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6589U -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6589U
CN220826589U CN202322869022.9U CN202322869022U CN220826589U CN 220826589 U CN220826589 U CN 220826589U CN 202322869022 U CN202322869022 U CN 202322869022U CN 220826589 U CN220826589 U CN 220826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ubframe
cross beam
auxiliary fram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690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浩然
蔡其刚
赵建书
谢志强
司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690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6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6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6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沿副车架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多个副车架纵梁沿副车架的第二方向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均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沿副车架的第三方向,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通过将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第二横梁先刮到障碍物,第二横梁发生变形并且吸收撞击能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身组件以及具有该车身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底盘上设置有电池包,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电池包容易受到撞击,可能造成车辆发生着火事故风险,降低车辆行驶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身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沿副车架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多个副车架纵梁沿副车架的第二方向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均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沿副车架的第三方向,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副车架,通过将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第二横梁先刮到障碍物,第二横梁发生变形,并且吸收撞击能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为H,满足关系式:10mm≤H≤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与每个副车架纵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连接端与相应副车架纵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形成有装配缺口,装配缺口与相应副车架纵梁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连接端与相应副车架纵梁的连接长度为L3,满足关系式:25mm≤L3≤3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二横梁的上表面高度与副车架纵梁的中部位置高度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的横截面尺寸为矩形,且矩形的长边尺寸为L4、矩形的短边尺寸为L5,满足关系式:50mm≤L4≤60mm,30mm≤L5<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最外侧的副车架纵梁的外侧壁设有控制臂安装架,沿第二方向,第二横梁与控制臂安装架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组件,包括:车身主体,车身主体具有车身纵梁;副车架,副车架固设于车身纵梁且位于车身纵梁下方,副车架为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副车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和车身主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100;
第一横梁10;第二横梁20;
副车架纵梁30;
连接端90;装配缺口91;
控制臂安装架32;
车身主体40;车身纵梁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副车架100、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副车架100可以为车辆的前副车架,本申请以副车架100为前副车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副车架100,包括: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沿副车架100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30,多个副车架纵梁30沿副车架100的第二方向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30均连接在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之间,沿副车架100的第三方向,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其中,车辆的副车架100包括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间隔开设置,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沿副车架100的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即图1中的X方向。多个副车架纵梁30沿副车架100的第二方向排布,即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Y方向,多个副车架纵梁30沿副车架100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多个副车架纵梁30均连接在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之间。进一步地,副车架100可以安装于车辆的车身纵梁41,且副车架100位于车身纵梁41的下方。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横梁10、第二横梁20、副车架纵梁30和车身纵梁41共同组成吸能和传力系统,减少乘客舱的入侵量,保护乘客生命安全。沿副车架100的第三方向。
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也就是说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障碍物先撞击第二横梁20,第二横梁20变形吸收撞击能量,撞击力被第二横梁20部分或全部吸收。第二横梁20结构强度根据电池包高度等参数设定,如此设定可以使第二横梁20有效吸收撞击力,降低障碍物越过第二横梁20撞击电池包风险,对电池包提供有效的保护,进而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
具体地,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沿副车架100的X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副车架纵梁30沿副车架100的Y方向排布,并且,多个副车架纵梁30均连接在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之间。如此设置提高了副车架100的强度和刚度,进而提升整车性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横梁10、第二横梁20、副车架纵梁30和车身纵梁41共同组成吸能和传力系统,减少乘客舱的入侵量,保护乘客生命安全。副车架100安装于车辆上后,副车架100位于电池包的前侧,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障碍物先撞击第二横梁20,撞击力被第二横梁20部分或全部吸收,对电池包提供有效的保护,进而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由此,通过将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第二横梁20先刮到障碍物,第二横梁20发生变形,并且吸收撞击能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为H,满足关系式:10mm≤H≤15mm。
其中,沿第三方向,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为H,高度差H满足关系式:10mm≤H≤15mm,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H可以设置为10mm,13mm或者15mm等,本申请以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H为10mm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H为10mm,可以使第二横梁20有效吸收撞击力,可以降低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太小造成障碍物越过第二横梁20撞击电池包风险,对电池包提供有效的保护,进而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也可以避免第二横梁20的高度过低造成车辆通过性差的情况发生,从而使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和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尺寸适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横梁20与每个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横梁20与每个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梁20与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焊接方式可以使第二横梁20与副车架纵梁30连接紧密牢固,提高副车架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第二横梁20固定连接在每个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通过下沉式设计,第二横梁20可以在车辆拖底工况时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横梁20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90,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横梁20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90,连接端90与副车架纵梁30固定连接,第二横梁20通过连接端90固定连接在两个副车架纵梁30之间,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焊接方式可以使连接端90与副车架纵梁30连接紧密牢固,提高第二横梁20与副车架纵梁30连接可靠性,连接端90固定连接在每个副车架纵梁30的下表面,可以使第二横梁20下沉式设计,第二横梁20可以在车辆拖底工况时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端90形成有装配缺口91,装配缺口91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适配。
其中,连接端90可以形成有装配缺口91,装配缺口91处用于装配相应副车架纵梁30,装配缺口91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适配。副车架纵梁30的外周壁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矩形,则装配缺口91可以设置为弧形或者折线型与之适配。本身请以副车架纵梁30外周壁可以设置为圆形,装配缺口91设置为弧形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设置装配缺口91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适配,可以使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连接紧密,提高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升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第二方向,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长度为L3,满足关系式:25mm≤L3≤35mm。
其中,连接端90位于第二横梁20的两端,沿第二方向,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长度为L3,L3满足关系式:25mm≤L3≤35mm,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长度L3可以设置为25mm,30mm或者35mm等,本申请以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长度L3为30mm为例进行说明,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长度L3为30mm,可以有效连接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使连接端9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连接可靠,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接长度过长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连接长度过短造成应力集中风险,进而降低连接端90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第三方向,第二横梁20的上表面高度与副车架纵梁30的中部位置高度平齐。
其中,沿第三方向,也即图2中的Z方向,第二横梁20的上表面与副车架纵梁30的中部位置高度平齐,通过下沉式设计,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障碍物先撞击第二横梁20,撞击力被第二横梁20部分或全部吸收。第二横梁20有效吸收撞击力,可以降低障碍物越过第二横梁20撞击电池包风险,对电池包提供有效的保护,进而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并且,通过第二横梁20的上表面高度与副车架纵梁30的中部位置高度平齐,能够使第二横梁20的部分结构布置在两个相邻副车架纵梁30之间,可以进一步提升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横梁20的横截面尺寸为矩形,且矩形的长边尺寸为L4、矩形的短边尺寸为L5,满足关系式:50mm≤L4≤60mm,30mm≤L5<50mm。
其中,矩形的两个长边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矩形的两个短边沿第三方向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第二横梁20的横截面尺寸为矩形,且矩形的长边尺寸为L4、矩形的短边尺寸为L5,矩形的长边尺寸L4满足关系式:50mm≤L4≤60mm,矩形的短边尺寸L5满足关系式30mm≤L5<50mm。矩形的长边尺寸L4可以设置为50mm、55mm或者60mm,矩形的短边尺寸L5可以设置为30mm、40mm或者50mm,本申请以矩形的长边尺寸L4设置为60mm,矩形的短边尺寸L5设置为40mm为例进行说明,矩形的长边尺寸L4设置为60mm,矩形的短边尺寸L5设置为40mm可以与副车架纵梁30更好地适配,降低第二横梁20的横截面尺寸过大或者过小导致第二横梁20与副车架纵梁30连接处断裂风险,提高第二横梁20与相应副车架纵梁3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升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二横梁20的强度可以根据多项结构参数设置,如果第二横梁20的结构强度过大,撞击能量不能被第二横梁20很好吸收,障碍物可能越过第二横梁20撞击电池包;如果第二横梁20结构强度过弱,撞击后变形过快不能充分吸收撞击力,也无法对电池包提供有效的保护。通过50mm≤L4≤60mm,30mm≤L5<50mm,能够使第二横梁20的横截面尺寸适宜,从而使第二横梁20结构强度适宜,第二横梁20受到撞击时,可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障碍物越过第二横梁20撞击电池包风险,也可以减小第二横梁20受到撞击时变形速度,对电池包提供有效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位于最外侧的副车架纵梁30的外侧壁设有控制臂安装架32,沿第二方向,第二横梁20与控制臂安装架32对应。
其中,沿第二方向,位于最外侧的副车架纵梁30的外侧壁设有控制臂安装架32,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副车架纵梁30中的一个设有控制臂安装架32,或者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副车架纵梁30均设有控制臂安装架32,本申请以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副车架纵梁30均设有控制臂安装架32为例进行说明,沿第二方向,第二横梁20与控制臂安装架32对应设置,沿第二方向,第二横梁20的正投影与控制臂安装架32的正投影可以具有重合区域,第二横梁20可以为控制臂安装架32提供侧向刚度支撑,同时分解传递从控制臂安装架32传递来的载荷,进而改善了行驶过程中控制臂安装架32位置的路噪传递问题以及该区域的疲劳强度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组件,包括:车身主体40,车身主体40具有车身纵梁41;副车架100,副车架100固设于车身纵梁41且位于车身纵梁41下方,副车架100为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副车架100。
其中,车身组件包括车身主体40和副车架100,车身主体40是车辆的主体部分,车身主体40可以具有两个车身纵梁41,两个车身纵梁41沿车辆的Y方向排布设置,副车架100固设于车身纵梁41,且副车架100位于车身纵梁41的下方,副车架100可以通过螺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在车身纵梁41的下方,提高车辆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进而保障行车安全。通过将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第二横梁20先刮到障碍物,第二横梁20发生变形,并且吸收撞击能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由此,通过将第二横梁20的下表面高度低于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当车辆通过有凸起障碍物的路面时,第二横梁20先刮到障碍物,第二横梁20发生变形,并且吸收撞击能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池包,降低障碍物撞击到电池包发生着火事故风险,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副车架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多个副车架纵梁,多个所述副车架纵梁沿所述副车架的第二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副车架纵梁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沿所述副车架的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低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下表面高度和所述电池包的下表面高度差为H,满足关系式:10mm≤H≤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与每个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相应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形成有装配缺口,所述装配缺口与相应所述副车架纵梁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连接端与相应所述副车架纵梁的连接长度为L3,满足关系式:25mm≤L3≤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中部位置高度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横截面尺寸为矩形,且所述矩形的长边尺寸为L4、所述矩形的短边尺寸为L5,满足关系式:50mm≤L4≤60mm,30mm≤L5<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副车架纵梁的外侧壁设有控制臂安装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控制臂安装架对应。
10.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具有车身纵梁;
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固设于所述车身纵梁且位于所述车身纵梁下方,所述副车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组件。
CN202322869022.9U 2023-10-23 2023-10-23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20826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9022.9U CN220826589U (zh) 2023-10-23 2023-10-23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9022.9U CN220826589U (zh) 2023-10-23 2023-10-23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6589U true CN220826589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69022.9U Active CN220826589U (zh) 2023-10-23 2023-10-23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6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57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14104118A (zh) 前机舱结构、车辆和车身连接结构
CN10920446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05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2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91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589332U (zh) 门槛加强支架总成、门槛加强板总成和汽车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920447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1731575U (zh) 一种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20826589U (zh)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09204509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9204493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0842678U (zh)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717285A (zh) 副车架以及汽车
CN109204523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68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5214778B (zh)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20842448U (zh) 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副车架、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