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7801U - 一种外转子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转子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7801U
CN220857801U CN202322666204.6U CN202322666204U CN220857801U CN 220857801 U CN220857801 U CN 220857801U CN 202322666204 U CN202322666204 U CN 202322666204U CN 220857801 U CN220857801 U CN 220857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tator
bearing
cable
mo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62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金强
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62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7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7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7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的电机轴与电机壳体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呈相对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电机轴固定安装有定子线圈,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电机磁钢;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制动器转子,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的制动器定子;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编码器转子,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的编码器定子;该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设置,电机轴至少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这样,至少定子线圈的线缆可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沿轴向自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解决了径向走线时导致的对外转子电机径向空间占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外转子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转子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壳驱动的带编码器和制动器的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可分为内转子电机和外转子电机,其中,对于外转子电机而言,其是电机轴固定不动,电机壳体相对电机轴转动。
相关方案中,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线圈、编码器和制动器的引出线通常为径向走线,占用电机径向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的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然后,外转子电机的电机轴至少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这样即可使定子线圈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自电机轴的开口端呈轴向伸出,也就是轴向走线,减少了对外转子电机径向安装空间的占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
沿第一方向呈共轴设置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电机轴,所述转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呈中空结构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外套于所述电机轴的外部;
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呈相对转动的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环形空间,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周向外表面的定子线圈,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周向内表面的电机磁钢,所述电机磁钢与所述定子线圈呈轴向对齐设置;
在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相对所述电机轴呈固定安装的制动器定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制动器转子,以使所述制动器转子与所述制动器定子之间呈相对转动的安装;
在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相对所述电机轴呈固定安装的编码器定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编码器转子,以使所述编码器转子与所述编码器定子之间呈相对转动的安装;
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电机轴至少在靠近所述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以使所述定子线圈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所述第一线缆通孔自所述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
其中,所述制动器定子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背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设有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外转子电机。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表面设有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呈周向设置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供所述电机壳体的端部呈相对转动的插接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二线缆通孔,所述第二线缆通孔在所述第一端盖上位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的环形投影区域,所述第二线缆通孔用于供所述制动器定子的线缆穿过;
并且,所述电机轴还在靠近所述编码器定子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线缆通孔,以使所述编码器定子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所述第一线缆通孔自所述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
其中,所述编码器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端盖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三线缆通孔,所述第三线缆通孔在所述第二端盖上位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的环形投影区域,所述第三线缆通孔用于供所述编码器定子的线缆穿过。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负载外壳,所述负载外壳的周向内表面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电机磁钢;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负载外壳的第一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安装侧壁,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外端面用于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所述制动器转子,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径向内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安装;
所述负载外壳的第二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安装侧壁,所述第二安装侧壁的外端面用于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安装所述编码器转子,所述第二安装侧壁的径向内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呈中空筒状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固定安装于所述负载外壳设有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所述制动器转子和所述制动器定子的第一容置腔。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设有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一端,所述负载外壳的周向端部设有定位台阶,所述防尘罩固定插接于所述定位台阶。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编码器罩盖,所述编码器罩盖固定安装于所述负载外壳设有所述第二安装侧壁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所述编码器转子和所述编码器定子的第二容置腔。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编码器罩盖包括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呈周向环绕的周向壁部分;
其中,所述周向壁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负载外壳的端部;
所述周向壁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径向向内的延伸有封盖部分,所述封盖部分通过第四螺钉紧固于所述第二安装侧壁,以使所述封盖部分轴向封闭所述第二容置腔。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封盖部分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电机轴之间设有油封圈。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负载外壳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安装侧壁,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安装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插接安装,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螺钉紧固。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机轴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外表面设有负载齿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包括沿第一方向共轴设置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包括电机轴;其中,电机轴与电机壳体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呈相对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的环形空间,电机轴固定安装有定子线圈,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电机磁钢;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制动器转子,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的制动器定子;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编码器转子,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的编码器定子;并且,该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设置,电机轴至少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这样,至少定子线圈的线缆即可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沿轴向自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
也就是说,针对外转子电机线缆的走线,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机轴设置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这样,至少可以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置第一线缆通孔,从而定子线圈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即可沿轴向从电机轴的中空内部伸出,也就是轴向走线,从而解决了径向走线时导致的对外转子电机径向空间占用的技术问题。
此外,能够理解,当然也可以在电机轴上靠近编码器定子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线缆通孔,这样,编码器定子也可实现轴向走线,进一步也可以在电机轴上靠近制动器定子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线缆通孔,这样,制动器定子也可实现轴向走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外转子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外转子电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器定子和所述编码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电机轴,12-定子线圈,13-制动器定子,14-编码器定子,15-第一端盖,16-波形垫圈,17-定位轴套,
111-第一线缆通孔,
151-安装台阶,152-插接槽,153-第二线缆通孔,
21-电机壳体,22-电机磁钢,23-制动器转子,24-编码器转子,25-油封圈,26-负载齿轮,
211-第一安装侧壁,212-第二安装侧壁,213-负载外壳,214-防尘罩,215-编码器罩盖,
2131-第一壳体,2132-第二壳体,2133-定位台阶,
2151-周向壁部分,2152-封盖部分,
30-第一轴承,
40-第二轴承,
81-第一螺钉,82-第二螺钉,83-第三螺钉,84-第四螺钉,85—第五螺钉,86-顶丝,
91-第一容置腔,92-第二容置腔,
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
图1为定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为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4,一种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包括沿第一方向X呈共轴设置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电机轴11,转子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呈中空结构的电机壳体21,电机壳体21外套于电机轴11的外部;外转子电机还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电机轴11的第一轴承30和第二轴承40;电机轴11与电机壳体2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30和第二轴承40呈相对转动的连接。
其中,在第一轴承30与第二轴承40之间的环形空间,定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电机轴11周向外表面的定子线圈12,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21周向内表面的电机磁钢22,电机磁钢22与定子线圈12呈轴向对齐设置;在第一轴承30的轴向外侧,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11呈固定安装的制动器定子13,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21的制动器转子23,以使制动器转子23与制动器定子13之间呈相对转动的安装;在第二轴承40的轴向外侧,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11呈固定安装的编码器定子14,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21的编码器转子24,以使编码器转子24与编码器定子14之间呈相对转动的安装。
并且,沿第一方向X,电机轴11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电机轴11至少在靠近定子线圈12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111,以使定子线圈12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111自电机轴11的开口端伸出。
整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外转子电机包括沿第一方向共轴设置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外转子电机工作时,定子组件固定不动,转子组件可相对定子组件转动;其中,定子组件的电机轴和转子组件的电机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电机壳体外套在电机轴的外部。
具体而言,沿轴向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电机轴和电机壳体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理解的,这样,电机壳体通过两个轴承即可相对电机轴呈相对转动的连接。
其中,可在两个轴承之间的环形空间设置定子线圈和电机磁钢;即,电机磁钢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的周向内表面,电机磁钢例如可具体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电机壳体的周向内表面,当然,电机磁钢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于电机壳体的周向内表面;然后,定子线圈固定安装于电机轴的周向外表面,定子线圈例如可具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插接于电机轴的周向外表面,当然,定子线圈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于电机轴的周向外表面。
能够理解,通常而言,电机磁钢与定子线圈应呈轴向对齐设置。
其中,可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和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分别设置制动器和编码器。
即,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制动器的制动器转子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并随电机壳体转动,制动器的制动器定子相对电机轴呈固定安装,也就是说,制动器定子相对电机轴不转动;这样,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制动器转子和制动器定子即构成制动器,并且,制动器定子通过作用于(例如抱紧)制动器转子从而对电机壳体的转动进行制动。
类似的,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编码器的编码器转子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并随电机壳体转动,编码器的编码器定子相对电机轴呈固定安装,也就是说,编码器定子相对电机轴不转动;这样,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编码器转子和编码器定子即构成编码器,并且,编码器定子通过对编码器转子的测量从而能够知晓电机壳体的转速等参数。
并且,沿第一方向,该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然后,电机轴至少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这样,能够理解,定子线圈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可沿着电机轴的内部延伸并从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也就是定子线圈的线缆在电机轴的内部呈轴向走线,这样可不必占用外转子电机的径向空间。
当然,可理解的,也可以在电机轴靠近编码器定子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线缆通孔,从而实现编码器的线缆在电机轴的内部呈轴向走线;当然还可以在电机轴靠近制动器定子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线缆通孔,从而实现制动器的线缆在电机轴的内部呈轴向走线。
其中,沿第一方向X,该电机轴11可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这样,两端开口的电机轴不仅可以为自身的线缆提供走线通道,节省径向空间占用,其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还可以供外转子电机上下游的其它设备穿线布线用,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其中,电机壳体21的周向外表面设有负载齿轮26,这样,电机壳体在相对电机轴转动时,电机壳体可直接驱动负载转动,无需再通过增设其它结构传动,减小空间占用。
此外,关于上面所说的编码器定子相对电机轴呈固定安装、以及制动器定子相对电机轴呈固定安装,可实施的,例如编码器定子、制动器定子可直接固定安装于于电机轴,或者,编码器定子、制动器定子可通过固定于电机轴的例如端盖等(可参看下面关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部分的描述)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也就是端盖固定于电机轴,同时编码器定子或制动器定子固定于端盖),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上述电机轴的内径例如可为15~22mm,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电机轴的内径也可为其它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在第二轴承40的轴向内侧旁设定位轴套1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包括沿第一方向共轴设置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包括电机轴;其中,电机轴与电机壳体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呈相对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的环形空间,电机轴固定安装有定子线圈,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电机磁钢;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制动器转子,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的制动器定子;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电机壳体固定安装有编码器转子,定子组件包括相对电机轴固定安装的编码器定子;并且,该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设置,电机轴至少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这样,至少定子线圈的线缆即可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沿轴向自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
也就是说,针对外转子电机线缆的走线,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机轴设置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这样,至少可以在靠近定子线圈的位置设置第一线缆通孔,从而定子线圈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即可沿轴向从电机轴的中空内部伸出,也就是轴向走线,从而解决了径向走线时导致的对外转子电机径向空间占用的技术问题。
此外,能够理解,当然也可以在电机轴上靠近编码器定子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线缆通孔,这样,编码器定子也可实现轴向走线,进一步也可以在电机轴上靠近制动器定子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线缆通孔,这样,制动器定子也可实现轴向走线。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定子组件包括垂直于第一方向X设置的第一端盖15,第一端盖15固定安装于电机轴11的端部,第一端盖15位于第一轴承30的轴向外侧;其中,制动器定子13通过第一螺钉81固定安装于第一端盖15朝向第一轴承30的内表面。
即,参看图1和图5,可具体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设置第一端盖。
其中,第一端盖沿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第一端盖的中间例如设有插接通孔,电机轴的周向端部插接于第一端盖的插接通孔,然后再通过径向的顶丝将第一端盖与电机轴固定安装。
其中,制动器定子例如可通过轴向延伸的第一螺钉紧固于第一端盖朝向第一轴承的内表面,这样,由于第一端盖与电机轴固定安装,制动器定子又固定于第一端盖,此时,可理解的,制动器定子即相对电机轴呈固定安装。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15背向第一轴承30的外表面设有安装台阶151,安装台阶151用于固定安装外转子电机。
即,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设置第一端盖的基础上,该外转子电机可具体通过第一端盖固定安装,譬如可在第一端盖背向第一轴承的外表面设置安装台阶,然后,外转子电机即可通过安装台阶固定于需要安装的目标位置或目标结构。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15朝向第一轴承30的内表面设有相对第一方向X呈周向设置的插接槽152,插接槽152用于供电机壳体21的端部呈相对转动的插接安装。
参看图4和图5,即,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设置第一端盖的基础上,该电机壳体的周向端部可相对转动的插接于第一端盖的插接槽;这样,可理解的,通过在第一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插接槽并与电机壳体的端部形成迷宫结构,其可对第一端盖与第一轴承之间的制动器起到防尘作用。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15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二线缆通孔153,第二线缆通孔153在第一端盖15上位于电机轴11与电机壳体21之间的环形投影区域,第二线缆通孔153用于供制动器定子13的线缆穿过;并且,电机轴11还在靠近编码器定子14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111,以使编码器定子14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第一线缆通孔111自电机轴11的开口端伸出。
即,参看图5,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设置第一端盖的基础上,制动器的线缆可具体通过贯穿第一端盖的第二线缆通孔穿出,此时,考虑到第一端盖相对电机轴固定不转动,制动器的线缆通过第一端盖上的第二线缆通孔穿出并不会对电机壳体的相对转动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此时,结合上面的描述,编码器的线缆可具体通过电机轴上的第一线缆通孔从电机轴的端部伸出。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定子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设置的第二端盖,第二端盖固定安装于电机轴11的端部,第二端盖位于第二轴承40的轴向外侧;其中,编码器定子14固定安装于第二端盖朝向第二轴承40的内表面;第二端盖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三线缆通孔,第三线缆通孔在第二端盖上位于电机轴11与电机壳体21之间的环形投影区域,第三线缆通孔用于供编码器定子14的线缆穿过。
即,与第一端盖类似的,可具体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设置第二端盖。
其中,第二端盖沿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第二端盖的中间例如也可设有插接通孔,电机轴的周向端部插接于第二端盖的插接通孔,然后再通过径向的顶丝将第二端盖与电机轴固定安装。
编码器定子例如可通过轴向延伸的螺钉紧固于第二端盖朝向第二轴承的内表面,这样,由于第二端盖与电机轴固定安装,编码器定子又固定于第二端盖,此时,可理解的,编码器定子即相对电机轴呈固定安装。
另外,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设置第二端盖的基础上,编码器的线缆可具体通过贯穿第二端盖的第三线缆通孔穿出,此时,考虑到第二端盖相对电机轴固定不转动,编码器的线缆通过第二端盖上的第三线缆通孔穿出并不会对电机壳体的相对转动造成不利影响。
也就是说,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分别设置端盖的基础上,制动器和编码器的线缆可分别通过靠近各自的端盖穿出。
与第一端盖进一步类似的,第二端盖背向第二轴承的外表面也可设置安装台阶,安装台阶用于固定安装外转子电机;第二端盖朝向第二轴承的内表面设有相对第一方向呈周向设置的插接槽,插接槽用于供电机壳体的端部呈相对转动的插接安装。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电机壳体21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负载外壳213,负载外壳213的周向内表面用于固定安装电机磁钢22;其中,沿第一方向X:负载外壳213的第一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安装侧壁211,第一安装侧壁211的外端面用于通过第二螺钉82固定安装制动器转子23,第一安装侧壁211的径向内端用于与第一轴承30固定安装;负载外壳213的第二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安装侧壁212,第二安装侧壁212的外端面用于通过第三螺钉83固定安装编码器转子24,第二安装侧壁212的径向内端用于与第二轴承40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给出了电机壳体通过两个轴承与电机轴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
其中,负载外壳例如可呈中空筒状设置,负载外壳的周向内表面可具体安装电机磁钢;然后,沿第一方向,负载外壳的两端径向向内的分别延伸有第一安装侧壁和第二安装侧壁。
可具体在第一安装侧壁的外表面固定安装上述的制动器转子,其中,制动器转子例如可通过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螺钉紧固于第一安装侧壁的外表面,然后,第一安装侧壁的径向内端还用于与第一轴承固定安装。
类似的,可具体在第二安装侧壁的外表面固定安装上述的编码器转子,其中,编码器转子例如可通过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螺钉紧固于第二安装侧壁的外表面,然后,第二安装侧壁的径向内端还用于与第二轴承固定安装。
可理解的,第一安装侧壁结合第一轴承、以及第二安装侧壁结合第二轴承可实现对电机磁钢和定子线圈的轴向密封。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壳体21包括沿第一方向X呈中空筒状的防尘罩214,防尘罩214固定安装于负载外壳213设有第一安装侧壁211的一端,以使第一轴承30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制动器转子23和制动器定子13的第一容置腔91。
即,可具体在负载外壳设有第一安装侧壁的端部固定安装防尘罩,防尘罩例如可通过过盈配合或胶粘的方式固定于负载外壳的端部,防尘罩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可理解的,即可在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定子和制动器转子)的第一容置腔。
并且,再结合上述的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即轴向封闭第一容置腔,并且,即为防尘罩的周向端部可相对转动的插接于第一端盖的插接槽。
另外,关于防尘罩与负载外壳的固定安装,在设有第一安装侧壁211的一端,负载外壳213的周向端部例如可设置定位台阶2133,防尘罩214固定插接于定位台阶2133,然后再通过粘胶固定即可,当然,也可通过螺钉等将防尘罩与负载外壳紧固。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壳体21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编码器罩盖215,编码器罩盖215固定安装于负载外壳213设有第二安装侧壁212的一端,以使第二轴承40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编码器转子24和编码器定子14的第二容置腔92。
即,与防尘罩类似的,可具体在负载外壳设有第二安装侧壁的端部固定安装编码器罩盖,编码器罩盖固定于负载外壳的端部,编码器罩盖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可理解的,即可在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编码器(包括编码器定子和编码器转子)的第二容置腔。
方便理解的,由于编码器罩盖固定于电机壳体并随电机壳体转动,此时,可将编码器定子通过顶丝86等直接固定安装于电机轴。
其中,编码器罩盖215包括相对第一方向X呈周向环绕的周向壁部分2151;周向壁部分215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插接于负载外壳213的端部;周向壁部分2151沿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径向向内的延伸有封盖部分2152,封盖部分2152通过第四螺钉84紧固于第二安装侧壁212,以使封盖部分2152轴向封闭第二容置腔92。
即,可直接在编码器罩盖远离第二轴承的端部径向向内的延伸封盖部分,封盖部分可轴向封闭第二容置腔;并且,编码器罩盖还可直接通过贯穿封盖部分的第四螺钉紧固于第二安装侧壁,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
另外,封盖部分2152的径向内端与电机轴11之间设有油封圈25,以密封第二容置腔92。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负载外壳213包括沿第一方向X呈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2131和第二壳体2132;其中,第一壳体213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安装侧壁211,第二壳体213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侧壁212,第一壳体2131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2132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X插接安装,并且,第一壳体2131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2132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螺钉85紧固。
即,可将负载外壳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个壳体的一端分别设置一个安装侧壁,然后,两个壳体的另一端可具体通过第五螺钉紧固安装,这样,即可方便实现负载外壳的安装和拆卸。
当然,在安装第一壳体之前,可先在其轴承室内安装波形垫圈16,然后,再将其与电机轴组装。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外转子电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搬运机器人,该搬运机器人包括上述的外转子电机;其中,譬如在搬运机器人中,外转子电机与行走轮传动连接,这样,搬运机器人的行走轮即可由外转子电机驱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该外转子电机也可以与其它部件传动连接,外转子电机即可用于搬运机器人其它部件的驱动电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
沿第一方向呈共轴设置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电机轴,所述转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呈中空结构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外套于所述电机轴的外部;
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呈相对转动的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环形空间,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周向外表面的定子线圈,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周向内表面的电机磁钢,所述电机磁钢与所述定子线圈呈轴向对齐设置;
在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相对所述电机轴呈固定安装的制动器定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制动器转子,以使所述制动器转子与所述制动器定子之间呈相对转动的安装;
在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相对所述电机轴呈固定安装的编码器定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编码器转子,以使所述编码器转子与所述编码器定子之间呈相对转动的安装;
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机轴呈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电机轴至少在靠近所述定子线圈的位置设有第一线缆通孔,以使所述定子线圈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所述第一线缆通孔自所述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
其中,所述制动器定子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背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设有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外转子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表面设有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呈周向设置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供所述电机壳体的端部呈相对转动的插接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二线缆通孔,所述第二线缆通孔在所述第一端盖上位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的环形投影区域,所述第二线缆通孔用于供所述制动器定子的线缆穿过;
并且,所述电机轴还在靠近所述编码器定子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线缆通孔,以使所述编码器定子的线缆通过靠近其的所述第一线缆通孔自所述电机轴的开口端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
其中,所述编码器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端盖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三线缆通孔,所述第三线缆通孔在所述第二端盖上位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的环形投影区域,所述第三线缆通孔用于供所述编码器定子的线缆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负载外壳,所述负载外壳的周向内表面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电机磁钢;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负载外壳的第一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安装侧壁,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外端面用于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所述制动器转子,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径向内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安装;
所述负载外壳的第二端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安装侧壁,所述第二安装侧壁的外端面用于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安装所述编码器转子,所述第二安装侧壁的径向内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呈中空筒状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固定安装于所述负载外壳设有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所述制动器转子和所述制动器定子的第一容置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在设有所述第一安装侧壁的一端,所述负载外壳的周向端部设有定位台阶,所述防尘罩固定插接于所述定位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编码器罩盖,所述编码器罩盖固定安装于所述负载外壳设有所述第二安装侧壁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外侧形成容纳所述编码器转子和所述编码器定子的第二容置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罩盖包括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呈周向环绕的周向壁部分;
其中,所述周向壁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负载外壳的端部;
所述周向壁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径向向内的延伸有封盖部分,所述封盖部分通过第四螺钉紧固于所述第二安装侧壁,以使所述封盖部分轴向封闭所述第二容置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部分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电机轴之间设有油封圈。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外壳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呈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安装侧壁,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安装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插接安装,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螺钉紧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机轴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外表面设有负载齿轮。
CN202322666204.6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外转子电机 Active CN220857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6204.6U CN2208578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外转子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6204.6U CN2208578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外转子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7801U true CN220857801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6204.6U Active CN2208578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外转子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7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28314C (en) Dc brushless motor with external rotor
JP2013115860A (ja)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ユニット
KR20140132216A (ko) 인휠모터시스템
JP2019086150A (ja) 動力源を有する減速機
CN106953462B (zh) 轮毂电机
KR101922557B1 (ko) 통합구동장치
CN101604892B (zh) 磁性发电机
CN220857801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117394584A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RU2004139093A (ru) Соединение двойного вала и вращающейся машины
CN105122611A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旋转电机的转子保持结构
CN114050681A (zh) 一种同轴式电驱动桥的新能源电机
US11451101B2 (en) Electric motor arranged for mounting to a combustion engine
JP7313790B2 (ja) ロータリ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786197B1 (ko) 감속기 일체형 모터
JP3480188B2 (ja) 電動機
CN220896422U (zh) 一种双输出轴电机
JP2013201844A (ja) 回転電機
JP3654272B2 (ja) 車両用モータの配線接続装置
CN111641288A (zh) 滚筒电机
CN220382891U (zh)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健身器材
CN220173020U (zh) 外转子电机
JPH09117090A (ja) 電動ホイールモータ
CN117375297A (zh) 一种双输出轴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77771U (zh) 一种提高同轴度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