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0318U -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0318U
CN220790318U CN202322127545.6U CN202322127545U CN220790318U CN 220790318 U CN220790318 U CN 220790318U CN 202322127545 U CN202322127545 U CN 202322127545U CN 220790318 U CN220790318 U CN 220790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composite beam
outer frame
en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75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增武
黄虎
彭超
林冰
马滔
戴超虎
黎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Burea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Xiangt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Burea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Xiangt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Burea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Xiangt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Burea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Xiangt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75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0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0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0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设有端部型钢、纵筋和钢骨外框架;端部型钢、纵筋、钢骨外框架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端部型钢固定有封头板,端部型钢下翼缘外侧焊接有第一箍筋;纵筋设置在两组端部型钢之间,纵筋伸至混凝土组合梁的端部;钢骨外框架设置在混凝土组合梁上翼缘,钢骨外框架的下部焊接有第一钢筋,第一钢筋伸入混凝土组合梁内部;混凝土组合梁上部设有第二箍筋,第二箍筋通过纵向的第二钢筋组合成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节点与混凝土梁结合,相比于现有的纯钢梁,用钢量大大降低,节省成本,相比装配式混凝土梁又能增强抗震性,提高装配化程度;且组合梁在提高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安装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主体结构按材料划分主要有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两种。混凝土结构按照制作安装形式主要分为现浇式混凝土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传统现浇式混凝土主要的优势为:建筑布局比较灵活,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提供较好抗侧向力,造价相对较低,对建筑工人施工技术经验等需求小,故市场如今依旧有大量新建现浇式混凝土建筑。
但其也存在较大缺陷,具体为:现场浇筑需要大量木制模板,且会产生较多废水、扬尘,不符合绿色发展的历史主流发展方向。同时需求大量建筑工人,由于缺少劳动力现浇式混凝土结构也会随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装配式混凝土虽然能解决对劳动力需求过多的问题,但其结构存在的缺陷较大,现场安装还是不能避免使用现浇混凝土,节点施工复杂,安全隐患较大。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符合建筑工业化标准要求的建筑形式,既能满足环保需求,也无较大劳动力需求,但其造价昂贵,无法快速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力学性能优良,装配效率高,用钢量省,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包括端部型钢、纵筋和钢骨外框架;所述端部型钢、所述纵筋、所述钢骨外框架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
所述端部型钢固定有封头板,所述端部型钢下翼缘外侧焊接有第一箍筋;所述纵筋设置在两组所述端部型钢之间,所述纵筋伸至所述混凝土组合梁的端部;
所述钢骨外框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组合梁上翼缘,所述钢骨外框架的下部焊接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伸入所述混凝土组合梁内部;
所述混凝土组合梁上部设有第二箍筋,所述第二箍筋通过纵向的第二钢筋组合成整体。
作为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箍筋呈“凵”形,所述第二箍筋呈“ㄇ”形。
作为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土组合梁的主体部分采用纵向腰筋与第三箍筋形成次梁骨架。
作为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优选方案,所述端部型钢紧贴所述钢骨外框架上翼缘端部水平布设,所述端部型钢预留螺栓孔洞。
作为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优选方案,所述钢骨外框架沿所述混凝土组合梁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钢骨外框架采用两条相同的不等边角钢对称包络梁上翼缘角部,两条不等边角钢由若干块钢板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端部型钢、纵筋和钢骨外框架;端部型钢、纵筋、钢骨外框架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端部型钢固定有封头板,端部型钢下翼缘外侧焊接有第一箍筋;纵筋设置在两组端部型钢之间,纵筋伸至混凝土组合梁的端部;钢骨外框架设置在混凝土组合梁上翼缘,钢骨外框架的下部焊接有第一钢筋,第一钢筋伸入混凝土组合梁内部;混凝土组合梁上部设有第二箍筋,第二箍筋通过纵向的第二钢筋组合成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节点与混凝土梁结合,相比于现有的纯钢梁,用钢量大大降低,节省成本,相比装配式混凝土梁又能增强抗震性,提高装配化程度;且组合梁在提高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安装速度;整体都可以在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的装配化程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剖面A-A处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剖面B-B处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组装过程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b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端部型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钢骨外框架示意图。
图中,1、端部型钢;2、纵筋;3、钢骨外框架;4、混凝土组合梁;5、封头板;6、第一箍筋;7、第一钢筋;8、第二箍筋;9、纵向腰筋;10、第三箍筋;11、螺栓孔洞;12、不等边角钢;13、钢板;14、第二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包括端部型钢1、纵筋2和钢骨外框架3;端部型钢1、纵筋2、钢骨外框架3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4;
其中,端部型钢1固定有封头板5,端部型钢1下翼缘外侧焊接有第一箍筋6;纵筋2设置在两组端部型钢1之间,纵筋2伸至混凝土组合梁4的端部;
其中,钢骨外框架3设置在混凝土组合梁4上翼缘,钢骨外框架3的下部焊接有第一钢筋7,第一钢筋7伸入混凝土组合梁4内部;
其中,混凝土组合梁4上部设有第二箍筋8,第二箍筋8通过纵向的第二钢筋14组合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箍筋6呈“凵”形,第二箍筋8呈“ㄇ”形;混凝土组合梁4的主体部分采用纵向腰筋9与第三箍筋10形成次梁骨架;钢骨外框架3沿混凝土组合梁4的长度方向布设;钢骨外框架3采用两条相同的不等边角钢12对称包络梁上翼缘角部,两条不等边角钢12由若干块钢板13进行连接。
辅助图6、图7和图8,具体的,端部型钢1下翼缘外侧焊接“凵”形第一箍筋6,纵筋2伸至混凝土组合梁4的端部;混凝土组合梁4得上翼缘放置有钢骨外框架3,钢骨外框架3由不等边角钢12上部焊接支座竖筋a,用于安装过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b的临时固定。钢骨外框架3下部焊接第一钢筋7,第一钢筋7伸入混凝土组合梁4内部,不等边角钢12间用钢板13进行焊接连接。
其中,混凝土组合梁4上部有等间距分布的外露“ㄇ”形第二箍筋8,第二箍筋8由均匀布设的纵向第二钢筋14均匀组合成整体,用于实现楼板与混凝土组合梁4的组合抗剪作用,相当于栓钉,实现组合梁效应。混凝土组合梁4中间部分由纵向腰筋9与第三箍筋10形成次梁骨架,次梁骨架周围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4。
其中,钢骨外框架3在制作时可以分成两段,待混凝土凝固收缩后,运输到现场安装后再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端部型钢1紧贴钢骨外框架3上翼缘端部水平布设,端部型钢1预留螺栓孔洞11。具体的,在靠近端部位置预留螺栓孔洞11用于与主梁连接。封头板5在保证预留螺栓孔洞11的施工作业空间下,靠近混凝土组合梁4端部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端部型钢1内侧与封头板5形成空间的上下翼缘板焊接有竖直的钢筋,腹板上焊接栓钉,空间内浇筑混凝土。钢骨外框架3的不等边角钢12根据混凝土组合梁4的长度,可以将不等边角钢12分成若干段,以此降低混凝土组合梁4的内应力。混凝土组合梁4中间混凝土部分的纵向腰筋9与第三箍筋10间用钢丝绑扎固定,外部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钢构件内外两侧均涂刷有防腐防锈材料层,端部型钢1与封头板5,端部型钢1与“凵”形第一箍筋6,不等边角钢12与第一钢筋7、钢板13,以及未注明钢筋、栓钉与钢零件的连接处均通过角焊缝连接,未注明纵筋2与箍筋之间均通过钢丝绑扎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有端部型钢1、纵筋2和钢骨外框架3;端部型钢1、纵筋2、钢骨外框架3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4;端部型钢1固定有封头板5,端部型钢1下翼缘外侧焊接有第一箍筋6;纵筋2设置在两组端部型钢1之间,纵筋2伸至混凝土组合梁4的端部;钢骨外框架3设置在混凝土组合梁4上翼缘,钢骨外框架3采用角钢上部焊接支座竖筋a形成,钢骨外框架3的下部焊接有第一钢筋7,第一钢筋7伸入混凝土组合梁4内部;混凝土组合梁4上部设有第二箍筋8,第二箍筋8通过纵向的第二钢筋14组合成整体。端部型钢1下翼缘外侧焊接“凵”形第一箍筋6,纵筋2伸至混凝土组合梁4的端部;混凝土组合梁4得上翼缘放置有钢骨外框架3,钢骨外框架3由不等边角钢12上部焊接支座竖筋a,用于安装过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b的临时固定。钢骨外框架3下部焊接第一钢筋7,第一钢筋7伸入混凝土组合梁4内部,不等边角钢12间用钢板13进行焊接连接。混凝土组合梁4上部有等间距分布的外露“ㄇ”形第二箍筋8,第二箍筋8由均匀布设的纵向第二钢筋14均匀组合成整体,用于实现楼板与混凝土组合梁4的组合抗剪作用,相当于栓钉,实现组合梁效应。混凝土组合梁4中间部分由纵向腰筋9与第三箍筋10形成次梁骨架,次梁骨架周围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4。在靠近端部位置预留螺栓孔洞11用于与主梁连接。封头板5在保证预留螺栓孔洞11的施工作业空间下,靠近混凝土组合梁4端部垂直布设。端部型钢1内侧与封头板5形成空间的上下翼缘板焊接有竖直的钢筋,腹板上焊接栓钉,空间内浇筑混凝土。钢骨外框架3的不等边角钢12根据混凝土组合梁4的长度,可以将不等边角钢12分成若干段,以此降低混凝土组合梁4的内应力。混凝土组合梁4中间混凝土部分的纵向腰筋9与第三箍筋10间用钢丝绑扎固定,外部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节点与混凝土梁结合,相比于现有的纯钢梁,用钢量大大降低,节省成本,相比装配式混凝土梁又能增强抗震性,提高装配化程度;且组合梁在提高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安装速度;整体都可以在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的装配化程度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型钢(1)、纵筋(2)和钢骨外框架(3);所述端部型钢(1)、所述纵筋(2)、所述钢骨外框架(3)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组合梁(4);
所述端部型钢(1)固定有封头板(5),所述端部型钢(1)下翼缘外侧焊接有第一箍筋(6);所述纵筋(2)设置在两组所述端部型钢(1)之间,所述纵筋(2)伸至所述混凝土组合梁(4)的端部;
所述钢骨外框架(3)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组合梁(4)上翼缘,所述钢骨外框架(3)的下部焊接有第一钢筋(7),所述第一钢筋(7)伸入所述混凝土组合梁(4)内部;
所述混凝土组合梁(4)上部设有第二箍筋(8),所述第二箍筋(8)通过纵向的第二钢筋(14)组合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筋(6)呈“凵”形,所述第二箍筋(8)呈“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组合梁(4)的主体部分采用纵向腰筋(9)与第三箍筋(10)形成次梁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型钢(1)紧贴所述钢骨外框架(3)上翼缘端部水平布设,所述端部型钢(1)预留螺栓孔洞(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外框架(3)沿所述混凝土组合梁(4)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钢骨外框架(3)采用两条相同的不等边角钢(12)对称包络梁上翼缘角部,两条不等边角钢(12)由若干块钢板(13)进行连接。
CN202322127545.6U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Active CN220790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7545.6U CN220790318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7545.6U CN220790318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0318U true CN220790318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7545.6U Active CN220790318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0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7104B (zh) 一种带拉筋钢管混凝土浇筑体及施工方法
CN21469611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WO2023279680A1 (zh)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36943B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212175458U (zh) 一种预制盖梁及其轨道交通高架站厅层框架
CN111502080A (zh) 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框架-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CN107447873B (zh) 连接预制叠合连梁与预制剪力墙的装置与安装方法
CN212534652U (zh) 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框架-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19671054U (zh) 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
CN210031897U (zh)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0886217B (zh) 斜拉索和桥塔锚固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锚梁构造
CN220790318U (zh) 一种全预制钢节点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CN209760544U (zh) 一种外伸矩形筋的楼板和剪力墙结构
CN215802633U (zh) 一种带型钢约束构件的叠合剪力墙
CN107178149B (zh) 树杈形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36946B (zh) 自支撑装配式海水海砂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053928U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205776898U (zh) 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CN115262811A (zh) 一种横向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113106846A (zh) 一种装配式拉筋钢管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79190A (zh) 一种空腹式组合梁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62767A (zh) 一种腹板开孔型钢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91624U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218861832U (zh) 一种钢-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式剪力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