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5455U -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 Google Patents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5455U
CN220805455U CN202322559106.2U CN202322559106U CN220805455U CN 220805455 U CN220805455 U CN 220805455U CN 202322559106 U CN202322559106 U CN 202322559106U CN 220805455 U CN220805455 U CN 220805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ole forming
inner cylinder
flow channel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591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华
叶治胜
黄少云
胡丹莉
徐健
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591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5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5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5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涉及铅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极柱成型单元及循环冷却单元;极柱成型单元具有竖直设置的极柱成型腔;循环冷却单元围绕于极柱成型腔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成型单元上竖直设置极柱成型腔,再将循环冷却单元围绕于极柱成型腔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上,从而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了极柱的成型效率,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型铅酸蓄电池极柱浇筑加工难与汇流排同步浇筑等技术问题,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背景技术
在电池行业,尤其是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大型的铅酸蓄电池进行铸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铅酸电池的尺寸过大,因此,成型的汇流排的极柱的长度就非常的长,采用传统的模具加工方式,直接在模具上开设极柱孔,就会导致极柱孔很难加工,精度降低,并且极柱孔在进行极柱加工的过程中,很难得到冷却,也无法进行拆卸更换。同时,授权公告号为CN210023728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柱浇铸模具,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模具、极柱体铸模、底盘铸模和极柱体上部铸模,所述底座模具、极柱体铸模、底盘铸模和极柱体上部铸模固定连接形成长方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浇铸出的极柱一体浇筑成型结构,为一个整体,所有结构之间均无缝隙,避免存在拼接缝隙,造成酸液的渗透;能同时浇铸两个极柱,提高了浇铸效率;且本浇铸模具在必要的部位是平分为两部分的,方便拆装;设多个不同厚度的极柱体铸模,可以根据需要铸造出不同长度的极柱。上述装置存在以下弊端:上述专利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只能单独的运用于极柱的成型加工,并无法应用于铅酸电池模具上对汇流排整体的浇筑加工。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包括极柱成型单元及循环冷却单元;所述极柱成型单元具有竖直设置的极柱成型腔;所述循环冷却单元围绕于极柱成型腔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极柱成型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体以及同轴设置于外筒体内侧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内孔形成所述极柱成型腔;所述内筒体的下端部内滑动插接有与极柱成型腔相对应的顶针;所述极柱成型腔呈锥台型结构,且所述极柱成型腔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体的上端口外边缘设置有限位凸边;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口与限位凸边相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冷却单元包括设置于内筒体圆周外壁上的循环冷却流道以及并排径向插接于外筒体下端部的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所述循环冷却流道具有进口端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进液接头的内端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出液接头的内端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冷却流道包括同轴设置于内筒体圆周外壁的第一螺旋流道与第二螺旋流道;所述进口端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的下端处;所述出口端设置于第二螺旋流道的下端处;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上端与第二螺旋流道的上端之间通过环形流道相连接;所述环形流道设置于内筒体的上端部圆周外壁处;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螺距与第二螺旋流道的螺距均沿内筒体的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极柱成型模组装完成后再可拆卸式安装到铅酸电池铸焊模具上,在针对不同尺寸的极柱时,可以通过更换极柱成型模组,不仅实现模具的整体通用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大型铅酸蓄电池极柱浇筑加工与汇流排同步浇筑加工,较传统的铸焊模具,适用性更强。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成型单元上竖直设置极柱成型腔,极柱成型腔用于盛取铅液,再将循环冷却单元围绕于极柱成型腔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上,循环冷却单元用于对极柱成型腔内的铅液进行冷却成型,利用极柱成型单元与循环冷却单元的配合浇筑形成极柱,能够有效提高了极柱的成型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循环冷却单元围绕于极柱成型腔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上,与铅酸电池铸焊模具上的冷却结构区分开,可以浇筑长度更长的极柱,且冷却效果极佳,成型的极柱的品质更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极柱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极柱成型单元,2-循环冷却单元,101-极柱成型腔,102-外筒体,103-内筒体,104-顶针,105-限位凸边,201-循环冷却流道,202-进液接头,203-出液接头,204-进口端,205-出口端,206-第一螺旋流道,207-第二螺旋流道,208-环形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可拆卸式连接于铅酸电池铸焊模具上,且其用于浇筑极柱;极柱成型模包括极柱成型单元1及循环冷却单元2;极柱成型单元1具有竖直设置的极柱成型腔101;循环冷却单元2围绕于极柱成型腔101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1上。
使用时,通过在极柱成型单元1上竖直设置极柱成型腔101,极柱成型腔101用于盛取铅液,再将循环冷却单元2围绕于极柱成型腔101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1上,循环冷却单元2用于对极柱成型腔101内的铅液进行冷却成型,利用极柱成型单元1与循环冷却单元2的配合浇筑形成极柱,并且将极柱成型模整体可拆卸式连接于铅酸电池铸焊模具上后,在需要更换极柱成型模时,将极柱成型模整体拆卸即可,从而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了极柱的成型效率,同时也能够实现大型铅酸蓄电池极柱浇筑加工与汇流排同步浇筑加工。
具体实施例二:
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极柱成型单元1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体102以及同轴设置于外筒体102内侧的内筒体103;外筒体102的圆周内壁与内筒体103的圆周外壁相贴合;内筒体103的内孔形成极柱成型腔101;内筒体103的下端部内滑动插接有与极柱成型腔101相对应的顶针104;极柱成型腔101呈锥台型结构,且极柱成型腔101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使用时,在极柱成型腔101内的铅液冷却成型后,利用顶针104向上运动来将成型的极柱从极柱成型腔101内顶出,实现极柱与极柱成型腔101的顺畅脱模,能够解决传统极柱成型模具存在极柱难脱模或者的脱离后极柱折断等问题。
其中如图3所示,内筒体103的上端口外边缘一体成型有限位凸边105;外筒体102的上端口与限位凸边105相抵触。通过在内筒体103的上端口外边缘一体成型限位凸边105,并设计外筒体102的上端口与限位凸边105相抵触,从而能够方便外筒体102与内筒体103的组装定位。
具体实施例三:
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及图4所示,循环冷却单元2包括设置于内筒体103圆周外壁上的循环冷却流道201以及并排径向插接于外筒体102下端部的进液接头202与出液接头203;循环冷却流道201具有进口端204与出口端205;进液接头202与出液接头203均与外筒体102螺纹配合;进液接头202与出液接头203均水平设置,且进液接头202设置于出液接头203的下方;进液接头202的内端与进口端204相连通;出液接头203的内端与出口端205相连通;循环冷却流道201包括同轴设置于内筒体103圆周外壁的第一螺旋流道206与第二螺旋流道207;进口端204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206的下端处;出口端205设置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下端处;第一螺旋流道206的上端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上端之间通过环形流道208相连接;环形流道208设置于内筒体103的上端部圆周外壁处;第一螺旋流道206、第二螺旋流道207及环形流道208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结构;第一螺旋流道206的螺距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螺距均沿内筒体103的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使用时,通过进液接头202将冷却液输送至循环冷却流道201内,冷却液经进口端204、第一螺旋流道206、环形流道208、第二螺旋流道207及出口端205流动后从出液接头203排出,从而能够对极柱成型腔101内的铅液进行快速冷却,使铅液冷却成型极柱;并且,可以根据极柱的形状,可将与极柱较粗部位相对应的第一螺旋流道206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螺距设置较小些,从而来保证极柱整体的冷却效果。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柱成型单元(1),所述极柱成型单元(1)具有竖直设置的极柱成型腔(101);以及
循环冷却单元(2),所述循环冷却单元(2)围绕于极柱成型腔(101)的周侧并设置于极柱成型单元(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成型单元(1)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体(102)以及同轴设置于外筒体(102)内侧的内筒体(103);所述内筒体(103)的内孔形成所述极柱成型腔(101);所述内筒体(103)的下端部内滑动插接有与极柱成型腔(101)相对应的顶针(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03)的上端口外边缘设置有限位凸边(105);所述外筒体(102)的上端口与限位凸边(105)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成型腔(101)呈锥台型结构,且所述极柱成型腔(101)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单元(2)包括设置于内筒体(103)圆周外壁上的循环冷却流道(201)以及并排径向插接于外筒体(102)下端部的进液接头(202)与出液接头(203);所述循环冷却流道(201)具有进口端(204)与出口端(205);所述进口端(204)与进液接头(202)的内端相连通;所述出口端(205)与出液接头(203)的内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流道(201)包括同轴设置于内筒体(103)圆周外壁的第一螺旋流道(206)与第二螺旋流道(207);所述进口端(204)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206)的下端处;所述出口端(205)设置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下端处;所述第一螺旋流道(206)的上端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上端之间通过环形流道(208)相连接;所述环形流道(208)设置于内筒体(103)的上端部圆周外壁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206)的螺距与第二螺旋流道(207)的螺距均沿内筒体(103)的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CN202322559106.2U 2023-09-20 2023-09-20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Active CN220805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59106.2U CN220805455U (zh) 2023-09-20 2023-09-20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59106.2U CN220805455U (zh) 2023-09-20 2023-09-20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5455U true CN220805455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1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59106.2U Active CN220805455U (zh) 2023-09-20 2023-09-20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5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55420U (zh) 一种摄像头镜头注塑模具
CN220805455U (zh) 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极柱成型模
CN205904389U (zh) 一种铝镁合金薄壁铸件装置
CN209210621U (zh) 一种玻璃绝缘子生产模具
CN207808456U (zh) 一种塑胶制品吹塑成型模具
CN104690895A (zh) 用于塑料管子或容器底部贴标的热流道模具
CN211137952U (zh)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CN210412412U (zh) 一种高熵合金浇铸模具
CN214110820U (zh) 一种浇钢用多角多孔中心砖模具
CN215969891U (zh) 一种稳定型自动脱模模具
CN102085709A (zh) 三板模竖流道冷却机构
CN216804256U (zh) 一种药瓶加工冷却模具
CN220946536U (zh) 一种用于精密塑胶零件加工成型模具的冷却机构
CN209566399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高精密塑胶模具
CN218196637U (zh) 一种铝管用帽盖的批量生产模具
CN213195543U (zh) 一种用于制造rs盒上体的模具装置
CN218460791U (zh) 一种油箱成型模具
CN210001762U (zh) 一种模具
CN21963256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接线端子用成型模具
CN110815722A (zh) 一种利用胶套制作内部倒扣的熔模模具结构
CN216992851U (zh) 一种玩具外壳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05096491U (zh) 轮件快速成型模
CN213830499U (zh) 便于长时间持续加工的前模结构
CN211437998U (zh) 一种防止铸造缺陷的铸造模具
CN216466032U (zh) 一种内置式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