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987U -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85987U CN217685987U CN202221459133.1U CN202221459133U CN217685987U CN 217685987 U CN217685987 U CN 217685987U CN 202221459133 U CN202221459133 U CN 202221459133U CN 217685987 U CN217685987 U CN 217685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 regenerator
- pipe
- return air
- tub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26 supercooled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和排气管。回气管包括筒身。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排气出口端、及位于排气入口端与排气出口端之间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位于筒身内,排气通道包括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及连接相邻两个盘管结构的连接结构,每个盘管结构用于将进入回气管内的回气分割成多股。本申请通过在回热器内设置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并以连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盘管结构,每个盘管结构用于将进入回气管内的回气分割成多股,进而增加了排气与回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延长回气在回气管中的停留时间,提升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回热器主要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去冷却进入蒸发器前的高温液体,使制冷剂液体过冷和蒸汽过热的一种热交换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回热器采用将排气管置于回气管内的换热方式来提升回热器的换热效率,然而采用这种换热方式,回气进入回热器后会快速从回热器的中心流过,在回热器内停留时间较短,回气管内冷媒与毛细管内冷媒的换热效率较低,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排气出口端、及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端与所述排气出口端之间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筒身内,所述排气通道包括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盘管结构的连接结构,每个所述盘管结构用于将进入所述回气管内的回气分割成多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结构包括环状的主管及位于所述主管之间的多段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均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支管将所述主管围成的环状区域分割成多个回气流通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盘管结构的所述主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盘管结构的所述支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段所述支管彼此交叉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段所述支管外部间隔且内部隔绝。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结构包括环状的主管及位于所述主管之间的涡旋管,所述主管与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所述涡旋管的中心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所述涡旋管的末端与所述主管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结构为涡旋结构,所述涡旋结构的中心端与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所述涡旋管的末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回热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筒身内,并位于任意两个所述盘管结构之间,所述挡板与所述筒身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所述回气通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回热器。回热器包括回气管、排气管及挡板。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排气出口端、及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端与所述排气出口端之间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筒身内并盘旋成螺旋。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筒身内,所述挡板与所述筒身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回气通过的间隙,所述挡板用于导引所述回气沿弯折方向流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交错设置于所述筒身内,以在所述筒身内形成沿蛇形的回气流通通道。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入口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入口部连通,所述回气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
本申请中的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通过在回热器内设置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并以连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盘管结构,每个盘管结构用于将进入回气管内的回气分割成多股,由此,增加了排气与回气之间的换热面积,避免回气直接从回热器中心流过,提升换热效率。此外,本申请的回热器通过在筒身内设置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交错设置于筒身内,以在筒身内形成沿蛇形的回气流通通道,改变了回气的流动方向,使其不能直接从回热器的中心流过,延长回气在回气管中的停留时间,提升换热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制冷设备1000;
制冷系统100;
回热器10、干燥过滤器20、蒸发器30、节流部件40、压缩机50、冷凝器60;
回气管12、筒身121;
排气管14、排气入口端141、排气出口端143;
排气通道142、盘管结构1421、主管1423、支管1425、连接结构1427;
挡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值得一提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热器10。回热器10包括回气管12和排气管14。回气管12包括筒身121。排气管14包括排气入口端141、排气出口端143、及位于排气入口端141与排气出口端143之间的排气通道142。排气通道142位于筒身121内,排气通道142包括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1421及连接相邻两个盘管结构1421的连接结构1427,每个盘管结构1421用于将进入回气管12内的回气分割成多股。
需要说明的是,回气管12与排气管14之间为相互隔绝的状态,即回气管12内的低温冷媒与排气管14中的高温冷媒不接触的进行热量交换,避免因回气管12与排气管14之间的冷媒发生泄漏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影响制冷效果。
本申请的回热器10中排气通道142通过设置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1421,并以连接结构1427连接相邻的两个盘管结构1421,使得自排气入口端141进入排气通道142的排气能够经排气出口端143排出,此外,盘管结构1421能够将进入回气管12内的回气分隔为多股,干扰回气的流动方向,避免回气通过回热器10的中心直接排出,通过设置盘管结构1421,增大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盘管结构1421可以沿回气的流动方向等距离地设置于筒身121内,也可以距离不等地设置于筒身121内,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盘管结构1421包括环状的主管1423和位于主管1423之间的多段支管1425,每段支管1425均与主管1423连通,保证排气能够从排气入口端141进入排气通道142内后,经过盘管结构1421及连接结构1427后通过排气出口端143排出,通过设置多个盘管结构1421,增加换热面积,有效防止回气直接从回热器10中心流过,提升换热效率。此外,多段支管1425之间具有孔隙,进入筒身121的回气通过孔隙后被分隔为大量的细小流体,干扰回气的流动方向,提升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虚线箭头表示排气的流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回气的流动方向,即回气的流动方向与排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利用逆流换热的方式,充分增加回气与排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虚线箭头也可以表示回气的流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排气的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结构1427连接盘管结构1421的支管1425,相邻的连接结构1427连接盘管结构1421的主管1423;请参阅图2,连接结构1427的一端连接盘管结构1421的主管1423,另一端连接相邻的盘管结构1421的主管1423;请参阅图3,连接结构1427连接盘管结构1421的支管1425,相邻的连接结构1427连接盘管结构1421的支管1425。通过将连接结构1427连接盘管结构1421的主管1423或支管1425,保证排气通道142的导通,且适应不同支管1425的设置方式,加工工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段支管1425在主管1423内呈交叉状态并彼此连通,保证排气的正常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交叉状态可为网格状、十字形、Y形等多种形式,在此不作限制。或者支管1425可以间隔设置于主管1423中,且多段支管1425之间互不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多段支管1425在主管1423内呈交叉状态彼此连通,或多段支管1425外部间隔且内部隔绝,多段支管1425都可将主管1423围成的环状区域分割成多个回气流动区域,即回气在通过盘管结构1421时,支管1425将回气分割形成多股回气,干扰回气的正常流向,避免回气直接从回热器中心流过,提升换热效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盘管结构1421中的支管1425设置的形状可以不同,举例说明,一个盘管结构1421中支管1425的形状为十字形,其他的盘管结构1421中支管1425的形状可为Y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盘管结构1421包括环状的主管1423及位于主管1423之间的涡旋管,主管1423与一个连接结构1427连通,涡旋管的中心端与另一个连接结构1427连通,涡旋管的末端与主管1423连通;或涡旋管的末端与一个连接结构1427连通,涡旋管的中心端与主管1423连通,主管1423与另一个连接结构1427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回热器10中还设置有挡板18,挡板18位于任意两个盘管结构1421之间,且挡板18与筒身1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挡板18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挡板18交错设置于筒身121内部,当回气进入到筒身121内部后,回气流动方向变为沿着挡板18的设置方向流动,避免回气直接经过筒身121的中心流出,延长回气在回热器10内的移动距离,增长冷媒在回气管12与排气管14之间的换热时间,提升换热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回热器10,回热器10包括回气管12、排气管14及至少一个挡板18。回气管12包括筒身121。排气管14包括排气入口端141、排气出口端143、及位于排气入口端141与排气出口端143之间的排气通道142,排气通道142位于筒身121内并盘旋成螺旋。挡板18设于筒身121内,挡板18与筒身121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回气通过的间隙,挡板18用于导引回气沿弯折方向流动。
本申请通过在筒身121内设置至少一个挡板18,挡板18与筒身1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用于导引回气沿弯折方向流动,改变了回气的流动方向,使其不能直接从回热器10的中心流过,延长回气在回气管12中的停留时间,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10中挡板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挡板18交错设置于筒身121内,以在筒身121内形成沿蛇形的回气流通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14成螺旋形设置于筒身121内部。
排气管14成螺旋形设置于筒身121内部,螺旋的弯管加工工艺简单,排气在排气管14中流动并进行离心旋转,回气自回气入口部流经排气管14换热后经回气出口部输出,利用逆流换热的方式,充分增加回气与排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14的侧壁可以设置螺纹或翅片,增加排气管14的换热面积,并扰乱回气的流动方向,增强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10中筒身121内部的排气管14可为毛细管,即在筒身121内部的排气管14可完全是毛细管;或在筒身121内部的排气管14中部分为毛细管,部分为排气管14;或在筒身121内部的排气管14不含有毛细管。排气管14部分设置为毛细管,可以使得冷媒在换热的同时进行节流,保证在节流前排气管14流出的冷媒为过冷液态,提高节流效率,降低节流过程中的冷媒音。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管14的内径要比毛细管的内径更大。其中,排气管14的尺寸可为至毛细管的内径可为1.8mm。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系统100,制冷系统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10,具体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压缩机50、冷凝器60、干燥过滤器20、节流部件40以及蒸发器30,压缩机50的出口与冷凝器60的入口连通,冷凝器60的出口与排气入口端141连通,排气出口端143经过干燥过滤器20及节流部件40后与蒸发器30的入口连通,蒸发器30的出口与回气管12的回气入口连通,回气管12的回气出口与压缩机50的入口连通。
具体地,高温冷媒与低温冷媒在回热器10内经过换热后,低温冷媒在流向蒸发器30之前,先通过节流部件40对低温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利用先集中降温再节流的方式,即恒温降压的方式,相较于边节流边降压,能够实现更好的降压效果,增强蒸发器30的制冷效率。干燥过滤器20主要用于将系统中多余水分及部分杂质去除,避免系统发生堵塞。本申请的制冷系统100,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回热器10,取代原系统中的回气换热器管组件,通过设置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1421,并以连接结构1427连接相邻的两个盘管结构1421,使得自排气入口端141进入排气通道142的排气能够经排气出口端143排出,此外,盘管结构1421能够将进入回气管12内的回气分隔为多股,避免回气通过回热器10的中心直接排出,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增强制冷效果。
在制冷系统100中,节流部件40可为毛细管,毛细管设置于回热器10外并与排气出口端143连接。毛细管将排气管14中经过回热器10换热后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通过先集中降温再节流降压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排气压力,提高系统能效,解决制冷循环中排气高压的难题,实现中低背压压缩机50压缩高压制冷剂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先集中降温再节流降压的方式,保证节流前排气管14流出的冷媒为过冷液态,提高节流效率,降低节流过程中的冷媒音。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制冷设备1000,制冷设备1000包括上述制冷系统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0可以是冰箱、冰柜、空调、制冰机等具有制冷功能的电器设备,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5,制冷设备1000中包括有上述制冷系统100,通过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回热器10,进而省略了原有制冷系统中较长的回气管,回热器10的体积变小,节省制冷设备1000的内部空间,缩小制冷设备1000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气管,包括筒身;及
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排气出口端、及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端与所述排气出口端之间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筒身内,所述排气通道包括多个间隔的盘管结构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盘管结构的连接结构,每个所述盘管结构用于将进入所述回气管内的回气分割成多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结构包括环状的主管及位于所述主管之间的多段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均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支管将所述主管围成的环状区域分割成多个回气流通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盘管结构的所述主管;和/或
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盘管结构的所述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
多段所述支管彼此交叉连通;或
多段所述支管外部间隔且内部隔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结构包括环状的主管及位于所述主管之间的涡旋管,所述主管与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所述涡旋管的中心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所述涡旋管的末端与所述主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结构为涡旋结构,所述涡旋结构的中心端与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所述涡旋管的末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筒身内,并位于任意两个所述盘管结构之间,所述挡板与所述筒身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所述回气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交错设置于所述筒身内,以在所述筒身内形成沿蛇形的回气流通通道。
9.一种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气管,包括筒身;
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排气出口端、及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端与所述排气出口端之间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筒身内并盘旋成螺旋;及
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筒身内,所述挡板与所述筒身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回气通过的间隙,所述挡板用于导引所述回气沿弯折方向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交错设置于所述筒身内,以在所述筒身内形成沿蛇形的回气流通通道。
1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热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入口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管的回气入口部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回气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12.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59133.1U CN217685987U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59133.1U CN217685987U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85987U true CN217685987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8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59133.1U Active CN217685987U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85987U (zh) |
-
2022
- 2022-06-10 CN CN202221459133.1U patent/CN2176859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9408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US10168083B2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 |
CN209341634U (zh) | 一种制冷用纯逆流干式蒸发器 | |
CN111928543B (zh) | 冷凝器和空调 | |
CN201779925U (zh) |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 |
CN113551314A (zh) | 一种卧式冷凝器、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0861410U (zh)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2640187A (zh) | 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模组 | |
CN217685987U (zh) |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
CN116255843A (zh) |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JP2014137177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装置 | |
CN210861409U (zh)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2880243A (zh) | 扁管复叠式冷凝器及空调机组 | |
KR20040075717A (ko) | 열교환기 | |
EP3734190B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CN217058017U (zh) |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 |
CN215765451U (zh) | 一种卧式冷凝器、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
CN112629077B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215373042U (zh) | 一种扁管复叠式冷凝器及空调机组 | |
CN201203308Y (zh) |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 | |
CN210921673U (zh) | 换热器以及冷水机组 | |
CN211977312U (zh) | 蒸发组件和家电设备 | |
CN110940221B (zh) | 折流板、换热器及空调 | |
CN211551843U (zh)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588462U (zh) | 一种热泵补气增焓用中间经济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