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5442U -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5442U
CN220745442U CN202322466300.6U CN202322466300U CN220745442U CN 220745442 U CN220745442 U CN 220745442U CN 202322466300 U CN202322466300 U CN 202322466300U CN 220745442 U CN220745442 U CN 220745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ipe
filter bed
biological fil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63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nway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63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5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5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5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好氧池、中间池和活性生物滤床,厌氧池与进水管连通,活性生物滤床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收水管;收水管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竖直分管与出水管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本实用新型将污水依次通过四个设备进行污染物的处理,且最后活性生物滤床内的水经充分接触后通过收水管流入至出水管出水,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中,在农村或景区内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主要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而针对于分散性较强的区域,则主要采用户用型污水处理设备。但是在分散性比较大的一些区域,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成本过高,而采用户用型污水处理设备则可能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22970983.4,公开日为2023年4月7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箱体,其内部通过多个隔板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中间池、过滤池、清水池以及设备池;回流槽,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流槽的一端连通污水,所述回流槽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缺氧池的上方连通,以使所述污水从所述缺氧池的上方流入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内的所述污水通过所述缺氧池的底部流至所述厌氧池;以及第一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缺氧池的底部。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降解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1811596.0,公开日为2020年12月29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好氧池、设置在好氧池内的厌氧池、以及与好氧池连通的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连接有污水进液管、且厌氧池的池壁上设置有与好氧池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且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之间还连接有回流管。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依靠厌氧池和好氧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其污水处理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将污水依次通过四个设备进行污染物的处理,且最后活性生物滤床内的水经充分接触后通过收水管流入至出水管出水,有效保障出水质量;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整个系统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好氧池、中间池和活性生物滤床,厌氧池与进水管连通,活性生物滤床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收水管;所述收水管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与出水管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中间池之间、中间池与活性生物滤床之间均分别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过水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池与活性生物滤床之间的隔板上的过水管上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所述不锈钢格栅球设置在过水管靠近活性生物滤床的一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曝气管,曝气管上等间距设置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距离好氧池的底部150~25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5~15mm;且相邻两个曝气孔之间的间距为50~15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除磷填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池内设置有气提回流管,其与接气泵连接;且气提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中间池内,另一端依次经过好氧池和厌氧池。
更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好氧池、中间池和活性生物滤床的顶部均分别设置有检查口。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池和好氧池进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再通过中间池对好氧池脱落的生物膜进行沉淀,最后再通过活性生物滤床进行最后一次去除污染物,保障污水的处理质量;并且在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收水管,通过将水经过收水管流入至出水管中进行最终的出水,使得污水能够在活性生物滤床内充分进行降解处理后通过出水管排出,保障出水质量;同时收水管由水平分管和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组成,通过水平分管上若干个收水孔将活性生物滤床内的水吸入至竖直分管中最终通过出水管排出,增加吸水效率,继而增加出水效率;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并且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2)本实用新型在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中间池之间、中间池与活性生物滤床之间分别均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相邻两个池或相邻两个池与床之间进行隔绝,相邻两个池或相邻两个池与床之间的水通过隔板上的过水管进行流动连通;隔板的设置避免污水未经过前一道工序的充分处理进入到下一道工序,继而保障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保障最终的出水质量;并且位于中间池与活性生物滤床之间的隔板上的过水管上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不锈钢格栅球进行固体颗粒的过滤和分离,避免污水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到最终的活性生物滤床中因堵塞收水管造成出水影响;
(3)本实用新型在好氧池内设置曝气管,曝气管的设置能够促进好氧池内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并且能够降解有机污水中的污污染物,同时减少污水的氮磷含量;将曝气管的设置距离进行限定,避免其距离好氧池底过近或过远影响曝气效果;且对曝气孔的孔径和距离进行限定,在提高曝气效率的同时保障曝气效果;
(4)本实用新型在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弹性填料附着生长有对应池内的微生物,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并且中间池内设置有气提回流管,能够将中间池内的泥水回流至好氧池和厌氧池进行再次循环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且厌氧池、好氧池、中间池和活性生物滤床的顶部的检查口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内部状态,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知晓,增加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检查口;3、不锈钢格栅球;4、过水管;5、气提回流管;6、曝气管;7、隔板;8、厌氧池;9、好氧池;10、中间池;11、活性生物滤床;12、出水管;13、收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8、好氧池9、中间池10和活性生物滤床11;所述厌氧池8内有厌氧微生物,通过厌氧池8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好氧池9内有好氧微生物,通过好氧池9让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进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中间池10起到一个沉淀作用。污水经过好氧池9后在中间池10内会存在脱落的生物膜以及固体颗粒等固体物质,此时固体物质由于其重力作用会沉淀在中间池10内的底部,水流则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11中;活性生物滤床11即为内附生物填料的池子,生物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当中间池10内的污水流经至活性生物滤床11内时,其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继而对污水的水质进行提高。
厌氧池8与进水管1连通,活性生物滤床11与出水管12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有收水管13;所述收水管13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与出水管12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在这进行说明的是,收水管13的设置使得水流充分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接触后,再通过收水管13进入到出水管12中,避免直接设置出水管12使得水中的污染物没有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充分降解直接排出,导致其水质处理效果不好,保障整个出水质量;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接触降解,将收水管13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底部,即水平分管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底部,竖直分管由底部向上垂直水平分管设置,尽可能的使得污水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充分接触后,再从底部的收水管13从上输送至出水管12中。通过水平分管上若干个收水孔将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水吸入至竖直分管中,最终通过出水管12排出,增加吸水效率,继而增加出水效率,提高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处理过程如下: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到厌氧池8内,通过厌氧池8内的厌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反硝化反应去除污染物;然后经过厌氧池8的污水再经过好氧池9,通过好氧池9内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硝化反应去除污染物;然后经过好氧池9的污水再经过中间池10,污水在中间池10内完成固液分离,固体沉淀在中间池10底部;污水经过活性生物滤床11,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污水中的污染物经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且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水通过收水管13进入到出水管12中,最后实现出水,完成对污水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池8和好氧池9进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再通过中间池10对好氧池9脱落的生物膜进行沉淀,最后再通过活性生物滤床11进行最后一次去除污染物,保障污水的处理质量;并且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收水管13。水经过收水管13流入至出水管12中进行最终的出水,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充分进行降解处理后通过出水管12排出,保障出水质量;同时收水管13由水平分管和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组成,通过水平分管上若干个收水孔将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水吸入至竖直分管中最终通过出水管12排出,增加吸水效率,继而增加出水效率;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并且电气设备少,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收水管13中水平管左半部分的上下两侧按照间距100mm均匀布设有孔径30mm的收水孔。使得能够在保证不浪费资源以及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保障收水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池8与好氧池9之间、好氧池9与中间池10之间、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均分别设置有隔板7,隔板7上设置有过水管4。隔板7垂直设置在相邻两个部件之间,且隔板7的长度与部件的长度一致,使其完全起到隔绝的作用;相邻两个部件之间的水流通过过水管4进行流动和连通,隔板7的设置则使得相邻两个部件之间能够进行隔绝,避免污水在上一个部件中还未完全充分接触就进入到下一个部件中,有效保障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的隔板7上的过水管4上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3,所述不锈钢格栅球3设置在过水管4靠近活性生物滤床11的一端。因中间池10是进行固液分离的一个部件,固体颗粒等杂质基本由于重力作用堆积在中间池10的底部,但为了避免小颗粒杂质随着污水一起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11中,因此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3,不锈钢格栅球3对细小颗粒起到一个拦截过滤作用,进一步起到固液分离的效果,使得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污水内基本没有固体杂质或细小颗粒,继而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9内设置曝气管6,曝气管6上等间距设置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6距离好氧池9的底部150~250mm。曝气管6的设置能够促进好氧池9内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并且能够降解有机污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减少污水的氮磷含量;并且对曝气管6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避免距离好氧池9的底部过近或过远导致曝气效果差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5~15mm;避免孔径过大造成资源浪费,孔径过小效果差;且相邻两个曝气孔之间的间距为50~150mm,过近使得曝气管6上开孔数量过多,容易发生损坏;过远整体曝气效果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池8和好氧池9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有除磷填料;厌氧池8内的弹性填料上附着有厌氧微生物,好氧池9内的弹性填料上附着有好氧微生物;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除磷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增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池10内设置有气提回流管5,其与接气泵连接,且气提回流管5的一端设置在中间池10内,另一端依次经过好氧池9和厌氧池8。气提回流管5的设置能够将中间池10内的泥水回流至好氧池9和厌氧池8进行再次循环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当然,当污水进入到活性生物滤床11内时,一部分水通过收水管13进入到出水管12中出水,也存在一部分水回流至中间池10内,回流至中间池10内的污水也能够回流至好氧池9和厌氧池8进行再次循环处理;即整个水处理过程都可以实现反向循环,使得水能够经过多次处理,从而提高水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池8、好氧池9、中间池10和活性生物滤床11的顶部均分别设置有检查口2。检查口2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内部状态,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知晓,增加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8)、好氧池(9)、中间池(10)和活性生物滤床(11),厌氧池(8)与进水管(1)连通,活性生物滤床(11)与出水管(12)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有收水管(13);所述收水管(13)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与出水管(12)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8)与好氧池(9)之间、好氧池(9)与中间池(10)之间、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均分别设置有隔板(7),隔板(7)上设置有过水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的隔板(7)上的过水管(4)上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3),所述不锈钢格栅球(3)设置在过水管(4)靠近活性生物滤床(1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9)内设置曝气管(6),曝气管(6)上等间距设置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6)距离好氧池(9)的底部150~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5~15mm;且相邻两个曝气孔之间的间距为50~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8)和好氧池(9)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有除磷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池(10)内设置有气提回流管(5),其与接气泵连接;且气提回流管(5)的一端设置在中间池(10)内,另一端依次经过好氧池(9)和厌氧池(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8)、好氧池(9)、中间池(10)和活性生物滤床(11)的顶部均分别设置有检查口(2)。
CN202322466300.6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20745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6300.6U CN220745442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6300.6U CN220745442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5442U true CN220745442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6300.6U Active CN220745442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5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5892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09734187A (zh) 多级组合式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03238141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膜过滤系统
CN105645699A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1595374U (zh) 一种悬浮生物膜与深度过滤联用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0764843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1648106U (zh) 焦化废水平板式mbr处理设备
CN220745442U (zh)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N21059545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25042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10150919U (zh) 一种分散式智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35891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209468196U (zh) 一种基于a2/o工艺的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1198935U (zh) 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11908603A (zh) 一种新型厌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15249833U (zh) 一种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10862193A (zh) 一种高效市政污水处理设备
CN220812117U (zh)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N218951212U (zh) 一种水质净化设备
CN214829335U (zh) 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CN217377639U (zh) 一种组装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9429846U (zh) 基于生物生态耦合分散式模块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3771744U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9489735U (zh) 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
CN219326668U (zh) 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