CN 220860118U CN 202322132351 U CN202322132351 U CN 202322132351U CN 220860118 U CN220860118 U CN 220860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bit
drilling
limiting
elastic restoring
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23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毅军
魏万成
唐杰
邹海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23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0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0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0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包括钻头、限位件及弹性复位件。使用时,将钻头的钻孔端与待钻孔的颅骨抵触,同时,也使得限位件的端部与待钻孔的颅骨抵触,通过旋转机构驱动钻头转动,从而使得钻头端伸出限位件而对颅骨进行钻孔。随着钻头端的不断钻孔,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件相对钻头沿钻头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方向移动,从而对弹性复位件进行压缩,并且限位件的端部依然与颅骨相抵触。当弹性复位件被压缩至达到极限压缩量时,弹性复位件无法再被压缩,从而使得限位件与钻头之间无法再发生相对移动,进而能够限定钻头端的钻孔深度,继而能够准确的把控钻孔深度,不会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

Description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背景技术
骨钻装置主要用于对人体骨组织进行打孔以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可以利用颅骨钻头对颅骨进行钻孔以进行脑外科手术。由于不同人体的颅骨的厚度和骨质密度差异性较大,在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控钻孔深度,易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影响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难以把控钻孔深度,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钻头结构,包括:
钻头,所述钻头具有钻孔端及与所述钻孔端相对间隔设置的抵触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钻孔端的外周侧,且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钻头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往复移动;及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抵触部之间,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限位件抵触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抵触部抵触配合,且所述弹性复位件具有预设的极限压缩量。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钻头结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套设于所述钻头的外周侧,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抵触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限位件的外周侧并与所述限位件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的周向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导向件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中心轴线、所述限位件的中心轴线及所述钻头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抵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导向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触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抵触部的一端与所述钻孔端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往复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导向件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钻孔端的一侧设有排屑窗口;和/或,所述限位件为透明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复位件具有至少两种型号,不同型号的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极限压缩量不同。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骨钻装置,包括旋转机构及所述的钻头结构,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钻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钻头转动。
上述实施例的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使用时,将钻头的钻孔端与待钻孔的颅骨抵触,同时,也使得限位件的端部与待钻孔的颅骨抵触,通过旋转机构驱动钻头转动,从而使得钻头端伸出限位件而对颅骨进行钻孔。随着钻头端的不断钻孔,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件相对钻头沿钻头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方向移动,从而对弹性复位件进行压缩,并且限位件的端部依然与颅骨相抵触。当弹性复位件被压缩至达到极限压缩量时,弹性复位件无法再被压缩,从而使得限位件与钻头之间无法再发生相对移动,即限位件与颅骨之间的抵触能够阻止钻头端相对颅骨进给,进而能够限定钻头端的钻孔深度,继而能够准确的把控钻孔深度,不会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钻孔完成后,将钻孔端从孔内取出,在弹性复位件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即可使得限位件相对钻头复位,即可等待下一次钻孔。同时,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限位件的端部始终与颅骨相抵触,从而能够对钻头端的钻孔进行定位与定心,避免钻头端钻孔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偏移,保证钻孔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钻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钻头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钻头结构A-A方向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钻头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钻头;110、钻孔端;120、抵触部;200、限位件;210、第一限位凸起;220、排屑窗口;300、弹性复位件;400、导向件;410、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骨钻装置,骨钻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未图示)及钻头结构,能够对颅骨等骨组织进行钻孔,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把控钻孔深度,不会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下文的实施例以颅骨为钻孔对象进行说明,不得理解为对钻孔对象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钻孔对象还可以是其他部位的骨组织。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钻头结构包括钻头100、限位件200及弹性复位件300。
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中,钻头100与旋转机构传动连接,通过旋转机构驱动钻头100转动从而对颅骨进行钻孔。并且,钻头100具有钻孔端110及与钻孔端110相对间隔设置的抵触部120。如此,将钻孔端110贴近将要钻孔的颅骨,旋转机构驱动钻头100转动时,使得钻孔端110同步转动而对颅骨进行钻孔。
具体地,旋转机构可以是旋转电机等能够提供旋转驱动力的部件。旋转机构与钻头100的传动连接,可以通过手柄、联轴器等中间部件连接实现,也可以直接采用插接等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将旋转机构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钻头100而驱动钻头100转动以对颅骨进行钻孔即可。
具体地,钻孔端110可以为钻头100的头部。沿钻头100的轴向,抵触部120与钻孔端110间隔设置。
具体地,抵触部120可以为凸起或凸缘等形式。
其中,限位件200套设于钻孔端110的外周侧,从而使得限位件200与抵触部120间隔设置。并且,限位件200能够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使得钻孔端110能够伸出至限位件200之外而对颅骨进行钻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200可以为限位套筒的形式,限位套筒套设在钻头100的外侧壁上并位于钻孔端110的外侧,并且,限位套筒与钻头10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从而使得限位套筒能够顺畅的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往复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00还可以是限位环等形式。
如图3所示,其中,弹性复位件300设置于限位件200与抵触部120之间,弹性复位件300的一端能够与限位件200抵触配合,弹性复位件300的另一端能够与抵触部120抵触配合,并且,弹性复位件300具有预设的极限压缩量。如此,利用弹性复位件300相对的两端分别与限位件200及抵触部120之间的抵触配合,从而对限位件200沿钻头100的轴向的移动量进行限制,进而能够把控钻孔深度。
其中,弹性复位件300可以是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器件。弹性复位件300的一端可以与限位件200采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弹性复位件300的另一端可以与抵触部120采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极限压缩量是指弹性复位件300从正常状态压缩至极限压缩状态过程中的压缩量。弹性复位件300具有预设的极限压缩量,是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极限压缩量。
具体地,弹性复位件300为至少两个,并且,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300具有至少两种型号,而且,不同型号的弹性复位件300的极限压缩量不同。如此,可以根据实际的颅骨厚度选用具有对应极限压缩量的弹性复位件300,即使得颅骨厚度与选用的弹性复位件300的极限压缩量相匹配,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颅骨的钻孔需求,准确的把控钻孔深度,不会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极限压缩量可以根据实际钻孔需要进行灵活的设计或选择,例如可以是4mm、5mm、6mm、7mm或8mm等尺寸。
上述实施例的钻头结构,使用时,将钻头100的钻孔端110与待钻孔的颅骨抵触,同时,也使得限位件200的端部与待钻孔的颅骨抵触,通过旋转机构驱动钻头100转动,从而使得钻头100端伸出限位件200而对颅骨进行钻孔。随着钻头100端的不断钻孔,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件200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120方向移动,从而对弹性复位件300进行压缩,并且限位件200的端部依然与颅骨相抵触。当弹性复位件300被压缩至达到极限压缩量时,弹性复位件300无法再被压缩,从而使得限位件200与钻头100之间无法再发生相对移动,即限位件200与颅骨之间的抵触能够阻止钻头100端相对颅骨进给,进而能够限定钻头100端的钻孔深度,继而能够准确的把控钻孔深度,不会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钻孔完成后,将钻孔端110从孔内取出,在弹性复位件300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即可使得限位件200相对钻头100复位,即可等待下一次钻孔。同时,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限位件200的端部始终与颅骨相抵触,从而能够对钻头100端的钻孔进行定位与定心,避免钻头100端钻孔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偏移,保证钻孔质量。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钻头结构还包括导向件400。其中,导向件400套设于钻头100的外周侧。并且,导向件400的一端与抵触部120固定连接,导向件400的另一端套设于限位件200的外周侧,同时,导向件400与限位件200导向配合。如此,当限位件200在抵触力的作用下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120方向移动,限位件200朝向导向件400内移动时,利用导向件400与限位件200的导向配合,能够对限位件200相对钻孔端110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钻孔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偏移,对钻头100端的定位与定心效果更好,更好的保证钻孔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件400可以为导向套筒的形式,导向套筒套设在钻头100的外侧壁上,导向套筒一端与抵触部120固定连接,导向套筒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套筒的外侧壁而与限位套筒滑动配合,当限位套筒在抵触力的作用下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120方向移动时,限位套筒朝向导向套筒内移动,利用导向套筒与限位套筒的滑动配合,不仅使得限位套筒能够顺畅的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120方向移动,而且能够对限位套筒相对钻孔端110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钻孔过程中钻头100发生倾斜或偏移,对钻头100端的定位与定心效果更好,更好的保证钻孔质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400还可以是导向环等形式。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触部120的周向外侧壁设有外螺纹,导向件400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如此,可以将导向件400从钻头100端所在的一端套设在钻头100上后,将导向件400沿钻头100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120方向移动,直至导向件400上的内螺纹与抵触部120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从而将导向件400与钻头100连为一体。再结合导向件400与限位件200的导向配合,从而能够稳定、可靠的对限位件200相对钻头100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钻孔过程中钻头100发生倾斜或偏移,对钻头100端的定位与定心效果更好,更好的保证钻孔质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400还可以采取插接等方式与抵触部120实现固定连接。
此外,导向件400的中心轴线、限位件200的中心轴线及钻头10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如此,利用限位件200对钻头100的钻孔进行定心与导向,利用导向件400对限位件200相对钻头100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避免钻孔过程中钻头100发生倾斜或偏移,保证钻孔质量。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限位件200靠近抵触部120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0,导向件400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210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410。如此,钻孔完成后,将钻孔端110从孔内取出,在弹性复位件300的复位力的作用下限位件200相对钻头100朝向远离抵触部120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限位凸起210与第二限位凸起410限位配合而实现限位件200的复位,避免限位件200从钻头100上脱落而影响下一次的使用。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210与第二限位凸起410抵触时,限位件200远离抵触部120的一端与钻孔端110平齐。如此,限位件200复位后,限位件200远离抵触部120的一端与钻孔端110平齐,从而使得弹性复位件300的极限压缩量等于钻孔端110的钻孔深度,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弹性复位件300的极限压缩量而准确的控制钻孔端110的钻孔深度,不会出现未钻穿或钻孔过深的问题,保证手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200沿钻头100的轴向往复移动时,第一限位凸起210与导向件400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如此,当限位件200在抵触力的作用下相对钻头100沿钻头100的轴向朝向靠近抵触部120方向移动,限位件200朝向导向件400内移动时,通过第一限位凸起210与导向件400的内侧壁之间的滑动配合,从而使得限位件200相对钻头100的移动不会发生倾斜或偏移,进而对钻头100端的定位与定心效果更好,避免钻孔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偏移,能够更好的保证钻孔质量。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200靠近钻孔端110的一侧设有排屑窗口220。如此,钻孔端110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骨屑能够从排屑窗口220处排出,避免骨屑卡在限位件200与钻头100之间而影响钻头100的转动,保证钻孔的顺畅进行。
其中,排屑窗口220的数量可以灵活的设置,各个排屑窗口220可以沿限位件200的周向间隔设置,保证排屑效果。
同时,排屑窗口220还可以用作观察钻头的窗口,在进行钻孔操作之前,观察钻头100的钻孔端110位置并定位钻孔位置。当然,作为可选的实施例,限位件200为透明材料,如PC、PET等材质的工程塑料,便于观察钻头100的钻孔端110位置并定位钻孔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钻头,所述钻头具有钻孔端及与所述钻孔端相对间隔设置的抵触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钻孔端的外周侧,且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钻头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往复移动;及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抵触部之间,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限位件抵触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抵触部抵触配合,且所述弹性复位件具有预设的极限压缩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结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套设于所述钻头的外周侧,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抵触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限位件的外周侧并与所述限位件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的周向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导向件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中心轴线、所述限位件的中心轴线及所述钻头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抵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导向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触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抵触部的一端与所述钻孔端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往复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导向件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钻孔端的一侧设有排屑窗口;和/或,所述限位件为透明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复位件具有至少两种型号,不同型号的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极限压缩量不同。
10.一种骨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钻头结构,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钻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钻头转动。
CN202322132351.5U 2023-08-09 2023-08-09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Active CN220860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2351.5U CN220860118U (zh) 2023-08-09 2023-08-09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2351.5U CN220860118U (zh) 2023-08-09 2023-08-09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0118U true CN220860118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2351.5U Active CN220860118U (zh) 2023-08-09 2023-08-09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0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6817B (zh) 用于逆行钻医疗装置的控制系统
US20030195542A1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tattoo
US10918397B2 (en) Device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a cannulated shaft over a guide pin
US4600006A (en) Cranial perforator
US11154310B2 (en) Cranial perforator
EP0843987B1 (en) Surgical drill
JP2020521579A (ja) ウェアラブル注射器のモジュラ駆動トレイン
CN109512482B (zh) 一种限位套筒环锯
US4699550A (en) Cranial perforator
EP2507017B1 (en) Screw delivery system
EP2849658B1 (en) Disposable blade assembly and reusable blade hub assembly
CN220860118U (zh) 骨钻装置及钻头结构
EP2464295B1 (en) Reusable biopsy gun and a lockable biopsy needle for use therewith
CN104434284A (zh) 医疗器械
EP1957152B1 (en) Endocardial lead
AU2016277923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uction control
CN219089548U (zh) 医用刀具、动力手柄及手术器械
EP1396308B1 (en) Cutter driving apparatus in boring machine
US11877758B2 (en) Release system and cutting profile applied to disposable self-locking intracranial drill bit
CN112137682A (zh) 颅骨钻装置
CN212521903U (zh) 可调骨垫厚度的颅骨钻头
CN112022278A (zh) 可调骨垫厚度的颅骨钻头
CN211213359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开颅钻钻头
CN207679494U (zh) 医用钻头
CN213156319U (zh) 一种穿刺针保护机构及射频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