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2117U -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2117U
CN220812117U CN202322470130.9U CN202322470130U CN220812117U CN 220812117 U CN220812117 U CN 220812117U CN 202322470130 U CN202322470130 U CN 202322470130U CN 220812117 U CN220812117 U CN 220812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ilter bed
biological filter
water outlet
active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01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01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2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2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2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提升井、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中间池、活性生物滤床和出水井;其中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收水管;收水管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通过出水管与出水井连通,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本实用新型将污水依次通过五个设备处理后再流入至出水井中进行出水;对污水层层处理,保障其最终水质高;整体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中,在农村或景区内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主要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而针对于分散性较强的区域,则主要采用户用型污水处理设备。但是在分散性比较大的一些区域,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成本过高,而采用户用型污水处理设备则可能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的要求。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0556570.3,公开日为2017年2月22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消化池、厌氧池、调节池、生物接触反应池、人工湿地、终沉池和发动机,所述沉淀消化池内部设置有格栅,所述沉淀消化池一侧连接有厌氧池以及连接在厌氧池一侧的生物接触反应池,所述生物接触反应池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生物接触反应池一侧连接有调节池以及设置在调节池顶部的空气进口,所述调节池底部连接有终沉池以及设置在终沉池一侧的人工湿地。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整体装置所占面积较大且成本高。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275582.X,公开日为2018年5月29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依次连通的化粪池、格栅井、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消毒池、测量井以及取样井,沉淀池还与污泥池连通,加氯机的出气口连接用于输入氯气的输气管,输气管伸入至消毒池的底部,消毒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与第一电机连接的散气管,散气管上设置有复数个气孔,且散气管的底端为一开口,输入管的末端部伸入开口内,混凝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动力设备较多,导致整体能耗增加,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将污水依次通过五个设备处理后再流入至出水井中进行出水;对污水层层处理,保障其最终水质高;整体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提升井、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中间池、活性生物滤床和出水井;其中所述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所述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收水管;所述收水管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通过出水管与出水井连通,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池与活性生物滤床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与回流管道连通,回流管道的一端与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提升井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道靠近活性生物滤床的一端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
更进一步的,所述提升井、厌氧池和中间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道。
更进一步的,排泥管道均分别与污泥池连通,且污泥池内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泥池内的玻璃管,玻璃管内设置有灭菌灯。
更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内DO不大于0.2mg/L,接触氧化池内DO为2~4mg/L。
更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池的顶部还设置有风机,风机的输出端连通至接触氧化池的内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和接触氧化池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除磷填料。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排入至提升井中通过格栅进行过滤大的污泥或固体颗粒杂质;再进入到厌氧池内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游离出氨;随后进入到接触氧化池内在充足供氧的条件下,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再进入到中间池进行沉淀,固液分离;经中间池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内进行最后一次去除污染物,最终通过出水井排出;整个过程简单且出水质量好;同时在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收水管,通过将水经过收水管流入至出水管中进行最终的出水,使得污水能够在活性生物滤床内充分进行降解处理后通过出水管排出,保障出水质量;同时收水管由水平分管和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组成,通过水平分管上若干个收水孔将活性生物滤床内的水吸入至竖直分管中最终通过出水管排出,增加吸水效率,继而增加出水效率;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并且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2)本实用新型在中间池和活性生物滤床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通过将污水回流控制返回至提升井中,再由提升井进入到缺氧池中,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将接触氧化池内的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以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并且输送管道在靠近活性生物滤床的一端还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不锈钢格栅球进行固体颗粒的过滤和分离,避免污水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到最终的活性生物滤床中因堵塞收水管造成出水影响;且不锈钢的材质进一步提高格栅球的耐腐蚀能力,继而提高格栅球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在提升井、厌氧池和中间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的设置则便于及时排出每个部件内堆积的污泥或者是固体杂质,避免污泥或固体杂质在部件内堆积影响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每个排泥管道均与污泥池连通,能够对排出的污泥或固体杂质进行储存,便于集中处理;且污泥池内的消毒装置的设置则进一步对污泥或固体杂质进行消毒,保证排出的污泥或固体杂质的安全无害性,使其达到环保要求;
(4)本实用新型严格控制厌氧池和接触氧化池内的溶氧量,使得厌氧池能够充分的将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以及使得大分子有机物充分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当经厌氧分解的产物进入到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好氧处理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并且在接触氧化池的顶部设有风机,保证接触氧化池内氧气的充分供应,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在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充分反应,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性生物滤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升井;2、厌氧池;3、风机;4、接触氧化池;5、中间池;6、活性生物滤床;61、收水管;62、出水管;7、出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活性生物滤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提升井1、厌氧池2、接触氧化池4、中间池5、活性生物滤床6和出水井7,相邻两部件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通;提升井1与污水输送管道连通;提升井1的设置是为了将污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其能够满足工艺要求,减小埋深和投资成本;污水进入到提升井1中后进行提升高度随后进入到厌氧池2内,厌氧池2内有厌氧微生物,从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将污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 +);随后污水经过接触氧化池4,接触氧化池4也即为好氧池,池内有好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NH3-N(NH4+)进行硝化作用氧化为NO3-;随后污水经过中间池5,在中间池5中进行去除污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在中间池5内进行固液分离,污水经过接触氧化池4后在中间池5内会存在脱落的生物膜以及固体颗粒等固体物质,此时固体物质由于其重力作用会沉淀在中间池5内的底部,而污水液体则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6中,活性生物滤床6即为内附生物填料的池子,生物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当中间池5内的污水流经至活性生物滤床6内时,其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继而对污水的水质进行提高,最终进入到出水井7中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其中所述提升井1内设置有格栅,格栅的设置则能够对进入到提升井1内的污水起到过滤拦截的作用,去除污水中大块污泥或较大的固体颗粒;所述活性生物滤床6内设置有收水管61;所述收水管61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通过出水管62与出水井7连通,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在这进行说明的是,收水管61的设置使得水流充分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接触后,再通过收水管61进入到出水管62中,避免直接设置出水管62使得水中的污染物没有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充分降解直接排出,导致其水质处理效果不好,保障整个出水质量;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接触降解,将收水管61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的底部,即水平分管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的底部,竖直分管由底部向上垂直水平分管设置,尽可能的使得污水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充分接触后,再从底部的收水管61从上输送至出水管62中。通过水平分管上若干个收水孔将活性生物滤床6内的水吸入至竖直分管中,最终通过出水管62排出,增加吸水效率,继而增加出水效率,提高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依次经历提升井1、厌氧池2、接触氧化池4、中间池5和活性生物滤床6后排入至出水井7中,对污水经过层层处理,并在污水进入到厌氧池2之前对污水进行过滤拦截大块固体颗粒,避免固体颗粒在后续处理中难以排出和易堵塞的问题发生;并且采用活性生物滤床6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并配合收水管61和出水管62的设置,既可以克服人工湿地系统占地大、易堵塞这一缺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又可以大大提高水力负荷,减少占地面积;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并且所用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池5与活性生物滤床6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与回流管道连通,回流管道的一端与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提升井1连通。回流管道的设置则使得污水能够在整个系统里面进行循环处理,继而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因中间池5中的污水仍然存在接触氧化池4中的NO3 -,通过回流管道将污水回流至厌氧池2中,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将NO3 -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继而实现对污水无害化处理,进一步保证整个过程的环保与安全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道为气提回流管,其与接气泵连接;回流效果好且易于安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道靠近活性生物滤床6的一端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因中间池5类似于沉淀池,对污水实现固液分离,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细小的悬浮颗粒随着污水一起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6内,因此不锈钢格栅球的设置能够起到过滤拦截的作用,避免污水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到最终的活性生物滤床6中因堵塞收水管61造成出水影响;且不锈钢的材质进一步提高格栅球的耐腐蚀能力,继而提高格栅球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井1、厌氧池2和中间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的设置则能够及时排出提升井1、氧池2和中间池5中堆积的污泥或固体杂质,避免污泥或杂质堆积造成堵塞影响污水的流动以及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泥管道均分别与污泥池连通,且污泥池内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泥池内的玻璃管,玻璃管内设置有灭菌灯。将每个排泥管道与污泥池连通,对污泥或固体杂质进行集中存放,便于后期统一处理,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同时在污泥池内设置消毒装置,对污泥或固体杂质进行消毒,提高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使其符合环保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池2内DO不大于0.2mg/L,接触氧化池4内DO为2~4mg/L。厌氧池2其主要是将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得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对厌氧池2中的DO(溶氧量)进行限定,使得其能够对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达到充分水解,提高其效率和对污水的处理质量。对接触氧化池4内的DO(溶氧量)进行限定,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继而提高其效率和对污水的处理质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氧化池4的顶部还设置有风机3,风机3的输出端连通至接触氧化池4的内部。保证接触氧化池4内氧气的充分供应,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在接触氧化池4内进行充分反应,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池2和接触氧化池4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活性生物滤床6内设置有除磷填料。厌氧池2内的弹性填料上附着有厌氧微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的弹性填料上附着有好氧微生物;活性生物滤床6内的除磷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增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提升井(1)、厌氧池(2)、接触氧化池(4)、中间池(5)、活性生物滤床(6)和出水井(7);其中所述提升井(1)内设置有格栅,所述活性生物滤床(6)内设置有收水管(61);所述收水管(61)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6)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通过出水管(62)与出水井(7)连通,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池(5)与活性生物滤床(6)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与回流管道连通,回流管道的一端与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提升井(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靠近活性生物滤床(6)的一端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井(1)、厌氧池(2)和中间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泥管道均分别与污泥池连通,且污泥池内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泥池内的玻璃管,玻璃管内设置有灭菌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内DO不大于0.2mg/L,接触氧化池(4)内DO为2~4mg/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4)的顶部还设置有风机(3),风机(3)的输出端连通至接触氧化池(4)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和接触氧化池(4)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活性生物滤床(6)内设置有除磷填料。
CN202322470130.9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812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130.9U CN220812117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130.9U CN220812117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2117U true CN220812117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0130.9U Active CN220812117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2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5220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净化方法
WO2008052413A1 (fr)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s eaux usées en profondeur et appareil exempt de décharge de boues
CN106430847B (zh) 一种集约化养猪废水处理设备
CN108996840B (zh) 强化生物脱氮与平板陶瓷膜组合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12794571B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481711Y (zh) 焦化污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109734187A (zh) 多级组合式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025430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20812117U (zh)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07185U (zh) 一种污水生物膜处理系统
CN105884126B (zh) 去除颗粒的固态污染物的污水预处理分流及分离工艺
CN21386585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站
CN206843280U (zh) 一种医疗或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5102724U (zh) 一种集成式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
CN210505964U (zh) 一种dmf与dmac高浓度废水生物处理系统
CN211546258U (zh) 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10183056B (zh) 一种高氨氮高有机物废水的碳氮去除装置及方法
CN210065452U (zh) 一种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13636646A (zh) 一种废水、废气联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8414153U (zh) 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1809248U (zh) 序批式泥膜共生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CN201545763U (zh) 前置酸化-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
CN218435287U (zh) 一种水平管沉淀集成系统与高效过滤联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20745442U (zh)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N215208973U (zh) 一体化厌氧-微氧-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