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7874U -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7874U
CN220807874U CN202322536889.2U CN202322536889U CN220807874U CN 220807874 U CN220807874 U CN 220807874U CN 202322536889 U CN202322536889 U CN 202322536889U CN 220807874 U CN220807874 U CN 220807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vertical
assembled
lifting
prefabricated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68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佀伟
巨红忠
南凯
王芸爽
张彦
谭小洁
骆千千
薛馥东
惠建明
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nstructio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nstructio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nstructio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nstructio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68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7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7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7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包括装配式模具以及用于将装配式模具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装配式模具包括装配式侧模、底模和多个支架,装配式侧模上设置有螺栓定位工装,装配式侧模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直角侧模,直角侧模包括第一竖向模板、倾斜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第一竖向模板、倾斜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均为直角模板,第一竖向模板上远离倾斜模板的一侧角部设置有挡板,翻转装置包括起吊平衡梁和设置在装配式侧模的外部的吊环组件,吊环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装配式侧模两侧的翻转吊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能够实现预制基础的一次浇筑成型,保证预制基础的成品质量,同时便于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以完成预制基础的脱模。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构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基础施工时,传统的建造方式模具常采用木质模板,存在模板翘曲易变形、周转次数少、再利用价值低,拆模困难等问题,且基础造型较复杂,如锥形基础、坡形基础和杯型基础,上部小下部大,中间设锥形、坡形等过渡段,传统的建造方式易产生浇筑不均、混凝土一次浇筑时易流淌出模板等现象,拆模时底模板因缺乏施力点,不宜拆除,若强行拆除,会造成基础表面及棱角破坏,混凝土观感质量较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拆模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能够实现预制基础的一次浇筑成型,保证预制基础的成品质量,同时便于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以完成预制基础的脱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模具以及用于将所述装配式模具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所述装配式模具包括装配式侧模、设置在所述装配式侧模底部的底模以及多个用于支撑所述装配式侧模的支架,所述装配式侧模上设置有用于对预埋螺栓进行定位的螺栓定位工装,所述装配式侧模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直角侧模,两个所述直角侧模围设成的腔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大口径段腔体、坡形过渡段腔体和小口径段腔体,所述直角侧模包括用于围设大口径段腔体的第一竖向模板、用于围设坡形过渡段腔体的倾斜模板和用于围设小口径段腔体的第二竖向模板,所述第一竖向模板、倾斜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均为直角模板,所述第一竖向模板上远离倾斜模板的一侧角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底模相互平行;
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起吊平衡梁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式侧模的外部的一组或两组吊环组件,所述吊环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装配式侧模两侧的翻转吊环。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上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供螺栓安装的螺栓连接板。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上远离倾斜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平肋板,所述第二竖向模板上远离倾斜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平肋板,所述挡板紧贴第一水平肋板的表面布设,所述第二水平肋板紧贴底模的表面布设,所述第二水平肋板与底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肋板与第一竖向模板之间以及第二竖向模板与第二水平肋板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加劲肋。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撑在第一水平肋板底部的竖向支撑杆,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与第二竖向模板之间连接有L型支撑杆,所述L型支撑杆的一个边紧贴第二水平肋板布设,所述L型支撑杆的另一个边紧贴第二竖向模板布设。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垫板。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的外侧设置有供翻转吊环安装的固定板,所述翻转吊环通过起吊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起吊轴上远离第一竖向模板的一端设置有挡圈。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加强肋,所述环形加强肋的底部设置有预埋钢筋定位板。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定位工装包括一个门型定位架,所述门型定位架的两个立柱下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上,所述门型定位架的横梁上开设有用于对预埋螺栓进行定位的螺栓定位孔。
上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平衡梁为工字钢梁,所述起吊平衡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所述起吊平衡梁一侧的两个吊耳分别通过两根钢丝绳与一组吊环组件中的两个翻转吊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直角侧模对角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装配式侧模,并在装配式侧模的底部设置一个底模,使得在预制基础生产时能够采用反打工艺,模具倒置放置,浇筑混凝土后一次成型,仅构件底面为收光面,其余面均为模板面,有效保证构件的成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竖向模板上远离倾斜模板的一侧角部设置有挡板,当预制基础成型后,进行预制基础成品构件翻转时,能够有效防止预制基础掉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起吊平衡梁,并在装配式侧模的外部设置有多个翻转吊环,便于通过吊具将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以完成预制基础的脱模,同时起吊平衡梁能够保证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的平衡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能够实现预制基础的一次浇筑成型,保证预制基础的成品质量,同时便于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以完成预制基础的脱模。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模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模、环形加强肋和预埋钢筋定位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起吊平衡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模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翻转时装配式模具与起吊平衡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模; 2—第一水平肋板; 3—第一竖向模板;
4—倾斜模板; 5—第二竖向模板; 6—第二水平肋板;
7—挡板; 8—加劲肋; 9—门型定位架;
10—螺栓连接板; 11—竖向支撑杆; 12—横向连接杆;
13—L型支撑杆; 14—支撑垫板; 15—固定板;
16—起吊轴; 17—挡圈; 18—翻转吊环;
19—环形加强肋; 20—预埋钢筋定位板; 21—脱模吊环;
22—起吊平衡梁; 23—吊耳; 24—预制基础;
25—预埋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装配式模具以及用于将所述装配式模具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所述装配式模具包括装配式侧模、设置在所述装配式侧模底部的底模1以及多个用于支撑所述装配式侧模的支架,所述装配式侧模上设置有用于对预埋螺栓25进行定位的螺栓定位工装,所述装配式侧模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直角侧模,两个所述直角侧模围设成的腔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大口径段腔体、坡形过渡段腔体和小口径段腔体,所述直角侧模包括用于围设大口径段腔体的第一竖向模板3、用于围设坡形过渡段腔体的倾斜模板4和用于围设小口径段腔体的第二竖向模板5,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倾斜模板4和第二竖向模板5均为直角模板,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角部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与底模1相互平行;
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起吊平衡梁22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式侧模的外部的一组或两组吊环组件,所述吊环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装配式侧模两侧的翻转吊环18。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两个直角侧模对角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装配式侧模,并在装配式侧模的底部设置一个底模1,使得在预制基础24生产时能够采用反打工艺,模具倒置放置,浇筑混凝土后一次成型,仅构件底面为收光面,其余面均为模板面,有效保证构件的成品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竖向模板3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角部设置有挡板7,当预制基础24成型后,进行预制基础24成品构件翻转时,能够有效防止预制基础24掉落。
具体实施时,大口径段腔体和小口径段腔体均为矩形腔体。
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起吊平衡梁22,并在装配式侧模的外部设置有多个翻转吊环18,便于通过吊具将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以完成预制基础24的脱模,同时起吊平衡梁22能够保证装配式模具整体翻转的平衡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装配式侧模上设置螺栓定位工装,便于通过螺栓定位工装对预埋螺栓25进行定位,进而确保预埋螺栓25的施工精度。
具体实施时,第一竖向模板3和第二竖向模板5均与底模1相互垂直,两个第一竖向模板3对角围设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大口径段腔体的矩形筒状模板,两个第二竖向模板5对角围设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小口径段腔体的矩形筒状模板,两个倾斜模板4对角围设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坡形过渡段腔体的过渡段模板。
具体实施时,所述挡板7为在一个矩形板上切掉一个角后形成的五边形板,所述挡板7上被切后形成的切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向模板3的两个直角边的内侧相平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上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供螺栓安装的螺栓连接板10。
实际使用时,第一水平肋板2、第一竖向模板3、倾斜模板4、第二竖向模板5和第二水平肋板6一体弯折成型,两个直角侧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进行预制基础24的脱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平肋板2,所述第二竖向模板5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平肋板6,所述挡板7紧贴第一水平肋板2的表面布设,所述第二水平肋板6紧贴底模1的表面布设,所述第二水平肋板6与底模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实际使用时,第一水平肋板2、第二水平肋板6均与底模1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肋板2与第一竖向模板3之间以及第二竖向模板5与第二水平肋板6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加劲肋8。
实际使用时,加劲肋8与第一水平肋板2之间以及加劲肋8与第一竖向模板3之间均相互垂直。
具体实施时,加劲肋8的设置,能有效保证装配式侧模的结构强度,进而便于支架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撑在第一水平肋板2底部的竖向支撑杆11,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11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杆12,所述横向连接杆12与第二竖向模板5之间连接有L型支撑杆13,所述L型支撑杆13的一个边紧贴第二水平肋板6布设,所述L型支撑杆13的另一个边紧贴第二竖向模板5布设。
实际使用时,竖向支撑杆11、横向连接杆12和L型支撑杆13均采用槽钢加工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杆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垫板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的外侧设置有供翻转吊环18安装的固定板15,所述翻转吊环18通过起吊轴16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5上,所述起吊轴16上远离第一竖向模板3的一端设置有挡圈17。
实际使用时,固定板15焊接在第一竖向模板3的外侧,起吊轴1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5的中心,起吊轴16与固定板15相互垂直,翻转吊环18转动安装在起吊轴16上。
具体实施时,在一个梭形板上开设吊孔后形成翻转吊环1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加强肋19,所述环形加强肋19的底部设置有预埋钢筋定位板20。
实际使用时,环形加强肋19由四个槽钢围设而成矩形环。
具体实施时,预埋钢筋定位板20为矩形钢板,预埋钢筋定位板20上开设有多个对预埋钢筋进行定位的预埋钢筋定位孔。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加强肋19的每个角处均设置有一个供预埋钢筋定位板20安装的固定板。
具体实施时,环形加强肋19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脱模吊环21。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定位工装包括一个门型定位架9,所述门型定位架9的两个立柱下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上,所述门型定位架9的横梁上开设有用于对预埋螺栓25进行定位的螺栓定位孔。
实际使用时,门型定位架9的两个立柱下端均设置有螺栓连接板。
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吊平衡梁22为工字钢梁,所述起吊平衡梁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23,所述起吊平衡梁22一侧的两个吊耳分别通过两根钢丝绳与一组吊环组件中的两个翻转吊环18连接。
实际使用时,起吊平衡梁22另一侧的两个吊耳23连接在吊车索具上。
具体实施时,起吊平衡梁22的腹板与翼缘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劲肋。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预制基础24生产时采用反打工艺,模具倒置放置,浇筑混凝土后一次成型,仅构件底面为收光面,其余面均为模板面,有效保证构件的成品质量。拆模时,首先通过起吊平衡梁22的吊耳23和两边翻转吊环18将装配式模具和预制基础翻转180度,预制基础翻正后,预制基础的大口在下,小口在上,拆除小口的底模1,再拆开对称的两个直角侧模之间的螺栓,完成预制基础的脱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模具以及用于将所述装配式模具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所述装配式模具包括装配式侧模、设置在所述装配式侧模底部的底模(1)以及多个用于支撑所述装配式侧模的支架,所述装配式侧模上设置有用于对预埋螺栓进行定位的螺栓定位工装,所述装配式侧模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直角侧模,两个所述直角侧模围设成的腔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大口径段腔体、坡形过渡段腔体和小口径段腔体,所述直角侧模包括用于围设大口径段腔体的第一竖向模板(3)、用于围设坡形过渡段腔体的倾斜模板(4)和用于围设小口径段腔体的第二竖向模板(5),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倾斜模板(4)和第二竖向模板(5)均为直角模板,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角部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与底模(1)相互平行;
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起吊平衡梁(22)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式侧模的外部的一组或两组吊环组件,所述吊环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装配式侧模两侧的翻转吊环(1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上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供螺栓安装的螺栓连接板(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平肋板(2),所述第二竖向模板(5)上远离倾斜模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平肋板(6),所述挡板(7)紧贴第一水平肋板(2)的表面布设,所述第二水平肋板(6)紧贴底模(1)的表面布设,所述第二水平肋板(6)与底模(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肋板(2)与第一竖向模板(3)之间以及第二竖向模板(5)与第二水平肋板(6)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加劲肋(8)。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撑在第一水平肋板(2)底部的竖向支撑杆(11),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11)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杆(12),所述横向连接杆(12)与第二竖向模板(5)之间连接有L型支撑杆(13),所述L型支撑杆(13)的一个边紧贴第二水平肋板(6)布设,所述L型支撑杆(13)的另一个边紧贴第二竖向模板(5)布设。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杆(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垫板(14)。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3)的外侧设置有供翻转吊环(18)安装的固定板(15),所述翻转吊环(18)通过起吊轴(16)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5)上,所述起吊轴(16)上远离第一竖向模板(3)的一端设置有挡圈(17)。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加强肋(19),所述环形加强肋(19)的底部设置有预埋钢筋定位板(2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定位工装包括一个门型定位架(9),所述门型定位架(9)的两个立柱下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直角侧模上,所述门型定位架(9)的横梁上开设有用于对预埋螺栓进行定位的螺栓定位孔。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平衡梁(22)为工字钢梁,所述起吊平衡梁(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23),所述起吊平衡梁(22)一侧的两个吊耳分别通过两根钢丝绳与一组吊环组件中的两个翻转吊环(18)连接。
CN202322536889.2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Active CN220807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6889.2U CN220807874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6889.2U CN220807874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7874U true CN220807874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8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6889.2U Active CN220807874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7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1310A (zh) 大截面超高钢骨清水混凝土双柱施工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90872A (zh) 一种预制检查井模具及其制作检查井的工艺
CN104942236A (zh) 一种无砂箱立式浇注生产叶片的制型方法
CN206306233U (zh) 混凝土现浇柱及井孔组合模具及混凝土模具
CN112809893B (zh) 一种十字交叉梁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及其安装使用方法
CN220807874U (zh) 一种预制基础成型模具
CN114193611A (zh) 装配式桥面预制件的施工成型方法
CN209837083U (zh) 混凝土基础预留孔模具
CN106142301B (zh) 一种批量预制的砼构件共享模板系统
CN209886621U (zh) 砂箱
CN111015909A (zh) 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
CN205669210U (zh) 钢结构建筑混凝土杯形基础内孔模架
CN213671726U (zh) 专用于风电底座类铸件铸造成型的砂箱
CN210013467U (zh) 伞形高支模支承装置
CN209224273U (zh) 一种生产无机发泡混凝土墙板固定式可翻转的成型机
CN113305988A (zh) 一种免拆模墙板模具及其生产方法
CN208137236U (zh) 一种空心楼盖用轻质塑料组合芯模
CN210500741U (zh) 一种新型预制楼梯生产装置
CN105951870A (zh) 钢结构建筑混凝土杯形基础内孔模架
CN209665723U (zh) 一种简易的pc叠合楼板生产模具
CN106738233A (zh) 混凝土现浇柱及井孔组合模具及混凝土模具
CN217175687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周转模壳板
CN212096811U (zh) 吊车梁预制用可拆卸的定型钢模板结构
CN2061580U (zh) 盒子房屋构件顶升脱模用模板装置
CN217679226U (zh) 一种新型高杯口基础内置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