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7369U -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7369U
CN220787369U CN202322727630.6U CN202322727630U CN220787369U CN 220787369 U CN220787369 U CN 220787369U CN 202322727630 U CN202322727630 U CN 202322727630U CN 220787369 U CN220787369 U CN 220787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s
grabbing
capacitor
blank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27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吉
李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ing Tongyu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ling Tongy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ling Tongyu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ling Tongy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27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7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7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7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平台、输送装置、顶升装置、转运手臂等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对电容器定向输送,将电容器间隔输送至存料区域表面,随后通过转运手臂将存料区域表面的电容器持续输送至矩阵下沉区域处,矩阵下沉区域内矩阵排列的电容器装填完毕后,通过顶升装置将多个电容器进行同步顶升,顶升进入上方预先放置好的海绵保护隔层内,能够完成对多个电容器的同步自动下料,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容器集中下料的速率。本实用新型其能够实现对电容器的集中矩形排布以及下料,极大地提高了电容器下料生产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常见的电子元件,通常需要经过绕卷、组立、灌胶等加工步骤。
经过加工以及检测的电容器需要进行集中排布下料,通常是通过输送皮带将电容器集中输送至打包车间内通过人工进行打包操作;随着电容器生产线生产效率的提升,在下料平台表面堆积的电容器数量不断增加,下料平台表面缺少相应的自动转运设备,人工在下料的间隔时间内,电容器不断输送至下料平台表面且推送装置推送距离有限,造成了电容器在推送装置的末端集中堆积,容易造成电容器的倾倒甚至是损坏,电容器无法自动下料,影响电容器下料的速率以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能够实现对电容器的集中矩形排布以及下料,极大地提高了电容器下料生产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包括:
下料平台,表面设置有存料区域以及矩阵下沉区域;
输送装置,安装于下料平台一侧,用于将电容器定向输送至存料区域表面;
转运手臂,用于将存料区域处的电容器输送至矩阵下沉区域内,包括第一转运部、第二转运部以及抓取部,所述第二转运部设置于第一转运部与抓取部之间,所述第二转运部第一端与第一转运部之间转动连接且设置有第一电控装置,第二转运部第二端与抓取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平台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控装置用于控制第一转运部转动;
顶升装置,设置于下料平台底部位置,用于将矩阵下沉区域内多个电容器同步顶升。
优选地,所述矩阵下沉区域包括若干个下沉开口,若干个下沉开口阵列布置。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侧壁安装有位于存料区域外侧的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包括推送伸缩杆以及推送块。
优选地,所述存料区域底部开有负压开口,所述负压开口外接第一负压设备。
优选地,所述抓取部包括抓取定位板以及抓取吸盘,所述抓取吸盘外接第二负压设备,所述第二负压设备与第一负压设备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抓取定位板为弧形,所述抓取吸盘为多个且周向布置于抓取定位板的弧形外表面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输送装置、转运手臂、顶升装置等装置,能够实现电容器的连续输送以及矩形排布自动下料,通过转运手臂能够将存料区域表面的电容器抓取并且安装预定排布信息进行矩阵排布,下沉排布于矩阵下沉区域内的不同下沉开口内,并且后续通过顶升装置能够实现对多个电容器的同步顶升,实现集中电容器的集中下料,提高了电容器下料的效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随着生产效率提升末端电容器堆积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电容器堆积造成的倾倒、损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下料平台;110、存料区域;200、顶升装置;300、矩阵下沉区域;400、转运手臂;410、第一转运部;411、第二电控装置;420、第二转运部;421、第一电控装置;430、抓取部;431、抓取定位板;432、抓取吸盘;500、输送装置;600、推送装置;610、推送伸缩杆;620、推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附图4,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平台100、输送装置500、顶升装置200、转运手臂400等装置,通过输送装置500对电容器定向输送,将电容器间隔输送至存料区域110表面,随后通过转运手臂400将存料区域110表面的电容器持续输送至矩阵下沉区域300处,矩阵下沉区域300内矩阵排列的电容器装填完毕后,通过顶升装置200将多个电容器进行同步顶升,顶升进入上方预先放置好的海绵保护隔层内,能够完成对多个电容器的同步自动下料,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容器集中下料的速率。
下料平台100表面设置有存料区域110以及矩阵下沉区域300,存料区域110位于边缘角落位置,矩阵下沉区域300阵列布置有多个下沉开口;输送装置500安装于下料平台100一侧,用于将电容器定向输送至存料区域110表面;转运手臂400,用于将存料区域110处的电容器输送至矩阵下沉区域300内,实现电容器的持续输送,同时能够将输送装置500输送的电容器阵列排布开,进行阵列布置,实现自动下料排布,无需人工进行下料操作,有效解决了电容器下料过程中末端电容器堆积过多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转运方式,转运手臂400包括第一转运部410、第二转运部420以及抓取部430,第二转运部420设置于第一转运部410与抓取部430之间,第二转运部420第一端与第一转运部410之间转动连接且设置有第一电控装置421,通过第一电控装置421能够控制第二转运部420转动预定角度;第二转运部420第二端与抓取部430之间固定连接,下料平台100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控装置411用于控制第一转运部410转动;通过第二电控装置411以及第一电控装置421协同配合,能够让抓取部430位于存料区域110表面,实现对电容器的抓取,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将不同的电容器放置于预定的点位,该点位能够与海绵保护隔层表面的开口位置相对,便于后续集中顶升下料。
顶升装置200设置于下料平台100底部位置,用于将矩阵下沉区域300内多个电容器同步顶升;通过顶升装置200能够将电容器顶升至上方的海绵保护隔层对应的开口内,能够实现对多个电容器的同步下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海绵保护隔层需要在电容器排列完毕后人工进行铺陈,将其摆放于矩阵下沉区域300上方位置,让其表面的开口与矩阵下沉区域300位置一一对应,以保证后续电容器的正常顶升下料,实现自动包装过程。
其中,矩阵下沉区域300包括若干个下沉开口,若干个下沉开口阵列布置,可以将矩阵下沉区域300划分为不同的下沉区域,作为可预想到的一种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称布置的两个区域,交替在两个区域内实现电容器的下沉装填,同时交替完成海绵保护隔层的铺陈,完成连续的电容器下料包装过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下沉开口的设计,电容器下料后下降至底部的位置,与转运手臂400移动路径相互错开,转运手臂400能够在下料平台100表面实现高速的下料动作。
输送装置500选取为皮带输送装置,为了能够保证输送装置500表面定容器下料的准确以及稳定;在输送装置500侧壁安装有位于存料区域110外侧的推送装置600,推送装置600包括推送伸缩杆610以及推送块620,推送伸缩杆610推动推送块620朝着输送装置500表面移动,将电容器直接推送至存料区域110表面,以保证电容器能够准确稳定地进入存料区域110表面预定位置,推送装置600与输送装置500之间电性配合,能够实现准确连续的下料。
为了能够保证存料区域110处电容器抓取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存料区域110底部开有负压开口,负压开口外接第一负压设备,电容器底部移动后与存料区域110表面位置对应,启动第一负压设备能够实现对电容器底部位置的抓取,负压开口内凹设计,不会对移动中的电容器产生阻挡。
在抓取部430包括抓取定位板431以及抓取吸盘432,抓取吸盘432外接第二负压设备,第二负压设备与第一负压设备电性连接,抓取定位板431同样采取负压抓取的方式,能够对电容器侧壁进行抓取,同时第一负压设备与第二负压设备电性连接,实现负压抓取的交替衔接,保证电容器下料正常进行。
优选设置抓取定位板431为弧形,抓取吸盘432为多个且周向布置于抓取定位板431的弧形外表面处,多个抓取吸盘432均单独连通有负压设备,抓取定位板431处于不同角度位置能够快速对存料区域110表面的电容器进行负压抓取,缩短了负压抓取过程中的定位时间,提高了电容器下料的速率。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输送装置500将电容器持续输送至存料区域110表面,同时通过转运手臂400将存料区域110表面的电容器安装预定的阵列方式放置于矩阵下沉区域300内;待矩阵下沉区域300内电容器放置完毕后,工作人员将与之适配的海绵隔层铺陈于矩阵下沉区域300上方,通过顶升装置200能够将矩阵下沉区域300内阵列布置的电容器推入至海绵隔层内,实现电容器的集中下料,极大地提高了电容器自动下料的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料平台(100),表面设置有存料区域(110)以及矩阵下沉区域(300);
输送装置(500),安装于下料平台(100)一侧,用于将电容器定向输送至存料区域(110)表面;
转运手臂(400),用于将存料区域(110)处的电容器输送至矩阵下沉区域(300)内,包括第一转运部(410)、第二转运部(420)以及抓取部(430),所述第二转运部(420)设置于第一转运部(410)与抓取部(430)之间,所述第二转运部(420)第一端与第一转运部(410)之间转动连接且设置有第一电控装置(421),第二转运部(420)第二端与抓取部(43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平台(100)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控装置(411)用于控制第一转运部(410)转动;
顶升装置(200),设置于下料平台(100)底部位置,用于将矩阵下沉区域(300)内多个电容器同步顶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下沉区域(300)包括若干个下沉开口,若干个下沉开口阵列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500)侧壁安装有位于存料区域(110)外侧的推送装置(600),所述推送装置(600)包括推送伸缩杆(610)以及推送块(6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区域(110)底部开有负压开口,所述负压开口外接第一负压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部(430)包括抓取定位板(431)以及抓取吸盘(432),所述抓取吸盘(432)外接第二负压设备,所述第二负压设备与第一负压设备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定位板(431)为弧形,所述抓取吸盘(432)为多个且周向布置于抓取定位板(431)的弧形外表面处。
CN202322727630.6U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Active CN220787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27630.6U CN220787369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27630.6U CN220787369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7369U true CN220787369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27630.6U Active CN220787369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7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2031B (zh) 一种仓库自动出货系统
CN110498243B (zh) 一种混合箱体机器人智能拆码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110511B (zh) 一种托盘自动拆码垛机构及自动拆码垛方法
CN214732807U (zh) 一种自动卸货码垛移动机器人
WO2023151444A1 (zh) 一种仓储货物的出库方法、入库方法及搬运机器人
CN204588120U (zh) 堆垛流水线
CN207671278U (zh) 一种可以适应不同结构料盘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9971187U (zh) 自动收料叠盘装置
JP2019006515A (ja) 物品移載装置
CN111907844A (zh) 基于水刺非织造行业的自动包装集成系统和包装方法
CN220787369U (zh) 一种电容器自动下料装置
CN111039001A (zh) 袋装槟榔自动存储码垛设备
CN108557491A (zh) 一种码放不规则烟包到笼车的系统
CN108569444B (zh) 一种料跺边角用打包装置
CN210063497U (zh) 智能自动检测计数堆叠机
CN109178453B (zh) 一种飞轮理料机器人
CN111573276A (zh) 一种转料系统
CN113212909B (zh) 一种自动贴标生产线
CN215973932U (zh) 一种超长玻璃多单元同步堆垛装置
CN211055438U (zh) 一种自动套箱生产线
CN214779299U (zh) 一种高效堆垛的码垛机
CN218859673U (zh) 一种基于码拆垛的缓存输送设备
CN111731572B (zh) 一种堆垛机
CN215885550U (zh) 一种用于罐盖条垛的自动解垛设备
CN215159234U (zh) 一种自流平的全自动码垛机器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