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4284A - 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4284A
CN104434284A CN201410472012.4A CN201410472012A CN104434284A CN 104434284 A CN104434284 A CN 104434284A CN 201410472012 A CN201410472012 A CN 201410472012A CN 104434284 A CN104434284 A CN 104434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apparatus
induction element
instruments according
bone contact
fee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20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4284B (zh
Inventor
托马斯·普莱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sculap AG
Original Assignee
Aesculap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sculap AG filed Critical Aesculap AG
Publication of CN104434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4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4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4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68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for reattaching pieces of the sku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80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 A61B17/808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bone plates, or for adjusting screw-to-plate lock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63Apparatus for shaping or cutting osteosynthesis equipment by medical personn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75Screwdrivers, spanners or wrenches
    • A61B17/8877Screwdrivers, spanners or wren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driver bit
    • A61B17/8883Screwdrivers, spanners or wren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driver bit the driver bit acting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crew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 A61B2090/037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with a frangible part, e.g. by reduced diam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为了以可能以简单方式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的方式改进一种用于施加所述骨板固定装置的医疗器械,其中所述骨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骨接触元件,所述第一骨接触元件具有从其中凸出并且限定纵向方向的杆状连接构件;和第二骨接触元件,所述第二骨接触元件可在所述连接构件上朝着所述第一骨接触元件移动,提出所述器械包括进给设备,所述进给设备包括:进给元件,以被施加至所述第二骨接触元件;具有远端和近端的引导元件,以引导所述进给元件的运动;和进给机构,以相对于所述引导元件在远端方向中移动所述进给元件。

Description

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的医疗器械,该骨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骨接触元件,该第一骨接触元件具有从其凸出并且限定纵向方向的杆状连接构件;和第二骨接触元件,该第二骨接触元件可在连接构件上朝着第一骨接触元件移动。
背景技术
例如,从EP 0 920 837 B1已知所述类型的骨板固定装置。通过骨板固定装置,特别可能的是一旦已经完成了外科手术,就将为打开头颅骨准备的骨板简单地再固定回头颅骨上。将第一骨接触元件在头颅骨的内部上施加于其余颅骨和骨板两者,连接构件从骨板和其余颅骨之间的锯间隙突出。为了固定骨板固定装置,已知保持从头颅骨突出的连接构件的末端,并且使用镊子使第二骨接触元件朝着头颅骨滑动,直到骨瓣和其余头颅骨在两个骨接触元件之间夹紧地保持。优选地,使用三至五个骨板固定装置,以将骨瓣以期望方式固定至头颅骨。
以上述方式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相对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在于以能够以简单方式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的方式改进上述类型的医疗器械。
发明内容
根据用于上述类型的医疗器械的本发明实现该目标是因为,本发明包括一种进给设备,该进给设备包括:进给元件,以被施加至第二骨接触元件;具有远端和近端的引导元件,以引导进给元件的运动;和进给机构,以在相对于引导元件的远端方向中移动进给元件。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医疗器械特别使得可能简单并且可靠地施加骨板固定装置。仅致动进给机构使进给元件在远端方向中相对于引导元件移动,其中以限定方式引导进给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的运动。特别地,不需要使用手或镊子来保持为了施加目的的骨板固定装置的连接构件。另外,该器械可任选地采取一次性器械的形式,这使得不必要以其它方式对器械进行传统清洁和消毒。
有利地,进给机构被构造成将进给设备的一部分绕器械的纵向轴线的旋转转化为进给元件的直线前进。特别地,当通过连接构件的纵向轴线在施加骨板固定装置时限定器械的纵向轴线时,进给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把手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可导致进给元件在远端方向中前进,以便骨板固定装置的第二接触元件朝着第一接触元件移动。这使得可能防止在骨板固定装置上施加过多的力,在过多的力的情形中,需要再固定的骨瓣或其余颅骨可能受损。
有利地,引导元件包括:限定引导元件纵向轴线的套管;和在引导元件的纵向方向中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构件。特别地,可以下列方式构造套管,即套管围绕施加的骨板固定装置,由此简单并且可靠地保护骨板固定装置。例如,可在骨板固定装置在引导元件中产生之后,立即插入骨板固定装置。因而,引导元件同时形成用于骨板固定装置的运输容器。特别地,第一引导构件起引导进给元件的作用。
有利地,进给元件包括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构件互相协作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构件。两个互相协作的引导构件可以限定的方式预定进给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的运动。
如果进给元件包括圆柱形外壁表面,并且如果该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构件被布置或成型为从外壁表面径向凸出,就能够特别简单并且紧凑地构造该器械。例如,以这种方式构造的引导元件可在套管内平行于其纵向轴线简单并且可靠地移位。通过两个引导构件的协作,例如,可影响或者实际上防止进给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的旋转。
如果该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构件采取引导凹槽的形式,并且如果该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构件采取相应于引导凹槽的引导突起的形式,就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形成包括两个引导构件的引导设备。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突起特别可凸出到引导凹槽中或者接合在引导凹槽中,并且随进给元件在远端方向中沿引导凹槽预定的路径运动时被引导。
所以,进给元件可以预定方式相对于引导元件平移,但是不旋转,有利地,引导凹槽采取引导狭槽的形式,该引导狭槽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延伸。进给元件可通过这种方式以直线方式平移,期间不旋转。
如果器械包括相对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彼此直径相对的两个第一引导构件,就可实现进给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的充分可靠和限定的引导。例如,可在套管中形成平行延伸的两个纵向狭槽,进给元件上的引导突起突出到两个纵向狭槽中的每个狭槽中。通过这种方式,可最小化进给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翻倒或倾斜的风险。
如果进给元件为盘状并且包括连接构件通孔,就可进一步简化器械的生产。这使得可能使进给元件在连接构件上滑动,以便可相对于第二骨接触元件施加进给元件,从而使第二骨接触元件朝着第一骨接触元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可向进给设备提供驱动元件,驱动元件被构造成与进给元件协作,并且由于驱动元件相对于进给元件的旋转,导致其在远端方向中前进。因而,驱动元件特别形成驱动机构的部分,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前进的进给元件。
有利地,该器械包括联接装置,以可移动地联接进给元件和驱动元件。因而,联接装置特别限定进给元件和驱动元件的协作。
如果联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和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协作的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如果该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被布置在进给元件上或者在进给元件上形成,并且如果该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被布置在驱动元件上或在驱动元件上形成,就能够特别简单地构造联接装置。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采取联接突起的形式,并且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采取联接插座的形式。联接突起被特别构造和确定尺寸以便可在联接插座内引导联接突起。
如果联接插座采取绕驱动元件的纵向轴线缠绕的螺旋驱动凹槽的形式,并且朝着纵向轴线打开,就能够简单地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如果固定进给元件使其不旋转,就能够通过驱动构件相对于进给元件的旋转,导致进给元件在远端方向中前进。
如果器械包括两个第一和两个第二联接构件,就能够提高驱动机构和进给设备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特别可能对称地引入力,并且使用驱动机构转化这些力。
此外,引导元件具有承载套管的载架元件可能有利。载架元件特别使得可能将套管构造成两部分,即例如两个半壳的形式,两个半壳每个都被布置在载架元件上,或者在载架元件上形成。
如果载架元件相对于含引导元件纵向轴线的镜像平面对称,就可特别简单地构造和构建该器械。
有利地,载架元件具有载架元件孔,该载架元件孔相对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同轴地延伸。优选地,载架元件通孔确定尺寸以便骨板固定装置的连接构件穿过该通孔。通过这种方式,载架元件可不仅承载套管,而且同时也形成在近端方向中起作用的、用于保持构件的限位器,保持构件被布置在骨板固定装置的连接构件上。如果进给元件在第二骨接触元件上朝着第一骨接触元件移动,保持构件就可被支撑在载架元件上。
为了能够以下列方式将器械施加至骨板固定装置,即可相对被布置在连接构件近端处的保持构件和第二骨接触元件之间的连接构件施加载架元件,有利地,引导元件具有两个引导元件半体,以铰接方式将两个引导元件半体连接在一起。引导元件可以这种方式打开,以便骨板固定装置可被横向于连接构件的纵向轴线插入引导元件中。铰接接头特别有利之处在于优选地,可将两个引导元件半体永久地结合在一起,以便不能无意地使器械破裂为其单独部分。
经由限定枢转轴线的铰链将两个引导元件连接在一起,该枢转轴线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延伸。可通过使两个引导元件半体相对于彼此绕枢转轴线旋转,简单地打开引导元件。
如果铰链采取膜铰链的形式,就可简单并且经济地构造该铰链。因而,引导元件可整体作为一体成型,例如通过注塑成型。
如果器械包括可联接或联接至引导元件或驱动元件的把手元件,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器械的操作性。这种把手元件使得特别是可能使引导元件和驱动元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例如使它们相对于彼此旋转。
如果该器械包括用于可拆装地连接把手元件和引导元件的连接设备,则把手元件就能够被简单地联接至引导元件。
有利地,连接设备采取闩锁或卡扣连接设备的形式。闩锁或卡扣连接设备简化器械的装配,这是因为通过将把手元件闩锁或卡合至引导元件,能够简单地将把手元件连接至引导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可设置成连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构件和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构件协作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构件,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构件被布置在把手元件上,或者在把手元件上形成,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构件被布置在引导元件上,或者在引导元件上形成。以这种方式构造的连接设备允许把手元件和引导元件被简单和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构件采取连接突起的形式,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构件采取联接插座的形式。因而,为了连接两个元件,仅必需使连接构件与连接插座接合。
有利地,连接突起包括两个或更多分离的闩锁突起,该闩锁突起在远离把手元件的远端方向中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地延伸,并且该闩锁突起每个都承载闩锁凸耳,该闩锁凸耳横向于连接突起限定的连接突起纵向轴线凸出。例如,可将这种连接突起推入引导元件上或载架元件上的通孔形式的连接插座,其中该至少两个,特别是四个闩锁突起可在连接时朝着彼此枢转,并且一旦闩锁凸耳已经穿过了通孔,就可弹回它们的原始位置,以便闩锁凸耳防止连接突起被拉回。这使得可能避免把手元件从引导元件无意地分离。
有利地,连接插座采取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延伸的载架元件的通孔的形式。因而,把手元件可以上述方式例如通过闩锁与载架元件连接。此外,通过这种方式,把手元件可直接在近端侧上联接至载架元件。
如果提供被布置或成型为相对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对称的两个第一和两个第二连接构件,就可在把手元件和引导元件之间实现特别良好的、可靠和稳定的连接。
如果把手元件包括被定向在径向方向中的两个把手翼部,就可以简单方式进一步提高器械的可操作性。这些把手翼部同时形成连杆,因而,连杆限定并且同时限制能够引入的最大扭矩。
此外可能有利地,把手元件包括在远端方向中打开的保持构件插座。保持构件插座特别使得可能以限定方式接收被保持在骨板固定装置的连接构件上的保持构件,并且例如,如果在超过预定的缩回运动的情况下从连接构件缩回保持构件,就将保持构件固位在其中。因而可能防止保持构件以不期望的方式掉落,以及在最坏情况下在手术部位中丢失。
如果把手元件被连接至引导元件,则保持构件插座被载架元件在远端侧上封闭是有利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形成用于保持构件的接收空间,其中如果保持构件以上述方式,例如在超过预定缩回扭矩的情况下与连接元件分离,保持构件可保留在该接收空间中。
有利地,把手元件包括相对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同轴延伸的把手元件通孔。这使得可能从近端方向将把手元件布置在连接构件和可选地与其连接的保持构件上,并且将把手元件与引导元件连接。
为了限制引导元件和驱动元件在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的方向中的相对运动,有利地,引导元件包括用于驱动元件的限位器,以防止驱动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在远端方向中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可在轴向方向中相对彼此地固定引导元件和驱动元件。
如果限位器采取在径向方向中定向的环状突起的方式,就可特别简单地构造限位器。
如果限位器被布置在套管的远端上,或者在套管的远端上形成,就可特别简单和紧凑地构造该器械。通过这种方式,限位器特别可防止驱动元件相对于引导元件在远端方向中运动。
有利地,驱动元件具有限位器凹槽,该限位器凹槽相应于限位器并且被定向在引导元件纵向轴线的方向中。可通过这种方式将限位器接收在限位器凹槽中,限位器特别是不突出超过驱动元件限定的外表面。
此外,有利地,把手元件包括连接构件分离开口。这使得特别可能在保持构件分离后并且一旦两个骨接触元件已经采取了它们的最终相对位置,通过简单地往复枢转断开连接构件,因而移除从第二骨接触元件突出的连接构件的部分。
如果连接构件分离开口采取穿过把手元件的把手翼部的孔的形式,就能够特别简单地生产连接构件分离开口。优选地,该孔以下列方式延伸,即该孔不与把手元件限定的纵向轴线相交。通过这种方式,如果将分离连接构件,就能够可靠地抓握把手元件。这特别降低了在分离连接构件时,伤害外科医生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可向该器械提供骨板固定装置,骨板固定装置具有:第一骨接触元件,该第一骨接触元件具有从其中凸出并且限定纵向方向的杆状连接构件;和第二骨接触元件,该第二骨接触元件可在连接构件上朝着第一骨接触元件移动。因而,该器械可与植入体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提供,以便简化骨板固定装置的施加。因而,例如,骨板固定装置,即植入体可由制造商直接与施加器械一起装配和消毒,所以其可在外科手术中直接使用。因而,不需要操作和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的另外器械。
有利地,骨板固定装置包括保持构件,保持构件被以夹紧方式布置在连接构件的近端上。原则上,保持构件可能不可拆地连接该连接构件。也可行的是,通过预定夹紧力,将保持构件连接至连接构件,以便通过这种方式,预定使保持构件从连接构件分离的缩回力。这可能特别有利,这时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能限制可被施加给进给元件从而使骨接触元件朝着彼此移动的最大进给力。换句话说,可通过保持构件和连接构件的限定连接,限定器械的力限制。
有利地,保持构件采取包括第一和第二套管部分的套管形式,该第一套管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二套管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在从第一套管部分至第二套管部分的过渡区域中形成限位器。如果保持构件与连接构件分离,则这特别可防止保持构件在近端方向中从把手元件的保持构件插座掉落。
如果第二套管部分在远端侧上邻接第一套管部分,则骨板固定装置可为特别紧凑的构造。
优选地,以限定夹紧力将保持构件保持在连接构件上。这种构造使得特别可能如上所述地预定用于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的力限制。
更有利地,把手元件通孔的内径符合第一套管部分的外径。这特别可能使得第一套管部分而非第二套管部分穿过把手元件通孔,以便在连接构件分离后,保持构件不能在近端方向中穿过把手元件。如果载架元件封闭远端侧上的保持构件插座,则在从保持构件插座中的连接构件分离后,就确保保持构件不掉落。
此外,有利地,保持构件插座具有的内径符合第二套管部分的外径。通过这种方式,第二套管部分可被接收在保持构件插座中。
如果保持构件插座的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的长度至少相应于第二套管部分的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的长度,至少第二保持构件部分就可被基本完全地接收在保持构件插座内。
如果该器械包括总共四部分,就能够特别简单地装配该器械。这些部分特别可能为引导元件、进给元件、驱动元件和把手元件。如上所述,这些部分通过相应的闩锁和卡扣机构连接在一起,以便对于装配器械不需要另外的工具。
如果器械由一块或更多塑料制成,就可特别简单并且廉价地生产该器械。优选地,这些塑料可消毒,特别是可伽马射线或蒸汽消毒。器械的不同部分特别可由具有不同机械特性的不同塑料制成,这对于器械的不同元件特别有利。
附图说明
下文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用于结合附图来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在附图中:
图1是通过三个骨板固定装置紧固至患者的颅骨的骨瓣的示意图;
图2是在将骨板固定装置施加至患者的颅骨时用于施加骨板固定装置的器械的示意、透视和局部开放全景图;
图3是具有器械进给元件的骨板固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在施加引导元件时具有进给元件的骨板固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在从远端推动驱动元件之前,具有进给元件和所施加的引导元件的骨板固定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在定位把手元件之前,通过驱动元件固定至骨板固定装置的引导元件的透视图;
图7是在装配后,具有插入的骨板固定装置的器械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但是进给元件已经在远端方向中前进;
图9是在通过器械施加后,骨板固定装置的远端的放大图;和
图10是在通过往复运动,在器械把手元件的帮助下分离突出的连接构件时,从连接构件移除保持构件之后的骨板固定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骨板固定装置10的使用的示意图。其目的在于将从颅骨12移除的骨瓣14紧固回所述颅骨12,以便再次封闭移除骨瓣14时打开的颅骨12中的孔16。
骨板固定装置10包括被紧固至连接构件20的第一骨接触元件18。第一骨接触元件18形成骨板固定装置10的远端。第一骨接触元件18可任选地稍微弯曲,并且具有锯齿状边缘22。此外,骨板固定装置10包括第二骨接触元件24,其实质上具有与第一骨接触元件18相同形状。然而,第二骨接触元件24被布置成与第一骨接触元件18镜像对称,并且具有中心通孔26,六个狭槽28从该中心通孔26朝着第二骨接触元件24的边缘30径向延伸。因而,每对狭槽28都将短三角形弹簧翼部32彼此分离,这些翼部32被朝着骨板固定装置10的纵向轴线34定向。
从第一骨接触元件18开始,连接构件20具有固位部分36。固位部分36包括多个等距布置的、环状突起38,突起38之间限定环状凹槽40。固位部分36通过操作部分42结合在近端侧上,操作部分42延伸地与骨板固定装置10的近端44一样远。操作部分42的外径稍微小于突起38的外径。包括第一套管部分48和第二套管部分50的套管式保持构件46被设置在连接构件20的近端44上。第一套管部分48的外径小于第二套管部分50的外径。
另外,在第二套管部分50上形成环状约束体52,以便第二套管部分50实际上由两个螺旋管形突起54限定。例如通过装法兰或卷边,将保持构件46以夹紧方式紧固至连接构件2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限定的缩回力在近端方向中将保持构件46从连接构件20缩回。
为了施加骨板固定装置10,使用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并且整体以附图标记56指示的医疗器械。下文也将该医疗器械指示为施加器58。施加器58包括总共四部分,即进给元件60、引导元件62、驱动元件64和把手元件66。下文中,所述部分被单独描述并且所述部分处于其协作中。器械56包括整体以附图标记186指示的进给设备,该进给设备包括引导元件62、进给元件60和整体以附图标记180指示的进给机构。
进给元件60采取包括中心孔70的浅圆柱体68的形式,中心孔70的内径稍微大于第二套管部分50的外径,以便如图3和4中示意性所示的,将进给元件60在保持构件46上从近端方向引导至第一骨接触元件18,并且可与其接触。
径向地并且在直径上彼此远离地指向的两个突起74从进给元件60的圆柱形外壁面72突出,并且形成第一引导构件76。面对远端方向的进给构件60的底部78根据面对近端方向的第二骨接触元件24的外表面80成拱形,以便如图9中示意性示出的,能够充分紧贴外表面80地施加进给元件60。
引导元件61包括套管82,套管的套管壁84承载浅环状突起86,浅环状突起86面对径向方向,并且在套管82的远端88上直接形成。因而,套管壁84在环状突起86的近端侧上稍微更薄,并且在该区域中形成引导部分90。
套管82限定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相对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彼此直径相对并且限定引导凹槽93的两个狭槽94将套管82分为两个套管半体96,两个套管半体96相对于包含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的镜像平面对称。
引导元件62还包括采取浅圆柱形盘100形式的载架元件98。盘100相对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同心,并且在其底部102处承载在远端方向中凸出的套管82。从底部102开始,浅的中空圆柱形凹进104在圆柱形盘100中形成,该凹进的内径相应于套管82的内径。此外,盘100具有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同轴的孔106。孔106的内径相应于保持构件46的远端侧上的以及固位部分36的近端侧上的区域中的连接构件20的操作部分42的外径。
此外,载架元件98被狭槽108分为两个载架元件半体110,这两个载架元件半体110相对于包含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的镜像平面彼此对称。载架元件半体110被铰链112连接在一起。铰链112被布置在狭槽108的一端处。铰链112采取膜铰链的形式,并且因而允许两个载架元件半体110绕枢转轴线116枢转,枢转轴线116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延伸,并且例如与盘100间隔开其直径的一半。因而,引导元件62包括两个引导元件半体95,引导元件半体95每个都包括载架元件半体110和套管半体96。
此外,载架元件98包括两个进一步孔118,孔118彼此直径相对,并且相对于孔106布置在特别是狭槽108的区域中。孔118的内径稍微大于狭槽108的宽度。
套管82的内径符合进给元件60的外径,以便进给元件60可在套管82内部平行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位移。突起74确定尺寸以便它们每个都可接合其中一个狭槽94。狭槽94形成第二引导构件120,并且防止进给元件60绕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旋转。换句话说,进给元件60能够在套管82中在远端方向和近端方向中移动,但是不绕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旋转。通过接合在狭槽94中的突起74防止该旋转。突起74在径向方向中的长度确定尺寸以便第一引导构件76径向地突出稍微超过套管壁84的外壁表面122。
同样地,驱动元件64采取套管124的形式。套管124包括在壁128的内壁表面126中形成的两个联接插座130,这些插座采取绕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缠绕并且朝着所述轴线敞开的螺旋形驱动凹槽132的形式。因而,套管124具有相对彼此旋转180度的两根螺旋线。驱动凹槽132在径向方向中的深度确定尺寸以便第一引导构件76接合在驱动凹槽132中。
套管124的内径符合套管82的外径。从远端134开始,朝着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敞开的限位器凹槽136在驱动元件64上形成。此外,限位器凹槽136侧向敞开,即面对远端方向敞开。限位器凹槽136确定尺寸以便限位器凹槽136可接收形成限位器138的环状突起86。通过所选择的套管82和124的形状以及由于所提供的狭槽94,套管半体96可通过它们的远端朝着彼此稍微移动,以便可在近端方向中将驱动元件64从远端推动到套管82上。一旦驱动元件64已经被完全推上,套管半体96就在径向方向中稍微退位,并且环状突起86在套管半体96上的部分可凸出到限位器凹槽136中。通过这种方式,将驱动元件64固定在引导元件62上。
进给元件60和驱动元件64通过整体以附图标记140指示的联接设备可移动地联接在一起。联接设备包括彼此协作的第一联接构件142和第二联接构件144。第一联接构件142被布置在进给元件60上,或者在进给元件60上形成,并且第二联接构件144被布置或形成在驱动元件64上。第一联接构件142由联接突起146,特别是突起74形成。因而,这些突起形成第一引导构件76和第一联接构件142两者。第二联接构件144由联接插座130形成。
因而,包括驱动元件64的进给机构180被构造成将进给设备186的一部分即引导元件62绕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的旋转转化为进给元件60在远端方向中的运动。
把手元件66具有盘状主体148,远离该盘状主体148,两个把手翼部150基本在径向方向中延伸。出于人因工程学原因,这些翼部在顶部152处稍微成圆形。
从把手元件66的底部154开始,浅的中空圆柱形凹进156在主体148中形成。该凹进具有的内径符合盘100的外径。另外,把手元件具有与引导元件纵向轴线同轴的通孔,特别是把手元件通孔158的形式的通孔,把手元件通孔158具有的内径符合第一套管部分148的外径。
把手元件通孔158的内径以单阶梯加宽,由此形成保持构件插座160,保持构件插座160通向远端侧上的凹进156。保持构件插座160的内径符合第二套管部分50的外径。通过选择把手元件通孔158和保持构件插座160的内径,可在保持构件46上从近端侧将把手元件66推动足够程度,从而使第二套管部分50相对限定在保持构件插座160和把手元件通孔158之间的阶梯停止。
为了连接把手元件66和引导元件62,提供连接设备162,连接设备162包括彼此相应的第一连接构件164和第二连接构件166。第一连接构件164被布置在把手元件66上,或者在把手元件66上形成,第二连接构件166被布置或形成在引导元件62上。第一连接构件164采取连接突起168的形式,第二连接构件166采取连接插座170的形式。连接突起168包括四个分离的闩锁突起172,闩锁突起172在远端方向中从凹进156凸出,并且在每种情况下都承载闩锁凸耳174,闩锁凸耳174横向于连接突起168限定的连接突起纵向轴线凸出。在每种情况下,连接插座170都由孔118形成。连接设备162采取闩锁/卡扣连接设备176的形式。
为了连接把手元件66,在保持构件46上从近端侧以上述方式推动把手元件66,其中连接突起168被布置成它们可被引入孔118中。引入时,闩锁凸耳174沿孔118滑动,以便每个闩锁突起174都朝着彼此稍微枢转。一旦第一连接构件164已经被充分远地引入第二连接构件166中,闩锁凸耳174就可接合在孔118之后,并且如图6中示意性示出的,闩锁突起枢转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把手元件66被固定至引导元件62。载架元件68和把手元件66被构造成使得载架元件98封闭远端侧上的保持构件插座160。
进给元件60、引导元件62、驱动元件64和把手元件66每个都制成单件,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这可有利地可消毒,例如可伽马射线消毒或可蒸汽消毒。
下面描述施加器58的操作模式。
首先以上述方式,即在第二骨接触元件24固定至保持构件46的远端侧上的连接构件20的情形中,提供形成植入体的骨板固定装置10。第二骨接触元件24最初仍被定位在固位部分36的近端侧上,并且在第二套管部分50和固位部分36之间的操作部分42上可自由移动,特别是可平移。
然后,使施加器58接合骨板固定装置10,或者安装在其上。在第一步骤中,如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进给元件60从保持构件46上的近端侧被推动,直到进给元件60坐落在第二骨接触元件24上。在下一步骤中,如图4中示意性示出的,打开引导元件62,特别是通过使两个引导元件半体95绕枢转轴线116彼此稍微分离地枢转而打开引导元件62。
然后,通过进给元件16将骨板固定装置10插入套管82中,以便操作部分42稍微穿过第二套管部分的远端侧上的把手元件通孔158。进给元件60的第一引导构件76被定向为使得第一引导构件76可接合在第二引导构件120中。然后,可通过使引导元件半体95再次绕枢转轴线116朝着彼此枢转,闭合引导元件62。在图5的左手侧上示意性示出施加器58处于该位置。
然后,可以上述方式将驱动元件64从远端推动到套管82上,直到环状突起86卡到限位器凹槽136中。当在驱动元件64上推动时,应小心地确保如上所述形成第一联接构件142的第一引导构件76能够凸出到联接插座130中。
最后,从近端将把手元件66布置到载架元件98上,并且通过连接设备162将把手元件66联接至引导元件62。
然后,具有其中布置的骨板固定装置10的施加器58采用图7中示意性示出的位置。然后,可通过孔16将第一骨接触元件18插入颅骨12之下。这可以类似方式利用沿孔16的一个边缘的进一步骨板固定装置10继续。然后插入骨瓣14,以便连接构件20穿过在移除骨瓣14时产生的锯间隙178。
然后,驱动元件64的远端位于颅骨12和骨瓣14的外侧上。如果外科医生稳固地保持驱动元件64,并且顺时针旋转把手元件66,引导元件62和驱动元件64就绕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相对于彼此旋转。在旋转之后,器械56的、协作而形成进给机构180的部分,即驱动元件64、引导元件62和进给元件60迫使进给元件60在远端方向中前进。在该过程中,进给元件60同样地在远端方向中朝着第一骨接触元件18推动第二骨接触元件24。在图8中示意性示出该前进。
如图9中示意性示出的,通过上述方式使第二骨接触元件24前进,直到第二骨接触元件24坐落在颅骨12和骨瓣14两者上。如果然后进一步在顺时针方向中旋转把手元件66,并且进一步提高进给力,同一点处的进给力就超过保持构件46被夹在连接构件20上的夹紧力。如果发生该情况,形成引导元件62的邻接部的保持构件46就从连接构件20分离。然而,保持构件46不能从施加器58掉落,这是因为保持构件46的第二套管部分50被固定在保持构件插座160中以防止掉落。
然后,能够在近端方向中从骨板固定装置10缩回施加器58。
在最后的步骤中,另外地分离连接构件20的、突出到近端侧上的第二骨接触元件24之上的部分。两个把手翼部150中的一个具有穿过其中延伸的连接构件分离开口。该开口确定尺寸以便连接构件20能够穿过它。通过具有连接构件分离开口82的把手翼部150的自由端184,使把手元件66向上到达第二骨接触元件24。通过往复地枢转,最终分离连接构件20。
通过上述方式,可提供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骨板固定装置10,特别是每个都具有它们自身的施加器58或者作为其一部分,从而以上述方式施加骨板固定装置10,以便最终以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方式将被移除的骨瓣14紧固至颅骨12。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施加骨板固定装置(10)的医疗器械(56),所述骨板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骨接触元件(18),所述第一骨接触元件(18)具有从其凸出并且限定纵向方向(34)的杆状连接构件(20);和第二骨接触元件(24),所述第二骨接触元件(24)能够在所述连接构件(20)上朝着所述第一骨接触元件(18)移动,
其特征在于一种进给设备(186),所述进给设备包括:进给元件(60),所述进给元件(60)用于施加至所述第二骨接触元件(24);具有远端和近端的引导元件(62),所述引导元件(62)用于引导所述进给元件(60)的运动;和进给机构(180),所述进给机构(180)用于使得所述进给元件(60)相对于所述引导元件(62)在远端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180)被构造成将所述进给设备(186)的一部分绕所述器械(56)的纵向轴线(92)的旋转转化为所述进给元件(60)的直线进给运动,和/或所述引导元件(62)包括限定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的套管(82)和在所述引导元件(6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构件(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元件(60)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构件(120)协作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构件(7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元件(60)包括圆柱形外壁表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构件(76)被布置或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上离开所述外壁表面凸出,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构件(120)采取引导凹槽(93)的形式,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构件(76)采取与所述引导凹槽(93)相对应的引导突起(74)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凹槽(93)采取引导狭槽(94)的形式,所述引导狭槽平行于所述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彼此直径相对的两个第一引导构件(120)。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元件(60)为盘状的并且包括连接构件通孔(70),和/或所述进给设备(186)包括驱动元件(64),所述驱动元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进给元件(60)协作并且由于所述驱动元件(64)相对于所述进给元件(60)的旋转导致其在远端方向上的进给运动。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联接设备(140),所述联接设备(140)用于能够移动地联接所述进给元件(60)和所述驱动元件(6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设备(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142)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142)协作的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144),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142)被布置或形成在所述进给元件(60)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144)被布置或形成在所述驱动元件(6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142)采取联接突起(146)的形式,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144)采取联接插座(130)的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62)包括载架元件(98),所述载架元件(98)承载所述套管(8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架元件(98)相对于包含所述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的镜像平面对称,和/或所述载架元件(98)具有载架元件通孔(106),所述载架元件通孔(106)相对于所述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同轴地延伸。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62)包括两个引导元件半体(95),所述两个引导元件半体被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引导元件半体(95)经由限定枢转轴线(116)的铰链(112)被连接在一起,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延伸。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把手元件(66),所述把手元件(66)能够联接至或联接至所述引导元件(62)或所述驱动元件(6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元件(66)包括在远端方向上打开的保持构件插座(160),和/或所述把手元件(66)包括与所述引导元件纵向轴线(92)同轴延伸的把手元件通孔(158)。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元件(66)包括连接构件分离开口(182),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分离开口(182)采取穿过所述把手元件(66)的把手翼部(150)的孔的形式。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骨板固定装置(10),所述骨板固定装置(10)具有:第一骨接触元件(18),所述第一骨接触元件具有从其凸出并且限定纵向方向(34)的杆状连接构件(20);和第二骨接触元件(24),所述第二骨接触元件能够在所述连接构件(20)上朝着所述第一骨接触元件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固定装置(10)包括保持构件(46),所述保持构件被以夹紧方式布置在所述连接构件(20)的近端上。
CN201410472012.4A 2013-09-16 2014-09-16 医疗器械 Active CN104434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310110171 DE102013110171A1 (de) 2013-09-16 2013-09-16 Medizinisches Instrument
DE102013110171.2 2013-09-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4284A true CN104434284A (zh) 2015-03-25
CN104434284B CN104434284B (zh) 2019-02-12

Family

ID=5257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2012.4A Active CN104434284B (zh) 2013-09-16 2014-09-16 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0539B2 (zh)
CN (1) CN104434284B (zh)
DE (1) DE10201311017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5011A (zh) * 2015-07-29 2015-11-18 胡晓予 一种颅骨瓣复位固定夹
CN108720917A (zh) * 2017-04-18 2018-11-02 合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盖骨固定装置及其手术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568B (zh) * 2012-11-15 2018-06-01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骨固定装置的锁定构件
FR3099694B1 (fr) * 2019-08-06 2022-12-02 Vitalys Surgical Fixateur de volet crânien.
CN112336409B (zh) * 2019-08-07 2022-04-08 合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骨骼钻孔盖固定装置
US11129627B2 (en) * 2019-10-30 2021-09-28 Globus Medic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bone pla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8091B1 (en) * 1996-02-14 2001-07-10 Walter Lorenz Surgical Inc. Bone fastener and instrument for insertion thereof
CN2477151Y (zh) * 2001-05-22 2002-02-20 王振华 点接触式持续加压内固定钢板
US20080275511A1 (en) * 2007-04-23 2008-11-06 Marcus Weinacker Cranium fix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3887C2 (de) 1996-02-03 1998-07-02 Lerch Karl Dieter Anordnung zum Fixieren eines aus der Schädelkapsel zum Zwecke des operativen Eingriffs herausgetrennten Knochenstücks am verbliebenen Schädelbein
DE19832798C1 (de) * 1998-07-21 1999-11-04 Aesculap Ag & Co Kg Anlegegerät für eine Knochenplatten-Fixiereinrichtung
EP1317216A4 (en) * 2000-09-15 2006-06-07 Macropore Inc CRANIAL FLAP FUSER
US6585739B2 (en) * 2001-01-16 2003-07-01 Medtronic Ps Medical, Inc.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cranial flap
US6685707B2 (en) * 2001-09-25 2004-02-03 Walter Lorenz Surgical, Inc. Cranial clamp and method for fixating a bone plate
US7387633B2 (en) 2003-04-04 2008-06-17 Osteomed L.P. Cranial flap fix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S2498275T3 (es) 2007-12-14 2014-09-24 Stryker Leibinger Gmbh & Co. Kg Implante destinado a ser utilizado para placas de osteosíntesis dispuestas de manera adyacente entre sí
DE102009003177B4 (de) * 2009-05-18 2014-02-13 Peter Lazic Gmbh Implantat zur Fixierung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r Knochenplatte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8091B1 (en) * 1996-02-14 2001-07-10 Walter Lorenz Surgical Inc. Bone fastener and instrument for insertion thereof
CN2477151Y (zh) * 2001-05-22 2002-02-20 王振华 点接触式持续加压内固定钢板
US20080275511A1 (en) * 2007-04-23 2008-11-06 Marcus Weinacker Cranium fix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5011A (zh) * 2015-07-29 2015-11-18 胡晓予 一种颅骨瓣复位固定夹
CN108720917A (zh) * 2017-04-18 2018-11-02 合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盖骨固定装置及其手术工具
CN108720917B (zh) * 2017-04-18 2021-05-14 合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盖骨固定装置及其手术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4284B (zh) 2019-02-12
US20150080975A1 (en) 2015-03-19
US9750539B2 (en) 2017-09-05
DE102013110171A1 (de)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4284A (zh) 医疗器械
JP7159192B2 (ja) シャフト作動ハンドル
JP5804534B2 (ja) カテーテルハンドル
CN110621235B (zh) 用于外科器械中的关节运动控制件的导螺杆组件
US20170340351A1 (en) Flexible trocar assembly for surgical circular stapling devices
EP2629828B1 (en) Apparatus for rotating medical devices, systems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CN108784768A (zh) 外科手术装置的旋转组件
EP1596725B1 (en) Transmitting an actuating force along a curved instrument
CN103313672B (zh) 具有模块化端部执行器的外科器械
JP5794710B2 (ja) カテーテル形状調整機構
US20120095447A1 (en) Apparatus for rotating medical devices, systems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09149234A1 (en) Manually articulating devices
US20100317928A1 (en) Retractor with integrated light source
JP2003144480A (ja) 眼の中にレンズを挿入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14087378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2018525132A (ja) 安定化機構を有する関節運動式外科用デバイス及びローダ
US9033866B2 (en) Advance and retreat assist tool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endoscopic system
CN115363648B (zh) 一种柔性手术器械、柔性器械及其器械输送单元
JP2021087767A (ja) 組織切除器具
KR20190131354A (ko) 외과수술용 의료장치
JP5672392B2 (ja) カテーテル作動構造
JP2022000197A (ja) 格納式ブレードまたはフック付き軟組織切断機器
KR101958427B1 (ko) 골절 도수 정복술 기구
JP2017527398A (ja) 選択的に回転するハンドルを有する外科用器具
JP5952953B1 (ja) 処置具用屈曲機構及び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