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8580U - 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48580U CN220848580U CN202322387026.3U CN202322387026U CN220848580U CN 220848580 U CN220848580 U CN 220848580U CN 202322387026 U CN202322387026 U CN 202322387026U CN 220848580 U CN220848580 U CN 2208485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hole
- foldable
- bracing piece
- bol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涵洞墙身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和支撑杆,平台下端面和支撑杆可拆卸连接,平台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相对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通过将支撑杆与同一第一连接耳的两个第一定位孔连接,以实现对平台的支撑,平台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不重叠,通过将支撑杆分别与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连接,以实现支撑杆的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操作平台,折叠后平台和支撑杆构成整体,运输时无需对平台和支撑杆反复拆装,可进行整体运输,转移效率高,护栏和爬梯的设置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涵洞墙身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工程涵洞墙身施工多数采用钢管脚手架或双排脚手架作为施工安全操作平台。涵洞墙身施工具有周期短,模板、施工安全操作平台转换频繁,吊装作业多的特点;使用普通的脚手架作为施工安全操作平台在完成一板墙身施工后,需要进行到下一板墙身施工的时候需要对脚手架进行拆除、转移、拼装,转移效率低、拼装后需要重新进行安全验收,施工班组执行的效果不佳。
公告号为CN21893378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安全操作平台,包括一平台,平台具有一钢网且钢网两端部均具有若干限位环,平台上端面设有若干护栏且螺纹连接有两螺杆,该专利通过交叉设置的斜拉件旋转展开时带动两支撑架对向展开,进而配合限位架同步对平台进行支撑,配合半圆环状的限位环与横向支撑杆搭接保持平台的稳定和牢固,进而供作业人员在平台上进行稳定的施工作业,最终通过该操作平台的折叠收缩、便携使用的功能提高建筑施工时的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然而该专利仍存在以下缺陷:安全操作平台在完成搭建施工后,在进行到下一位置处的墙身施工时,需要将平台和螺杆之间进行反复拆装,并分离后进行运输,转移效率低,大大增加了施工周期。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安全操作平台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能够实现折叠收缩、便携使用的功能。
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和支撑杆,所述平台下端面和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平台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相对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通过将所述支撑杆与同一所述第一连接耳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平台的支撑,所述平台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不重叠,通过将所述支撑杆分别与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杆的折叠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平台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支撑杆连接以实现相邻所述平台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下端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耳,所述第三连接耳上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支撑杆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
当所述支撑杆处于支撑状态时,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设有交叉设置的两个斜拉件,所述斜拉件的顶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四定位孔连接,所述斜拉件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耳连接;
当所述支撑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定位孔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平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平台上端面边缘处设有若干护栏,所述平台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并布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护栏上下两端设置有卡板,上端所述卡板通过螺栓与第三限位孔连接,下端所述卡板与限位卡块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一侧沿长度方向固定间隔设置多个斜撑,且与地面成三角形,用于对所述平台外侧进行支撑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立杆和限位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与立杆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立杆和限位板螺纹连接,所述立杆的上端穿设于最下端所述支撑杆内,且最下方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采用防滑踏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支撑杆分别与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连接,以实现支撑杆的折叠收纳功能,即折叠后平台和支撑杆构成整体,运输时无需对平台和支撑杆反复拆装,可进行整体运输,转移效率高,大大减小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的支撑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的折叠状态平台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的多个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平台;2、支撑杆;3、第一连接耳;4、第一定位孔;5、限位卡块;6、第二定位孔;7、螺栓;8、立杆;9、第二连接耳;10、斜拉件;11、限位板;12、爬梯;13、护栏;14、斜撑;15、底板;16、第三连接耳;17、第四定位孔;18、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能够应用于公路工程涵洞墙身施工,具体包括平台1和支撑杆2。其中,平台1尺寸设置为长4米、宽1米,平台1优选采用防滑踏板,防滑踏板采用密度低的板材,具有轻质的优点,易于搬运,平台1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相对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耳3,第一连接耳3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4,平台1的下端面和支撑杆2通过螺栓7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支撑杆2与同一第一连接耳3的两个第一定位孔4连接,以实现对平台1的支撑,平台1设置有第二定位孔6,第二定位孔6与第一定位孔4不重叠,通过将支撑杆2分别与第二定位孔6和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4连接,以实现支撑杆2的折叠状态。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平台1数量为多个,多个平台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通过第一定位孔4与支撑杆2连接实现相邻平台1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涵洞墙身高度拼装所需的作业平台层数。
参照图2与图6,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顶端开设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4通过螺栓7可拆卸连接,需要折叠使用时,需拆卸其中一个螺栓7,并同时绕另一个螺栓7转动,即可实现支撑杆2的折叠状态。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平台1下端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耳16,第三连接耳16上设置有第四定位孔17,支撑杆2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9;
当支撑杆2处于支撑状态时,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支撑杆2之间还设有交叉设置的两个斜拉件10,斜拉件10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四定位孔17连接,斜拉件10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耳9连接;
当支撑杆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杆2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4连接,且第二连接耳9通过螺栓与第二定位孔6连接。
参照图1与图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爬梯12,爬梯12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平台1可拆卸连接,平台1上端面开设有盖板,盖板与爬梯12相对设置,盖板的一端与平台1的上端面铰接,多层平台1叠加使用时,通过掀开盖板并安装爬梯12,即可满足工作人员穿梭于不同的平台1的使用需求,满足了不同施工高度的施工环境,工作时,可通过闭合盖板的方式,即可在平台1上进行施工作业,能够有效避免人员从盖板处跌落。
参照图1与图3,本实施例中,位于平台1上端面边缘处设有若干护栏13,平台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5,并布设有第三限位孔(图中未示出),护栏13上下两端设置有卡板18,上端卡板18通过螺栓与第三限位孔连接,下端卡板18与限位卡块5卡接配合,优选护栏13为可拆卸型铁质防护网片,每层平台1均设置护栏13,需要折叠运输和放置时,可以拆卸护栏13减小体积,护栏13可保证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时的安全。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平台1一侧沿长度方向固定间隔设置多个斜撑14,且与地面成三角形,斜撑14为可调节长度为5m±50cm的钢管在外侧进行支撑固定,斜撑14的上端与平台1固定,斜撑14的下端与地面固定,用于对平台1外侧进行支撑固定,防止平台1倾倒。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底板15、立杆8和限位板11,底板15的上端面与立杆8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立杆8和限位板11螺纹连接,立杆8的上端穿设于最下端支撑杆2内,且最下方支撑杆2的底端与限位板11抵接,立杆8长度设为40cm,底座可通过旋拧限位板11实现长度调节。
本实施例中,平台1采用防滑踏板,踏板采用重量轻的材料便于运输,防滑更有助于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平台的数量设置有三个,相邻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为2米,即能够实现在2米、4米、6米高度处的平台1上进行施工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多个支撑杆2整体竖直放置于地面上,然后将平台1架设于支撑杆2顶部,并拧紧两个螺栓7使其贯穿平台1上的第一连接耳3和支撑杆2对应的连接孔内,并通过螺栓7与连接孔的连接对平台1形成夹持固定,接着在位于平台1上端面边缘处设置若干护栏13,平台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5,并布设有第三限位孔,护栏13上下两端设置有卡板18,上端卡板18通过螺栓与第三限位孔连接,下端所述卡板18与限位卡块5卡接配合,可以实现护栏13的固定,进一步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护,设置爬梯12供作业人员上下攀爬,平台1一侧沿长度方向固定间隔设置斜撑14,进一步对平台1外侧进行支撑固定;将底座安装在多个支撑杆2的底端,通过旋转限位板11将立杆8插接在最下方支撑杆2内,并保证最下方支撑杆2的底端与限位板11抵接,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斜拉件10交叉固定,平台1下端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耳16,第三连接耳16上设置有第四定位孔17,支撑杆2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9;斜拉件10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连接耳9,斜拉件10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连接耳16上的第四定位孔17,使斜拉件10得到固定,进而使交叉的两斜拉件10形成对两竖向支撑杆2的限位与固定,保持该操作平台1的底部稳定;根据涵洞墙身高度拼装所需的作业平台1层数适配不同高度涵洞施工时,在平台1上端面第一连接耳3处继续安装支撑杆2,重复安装步骤即可;
需要折叠运输时,解除位于第二连接耳9与斜拉件上的螺栓及位于第四定位孔17上的螺栓,拆卸斜拉件10,接着解除位于第一连接耳处3的一个螺栓7与连接孔的连接,通过主动翻转支撑杆2底部,使支撑杆2顶端绕第一连接耳3上的另一个螺栓7旋转并与第二定位孔6螺栓固定,通过将支撑杆2分别与第二定位孔6和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4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杆2的折叠状态,可以减小体积,从而实现该操作平台1可折叠收缩、便携使用以及便于适配不同高度涵洞施工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和支撑杆(2),所述平台(1)下端面和支撑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平台(1)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相对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耳(3),所述第一连接耳(3)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4),通过将所述支撑杆(2)与同一所述第一连接耳(3)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4)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平台(1)的支撑,所述平台(1)设置有第二定位孔(6),所述第二定位孔(6)与第一定位孔(4)不重叠,通过将所述支撑杆(2)分别与第二定位孔(6)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4)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杆(2)的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平台(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定位孔(4)与支撑杆(2)连接以实现相邻所述平台(1)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4)通过螺栓(7)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下端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耳(16),所述第三连接耳(16)上设置有第四定位孔(17),所述支撑杆(2)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9);
当所述支撑杆(2)处于支撑状态时,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所述支撑杆(2)之间还设有交叉设置的两个斜拉件(10),所述斜拉件(10)的顶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四定位孔(17)连接,所述斜拉件(10)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耳(9)连接;
当所述支撑杆(2)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杆(2)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4)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耳(9)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定位孔(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爬梯(12),所述爬梯(12)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平台(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平台(1)上端面边缘处设有若干护栏(13),所述平台(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5)并布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护栏(13)上下两端设置有卡板(18),上端所述卡板(18)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三限位孔连接,下端所述卡板(18)与限位卡块(5)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一侧沿长度方向固定间隔设置多个斜撑(14),且与地面成三角形,用于对所述平台(1)外侧进行支撑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15)、立杆(8)和限位板(11),所述底板(15)的上端面与立杆(8)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立杆(8)和限位板(11)螺纹连接,所述立杆(8)的上端穿设于最下方所述支撑杆(2)内,且最下方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板(1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采用防滑踏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7026.3U CN220848580U (zh) | 2023-09-04 | 2023-09-04 | 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7026.3U CN220848580U (zh) | 2023-09-04 | 2023-09-04 | 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48580U true CN220848580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81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87026.3U Active CN220848580U (zh) | 2023-09-04 | 2023-09-04 | 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48580U (zh) |
-
2023
- 2023-09-04 CN CN202322387026.3U patent/CN2208485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35861B (zh) | 一种应用于小高层建筑的装配式脚手架 | |
CN103410670B (zh) | 桁架式风力发电机塔架及具有该塔架的风力发电机组 | |
CN212689520U (zh) | 快速对接式操作平台 | |
CN108412187B (zh) | 一种超高连体群塔外框结构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20848580U (zh) | 一种可折叠式操作平台 | |
CN211143800U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梁场防雨蒸养两用棚 | |
CN110863641A (zh) | 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内超高落地式上人脚手架及其搭设方法 | |
CN116180602A (zh) | 一种曲面异型式内砼外钢主塔装饰板焊接施工方法 | |
CN103806460B (zh) | 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三角形桩腿大组建造的通用施工平台 | |
CN211548699U (zh) | 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内超高落地式上人脚手架 | |
CN212478675U (zh) | 一种便捷安拆组装式钢结构钢筋加工防护棚 | |
CN211815605U (zh) | 一种用于桩柱式桥墩墩系梁和盖梁的施工装置 | |
CN210459260U (zh) | 一种高桩承台悬挑施工平台 | |
CN112723094A (zh) | 一种基于轻型钢平台同步爬升的集成附墙装置 | |
CN216939082U (zh) | 导管架合拢焊接工作平台 | |
CN221423097U (zh) | 拼装式安全爬梯 | |
CN111188524A (zh) | 全系列多功能收放式雷达塔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685313U (zh) | 一种安全便捷的住宅钢连接结构 | |
CN220612801U (zh) | 双壁钢围堰焊接用挂笼 | |
CN218815722U (zh) | 一种水利建筑工程防护栏杆 | |
CN219691046U (zh) | 一种快捷式井道内撑防护装置 | |
CN218161570U (zh) | 一种隧道电缆安装支架连接结构 | |
CN211776481U (zh) | 一种设有折叠型斜撑的施工用临时围挡 | |
CN212138544U (zh) | 一种柱、墩绿化攀附装置 | |
CN217150257U (zh) | 一种八边形工作坑支护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