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7302U -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7302U
CN220787302U CN202322577043.3U CN202322577043U CN220787302U CN 220787302 U CN220787302 U CN 220787302U CN 202322577043 U CN202322577043 U CN 202322577043U CN 220787302 U CN220787302 U CN 220787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star wheel
angular position
vacuum cavity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70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旭
刘丙新
王引
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lac Smart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lac Smart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lac Smart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lac Smart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70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7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7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7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包括星轮和配气盘;所述配气盘设于所述星轮内,且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真空腔;所述配气盘固定连接在一支架上,所述星轮受一转动轴驱动而与所述配气盘相对转动;所述星轮外环面设有多个工位,对应各所述工位分别设有从外环面连通到该星轮内环面的通气孔;所述工位经过所述真空腔时,对应通气孔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本真空星轮机构能够将多条供料通道中的工件汇合到一条单进料通道中去。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工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制造业中设备的生产速度及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易拉罐生产工艺中的多站式颈部成型设备,如今市场普遍要求生产速度要达到3000CPM+(CPM即Can Per Minute),甚至是3400CPM+,因此能够稳定实现高速生产是现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颈部成型设备通过单通道上料,提高生产速度就需要相应提高这条单通道的上料速度,而上料通道进一步提高上料速度后,容易导致工件质量缺陷的增多,同时对零件的设计、制造及装配调试的要求也会更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为了在保证生产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生产速度,目前存在一种通过多通道进料装置实现高速上料的思路,即将多条供料通道提供的工件通过一个汇合机构汇合到一条单进料通道中去,从而能够在不提高单个供料通道运转速度的前提下,成倍提高总的进料速度,最终实现提高生产速度的效果;这种思路在后续工序的处理效率高于前置工序时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避免了后续工序装置空等的情况;然而,其中的汇合机构该如何具体设计,才能高效实现汇合多条供料通道中的工件的效果,是目前的一个重要技术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就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实现将多条供料通道中的工件汇合到一条单进料通道中的汇合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包括星轮和配气盘;
所述配气盘设于所述星轮内,且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真空腔;所述配气盘固定连接在一支架上,所述星轮受一转动轴驱动而与所述配气盘相对转动;
所述星轮的外环面设有多个工位,对应各所述工位分别设有从外环面连通到该星轮内环面的通气孔;所述星轮经驱动使各所述工位依次经过所述真空腔,且当所述工位经过所述真空腔时,对应的通气孔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气盘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至少两层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所述真空腔,包括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所述第一真空腔和所述第二真空腔沿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前后设置;所有所述工位分为与各所述真空腔一一对应的多组,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真空腔的第一组,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真空腔的第二组;对应于第一组所述工位的所述通气孔称为第一通气孔,对应于第二组所述工位的所述通气孔称为第二通气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真空腔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三角位置,所述第二真空腔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的第二角位置和第三角位置,所述星轮转动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角位置、所述第二角位置和所述第三角位置;第一组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第一角位置和所述第三角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一真空腔相连通;第二组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第二角位置和所述第三角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二真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对应于所述第一角位置设有第一供料通道,对应于所述第二角位置设有第二供料通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气盘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两层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真空腔,分别为所述第一真空腔和所述第二真空腔;所有所述工位间隔地分为两组,分别为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气盘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一段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常压腔;所述常压腔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的第四角位置和第五角位置,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第四角位置和所述第五角位置之间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常压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对应于所述第四角位置设有一单进料通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常压腔连通于外界大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腔连通一真空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星轮与配气盘相对转动,随着转动,星轮外环面的各个工位依次经过真空腔,并在经过时通过通气孔连通真空腔,从而对外产生吸力;对应真空腔设有多组供料通道,这些供料通道所供应的工件会被经过的空闲工位所吸取,由此使多组供料通道的工件汇合到星轮上去;最终当工位转动离开真空腔后,吸力减小,其所吸取的工件会在一脱离位置转移到后续的单进料通道中去;由此,本真空星轮机构能够将多条供料通道中的工件汇合到一条单进料通道中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3为附图2中的A-A向剖面图;
附图4为附图2中的B-B向剖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
以上附图中:1.星轮;11.第一角位置;12.第二角位置;13.第三角位置;14.第四角位置;15.第五角位置;16.内环面;2.配气盘;31.第一真空腔;32.第二真空腔;4.常压腔;5.工位;51.第一通气孔;52.第二通气孔;61.第一供料通道;62.第二供料通道;63.单进料通道;7.支架;8.转动轴。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之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范围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包括星轮1和配气盘2。
所述配气盘2设于所述星轮1内,且与所述星轮1的内环面16配合,共同构成沿所述内环面16延伸的真空腔,即内环面16构成真空腔的一部分外壁。
所述配气盘2固定连接在一支架7上,即配气盘2是固定的,所述星轮1受一转动轴8驱动而与所述配气盘2相对转动;所述星轮1环绕外环面设有多个工位5,对应各所述工位5分别设有从外环面连通到该星轮1内环面16的通气孔;所述星轮1经转动轴8驱动,在转动下使各工位5依次经过真空腔,当所述工位5经过所述真空腔时,该工位5对应的通气孔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从而产生向内的吸力。
其中,为避免配气盘2与星轮1相对转动时因接触而发生摩擦、加速磨损、甚至咬死,配气盘2需与星轮1的内环面16间隙配合,即留有适当的径向间隙;有时,为了减少真空的流失,增加工位5上的真空度,也会在真空腔前后两侧处二者之间的配合位置各设置一道密封圈。
其中,所述真空腔可以由若干零件拼合组成,也可以是整体式腔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腔连通一真空源,由此得以实现真空;其中该真空源可以为真空泵等抽真空用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对应真空星轮机构设有两组供料通道,分别为第一供料通道61和第二供料通道62,相应的,所述配气盘2与所述星轮1的内环面16配合,所构成的沿所述内环面16延伸的真空腔共有两层,分为第一真空腔31和第二真空腔32,与供料通道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真空腔31和所述第二真空腔32沿所述转动轴8的延伸方向前后设置。
在实际实施中,当对应真空星轮机构设有的供料通道大于两组时,所构成的真空腔也可被分为相应的数量。
所有所述工位5间隔地分为与各所述真空腔一一对应的两组(即在供料通道为两组时以ABAB……AB的形式分组,而当供料通道有三组时以ABCABC……ABC的形式分组,当供料通道为其他数量时以此类推;实际实施中也可根据需要自由分组),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真空腔31的第一组,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真空腔32的第二组;其中,对应于第一组所述工位5的所述通气孔称为第一通气孔51,对应于第二组所述工位5的所述通气孔称为第二通气孔52,第一通气孔51和第二通气孔52沿转动轴8的轴向错开,分别与第一真空腔31和第二真空腔32前后对应并连通,即使得第一通气孔51能够连通第一真空腔31,第二通气孔52能够连通第二真空腔32。
具体的,所述第一真空腔31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1的第一角位置11和第三角位置13,所述第二真空腔32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1的第二角位置12和第三角位置13,所述星轮1转动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角位置11、所述第二角位置12和所述第三角位置13;第一供料通道61对应于第一角位置11设置,第二供料通道62对应于第二角位置12设置,即星轮1上的工位5首先经过第一角位置11处的第一供料通道61,然后再经过第二角位置12处的第二供料通道62。
当所述工位5转动至所述第一角位置11和所述第三角位置13之间时,所述第一通气孔51与所述第一真空腔31相连通;当所述工位5转动至所述第二角位置12和所述第三角位置13之间时,所述第二通气孔52与所述第二真空腔32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当工位5转动至第一角位置11和第二角位置12之间时,第二通气孔52未与真空腔相连通。
由此,通过多层真空腔的设计,能够使得第一组工位5在到达第一供料通道61后产生吸力,而第二组工位5仅在到达第二供料通道62后产生吸力,以保证各工位5仅在其对应的工作区域内存在真空供应,以节约真空,并保证工件稳定地吸附在对应工位5上,而不会被其他空闲工位5所影响。
本实施例中,除真空腔以外,所述配气盘2还与所述星轮1的内环面16配合,共同构成一段沿所述内环面16延伸的常压腔4;该常压腔4与真空腔类似,区别在于并不连通真空源来提供真空,而是连通于外界大气,使得吸附有工件的工位5在经过该常压腔4后,恢复内外气压平衡,使得工件得以脱落。
所述常压腔4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1的第四角位置14和第五角位置15,星轮1沿同一时针方向转动时,依次经过第一角位置11、第二角位置12、第三角位置13、第四角位置14和第五角位置15,其中第三角位置13和第四角位置14之间的距离通常设置的较小,以避免工位5经过第三角位置13断开真空后,吸力减小而导致工件提前脱落;所述工位5转动至所述第四角位置14和所述第五角位置15之间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常压腔4相连通。
其中,对应于所述第四角位置14设有一单进料通道63。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中,工件通过第一供料通道61和第二供料通道62到达星轮1;随着星轮1与配气盘2的相对转动,星轮1外环面的各个工位5首先经过第一角位置11,在该位置处,第一组工位5开始连通第一真空腔31,产生吸力吸附第一供料通道61所提供的工件,此时第二组工位5仍保持空闲状态;接着,星轮1外环面的各个工位5经过第二角位置12,在该位置处,第二组工位5开始连通第二真空腔32,产生吸力吸附第二供料通道62所提供的工件;然后,各个工位5经过第三角位置13后断开真空,紧接着到达第四角位置14与常压腔4相连通,使得工件脱落并转移到单进料通道63中去。
在实际生产设计中,可以将第一真空腔31和第二真空腔32设计为边界可调节的活动结构,由此可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微调整,实现工件的最优稳定交接;同时也可以将第一角位置11和第三角位置13设计为可调节的活动结构,由此可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微调整,实现工件的最优稳定交接。
由此,本真空星轮机构能够将多条供料通道中的工件汇合到一条单进料通道63中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星轮和配气盘;
所述配气盘设于所述星轮内,且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真空腔;所述配气盘固定连接在一支架上,所述星轮受一转动轴驱动而与所述配气盘相对转动;
所述星轮的外环面设有多个工位,对应各所述工位分别设有从外环面连通到该星轮内环面的通气孔;所述星轮经驱动使各所述工位依次经过所述真空腔,且当所述工位经过所述真空腔时,对应的通气孔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气盘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至少两层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所述真空腔,包括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
所述第一真空腔和所述第二真空腔沿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前后设置;
所有所述工位分为与各所述真空腔一一对应的多组,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真空腔的第一组,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真空腔的第二组;对应于第一组所述工位的所述通气孔称为第一通气孔,对应于第二组所述工位的所述通气孔称为第二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真空腔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三角位置,所述第二真空腔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的第二角位置和第三角位置,所述星轮转动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角位置、所述第二角位置和所述第三角位置;
第一组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第一角位置和所述第三角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一真空腔相连通;第二组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第二角位置和所述第三角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二真空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角位置设有第一供料通道,对应于所述第二角位置设有第二供料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盘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两层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真空腔,分别为所述第一真空腔和所述第二真空腔;所有所述工位间隔地分为两组,分别为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盘与所述星轮的内环面配合,共同构成一段沿所述内环面延伸的常压腔;所述常压腔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星轮的第四角位置和第五角位置,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第四角位置和所述第五角位置之间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常压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四角位置设有一单进料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压腔连通于外界大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连通一真空源。
CN202322577043.3U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Active CN220787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7043.3U CN220787302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7043.3U CN220787302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7302U true CN220787302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7043.3U Active CN220787302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7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3339B1 (en) In-fe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can bodies to a decorator
CN1222409C (zh) 用来在送纸轮转印刷机中使纸张转向的装置
WO2014200170A1 (ko) 예압조정을 위한 스트로크의 극간 및 실링재의 탄성변형을 이용한 베어링의 가변 예압 시스템
CN105855882A (zh) 钻孔、倒角、攻牙一体机
CN1345402A (zh) 具有改善的压力分配回路的加工空心体的转盘机
US9499364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a web-like labelling material in an automated labelling process, labelling machine vacuum drum and labelling machine
CN202296379U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
CN220787302U (zh) 一种用于多通道上料的真空星轮机构
JP2019509442A (ja) ガス及び/又は真空分配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ガス及び/又は真空分配のためデバイスをパイロットするための吸引ユニット、供給装置、シート処理機、及びその方法
CN210523849U (zh) 一种气动卡盘的配气装置
US6688594B2 (en) Suction roll
US20240042510A1 (en) Equipment for high-speed neck forming of cans through multi-channel feeding
CN107414311B (zh) 一种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在线激光刻槽加工设备
CN111170064A (zh) 节能折叠辊及应用其的纸张折叠机
KR20210062807A (ko) 공작기계의 작업테이블
CN111498570B (zh) 一种生活用纸加工辊体
CN1607266B (zh) 处理工件的设备
CN213084837U (zh) 一种生活用纸加工的分体式辊体
CN117863656A (zh) 一种基于细辊负压通断控制的吸附辊
CN115416955B (zh) 一种自动吸风控制装置
CN209800763U (zh) 一种旋转导气盘
CN112623869A (zh) 一种带减振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214297819U (zh)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CN210336997U (zh) 一种轮胎成型鼓的供气组件
CN209755257U (zh) 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