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1397U -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 Google Patents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1397U
CN220811397U CN202322264701.3U CN202322264701U CN220811397U CN 220811397 U CN220811397 U CN 220811397U CN 202322264701 U CN202322264701 U CN 202322264701U CN 220811397 U CN220811397 U CN 220811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intermediate shaft
positioning
spoo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47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锯忠明
李凯
孟文志
丁巍
杨少春
关绍峰
单长孝
余刚
张文涛
赵瑞旺
朱立明
陈树卿
裴明慧
姚士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3222647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1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1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1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尾绳收绳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其包括作为第一连接端的动力部处输出端和作为第二连接端的绕线盘轴部;包括中间轴;中间轴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具体说明地,本发明中的尾绳收绳机能够通过中间轴将动力部与绕线盘之间稳定地装配连接在一起;一方面,由于中间轴直接安装于机架处,中间轴的定位较为稳定;从而相较于将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直接连接;通过中间轴作为连接过渡能够使得各个转动轴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平稳。

Description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绳收绳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背景技术
电力施工中常需要对于尾绳进行收卷;现有的尾绳收绳机通常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处的绕线盘。在收卷时通过将尾绳接入绕线盘后,再驱动绕线盘转动以完成收绳。
现有的尾绳收绳机大多将绕线盘轴部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直接连接以进行传动;但是直接连接的绕线盘轴部和驱动组件一方面传动时稳定性较差,因为两者都是后续可拆卸地安装在尾绳收绳机的机架上的;另一方面,直接可拆卸连接的绕线盘轴部和驱动组件输出端很难再将传动输出给其他部件;因为两者的连接端部均设有连接结构不便于再增加其他传动结构;从而无法直接将动力传递至尾绳收绳机所需的排线机构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联轴机构,其包括作为第一连接端的动力部处输出端和作为第二连接端的绕线盘轴部;包括中间轴;中间轴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具体说明地,本发明中的尾绳收绳机能够通过中间轴将动力部与绕线盘之间稳定地装配连接在一起;一方面,由于中间轴直接安装于机架处,中间轴的定位较为稳定;从而相较于将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直接连接;通过中间轴作为连接过渡能够使得各个转动轴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平稳;
另一方面;在拆卸过程中,当需要拆卸绕线盘时;仅需要将绕线盘轴部与中间轴之间的连接断开即可,动力部与中间轴之间无需进行处理,动力部与中间轴仍保持连接以便于后续的正常使用。中间轴是稳定地安装于机架处的,相较于绕线盘轴部和动力部输出端之间直接拆卸;因为绕线盘和动力部均为后续可拆卸地装配于机架上的,故而两者在机架处的稳定性相较于中间轴较差;故而中间轴和绕线盘轴部间的拆卸更加便于使用人员操作;当需要拆卸动力部时,与前述同理。
值得注意地是,相较于将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直接连接;中间轴除了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中间轴还能够作为一个稳定的安装位置,例如安装齿轮等传动件;并且不会对于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的本体结构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中间轴通过带座轴承活动安装于机架处;带座轴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机架处;中间轴、绕线盘轴部以及动力部输出端同轴设置。
作为优选,中间轴近动力部输出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动力部输出端相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部包括方形的第一连接块;动力部输出端处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块沿中间轴轴向相装配连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槽处均形成有第一定位通孔;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块处的第一定位通孔处于同轴配合的位置时;第一定位通孔内插接有第一定位销以实现第一连接部和动力部输出端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中间轴近绕线盘轴部的一端处形成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绕线盘轴部相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第二连接部形成有第二连接槽;绕线盘轴部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槽沿中间轴轴向相插接配合;第二连接槽处沿周向形成有用于第二连接块通过的开口;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处形成有第二定位通孔,第二连接槽和第二连接块处的第二定位通孔处于同轴配合的位置时;第二定位通孔内插接有第二定位销以实现第二连接部和绕线盘轴部的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第二连接块呈长方体形结构,第二连接槽的形状与之适配;故而在装配(拆卸)过程中,可以直接沿中间轴轴向将第二连接块插入(移出)第二连接槽;操作方便。此外,如果第二连接块所属的绕线盘轴部在轴向上的运动受限;那么可以沿着第二连接槽处的开口将第二连接块移入或移出第二连接槽;从而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更加灵活;进而有效地避免因轴向活动限制而导致无法装配或无法拆卸的情况出现。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的端部形成有通孔;通孔用于穿插定位扣。
本发明还提供模块化尾绳收绳机,其包括前述联轴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尾绳收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绕线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轴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中间轴及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绕线盘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中间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减速箱及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动力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动力总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减速箱及装配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限位座及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3中机架、链轮传动总成及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4中变速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张紧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尾绳收绳机,其包括机架110;机架110处装配有用于绕线的绕线盘和用于给予绕线盘动力的动力部,机架110处设有中间轴140;中间轴140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作为第一连接端的动力部输出端和作为第二连接端的绕线盘轴部均可拆卸连接。
具体说明地,本实施例中的尾绳收绳机能够通过中间轴140将动力部与绕线盘之间稳定地装配连接在一起;一方面,由于中间轴140直接安装于机架110处,中间轴140的定位较为稳定;从而相较于将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直接连接;通过中间轴140作为连接过渡能够使得各个转动轴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平稳;
另一方面;在拆卸过程中,当需要拆卸绕线盘时;仅需要将绕线盘轴部与中间轴140之间的连接断开即可,动力部与中间轴140之间无需进行处理,动力部与中间轴140仍保持连接以便于后续的正常使用。中间轴140是稳定地安装于机架110处的,相较于绕线盘轴部和动力部输出端之间直接拆卸;因为绕线盘和动力部均为后续可拆卸地装配于机架110上的,故而两者在机架110处的稳定性相较于中间轴140较差;故而中间轴140和绕线盘轴部间的拆卸更加便于使用人员操作;当需要拆卸动力部时,与前述同理。
此外,中间轴140还能够用于提供链轮传动总成150的安装位置;因为绕线盘和动力部均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110处的,并且绕线盘轴部和动力部输出端的轴端已经设有可拆卸结构,从而不便于再与链轮传动总成150相安装配合。中间轴140是直接安装于机架110处的,此外中间轴140的结构较为简单并且定位较为稳定;故而能够较佳地用于安装链轮传动总成150。并且中间轴140随着动力部输出端而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将动力传递给链轮传动总成15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机架110处还布置有链轮传动总成150,其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位于与动力部输出端相连接并同步转动的中间轴140外壁处;从动轮位于机架110处排线机构170的排线转轴171处;还包括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用于与传动链条151相啮合的张紧轮1524和安装于机架110处的张紧安装座111;中间轴140处形成有用于作为主动轮的大齿轮143和小齿轮144;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布置有传动链条151;张紧安装座111处安装有带动张紧轮1524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运动以张紧传动链条151的牵引机构152。
可以理解地,在收线过程中,如果不设置排线机构170,尾绳线缆容易在绕线盘的同一位置区域形成堆积,从而容易导致堆积的尾绳与机架110发生干涉而干扰尾绳收绳机的正常使用,故而需要通过排线机构170对尾绳线缆进行排线,以使尾绳均匀收卷在绕线盘上。
排线机构170处的排线座173需要通过排线转轴171的旋转以实现往复运动;同时因为进行收卷的尾绳线缆内径不同,故而排线座173的移动速度需要调整至与绕线盘的收绳速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实现均匀收卷。本实施例中的链轮传动总成150能够较佳地实现中间轴140也即绕线盘轴部与排线转轴171之间的同时传动。并且通过变速机构能够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传动比;从而使得尾绳能够较佳地均匀收卷在绕线盘上。
此外,张紧机构能够将传动链条151张紧以确保稳定传动。同时,使用人员还能够在需要更换不同齿数的齿轮作为主动轮以实现变速时,先通过调整张紧机构以使传动链条151松弛;然后能够较为方便地将其与其他齿数的主动轮相啮合以实现变速。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尾绳收绳机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尾绳收绳机的装配
将机架110、绕线盘、动力部以及链轮传动总成150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步骤S2、尾绳收绳机的使用
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上,启动动力部以驱动绕线盘转动对线缆进行收卷;步骤S3、拆卸绕线盘
将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轴部的两端分别与轴部安装结构160和中间轴140相拆卸,然后将绕线盘从机架110处取下;
步骤S4、完成收卷并得到收卷有尾绳的绕线盘
总的来说,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尾绳收绳机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较方便地装配组成稳定的收绳机;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将尾绳线缆均匀地收卷在绕线盘上;收卷完成后,再将绕线盘拆下便能够得到收卷完成的尾绳;后续便可以通过旋转绕线盘或者人工牵拉的方法将尾绳从绕线盘上取下。
实施例2
结合图2-图12,本实施例提供适用于实施例1的模块化尾绳收绳机,其能够实现绕线盘、中间轴140、动力部、机架110之间的模块化装配。
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尾绳收绳机,其包括机架110;机架110处装配有用于绕线的绕线盘和用于给予绕线盘动力的动力部,机架110处设有中间轴140;中间轴140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作为第一连接端的动力部输出端和作为第二连接端的绕线盘轴部均可拆卸连接;绕线盘轴部远中间轴140的另一端通过轴部安装结构160与机架110可拆卸连接;动力部通过装配结构720与机架110可拆卸装配。
具体说明地,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尾绳收绳机主要包括机架110、绕线盘、动力部几个主要模块构成,并且各个模块之间能够实现可拆卸式的装配。
逐一说明地,绕线盘和机架110:绕线盘轴部的一端通过轴部安装结构160与机架110可拆卸装配,绕线盘轴部的另一端与机架110处的中间轴140可拆卸连接。
动力部和机架110:动力部和机架110之间通过装配结构720可拆卸装配。
动力部和绕线盘:动力部和绕线盘通过中间轴140实现可拆卸地传动连接;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分别与中间轴140轴向上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将各个模块分体运输,从而具有较佳的便捷性。此外,在装配过程中,在对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进行连接装配时,通过机架110处的中间轴140能够较佳地实现过渡,并且使得装配后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较佳地确保了绕线过程的稳定进行。
在装配过程中,具体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动力部的装配
通过装配机构将动力部安装于机架110处;
步骤S2、绕线盘的装配
将绕线盘的一端通过轴部安装结构160安装于机架110上;再将另一端与中间轴140相连接;
步骤S3、动力部和绕线盘间的连接装配
将动力部输出端与中间轴140相连接;动力部输出端与绕线盘轴部通过中间轴140向传动连接。
详细说明地,本实施例中,绕线盘包括绕线盘主体120;绕线盘主体120包括布置于绕线盘轴部轴向上两侧的绕线环体121;绕线环体121包括与绕线盘轴部轴线同轴的内环体1211和外环体1212;内环体1211和外环体121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环体连接杆1213;两侧的内环体1211之间布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相互平行分布的绕线杆122;多个绕线杆122共同配合用于缠绕尾绳。多个绕线杆122共同组成用于缠绕尾绳以进行收卷的绕线部。
内环体1211处形成有内环板123;内环板123的中部处形成有通孔;内环体1211通过通孔与绕线盘轴部相固定连接;内环板123的中部四周形成有呈圆周阵列的多个穿绳孔1231;绕线盘轴部轴向上的两端穿过通孔伸出内环体1211并分别与轴部安装结构160和中间轴140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内环板123与绕线盘轴部相固定,整个绕线盘为一体化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中将绕线盘轴部与绕线盘主体120处的其他部分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一体化的绕线盘主体120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并且在装配时无需对绕线盘轴部和绕线环体121进行装配,从而使得装配步骤更为简化。
在绕线过程中,内环板123处的穿绳孔1231能够用于在线缆收卷过程的开始阶段,将线缆头部的绳体穿过其中,从而使得内环板123和线缆之间通过穿绳孔1231形成限位连接;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线缆滑脱绕线盘的情况出现。
轴部安装结构160包括安装于机架110处的轴部安装块161;轴部安装块161的处形成有用于穿过绕线盘轴部的U型槽162;U型槽162的深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并在轴部安装块161处形成开口;U型槽162处设有用于活动安装绕线盘轴部的安装轴承;U型槽162远绕线盘的一侧形成有呈U型的用于对安装轴承沿绕线盘轴向方向限位的限位安装块163。
轴部安装块161位于开口的一侧处形成有沿竖直方向的轴部定位插孔;轴部定位插孔处插接有轴部定位销164;轴部定位销164与U型槽162的圆弧形侧壁共同配合对安装轴承以及绕线盘轴部形成周向上的限位。
具体说明地,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装配人员能够沿水平方向将绕线盘轴部移入U型槽162内,然后将轴部定位销164插入轴部定位插孔内;从而实现对于绕线盘轴部这一端的限位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将轴部定位销164移出定位插孔,然后装配人员便能够沿水平方向将绕线盘轴部移出U型槽162;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绕线盘轴部的另一端通过中间轴140进行装配;具体结构如下:中间轴140通过带座轴承410活动安装于机架110处;带座轴承410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机架110处;中间轴140、绕线盘轴部以及动力部输出端同轴设置。
中间轴140近绕线盘轴部的一端处形成有第二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1用于与绕线盘轴部相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
第二连接部141形成有第二连接槽1411;绕线盘轴部近第二连接部14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块124;第二连接块124与第二连接槽1411沿中间轴140轴向相插接配合;第二连接槽1411处沿周向形成有用于第二连接块124通过的开口;第二连接块124和第二连接槽1411处形成有第二定位通孔1412,第二连接槽1411和第二连接块124处的第二定位通孔1412处于同轴配合的位置时;第二定位通孔1412内插接有第二定位销以实现第二连接部141和绕线盘轴部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块124呈长方体形结构,第二连接槽1411的形状与之适配;故而在装配(拆卸)过程中,可以直接沿中间轴140轴向将第二连接块124插入(移出)第二连接槽1411;操作方便。此外,如果第二连接块124所属的绕线盘轴部在轴向上的运动受限;那么可以沿着第二连接槽1411处的开口将第二连接块124移入或移出第二连接槽1411;从而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更加灵活;进而有效地避免因轴向活动限制而导致无法装配或无法拆卸的情况出现。
中间轴140的另一端用于与动力部的输出端相连接,具体结构如下:中间轴140近动力部输出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2用于与动力部输出端相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
第一连接部142包括方形的第一连接块1421;动力部输出端处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块1421沿中间轴140轴向相装配连接的第一连接槽710;第一连接槽710处沿周向形成有用于第一连接块1421通过的开口;第一连接块1421和第一连接槽710处均形成有第一定位通孔1422;第一连接槽710和第一连接块1421处的第一定位通孔1422处于同轴配合的位置时;第一定位通孔1422内插接有第一定位销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42和动力部输出端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1421和第一连接槽710间的操作方式同前述第二连接块124和第二连接槽1411。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的端部形成有通孔;通孔用于穿插定位扣。
通过定位扣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滑脱第一定位通孔1422(第二定位通孔1412)的情况;从而确保了连接稳定性;进而较佳地提高了动力部输出端、中间轴140以及绕线盘轴部间的动力传输稳定性。
值得注意地是,相较于将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直接连接;中间轴140除了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中间轴140还能够作为一个稳定的安装位置,例如安装齿轮等传动件;并且不会对于动力部输出端和绕线盘轴部的本体结构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前文中所述的动力部包括动力部主体130;动力部主体130包括驱动组件、控制组件和电源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作为动力部的输出端用于给予绕线盘轴部动力以带动绕线盘旋转;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以控制绕线盘旋转;电源组件用于给予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以电力供应。
可以理解地,通过驱动组件、控制组件和电源组件能够较佳地满足尾绳收绳机的动力需求;并且能够通过控制驱动组件来控制绕线盘的转动方向、转动速度等。本实施例中的动力部主体130能够较佳地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直接安装于机架110处然后直接用于尾绳收绳机的绕线使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机架110处单独布置驱动部件,再布线以设置控制部件;这样的话,动力部的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安装的器件及线路也可能会对尾绳收绳机其他部件的装配及使用产生影响;并且无法形成一个能够直接模块化安装的动力部。并且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的动力部主体130在安装及装配过程中不会对于尾绳收绳机的其他模块的使用及装配产生影响。
电源组件包括交流电插座131和开关电源132;交流电插座131用于接入外部交流电路以进行供电,电源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和逆变器133;蓄电池用于提供供电,逆变器133用于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野外工作时,可以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
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134和减速箱135;伺服电机134的旋转端与减速箱135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箱135的输出轴作为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用于给予绕线盘轴部动力;控制组件包括伺服控制器136和操作开关137;伺服控制器136用于控制伺服电机134的启动、关停、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操作开关137通过控制板920与伺服控制器136相连接以用于人工操控。
在使用时,使用人员能够直接通过操作开关137进行控制,具有较佳的便捷性。
动力部主体130外部设有壳体810;动力部主体130和壳体810共同组成动力总成;动力部主体130安装在壳体810内以及壳体810的侧壁处。
具体说明地,通过壳体810能够较佳地对于动力部主体130起到围挡保护的作用。同时,壳体810也能够作为动力部主体130各个部件较佳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动力部主体130各个部件的安装布置更加合理。
壳体810的一侧侧壁处形成开口;减速箱135的输出端位于开口处;减速箱135的底部通过装配结构720与机架110相定位安装;减速箱135的输入端处设有与之相连接的伺服电机134;伺服电机134位于壳体810内部。
减速箱135的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架910;安装架910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伺服控制器136和控制板920;壳体810处与开口所处侧壁平行相对的一侧侧壁处形成有开关安装槽812;开关安装槽812内布置有与控制板920相通信连接的操作开关137。
壳体810的内部底壁处布置有用于与蓄电池相配合使用的逆变器133;壳体810处与开口所处侧壁相垂直的侧壁处形成有插座安装槽811;插座安装槽811位于该侧壁的上部。
壳体810与插座安装槽811相对的侧壁内壁处设有散热风机930;插座安装槽811处设有用于与接线头相配合使用的圆头插座和扁头插座;壳体810的内侧侧壁处布置有开关电源132;开关电源132通过电源固定板1321固定于壳体810的内侧侧壁上部近插座安装槽811的一侧。
壳体810的侧壁处设有多个散热口813;散热口813分别布置于靠近伺服电机134、开关电源132、伺服控制器136以及散热风机930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地,通过壳体810的上述结构能够较佳地保证动力部主体130的整体结构稳定;从而确保了动力部主体130的输出端作为动力驱动绕线盘转动时的稳定性。并且壳体810也能够为操作开关137提供合适的操作位置以便于使用人员进行控制操作。壳体810和动力部主体130作为动力总成能够较佳地作为一个整体结构直接用于尾绳收绳机使用;具有较佳的布置及使用便捷性。
进一步地,前述中动力部主体130与机架110之间通过装配机构相装配;具体地,装配结构720包括位于动力部处的第一配合部和位于机架110处的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可对于第一配合部构成水平及竖直方向的限位以实现可拆卸装配。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限位配合能够较佳地实现动力部和机架110之间的装配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包括动力部处减速箱135的箱体底板721及箱体侧板722;第二配合部包括固定于机架110处的限位座723;限位座723的数量为二,限位座723对称分布于箱体底板721的两侧;限位座723包括沿竖直方向呈L型的限位侧板7231;限位侧板7231的底部与机架110处的水平端面相固定连接;两侧限位座723处的限位侧板7231之间形成限位空间;L型的限位侧板7231包括沿水平横向的限位横板72311和沿水平纵向的限位纵板72312;水平横向与绕线盘轴部的轴线方向相一致。
限位侧板7231处的限位横板72311的内壁与箱体侧板722的侧壁相贴靠以形成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在水平纵向上的限位;限位侧板7231处的限位纵板72312近箱体底板721的一侧形成有限位竖板72313;限位竖板72313与限位侧板7231所处水平端面相平行,限位竖板72313的下端面和水平端面分别与箱体底板7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相贴靠以形成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具体地,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减速箱135沿着两个限位座723之间的位置滑入直至第二配合部对于第一配合部形成水平纵向上的限位以及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为止。然后再进行水平横向上的限位;水平横向上的限位过程具体描述如下:
限位侧板7231处的限位横板72311处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凸板72314;延伸凸板72314位于限位横板72311处远限位纵板72312的一端;延伸凸板72314处设有螺孔72315;箱体侧板722处形成有U型通槽7221;当箱体底板721与L型的限位侧板7231相贴合时,沿螺孔72315轴线方向旋入限位螺栓,限位螺栓进入U型通槽7221内并与U型通槽7221的圆弧侧壁相贴靠配合;限位螺栓与U型通槽7221之间的贴靠配合与限位纵板72312的内壁与箱体底板721间的贴靠配合共同形成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在水平横向上的限位。
此外,当箱体侧板722处无U型通槽7221时,沿螺孔72315轴线方向旋入限位螺栓,限位螺栓直接与箱体侧板722相压抵配合;限位螺栓与箱体侧板722相压抵配合与限位纵板72312的内壁与箱体底板721间的贴靠配合也能够共同形成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在水平横向上的限位。
可以理解地,第二配合部对于第一配合部在水平横向上的限位主要是通过限位螺栓来实现;并且能够较佳地实现可拆卸。在装配过程中,将限位螺栓旋入螺孔72315便能够成功实现第二配合部对于第一配合部在水平横向上的限位;进而配合前述水平纵向限位以及竖直方向限位共同实现一个稳固的定位结构。
在拆卸过程中,只需将限位螺栓旋出螺孔72315便能够接触水平横向上的限位;并可以直接沿水平横向将动力部移出;从而较方便地实现了拆卸。
故而,本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720能够较方便地实现动力部与机架110之间的可拆卸装配;并且装配结构720稳定且拆卸方便。
实施例3
结合图13-图16;本实施例提供适用于实施例1的链轮传动总成150,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本实施例中,链轮传动总成150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位于与动力部输出端相连接并同步转动的中间轴140外壁处;从动轮位于机架110处排线机构170的排线转轴171处;排线转轴171处沿其轴向往复运动的排线座173;还包括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用于与传动链条151相啮合的张紧轮1524和安装于机架110处的张紧安装座111;中间轴140处形成有用于作为主动轮的大齿轮143和小齿轮144;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布置有传动链条151;张紧安装座111处安装有带动张紧轮1524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运动以张紧传动链条151的牵引机构152。
进一步地,在使用时,链轮传动总成150具体的变速方法如下所述;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首先通过牵引机构152将张紧轮1524与传动链条151脱离以解除张紧;
步骤S2:选择另一齿数不同的齿轮作为主动轮并将其与传动链条151相啮合;
步骤S3:调整牵引机构152再次将传动链条151张紧;
步骤S4:变速完成并继续带动从动轮传动。
具体说明地,由于不同的尾绳线缆的内径不同,从而导致收卷过程中收卷的速率不同;从而需要确保排线座173的移动速度要与收线速度相适配;这样才能较佳地保证收卷过程中,线缆能够均匀整齐地盘绕在绕线盘上而不会出现打结缠绕等不便于回收的情况;故而对于尾绳收绳机而言,设置相应的变速机构具有必要性。
具体说明地,本实施例中的变速机构无需单独设置动力装置以驱动排线转轴171;通过中间轴140能够较佳地利用动力部所输出的动力。并且,中间轴140与绕线盘轴部处于同步转动状态;因为排线座173的移动速度需要与绕线盘的转动速度互相适配以实现较佳的收卷效果,从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变速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变速机构中能够作为主动轮的大齿轮143和小齿轮144设于中间轴140处,故而使用人员能够通过选择不同齿数的主动轮以实现变速,进而选取适合于尾绳收绳机收卷的传动速度。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变速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但是对于尾绳收绳机的收卷工作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一方面能够确保绕线盘和排线机构170同时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调整转速使得两者同时工作时的转速较佳地适用于尾绳线缆收卷。
中间轴140通过带座轴承410活动安装于机架110处;带座轴承410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机架110处;中间轴140、绕线盘轴部以及动力部输出端同轴设置;中间轴140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作为第一连接端的动力部处输出端和作为第二连接端的绕线盘轴部可拆卸连接。
中间轴140的外壁处形成有与其同轴的外轴145;大齿轮143和小齿轮144布置于外轴145的外壁处;中间轴140和外轴145间可沿轴向相对移动;中间轴140处形成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装配槽146;轴向装配槽146内形成有两个定位孔1461;外轴145处形成有外侧通孔。两个定位孔1461之间的间距与大齿轮143小齿轮144之间的间距相一致;中间轴140和外轴145间通过变速定位销147相固定连接。
具体说明地,在使用时,外轴145和中间轴140之间能够通过变速定位销147以实现连接和分离;分离时,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沿轴向调整外轴145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主动轮(大齿轮143或者小齿轮144)与从动轮通过传动链条151相啮合传动;外轴145位置的调整完成后便能够通过变速定位销147将其与中间轴140相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将中间轴140的转动经由主动轮和传动链条151传递至从动轮,从动轮便能够带动排线转轴171转动以实现排线。
变速定位销147沿其轴向依次形成有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定位段1471、第二定位段1472和第三定位段1473;第一定位段1471用于与轴向装配槽146处的定位孔1461相定位配合;第三定位段1473用于与外轴145处的外侧通孔相定位配合;第二定位段1472用于连接第一定位段1471和第三定位段1473。
具体说明地,由于轴向装配槽146内较为狭窄,因此轴向装配槽146内的定位孔1461只能设置为较小的直径;故而变速定位销147处与之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段1471与之相适配的选用较小的直径。第三定位段1473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外轴145处外侧通孔直径较大,一方面能够确保第三定位段1473与外侧通孔之间贴合的接触面较大以确保较佳的定位稳定性;另一方面,较大直径的第三定位段1473也能够确保变速定位销147的整体强度足够。
传动链条151自主动轮到从动轮沿斜向下方向布置;排线转轴171位于下侧。排线转轴171的转动轴线与绕线盘轴部相平行;排线转轴171的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于机架110处;排线转轴171的中部形成有往复螺纹172。
具体说明地,由于尾绳线缆本身的重力,在收卷过程中,尾绳会基本贴合在地面上;故而排线机构170需要布置在下方以确保排线工作的稳定进行。
往复螺纹172处设有与其往复滑动配合的排线座173;排线座173的上部设有排线导向筒174;排线转轴171的一端设有可装配手动摇把的摇把安装部175。机架110处还设有与排线转轴171相平行的限位杆176;排线座173处形成有与限位杆176滑动配合的限位孔。
可以理解地,在排线工作开始前,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手动摇把带动排线转轴171转动以调整排线座173的位置以使其对准线缆头与绕线盘的初始固定位置。同时限位杆176能够确保排线座173在沿排线转轴171轴向移动时不会随着往复螺纹172而发生旋转;从而确保了尾绳线缆能够稳定通过排线导向筒174而不会发生缠绕。
牵引机构152包括设于张紧安装座111处的张紧安装板1521;张紧安装座111处形成有螺纹座;螺纹座用于旋入螺母并压抵张紧安装板1521以将其定位。张紧安装板1521包括交错布置的第一张紧板15211和第二张紧板15212;第二张紧板15212的末端处远传动链条151的一侧内壁处活动连接有张紧转板1522;张紧转板1522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运动。张紧转板1522的末端处连接有张紧螺杆1523;张紧轮1524安装于张紧螺杆1523处并与传动链条151相啮合。第一张紧板15211和张紧转板1522之间设有用于牵动张紧转板1522以张紧传动链条151的牵引弹簧。
具体说明地,在使用过程中,牵引弹簧以位于第一张紧板15211处的一端作为固定端对位于张紧转板1522处的一端进行牵引;从而通过张紧转板1522带动张紧螺杆1523处的张紧轮1524将传动链条151张紧;操作简单且能够稳定实现较佳的张紧效果。
此外,张紧安装板1521一方面能够为张紧转板1522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并且该安装位置能够位于远传动链条151的一侧从而相较于将张紧转板1522直接安装于机架110这个安装方法,通过张紧安装板1521能够更好地避免传动链条151对于安装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而更加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安装操作。
另一方面,张紧安装板1521还能够为牵引弹簧的一端提供固定位置;从而能够对于作为活动端的另一端实现较佳的牵引效果以驱使张紧轮1524将传动链条151张紧。
张紧螺杆1523沿其轴向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螺杆连接部15231、第二螺杆连接部15232和第三螺杆连接部15233;第一螺杆连接部15231的外壁用于与张紧轮1524活动连接,张紧轮1524相对于第一螺杆连接部15231自由转动;第二螺杆连接部15232的外壁与形成于张紧转板1522末端的张紧安装筒相配合以固定连接;第三螺杆连接部15233的外壁处形成有螺纹;沿第三螺杆连接部15233处的螺纹旋入螺母并与张紧安装筒相压抵以实现张紧螺杆1523与张紧安装筒之间的定位连接。
具体说明地,张紧螺杆1523的第一螺杆连接部15231能够为张紧轮1524提供一个较佳的安装位置;因为张紧螺杆1523能够进行较为灵活的拆卸调整,故而安装于张紧螺杆1523处的张紧轮1524也能够得到灵活的调整。此外,第二螺杆连接部15232能够与张紧安装筒相贴靠形成定位以确保了张紧螺杆1523与张紧转板1522间的稳定连接;并且张紧安装筒也能够较佳地对张紧螺杆1523在周向方向上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第三螺杆连接部15233与螺母之间的螺纹配合能够较佳地对张紧螺杆1523在轴向方向上形成限位;故而张紧螺杆1523在张紧转板1522处能够具有较佳的定位稳定性;从而能够确保张紧轮1524与传动链条151间的稳定啮合以进行张紧。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分,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联轴机构,包括作为第一连接端的动力部处输出端和作为第二连接端的绕线盘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140);中间轴(140)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中间轴(140)通过带座轴承(410)活动安装于机架(110)处;带座轴承(410)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机架(110)处;中间轴(140)、绕线盘轴部以及动力部输出端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中间轴(140)近动力部输出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2)用于与动力部输出端相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142)包括方形的第一连接块(1421);动力部输出端处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块(1421)沿中间轴(140)轴向相装配连接的第一连接槽(710);第一连接块(1421)和第一连接槽(710)处均形成有第一定位通孔(1422);第一连接槽(710)和第一连接块(1421)处的第一定位通孔(1422)处于同轴配合的位置时;第一定位通孔(1422)内插接有第一定位销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42)和动力部输出端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中间轴(140)近绕线盘轴部的一端处形成有第二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1)用于与绕线盘轴部相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141)形成有第二连接槽(1411);绕线盘轴部近第二连接部(14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块(124);第二连接块(124)与第二连接槽(1411)沿中间轴(140)轴向相插接配合;第二连接槽(1411)处沿周向形成有用于第二连接块(124)通过的开口;第二连接块(124)和第二连接槽(1411)处形成有第二定位通孔(1412),第二连接槽(1411)和第二连接块(124)处的第二定位通孔(1412)处于同轴配合的位置时;第二定位通孔(1412)内插接有第二定位销以实现第二连接部(141)和绕线盘轴部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的端部形成有通孔;通孔用于穿插定位扣。
7.模块化尾绳收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联轴机构。
CN202322264701.3U 2023-08-23 2023-08-23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Active CN220811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4701.3U CN220811397U (zh) 2023-08-23 2023-08-23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4701.3U CN220811397U (zh) 2023-08-23 2023-08-23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1397U true CN220811397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4701.3U Active CN220811397U (zh) 2023-08-23 2023-08-23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1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2637B (zh) 一种具有往复排线功能的绳驱动装置
CN106670692B (zh) 一种电焊机连接装置
CN101795616A (zh) 内窥镜装置
CN207903686U (zh) 一种电力用收线装置
US20020014551A1 (en) Torque limiting slip clutch apparatus for cable reel drive assembly
CN220811397U (zh) 联轴机构及模块化尾绳收绳机
CA2603741A1 (en) Bolt-tightening tool
CN220563993U (zh) 模块化动力组件及动力总成
CN220811431U (zh) 装配结构、模块化动力组件及尾绳收绳机
CN220564184U (zh) 变速机构、链轮传动总成及尾绳收绳机
CN220564183U (zh) 张紧组件、链轮传动总成及尾绳收绳机
CN220563991U (zh) 链轮传动总成及尾绳收绳机
JP2004047951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CN220563992U (zh) 一种尾绳收绳机
CN117088280A (zh) 链轮传动总成、尾绳收绳机及其变速方法
CN117303108A (zh) 一种尾绳收绳机及使用方法
CN117303109A (zh) 模块化尾绳收绳机及装配方法
CN110344154B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纺织线上蜡设备
CN113616976A (zh) 挂壁式锻炼器材
KR20070113063A (ko) 수납장치를 갖는 기중 차단기
CN107165418B (zh) 捆扎机输送装置及分体式捆扎机
CN103296844A (zh) 一种绕线机的同步式装模机构
KR101756055B1 (ko) 다용도 케이블 텐션 유지 및 포설장치
KR20160148410A (ko) 호스 권취장치
JP2019171354A (ja) 工作機械の内溝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