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8117U -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8117U
CN220808117U CN202322665778.1U CN202322665778U CN220808117U CN 220808117 U CN220808117 U CN 220808117U CN 202322665778 U CN202322665778 U CN 202322665778U CN 220808117 U CN220808117 U CN 220808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panel
winding mechanism
side 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57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敏铖
李环宇
杨健
张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6657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8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8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8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包括型材框架、原料架、导向辊、导向漏斗、第一定位滑轮、第二定位滑轮、浸渍池、纱线卷绕机构、反导向漏斗以及动力卷束机构;型材框架的顶部设置铝型材部件;至少两个原料架设置在型材框架第一侧面的外部;导向辊设置在型材框架的内部的底面;导向漏斗设置在型材框架的第一侧面的内部;第一定位滑轮设置在型材框架的顶面;第二定位滑轮设置在型材框架的内部的顶面;浸渍池设置在型材框架的内部的底面;纱线卷绕机构、动力卷束机构、反导向漏斗设置在铝型材部件上。通过本公开,实现碳纤维匀速、充分浸渍,减少浸渍液的损耗,采用动力卷束机构,节省迁移步骤,减少工序,提高碳纤维束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背景技术
与钢筋相比,碳纤维(CF)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并且碳纤维不会腐蚀,所以碳纤维在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碳纤维同时具有高温性能较差、与混凝土粘结强度较低、强碱性环境下容易发生变化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矿物浸渍碳纤维复合材料(MCF)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增强材料,采用微水泥、硅粉、水和化学外加剂组成的悬浮液作为浸渍介质,将碳纤维束进行浸渍处理,以有效改善碳纤维性能。
在矿物浸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碳纤维原料从料盘中拉出,与浸渍液充分接触后缠绕纱线塑形,并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固化,当前尚无设备实现量产。矿物浸渍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较新的工艺,在生产领域尚未发展,缺少自动化生产的设备,无法实现量产,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制造碳纤维自动化生产设备,并高效地完成碳纤维的浸渍工作,实现碳纤维的生产工艺的自动化运行,提升碳纤维的产品效果和产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包括:
型材框架、原料架、导向辊、导向漏斗、第一定位滑轮、第二定位滑轮、浸渍池、纱线卷绕机构、反导向漏斗以及动力卷束机构;
所述型材框架为长方体结构,用于安装所述原料架、所述导向辊、所述导向漏斗、所述第一定位滑轮、所述第二定位滑轮,所述型材框架的顶部设置铝型材部件,所述铝型材部件用于安装所述纱线卷绕机构、所述反导向漏斗以及所述动力卷束机构;
至少两个所述原料架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第一侧面的外部;
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部的底面上;
所述导向漏斗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第一侧面的内部;
所述第一定位滑轮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顶面;
所述第二定位滑轮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部的顶面;
所述浸渍池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部的底面上;
所述纱线卷绕机构设置在所述铝型材部件的一端,所述动力卷束机构设置在所述铝型材部件的另一端,所述反导向漏斗设置在所述纱线卷绕机构与所述动力卷束机构之间。
可选地,所述浸渍池的入口正对于所述第二定位滑轮,所述浸渍池的出口正对于所述铝型材部件。
可选地,所述浸渍池包括滚筒部件,所述滚筒部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滚筒,所述滚筒部件设置在所述浸渍池的底部,所述浸渍池为长方体容器,所述浸渍池用于存储浸渍液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孔位,所述滚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侧板上的孔位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滚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孔位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板。
可选地,所述纱线卷绕机构包括第一面板、空心轴、从动滑轮、纱线柱芯、第一步进电机、主动滑轮、皮带;
所述第一面板固定在所述铝型材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面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通孔,所述空心轴安装于所述第一面板的通孔处,所述从动滑轮设置在所述空心轴上,所述从动滑轮的顶部设置所述纱线柱芯。
可选地,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顶部的电机轴上设置所述主动滑轮,所述主动滑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从动滑轮。
可选地,所述动力卷束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联轴器、第二面板、轴承座、光轴、绕束柱;
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铝型材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光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面板至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侧,所述光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绕束柱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另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绕束柱的表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绕束柱呈圆柱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导向辊包括撑杆、角码、辊轴、辊面,所述辊面的两端设置辊轴,所述辊轴与所述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角码固定在所述型材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角码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角码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撑杆连接,所述角码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型材框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导向漏斗限制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以减少碳纤维束的卡顿和摩擦;并采用第一定位滑轮、第二定位滑轮将碳纤维束导入浸渍池内,改变碳纤维束的导送方向、折叠导送路径,减小碳纤维浸渍装置整体占地面积;采用纱线卷绕机构对碳纤维束进行纱线缠绕,保证碳纤维束材质均匀,性能指标稳定,并减少人工操作,实现高速生产;采用动力卷束机构,将风干程序和动力构件结合,在卷束过程完成后能够直接取下进行风干,省去迁移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滚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纱线卷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卷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碳纤维浸渍装置
1 型材框架
2 导向辊
3 导向漏斗
4 原料架
5 第一定位滑轮
6 第二定位滑轮
7 动力卷束机构
8 反导向漏斗
9 纱线卷绕机构
10 浸渍池
11 第一侧板
111 上第一侧板
112 下第一侧板
12 第二侧板
121 上第二侧板
122 下第二侧板
13 滚筒
14 第一步进电机
15 主动滑轮
16 皮带
17 纱线柱芯
18 空心轴
19 从动滑轮
20 第一面板
21 联轴器
22 第二步进电机
23 第二面板
24 绕束柱
25 光轴
26 轴承座
27 撑杆
28 角码
29 辊轴
30 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100,包括:型材框架1、原料架4、导向辊2、导向漏斗3、第一定位滑轮5、第二定位滑轮6、浸渍池10、纱线卷绕机构9、反导向漏斗8以及动力卷束机构7。
型材框架1为长方体结构,用于安装原料架4、导向辊2、导向漏斗3、第一定位滑轮5、第二定位滑轮6,型材框架1的顶部设置铝型材部件,铝型材部件用于安装纱线卷绕机构9、反导向漏斗8以及动力卷束机构7。
其中,型材框架1可以采用12根具有正方形截面的铝型材部件通过角码连接固定,型材框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型材框架1的顶部设置2根具有正方形截面的铝型材部件,其伸出于型材框架1,并垂直于型材框架1的顶面。
至少两个原料架4设置在型材框架1第一侧面的外部。
其中,至少两个原料架4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第一侧面的垂直于水平面的两根铝型材部件上,原料架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面的一根垂直于水平面的铝型材部件上,原料架4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根垂直于水平面的铝型材部件上。并且,至少两个原料架4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原料架4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原料架4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型材框架1的第一侧面的垂直于水平面的两根铝型材部件上。原料架4用于安装碳纤维原料筒,碳纤维原料筒用于存储碳纤维原料,从原料架4的碳纤维原料筒内拉出碳纤维束。
导向辊2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内部的底面上。
其中,导向辊2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内部靠近第一侧面的底面上的两根沿水平方向的铝型材部件上,导向辊2的一端安装于型材框架1的底面上的一根沿水平方向的铝型材部件上,导向辊2的另一端安装于型材框架1的底面上的另一根沿水平方向的铝型材部件上。导向辊2对碳纤维起方向传导作用。
导向漏斗3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第一侧面的内部。
其中,导向漏斗3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第一侧面的垂直于水平面的两根铝型材部件上,并且,导向漏斗3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内部。导向漏斗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面的一根垂直于水平面的铝型材部件上,导向漏斗3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侧面的另一根垂直于水平面的铝型材部件上。导向漏斗3用于将不同方向的碳纤维束集中至同一位置,并沿同一方向进行传导,限制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以将碳纤维束通向第一定位滑轮5,减少碳纤维束的卡顿以及摩擦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向漏斗3设置在导向辊2的正上方,则导向辊2与导向漏斗3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一定位滑轮5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顶面;第二定位滑轮6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内部的顶面。
其中,第一定位滑轮5和第二定位滑轮6均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顶面的两根沿水平方向的铝型材部件上,并且,第一定位滑轮5靠近第一侧面设置。第一定位滑轮5还设置在导向漏斗3的正上方,则导向辊2、导向漏斗3、第一定位滑轮5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浸渍池10设置在型材框架1的内部的底面上。
其中,浸渍池10为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容器,浸渍池10的内部用于存储浸渍碳纤维束的浸渍液。浸渍液可以由微水泥、硅粉、水和化学外加剂组成。
纱线卷绕机构9设置在铝型材部件的一端,动力卷束机构7设置在铝型材部件的另一端,反导向漏斗8设置在纱线卷绕机构9与动力卷束机构7之间。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机构9、反导向漏斗8、动力卷束机构7由下至上依次安装于设置在型材框架1顶部的铝型材部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导向漏斗3限制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以减少碳纤维束的卡顿和摩擦;并采用第一定位滑轮5、第二定位滑轮6将碳纤维束导入浸渍池10内,改变碳纤维束的导送方向、折叠导送路径,减小碳纤维浸渍装置100整体占地面积;采用纱线卷绕机构9对碳纤维束进行纱线缠绕,保证碳纤维束材质均匀,性能指标稳定,并减少人工操作,实现高速生产;采用动力卷束机构7,将风干程序和动力构件结合,在卷束过程完成后能够直接取下进行风干,省去迁移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浸渍池10的入口正对于第二定位滑轮6,浸渍池10的出口正对于铝型材部件。
如图1所示,浸渍池10的入口的上方正对于第二定位滑轮6,即浸渍池10的入口与第二定位滑轮6在同一直线上,浸渍池10的出口的上方正对于设置在型材框架1顶部的铝型材部件,并且,设置在铝型材部件上的纱线卷绕机构9、反导向漏斗8以及动力卷束机构7也正对于浸渍池10的出口,即浸渍池10的出口与设置在型材框架1顶部的铝型材部件、纱线卷绕机构9、反导向漏斗8、动力卷束机构7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滚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浸渍池10包括滚筒部件,滚筒部件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滚筒13,滚筒部件设置在浸渍池10的底部,浸渍池10为长方体容器,浸渍池10用于存储浸渍液体。
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设置孔位,滚筒13的一端通过第一侧板11上的孔位安装于第一侧板11,滚筒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侧板12上的孔位安装于第二侧板12。
其中,第一侧板11的数量可以为两块,包括上第一侧板111和下第一侧板112,上第一侧板111和下第一侧板112可以通过上下拼合进行固定;第二侧板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块,包括上第二侧板121和下第二侧板122,上第二侧板121和下第二侧板122也可以通过上下拼合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均呈凹凸结构,由此,上第一侧板111和下第一侧板112、上第二侧板121和下第二侧板122能够进行上下拼合固定。
示例地,滚筒13通过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进行固定安装,上第一侧板111和下第一侧板112的凸起结构上设置孔位,上第二侧板121和下第二侧板122的凸起结构上也设置孔位,滚筒13的一端通过上第一侧板111或者下第一侧板112的孔位安装于第一侧板11上,滚筒13的另一端通过上第二侧板121或者下第二侧板122的孔位安装于第二侧板12上。在相邻的滚筒13中,其中一个分属于上第一侧板111和上第二侧板121,另外一个分属于下第一侧板112和下第二侧板122。
在本公开中,滚筒13的数量可以为5个,滚筒13通过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根据预设间距平铺在浸渍池10的底部。
在安装滚筒部件时,第一侧板11能够从浸渍池10的上表面的开口处取出,在安装滚筒13时,首先在浸渍池10的底部安装第二侧板12,再将滚筒13的另一端安装至第二侧板12的孔位处,再将第一侧板11安装于滚筒13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取出滚筒部件时,滚筒部件的第一侧板11和滚筒13可以从浸渍池10上表面的开口处取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碳纤维束在通过滚筒部件时,碳纤维束按照上下交错的顺序穿过滚筒部件,例如,碳纤维束从第一根滚筒13的下方穿出,再从第二根滚筒13的上方穿过,再从第三根滚筒13的下方绕过,交错穿插。滚筒13无动力驱动,在牵引碳纤维束穿过滚筒部件时,引发滚筒13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浸渍池10内设置多个滚筒13,保证碳纤维束在浸渍液内充分浸渍,还能减少浸渍液的损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安装浸渍池10时,先将滚筒部件安装至浸渍池10的内部,再在浸渍池10内放入浸渍液。其中,将滚筒部件安装至浸渍池10的内部包括:可以首先将滚筒部件的下第一侧板112、下第二侧板122与对应的滚筒组装,在浸渍池10内先放入下第一侧板112、下第二侧板122与对应的滚筒13组装的组件,将需要浸渍的碳纤维束从浸渍池10的入口引入,并从下第一侧板112和下第二侧板122对应的滚筒13上通过,再将浸渍后的碳纤维束从浸渍池10的出口引出。此时,将上第一侧板111、上第二侧板121与对应的滚筒13组装,将上第一侧板111、上第二侧板121与对应的滚筒13组装的组件直接压在下第一侧板112、下第二侧板122与对应的滚筒13组装的组件上,并且,将碳纤维束压在上第一侧板111、上第二侧板121对应的滚筒13下方,实现碳纤维束在滚筒部件中交错通过。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纱线卷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纱线卷绕机构9包括第一面板20、空心轴18、从动滑轮19、纱线柱芯17、第一步进电机14、主动滑轮15、皮带16。
在本公开中,纱线卷绕机构9用于将经过浸渍的碳纤维束均匀缠绕纱线,以保持碳纤维束的截面形状。
第一面板20固定在铝型材部件的一端,第一面板20的中心位置处设置通孔,空心轴18安装于第一面板20的通孔处,从动滑轮19设置在空心轴18上,从动滑轮19的顶部设置纱线柱芯17。
其中,从动滑轮19的顶部可以设置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将纱线柱芯17安装在从动滑轮19的顶部,纱线柱芯17上缠有纱线。从动滑轮19可以在空心轴18上转动,纱线柱芯17也可以进行自转,纱线柱芯17还可以随从动滑轮19转动,以将纱线均匀缠绕至碳纤维束上。
第一步进电机14设置在第一面板20的底部,第一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穿过第一面板20,第一面板20的顶部的电机轴上设置主动滑轮15,主动滑轮15通过皮带16连接从动滑轮19。
其中,第一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从第一面板20的底部穿过第一面板20至第一面板20的顶部,第一步进电机14产生驱动力,驱动力从第一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依次通过主动滑轮15、皮带16、从动滑轮19传递至纱线柱芯17上,驱动纱线柱芯17转动以对碳纤维束进行纱线缠绕。
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增减纱线柱芯17的数量或者调整第一步进电机14的电机轴的旋转速度,以调整纱线的缠绕密度,示例地,本公开的纱线柱芯17的数量为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步进电机14牵引纱线柱芯17对碳纤维束进行纱线缠绕,能够精确地控制碳纤维束的纱线缠绕速度,充分保证碳纤维束缠绕均匀的纱线,保护改性后的碳纤维束的截面形状,保证碳纤维束的性能指标稳定,实现高速生产。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卷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动力卷束机构7包括第二步进电机22、联轴器21、第二面板23、轴承座26、光轴25、绕束柱24。
在本公开中,动力卷束机构7用于进行卷束操作,提供牵引碳纤维束的动力,以将浸渍完成的碳纤维束牵引至纱线卷绕机构9进行纱线缠绕,并将缠绕纱线的碳纤维束牵引缠绕至绕束柱24上,待碳纤维束干燥凝固后,取下成品。
第二步进电机22安装于铝型材部件的另一端,第二步进电机22设置在第二面板23的一侧,轴承座26设置在第二面板23的另一侧,第二步进电机2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21与光轴25的一端连接,光轴25从第二面板23的一侧穿过第二面板23至第二面板23的另一侧,光轴25的另一端与轴承座26连接。
其中,第二步进电机22用于提供牵引碳纤维束的驱动力,第二步进电机22产生的驱动力驱动电机轴、光轴25、轴承座26进行同步转动,并且,第二面板23与光轴25同步转动。
绕束柱24设置在第二面板23另一侧的表面上,绕束柱24的表面设置环形凹槽,绕束柱24呈圆柱体结构。
其中,绕束柱24为具有环形凹槽的圆柱体结构,碳纤维束可以嵌入绕束柱24的环形凹槽内,通过绕束柱24上的环形凹槽,以保证碳纤维束在绕束柱24上不发生横向滑动。
在卷束操作完成后,可以直接取下第二面板23,再换上新的第二面板23继续进行新的卷束操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动力卷束机构7,将风干程序与动力构件相结合,在卷束操作完成后可以直接取下第二面板23再进行碳纤维束风干程序,或者,直接在动力卷束机构7上进行风干,省去迁移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换新的第二面板23后可持续进行碳纤维生产,进而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导向辊2包括撑杆27、角码28、滚轴29、辊面30,辊面30的两端设置滚轴29,滚轴29与撑杆27的一端连接,撑杆27的另一端通过角码28固定在型材框架1上。
其中,滚轴29与撑杆27的一端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固定,撑杆27的另一端与角码28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固定,撑杆27可以在预设角度内绕角码28转动,辊面30也可以绕滚轴29进行360°转动。
角码28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角码28的第一侧面与撑杆27连接,角码28的第二侧面与型材框架1连接。
其中,角码28的第一侧面可以通过螺钉与撑杆27连接固定,角码28的第二侧面也可以通过螺钉与型材框架1连接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整撑杆27的转动角度,调整碳纤维束的运输路径,从而获取运输流畅、运输路途短的路径,减少碳纤维运输过程中的阻力。
在本公开中,原料架4、第一定位滑轮5、第二定位滑轮6的结构与导向辊2的结构相似,安装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根据导向辊2的安装方式将原料架4、第一定位滑轮5、第二定位滑轮6安装在型材框架1上。
通过设置导向辊2、第一定位滑轮5、第二定位滑轮6,调整碳纤维束的导送方向,折叠导送路径,减少碳纤维浸渍装置100的占地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采用本公开的碳纤维浸渍装置100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碳纤维生产浸渍:
如图1所示,首先,从原料架4上的碳纤维原料筒内拉出碳纤维束。
其次,碳纤维束从导向辊2的底部绕过导向辊2;
碳纤维束再向上传导至导向漏斗3,从下到上穿过导向漏斗3;
碳纤维束再向上传导至第一定位滑轮5,从第一定位滑轮5的左侧向上绕过第一定位滑轮5的顶部;
碳纤维束再传导至第二定位滑轮6,从第二定位滑轮6的左侧向上绕过第二定位滑轮6的顶部;
碳纤维束再向下传导至浸渍池10的入口,在浸渍池10内,碳纤维束上下交错穿过滚筒部件的滚筒13,充分与浸渍液接触,浸渍后的碳纤维束被从浸渍池10的出口牵引出;
碳纤维束再向上传导至纱线卷绕机构9,第一步进电机14驱动主动滑轮15进行转动,张紧的皮带16将驱动力传递至从动滑轮19,从动滑轮19进行转动,设置在从动滑轮19上的纱线柱芯17进行匀速旋转运动,同时纱线柱芯17进行自转送出纱线,纱线以螺旋状均匀缠绕在碳纤维束上;
完成纱线缠绕的碳纤维束再向上传导至反导向漏斗8,从下到上穿过反导向漏斗8;
碳纤维束再向上传导至动力卷束机构7,第二步进电机22驱动电机轴、光轴25匀速旋转,第二面板23绕光轴25匀速旋转,第二步进电机22提供驱动力牵引碳纤维束卡入设置在第二面板23上的绕束柱24的靠近第二面板23的环形凹槽内,当碳纤维束绕绕束柱24的环形凹槽一周后,卡入下一个绕束柱24的环形凹槽内,直至绕束柱24的每一环形凹槽内均卷绕碳纤维束,将碳纤维束切断,将第二面板23沿光轴25从轴承座26所在位置处取下,将第二面板23平放以等待碳纤维束浸渍的浸渍液风干,同时,可以在光轴25上安装新的第二面板23,实现浸渍碳纤维束的连续生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碳纤维浸渍装置100对碳纤维束进行浸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产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益;通过滚筒部件对碳纤维束均匀浸渍,保证改性后的碳纤维束材质均匀、性能指标稳定;采用纱线卷绕机构9对碳纤维束匀速缠绕纱线,保持碳纤维束截面形状,材料均匀性较好;采用动力卷束机构7,使得转移过程可控,减少浸渍液损失,防止碳纤维束变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框架、原料架、导向辊、导向漏斗、第一定位滑轮、第二定位滑轮、浸渍池、纱线卷绕机构、反导向漏斗以及动力卷束机构;
所述型材框架为长方体结构,用于安装所述原料架、所述导向辊、所述导向漏斗、所述第一定位滑轮、所述第二定位滑轮,所述型材框架的顶部设置铝型材部件,所述铝型材部件用于安装所述纱线卷绕机构、所述反导向漏斗以及所述动力卷束机构;
至少两个所述原料架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第一侧面的外部;
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部的底面上;
所述导向漏斗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第一侧面的内部;
所述第一定位滑轮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顶面;
所述第二定位滑轮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部的顶面;
所述浸渍池设置在所述型材框架的内部的底面上;
所述纱线卷绕机构设置在所述铝型材部件的一端,所述动力卷束机构设置在所述铝型材部件的另一端,所述反导向漏斗设置在所述纱线卷绕机构与所述动力卷束机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池的入口正对于所述第二定位滑轮,所述浸渍池的出口正对于所述铝型材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池包括滚筒部件,所述滚筒部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滚筒,所述滚筒部件设置在所述浸渍池的底部,所述浸渍池为长方体容器,所述浸渍池用于存储浸渍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孔位,所述滚筒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侧板上的孔位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滚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孔位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机构包括第一面板、空心轴、从动滑轮、纱线柱芯、第一步进电机、主动滑轮、皮带;
所述第一面板固定在所述铝型材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面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通孔,所述空心轴安装于所述第一面板的通孔处,所述从动滑轮设置在所述空心轴上,所述从动滑轮的顶部设置所述纱线柱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顶部的电机轴上设置所述主动滑轮,所述主动滑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从动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卷束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联轴器、第二面板、轴承座、光轴、绕束柱;
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铝型材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光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面板至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侧,所述光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束柱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另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绕束柱的表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绕束柱呈圆柱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包括撑杆、角码、辊轴、辊面,所述辊面的两端设置辊轴,所述辊轴与所述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角码固定在所述型材框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角码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撑杆连接,所述角码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型材框架连接。
CN202322665778.1U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Active CN220808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5778.1U CN220808117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5778.1U CN220808117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8117U true CN220808117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6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5778.1U Active CN220808117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8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3341U (zh) 双盘自动收线机
CN109109338B (zh) 一种用于网格结构成型的桌面式四轴联动纤维缠绕机
CN220808117U (zh) 一种碳纤维浸渍装置
KR20110079367A (ko) 탄소섬유 스트랜드 와인딩 장치
CN111446046B (zh) 一种方便调整芯线数量的绞线机
CN111634027A (zh) 一种环形纤维产品缠绕成型设备
CN219116815U (zh) 一种纱线加工用收卷机构
CN215885855U (zh) 一种碳纤维制造加工用碳纤维收卷装置
CN210309115U (zh) 复合材料锥形电线杆缠绕机
CN111693348A (zh) 一种玻璃纤维纱线制样系统及纱线制样方法
CN209940146U (zh) 一种收绕装置
CN218985820U (zh) 一种胶液回收装置、缠绕成型设备及拉缠成型生产线
CN219807591U (zh) 一种成圈机排线模组
CN219525928U (zh) 一种电力配电电缆回收装置
CN212383967U (zh) 一种非织造布的浸胶装置
CN217024786U (zh) 一种光纤放线用自动放线装置
CN220923294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内衬管预处理设备
CN219636623U (zh) 一种线绕滤水芯生产用卷绕装置
CN220642036U (zh) 一种纺线绕设装置
CN219314211U (zh) 一种多股阻燃岩棉绳收卷装置
CN220078146U (zh) 一种电力工程线缆缠绕装置
CN220998663U (zh) 玻璃纤维管生产纱架
CN219009556U (zh) 碳纤维丝浸绕设备
CN219778579U (zh) 一种电缆管绞机
CN220827098U (zh) 一种镀锌钢丝用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