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3413U - 换热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3413U
CN220793413U CN202322587783.5U CN202322587783U CN220793413U CN 220793413 U CN220793413 U CN 220793413U CN 202322587783 U CN202322587783 U CN 202322587783U CN 220793413 U CN220793413 U CN 220793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hamber
base pipe
pip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77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强
宋东敬
牛晓妍
黄运涛
冯辉
王天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5877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3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3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3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以及多根与所述翅片垂直且穿过所述翅片的基管,所述基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冷媒盒,所述冷媒盒内设置有阻挡装置,用于阻挡进入所述冷媒盒的冷媒,使冷媒均匀分流至所述基管;所述基管包括供气态冷媒通过的第一基管以及供液态冷媒通过的第二基管,所述第一基管位于所述第二基管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分流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空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对空调结构简单化,小型化,更节能,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其中换热器作为空调的重要组成结构,其结构影响整个空调的大小尺寸,成本,换热性能等,所以对此的研究层出不穷。家用空调中一般使用翅片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是由一定数量的单个翅片叠到一起,然后通过基管进行连接。现有的翅片式换热器为了减少冷媒流动的压损提高换热性能,要分为多条流路,但分为多流路结构,可能造成分液不均,降低换热性能,分流结构有分气管,集液管,并且这些结构管路弯制复杂,整体结构形状特殊,不利于工人配管,焊接,且材质为铜管,成本较高,且占据了很大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分流不均匀,结构复杂且占据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以及多根与所述翅片垂直且穿过所述翅片的基管,所述基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冷媒盒,所述冷媒盒内设置有阻挡装置,用于阻挡进入所述冷媒盒的冷媒,使冷媒均匀分流至所述基管;
所述基管包括供气态冷媒通过的第一基管以及供液态冷媒通过的第二基管,所述第一基管位于所述第二基管上方。
进一步,所述冷媒盒包括第一冷媒盒以及第二冷媒盒,所述第一冷媒盒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冷媒盒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基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冷媒盒,所述第二基管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二冷媒盒。
进一步,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供气态冷媒进出的通气管,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有供液态冷媒进出的通液管。
进一步,空调制冷时,气态冷媒从所述通气管进入,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一基管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到达第二冷媒盒,再经过所述第二基管和所述第二腔室从所述通液管排出。
进一步,空调制热时,液态冷媒从所述通液管进入,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基管转化为气态冷媒后到达第二冷媒盒,再经过所述第一基管和所述第一腔室从所述通气管排出。
进一步,所述阻挡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冷媒盒内的挡气板和挡液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媒盒内的后挡板。
进一步,所述挡气板具有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两侧,且均朝向所述通气管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挡气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95度至105度。
进一步,所述挡液板具有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两侧,且均朝向所述通液管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挡液板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100度至110度。
进一步,所述后挡板具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二冷媒盒的内壁设置,所述后挡板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冷媒盒宽度的3/4至5/6。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具有上述的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改善分流不均现象:更均匀地分配冷媒,避免分流不均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换热性能。
2、结构简化:换热器主体由翅片、基管和冷媒盒组成,减少了复杂的管路结构和分流结构,使得加工和装配过程更加简单,降低了成本。
3、空间利用率提高:结构简化后占据的空间较小,使得空调的整体体积可以相应减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冷媒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冷媒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媒流向示意图;
其中,第一基管1;
第二基管2;
翅片3;
第一冷媒盒4;
第二冷媒盒5;
通气管6;
通液管7;
挡气板8;
挡液板9;
后挡板10;
隔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3以及多根与翅片3垂直且穿过翅片3的基管,基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冷媒盒,冷媒盒内设置有阻挡装置,用于阻挡进入冷媒盒的冷媒,使冷媒均匀分流至基管;
基管包括供气态冷媒通过的第一基管1以及供液态冷媒通过的第二基管2,第一基管1位于第二基管2上方。
进一步,冷媒盒包括第一冷媒盒4以及第二冷媒盒5,第一冷媒盒4内部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将第一冷媒盒4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第一基管1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冷媒盒5,第二基管2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二冷媒盒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主要由基管、翅片3和冷媒盒组成。多个翅片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翅片3上设置有通孔,基管垂直于翅片3设置,通过翅片3上的通孔将翅片3堆叠起来,多个基管和翅片3形成网格状。空调中的冷媒经过冷媒盒后进入基管内,冷媒在基管内流动时通过与基管相连的多个翅片3增大了与外界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由于多个基管和翅片3形成网格状,使得冷媒在流动过程中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基管内。
这里,在基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冷媒盒,包括第一冷媒盒4以及第二冷媒盒5,第一冷媒盒4与第二冷媒盒5平行于翅片3设置,所有基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冷媒盒4,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冷媒盒5。其中,第一冷媒盒4的中段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将第一冷媒盒4分成了上下两个不联通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以及设置在第一腔室下方的第二腔室。其中与第一腔室相连的基管为第一基管1,与第二腔室相连的基管为第二基管2,由于冷媒在换热器的工作过程中会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根据气体向上升而液体向下降的特性,液态冷媒在位于下方的第二基管2中流通,气态冷媒在位于上方的第一基管1中流通。并且在第一冷媒盒4和第二冷媒盒5内都设置了阻挡装置,用于延长冷媒在冷媒盒中的停留时间以及引导冷媒的流动方向,使得冷媒能均匀的流向每一根基管。
现有的翅片3式换热器通过分气管组件和集液管组件实现分流,分气管和集液管结构较为复杂,难加工,难装配,制造和材料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冷媒分配不均,降低换热性能。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改变了原来的分流方式,使其整体结构易加工,易装配,降低加工和材料成本,改善分流不均的现象,提高换热性能。
进一步,第一腔室底部设有供气态冷媒进出的通气管6,第二腔室顶部设有供液态冷媒进出的通液管7。
进一步,空调制冷时,气态冷媒从通气管6进入,依次经过第一腔室和第一基管1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到达第二冷媒盒5,再经过第二基管2和第二腔室从通液管7排出。
进一步,空调制热时,液态冷媒从通液管7进入,依次经过第二腔室和第二基管2转化为气态冷媒后到达第二冷媒盒5,再经过第一基管1和第一腔室从通气管6排出。
进一步,阻挡装置包括设于第一冷媒盒4内的挡气板8和挡液板9,以及设置于第二冷媒盒5内的后挡板1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所示,通气管6和通液管7都插入第一冷媒盒4上。考虑到气体向上流动、液体向下流动的特性,用于气态冷媒进出的通气管6被设置在第一腔室底部靠近隔板11的一侧,而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通液管7则被设置在第二腔室顶部靠近隔板11的一侧。隔板11将作为进冷媒区域和出冷媒区域的两个腔室完全分开,以防止换热完成前后的冷媒混合在一起。
第一冷媒盒4上具有第一腔室,该腔室与第一基管1连接,用于接收和排出气态冷媒。同时,第一冷媒盒4还具有第二腔室,该腔室与第二基管2连接,用于接收和排出液态冷媒。这些基管起着传输冷媒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翅片3由基管串联而成,形成了一个紧凑的结构。这些翅片3片具有高效传热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排放热量。后挡板10被固定在后冷媒盒的内部,后冷媒盒与所有基管连接,以确保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使得冷媒能够在整个系统中顺畅地流动,同时避免冷媒在流动中泄漏。
如图6所示,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工作流程为:
空调制冷时,气态冷媒沿通气管6进入第一冷媒盒4,在第一冷媒盒4上半区域的第一腔室中,经挡气板8阻挡导流,气态冷媒进入到各个第一基管1换热,再流到后冷媒盒中,换热后气态冷媒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过第二冷媒盒5内的后挡板10阻挡导流,流入下端的第二基管2中,再经过第二基管2完成换热后,流到第一冷媒盒4的第二腔室中,经挡液板9阻挡导流后,液态冷媒从通液管7中流出,之后在空调系统中继续循环运转。
空调在制热时,液态冷媒沿通液管7进入到第一冷媒盒4中,冷媒在下半部分的第二腔室中流动,并且液态冷媒在挡液板9的阻挡导流下,均匀地进入到各个第二基管2,然后流到第二冷媒盒5中,此时的冷媒转为气态,气态冷媒沿第二冷媒盒5向上运动,通过后挡板10对气态冷媒进行阻挡和导流,气态冷媒进入到上半部分与第一腔室连接的第一基管1中,完成换热后,冷媒进入到第一冷媒盒4的第一腔室内,经过挡气板8的阻挡以及导流,最后气态冷媒沿出流管流出。
进一步,挡气板8具有多个,设置于第一腔室的内壁两侧,且均朝向通气管6方向倾斜设置,挡气板8与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95度至105度。
进一步,挡液板9具有多个,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内壁两侧,且均朝向通液管7方向倾斜设置,挡液板9与第二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100度至110度。
进一步,后挡板10具有多个,垂直第二冷媒盒5的内壁设置,后挡板10的长度为第二冷媒盒5宽度的3/4至5/6。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使冷媒能更均匀的流进各个基管,挡液板9、挡气板8和后挡板10可设置不同的高度,以使冷媒分配更均匀。由于气态冷媒易向上流动,上层基管容易分到更多冷媒,液态冷媒容易向下流动,下层基管会分到更多冷媒。将挡气板8和挡液板9倾斜设置在第一冷媒盒4内,并且为使换热器中的冷媒分配的更均匀,可以将挡气板8和挡液板9的倾斜角度分别设置,使得冷媒分配量趋于一致,避免分配不均降低换热性能。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的第一冷媒盒4和第二冷媒盒5的尺寸一致,后挡板10、挡液板9和挡气板8的长度为第一冷媒盒4和第二冷媒盒5宽度的3/4至5/6之间,留出供冷媒流动的空间,便于对冷媒进行导流和均匀分配。
这里,挡液板9和挡气板8均朝向第一冷媒盒4的挡板倾斜设置,其中挡气板8与第一冷媒盒4内侧的夹角为95度到105度之间,限制气态冷媒上升的速度;挡液板9与第二冷媒盒5内侧的夹角为100度到110度之间,限制液态冷媒下降的速度,对冷媒起到引导作用,使换热器更均匀的将冷媒分流到各个基管中。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结构可以按照实际需求缩放,以匹配不同工况需求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这种空调具有上述的换热器,结构简化后占用空调的空间更小,换热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设置了与基管相连的两个冷媒盒,通过冷媒盒内部的挡板对冷媒进行导流,从而实现冷媒的均匀分配。取消使用现有的分气管和集液管,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同时方便了制造生产,并减小换热器在空调中占据的空间。第一冷媒盒和第二冷媒盒以及阻挡装置等部件均采用钣金结构,替代了原有的铜质结构,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在冷媒盒中,挡气板和挡液板可以设置不同高度和角度,以使冷媒分配更加均匀。这种设计简化了加工和装配过程,与传统的集液管和分气管结构相比,出现因加工误差导致分配不均的情况概率更小。此外,冷媒通过换热器被分为多路流动,即使某一路分配不均,对整体换热效果的影响也将被降到最低,避免了传统结构中冷媒经过多条基管分配不均而浪费大部分换热区域的问题。冷媒经过各路融合后再次分流到基管中,最后流到第一冷媒盒中。这种两次分流的流程设计使得冷媒温度更加均匀,同时也减小了压损,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以及多根与所述翅片垂直且穿过所述翅片的基管,所述基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冷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盒内设置有阻挡装置,用于阻挡进入所述冷媒盒的冷媒,使冷媒均匀分流至所述基管;
所述基管包括供气态冷媒通过的第一基管以及供液态冷媒通过的第二基管,所述第一基管位于所述第二基管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盒包括第一冷媒盒以及第二冷媒盒,所述第一冷媒盒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冷媒盒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基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冷媒盒,所述第二基管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二冷媒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供气态冷媒进出的通气管,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有供液态冷媒进出的通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空调制冷时,气态冷媒从所述通气管进入,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一基管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到达第二冷媒盒,再经过所述第二基管和所述第二腔室从所述通液管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空调制热时,液态冷媒从所述通液管进入,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基管转化为气态冷媒后到达第二冷媒盒,再经过所述第一基管和所述第一腔室从所述通气管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冷媒盒内的挡气板和挡液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媒盒内的后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具有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两侧,且均朝向所述通气管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挡气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95度至105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具有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两侧,且均朝向所述通液管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挡液板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100度至110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具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二冷媒盒的内壁设置,所述后挡板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冷媒盒宽度的3/4至5/6。
10.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322587783.5U 2023-09-22 2023-09-22 换热器及空调 Active CN220793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7783.5U CN220793413U (zh) 2023-09-22 2023-09-22 换热器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7783.5U CN220793413U (zh) 2023-09-22 2023-09-22 换热器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3413U true CN220793413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6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7783.5U Active CN220793413U (zh) 2023-09-22 2023-09-22 换热器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3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65657B1 (ko) 증발기 또는 증발기/응축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367388B2 (en) Evaporator for carbon dioxide air-conditioner
US10168083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CN106123403A (zh)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CN103238037A (zh) 热交换器和安装有热交换器的一体化空调机
CN101701756B (zh) 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隔流板构造
CN102748903B (zh) 换热器及其扁平换热管
CN113587251B (zh) 空调器
CN105135753A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12390655U (zh)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CN220793413U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210663986U (zh) 一种气体干燥机的换热结构
CN217584650U (zh) 除湿机
CN214469458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201522146U (zh) 平行流蒸发器
CN2115518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01357U (zh) 一种集液组件、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02748977A (zh) 换热器的扁平换热管及其换热器
CN210921674U (zh) 壳管式冷凝器以及冷水机组
CN112629077A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14076424A (zh)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CN217929275U (zh) 一种稳定制冷剂流速增效冷风机
CN212431408U (zh) 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CN217685987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JP737277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