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0136U - 开关插排 - Google Patents

开关插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0136U
CN220830136U CN202322288638.7U CN202322288638U CN220830136U CN 220830136 U CN220830136 U CN 220830136U CN 202322288638 U CN202322288638 U CN 202322288638U CN 220830136 U CN220830136 U CN 220830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sheet
conductive
positioning end
protection sea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86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T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T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T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T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86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0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0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0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插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插接有外部插头,所述壳体内设置导电定位端和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导电定位端上,通过在开关插排的壳体内设置防护组件,防护组件能够对导电定位端进行防尘作用,避免壳体外部的灰尘进入导电定位端内与接线铜片接触造成短路现象,防护组件中的防护座固定在导电定位端上,且滑动件能够通过外力在防护座上进行滑动,从而对防护座上连通导电定位端的通孔进行启闭控制,从而便于外部插头的插入以及防尘作用。

Description

开关插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插排。
背景技术
插排是带线多位插座,也称插线板或排插,学名电线加长组件或延长线插座。插排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位插座。可以连接一个以上的电源插头,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
现有的插排多为防尘结构,若其中一个插孔进入灰尘造成段短路现象会影响到其他插孔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尘的插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插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插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插接有外部插头,所述壳体内设置导电定位端和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导电定位端上,所述导电定位端上开设导电插孔,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座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防护座上,所述防护座上开设对应导电插孔的通孔,所述壳体上设置对应通孔的插接孔,所述外部插头通过插接孔伸入壳体内带动滑动件移动,且所述外部插头伸入壳体内的一端插入导电插孔与导电定位端电性连接。
较佳的,所述防护座上设置弹性连接端和弹性件,所述弹性连接端设置在防护座远离滑动件的一侧,所述滑动件设置对应弹性连接端的定位端,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弹性连接端和定位端连接。
较佳的,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斜孔,所述斜孔的孔壁呈倾斜结构设置,所述斜孔的孔壁的倾斜方向为防护座顶部朝通孔中心倾斜设置。
较佳的,所述接线铜片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所述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均由主线铜片和支路铜片组成,所述支路铜片由主线铜片朝导电定位端方向弯折形成,所述支路铜片上设置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伸入导电定位端内与导电定位端连接。
较佳的,所述导电定位端包括第一导电定位端组和第二导电定位端组,所述第一导电定位端组由若干第一导电定位端组成,所述第二导电定位端组由若干第二导电定位端组成,所述第一导电定位端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定位端的高度,所述支路铜片对应第一导电定位端组和第二导电定位端组设置第一支路组和第二支路组,所述第一支路组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由主线铜片朝壳体内壁顶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由第一弯折部朝第二导电定位端组弯折形成。
较佳的,所述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较佳的,所述插接端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呈啮齿结构设置,且所示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具有弧形部和设置在弧形部两侧的限位部,所述相对的限位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相对的弧形部之间的间距。
较佳的,所述防护座上凸出形成固定端,所述壳体内壁对应固定端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端和固定部上分别开设对应的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较佳的,所述防护座包括二插防护座和三插防护座。
较佳的,所述防护座和滑动件均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开关插排的壳体内设置防护组件,防护组件能够对导电定位端进行防尘作用,避免壳体外部的灰尘进入导电定位端内与接线铜片接触造成短路现象,防护组件中的防护座固定在导电定位端上,且滑动件能够通过外力在防护座上进行滑动,从而对防护座上连通导电定位端的通孔进行启闭控制,从而便于外部插头的插入以及防尘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处放大图;
附图4为接线铜片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插排,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插接有外部插头(图未示),所述壳体1内设置导电定位端2和防护组件3,所述防护组件3设置在导电定位端2上,所述导电定位端2上开设导电插孔4,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防护座5和滑动件6,所述滑动件6可移动的设置在防护座5上,所述防护座5上开设对应导电插孔4的通孔7,所述壳体1上设置对应通孔7的插接孔8,所述外部插头通过插接孔8伸入壳体1内带动滑动件6移动,且所述外部插头伸入壳体1内的一端插入导电插孔4与导电定位端2电性连接。具体的,在本设计中,通过在开关插排的壳体1内设置防护组件3,防护组件3能够对导电定位端2进行防尘作用,避免壳体1外部的灰尘进入导电定位端2内与接线铜片13接触造成短路现象,防护组件3中的防护座5固定在导电定位端2上,且滑动件6能够通过外力在防护座5上进行滑动,从而对防护座5上连通导电定位端的通孔7进行启闭控制,从而便于外部插头的插入以及防尘作用,并且本设计中,防护组件的设置使得插接孔的单孔不能插入插件,且在单独插入插接孔8的时候,每个插接孔8内的阻尼为75N,相当于7.5kg的重物压力,进而防止儿童误插,无需担心儿童误插,且本设计中,壳体上的每组插接孔8之间的间距较大,能适应多种插头同时插入。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座5上设置弹性连接端9和弹性件10,所述弹性连接端9设置在防护座5远离滑动件6的一侧,所述滑动件6设置对应弹性连接端9的定位端11,所述弹性件10的两端分别与弹性连接端9和定位端11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拔出外部插头后滑动件6能够回位对通孔7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灰尘进入通孔7,本设计设置了弹性件10,弹性件10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滑动件6的定位端11和防护座5的弹性连接端9上,使得对滑动件6施加弹性预压力,从而便于滑动件6的自动回位。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6上开设斜孔12,所述斜孔12的孔壁呈倾斜结构设置,所述斜孔12的孔壁的倾斜方向为防护座5顶部朝通孔7中心倾斜设置。具体的,斜孔12的设置能够使得外部插头插入壳体1内后与斜孔12的孔壁接触,对斜孔12的孔壁施加压力从而带动滑动件6朝弹性连接端9的方向移动从而露出通孔7,方便插入通孔7与导电连接端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铜片13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火线铜片18、零线铜片19和地线铜片20,所述火线铜片18、零线铜片19和地线铜片20均由主线铜片21和支路铜片22组成,所述支路铜片22由主线铜片21朝导电定位端2方向弯折形成,所述支路铜片22上设置插接端23,所述插接端23伸入导电定位端2内与导电定位端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定位端2包括第一导电定位端组24和第二导电定位端组25,所述第一导电定位端组24由若干第一导电定位端26组成,所述第二导电定位端组25由若干第二导电定位端27组成,所述第一导电定位端26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定位端27的高度,所述支路铜片22对应第一导电定位端组24和第二导电定位端组25设置第一支路组28和第二支路组29,所述第一支路组28具有第一弯折部30和第二弯折部31,所述第一弯折部30由主线铜片21朝壳体1内壁顶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31由第一弯折部30朝第二导电定位端组25弯折形成,所述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2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所述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均呈啮齿结构设置,且所示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均具有弧形部34和设置在弧形部34两侧的限位部35,所述相对的限位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相对的弧形部之间的间距,具体的,啮齿结构的插接端能够提高接线铜片的弹性,从而延长插座的使用寿命,防止多次插接后铜片的松动。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座5上凸出形成固定端14,所述壳体1内壁对应固定端14设置固定部(图未示),所述固定端14和固定部上分别开设对应的上固定孔15和下固定孔(图未示),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座5包括二插防护座16和三插防护座17。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座5和滑动件6均为塑料材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插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插接有外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导电定位端、接线铜片和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导电定位端上,所述导电定位端上开设导电插孔,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座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防护座上,所述防护座上开设对应导电插孔的通孔,所述壳体上设置对应通孔的插接孔,所述外部插头通过插接孔伸入壳体内带动滑动件移动,且所述外部插头伸入壳体内的一端插入导电插孔与导电定位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上设置弹性连接端和弹性件,所述弹性连接端设置在防护座远离滑动件的一侧,所述滑动件设置对应弹性连接端的定位端,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弹性连接端和定位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斜孔,所述斜孔的孔壁呈倾斜结构设置,所述斜孔的孔壁的倾斜方向为防护座顶部朝通孔中心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铜片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所述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均由主线铜片和支路铜片组成,所述支路铜片由主线铜片朝导电定位端方向弯折形成,所述支路铜片上设置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伸入导电定位端内与导电定位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定位端包括第一导电定位端组和第二导电定位端组,所述第一导电定位端组由若干第一导电定位端组成,所述第二导电定位端组由若干第二导电定位端组成,所述第一导电定位端的高度高于第二导电定位端的高度,所述支路铜片对应第一导电定位端组和第二导电定位端组设置第一支路组和第二支路组,所述第一支路组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由主线铜片朝壳体内壁顶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由第一弯折部朝第二导电定位端组弯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铜片、零线铜片和地线铜片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呈啮齿结构设置,且所示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具有弧形部和设置在弧形部两侧的限位部,所述相对的限位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相对的弧形部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上凸出形成固定端,所述壳体内壁对应固定端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端和固定部上分别开设对应的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包括二插防护座和三插防护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和滑动件均为塑料材质。
CN202322288638.7U 2023-08-24 2023-08-24 开关插排 Active CN220830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8638.7U CN220830136U (zh) 2023-08-24 2023-08-24 开关插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8638.7U CN220830136U (zh) 2023-08-24 2023-08-24 开关插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0136U true CN220830136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8638.7U Active CN220830136U (zh) 2023-08-24 2023-08-24 开关插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0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9910B2 (en) DSX jack LED activa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
CN220830136U (zh) 开关插排
CN219393756U (zh) 一种新型电位桥接结构
CN211929824U (zh) 多功能大电流连接器组件
US6619993B2 (en) DSX jack connection system
CN213026772U (zh) 一种具备防呆结构的ffc排线
CN20123002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14824865B (zh) Ffc接口节距转换连接器
CN212517080U (zh) 断路器的线路板组件以及断路器
CN201122764Y (zh) 一种插座
CN110911241A (zh) 一种可正反接线的漏电断路器
CN213816591U (zh) 动插单元
CN216850428U (zh) 一种电源引导插座
CN213602103U (zh) 一种多端口连接器
US20020182932A1 (en) Jack assembly system
CN218039908U (zh) 一种防触电排插
CN216563928U (zh)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双向电源转换器
CN220368242U (zh) 端座连接器
CN218448498U (zh) 节约组装空间的连接器
CN216251270U (zh) 一种具备接地保护功能的安全插座
CN219458091U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
CN218069500U (zh) 一种预充电阻的固定结构
CN216872424U (zh)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CN220209354U (zh) 一种排线连接器
CN211879723U (zh) 一种可移动式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