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0073U -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0073U
CN220780073U CN202322455487.XU CN202322455487U CN220780073U CN 220780073 U CN220780073 U CN 220780073U CN 202322455487 U CN202322455487 U CN 202322455487U CN 220780073 U CN220780073 U CN 220780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ransmission shafts
motor
crushing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54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舒明泽
喻宏兴
杨鹏
李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yang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554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0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0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0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涉及混捏锅技术领域。该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两个矩形板为前后对应设置,底座上表面均远离两个矩形板相背离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通过启动两个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旋转方向相反,两个第一电机带动两个第三皮带轮转动,两个第三皮带轮通过两个第一皮带和第一皮带轮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轴转动,两个第二传动轴通过两个圆形板带动两个搅拌杆和搅拌刀转动,两个搅拌杆搅拌刀会对原料进行对向搅拌。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捏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在对负极材料加工中需要用到混捏锅,现有的混捏锅无论在对物料进行加热还是搅拌过程中,均存在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固定物质部分硬度较大以及在物质块状较大,对物料进行加热这一环节较大块状的物料在混捏锅内混捏的时间较长,增加了生产批次的等待时间,导致混捏锅的工作效率低,同时,现有的混泥锅在放置物料时,大多数都是直接将原料倒入锅体内,导致物料在锅体内分布不均,使得混捏以及加热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能够解决现有的混捏锅无论在对物料进行加热还是搅拌过程中,均存在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两个矩形板为前后对应设置,底座上表面均远离两个矩形板相背离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
其中,两个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两个矩形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粉碎室;
其中,粉碎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粉碎室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箱,进料箱与粉碎室的内部相通;
其中,进料箱的内部设置有进料装置,粉碎室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与粉碎室的内部相通;
其中,出料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料箱,输料箱的内部设置有输料装置。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两个第二传动轴,两个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在粉碎室内部的前后内壁上;
其中,两个第二传动轴位于粉碎室内部一端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板,两个圆形板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两个搅拌杆为上下对应设置,且两个搅拌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刀,两个第二传动轴的相对端均转动贯穿出两个矩形板的相背离面。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位于粉碎室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两个第一皮带轮与两个第三皮带轮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一起;
其中,粉碎室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应设置的倾斜板,粉碎室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传动轴,两个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在进料箱的前后内壁上,两个第一传动轴均位于进料箱内部一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粉碎辊;
其中,两个第一传动轴的前端均转动贯穿出进料箱的前表面,两个第一传动轴均位于进料箱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两个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粉碎室上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第二皮带轮的前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输料箱内部的底部上,输料箱内部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隔板,第三电机位于隔板的右侧;
其中,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转动贯穿出隔板的左侧,连接轴位于隔板左侧一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螺旋卸料片,输料箱的左侧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输料箱的内部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负极材料用混捏锅,通过启动两个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旋转方向相反,两个第一电机带动两个第三皮带轮转动,两个第三皮带轮通过两个第一皮带和第一皮带轮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轴转动,两个第二传动轴通过两个圆形板带动两个搅拌杆和搅拌刀转动,两个搅拌杆搅拌刀会对原料进行对向搅拌,使得物料之间形成剪切力,进一步提高了混捏的均匀度和工作效率。
(2)、该负极材料用混捏锅,通过两个第一传动轴带动两个粉碎辊进行转动,将原料放入到进料箱的内部,两个粉碎辊对大块的原料进行破碎,使原料的大小相近,便于接下来的搅拌,提高搅拌均匀度,提高搅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箱内部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固定板;3、第一电机;4、第一皮带;5、第一皮带轮;6、矩形板;7、粉碎室;8、加热器;9、进料箱;10、粉碎辊;11、第一传动轴;12、第二皮带;13、第二皮带轮;14、第二电机;15、第二固定板;16、第二传动轴;17、第三皮带轮;18、出料管;19、出料口;20、输料箱;21、圆形板;22、搅拌杆;23、倾斜板;24、连接轴;25、螺旋卸料片;26、隔板;27、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6,两个矩形板6为前后对应设置,底座1上表面均远离两个矩形板6相背离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两个第一固定板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两个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17,两个矩形板6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粉碎室7,粉碎室7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粉碎室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箱9,进料箱9与粉碎室7的内部相通,进料箱9的内部设置有进料装置,粉碎室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8,出料管18与粉碎室7的内部相通,出料管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料箱20,输料箱20的内部设置有输料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两个第二传动轴16,两个第二传动轴16转动连接在粉碎室7内部的前后内壁上,两个第二传动轴16位于粉碎室7内部一端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板21,两个圆形板21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2,两个搅拌杆22为上下对应设置,且两个搅拌杆2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刀,两个第二传动轴16的相对端均转动贯穿出两个矩形板6的相背离面,两个第二传动轴16均位于粉碎室7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两个第一皮带轮5与两个第三皮带轮17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皮带4传动连接在一起,粉碎室7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应设置的倾斜板23,粉碎室7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8,进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传动轴11,两个第一传动轴11传动连接在进料箱9的前后内壁上,两个第一传动轴11均位于进料箱9内部一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粉碎辊10,两个第一传动轴11的前端均转动贯穿出进料箱9的前表面,两个第一传动轴11均位于进料箱9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3,两个第二皮带轮13通过第二皮带12传动连接在一起,粉碎室7上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第二皮带轮13的前表面上,进料装置包括第三电机27,第三电机27固定连接在输料箱20内部的底部上,输料箱20内部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隔板26,第三电机27位于隔板26的右侧,第三电机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4,连接轴24远离第三电机27的一端转动贯穿出隔板26的左侧,连接轴24位于隔板26左侧一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螺旋卸料片25,输料箱20的左侧开设有出料口19,出料口19与输料箱20的内部相通。
使用本混捏锅时,启动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两个第二皮带轮13与两个第一传动轴11进行转动,两个第一传动轴11带动两个粉碎辊10进行转动,将原料放入到进料箱9的内部,两个粉碎辊10对大块的原料进行破碎,使原料的大小相近,便于接下来的搅拌,提高搅拌均匀度,提高搅拌质量,被破碎的原料会进入到粉碎室7的内部,同时启动两个第一电机3,两个第一电机3旋转方向相反,两个第一电机3带动两个第三皮带轮17转动,两个第三皮带轮17通过两个第一皮带4和第一皮带轮5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轴16转动,两个第二传动轴16通过两个圆形板21带动两个搅拌杆22和搅拌刀转动,两个搅拌杆22搅拌刀会对原料进行对向搅拌,使得物料之间形成剪切力,进一步提高了混捏的均匀度和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搅拌完毕,打开出料管18,原料通过出料管18进入到输料箱20的内壁,同时启动第三电机27,第三电机27带动连接轴24和螺旋卸料片25转动,螺旋卸料片25会对原料进行再次的搅拌,同时把原料带到出料口19处进行出料。
工作原理:使用本混捏锅时,启动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两个第二皮带轮13与两个第一传动轴11进行转动,两个第一传动轴11带动两个粉碎辊10进行转动,将原料放入到进料箱9的内部,两个粉碎辊10对大块的原料进行破碎,使原料的大小相近,便于接下来的搅拌,提高搅拌均匀度,提高搅拌质量,被破碎的原料会进入到粉碎室7的内部,同时启动两个第一电机3,两个第一电机3旋转方向相反,两个第一电机3带动两个第三皮带轮17转动,两个第三皮带轮17通过两个第一皮带4和第一皮带轮5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轴16转动,两个第二传动轴16通过两个圆形板21带动两个搅拌杆22和搅拌刀转动,两个搅拌杆22搅拌刀会对原料进行对向搅拌,使得物料之间形成剪切力,进一步提高了混捏的均匀度和工作效率,搅拌完毕,打开出料管18,原料通过出料管18进入到输料箱20的内壁,同时启动第三电机27,第三电机27带动连接轴24和螺旋卸料片25转动,螺旋卸料片25会对原料进行再次的搅拌,同时把原料带到出料口19处进行出料。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6),两个矩形板(6)为前后对应设置,底座(1)上表面均远离两个矩形板(6)相背离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
其中,两个第一固定板(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两个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17),两个矩形板(6)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粉碎室(7);
其中,粉碎室(7)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粉碎室(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箱(9),进料箱(9)与粉碎室(7)的内部相通;
其中,进料箱(9)的内部设置有进料装置,粉碎室(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8),出料管(18)与粉碎室(7)的内部相通;
其中,出料管(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料箱(20),输料箱(20)的内部设置有输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两个第二传动轴(16),两个第二传动轴(16)转动连接在粉碎室(7)内部的前后内壁上;
其中,两个第二传动轴(16)位于粉碎室(7)内部一端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板(21),两个圆形板(21)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2),两个搅拌杆(22)为上下对应设置,且两个搅拌杆(2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刀,两个第二传动轴(16)的相对端均转动贯穿出两个矩形板(6)的相背离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轴(16)均位于粉碎室(7)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两个第一皮带轮(5)与两个第三皮带轮(17)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皮带(4)传动连接在一起;
其中,粉碎室(7)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应设置的倾斜板(23),粉碎室(7)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两个第一传动轴(11),两个第一传动轴(11)传动连接在进料箱(9)的前后内壁上,两个第一传动轴(11)均位于进料箱(9)内部一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粉碎辊(10);
其中,两个第一传动轴(11)的前端均转动贯穿出进料箱(9)的前表面,两个第一传动轴(11)均位于进料箱(9)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3),两个第二皮带轮(13)通过第二皮带(12)传动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室(7)上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第二皮带轮(13)的前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三电机(27),第三电机(27)固定连接在输料箱(20)内部的底部上,输料箱(20)内部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隔板(26),第三电机(27)位于隔板(26)的右侧;
其中,第三电机(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4),连接轴(24)远离第三电机(27)的一端转动贯穿出隔板(26)的左侧,连接轴(24)位于隔板(26)左侧一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螺旋卸料片(25),输料箱(20)的左侧开设有出料口(19),出料口(19)与输料箱(20)的内部相通。
CN202322455487.XU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Active CN220780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5487.XU CN220780073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5487.XU CN220780073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0073U true CN220780073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55487.XU Active CN220780073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0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21240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正负极配料的搅拌装置
CN209476111U (zh) 一种化肥生产用混料机
CN220780073U (zh) 一种负极材料用混捏锅
CN211891521U (zh) 用于epdm胶粒与pu的搅拌匀化装置
CN212167592U (zh) 一种用于石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粉碎装置
CN218981412U (zh) 一种分散均匀的锂电池浆料制备机
CN210279019U (zh) 一种耐火材料用搅拌装置
CN113894930A (zh) 一种用于环保型混凝土高效混料装置及其工艺
CN21133469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用辊压机及其系统
CN206642640U (zh) 一种搅拌均匀的搅拌装置
CN220370809U (zh) 一种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混捏机构
CN214238957U (zh) 一种高效保温材料制备用原料混合装置
CN211837743U (zh) 一种玻纤棉分散进料机
CN213611050U (zh) 一种翻转式肥料混合机
CN219482472U (zh) 一种固体复合铅盐类稳定剂的混合装置
CN214926423U (zh) 一种用于发泡机的投料装置
CN217746859U (zh) 一种碳酸锆盐耐水剂混合配比装置
CN212383622U (zh) 一种提高混料均匀度的装置
CN210496150U (zh) 一种v型混合机
CN215242086U (zh) 一种防溅射密炼机结构
CN220878621U (zh) 一种型煤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
CN218012595U (zh) 一种新型高位湿法混合制粒机
CN212597869U (zh) 一种新型生化机
CN214287651U (zh) 一种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新型高效混合机
CN211329215U (zh) 一种电动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