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6204U -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6204U
CN220776204U CN202322198458.XU CN202322198458U CN220776204U CN 220776204 U CN220776204 U CN 220776204U CN 202322198458 U CN202322198458 U CN 202322198458U CN 220776204 U CN220776204 U CN 220776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sitioning
assembling surface
clamping
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8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
郑司根
刘永进
汪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8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6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6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6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包括第一拼装面、第二拼装面和卡合构件,其中,第一拼装面设置于第一模组,第一拼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二拼装面设置于第二模组,且与第一拼装面相适配,第二拼装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和与第二定位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凸起;卡合构件插装于第一拼装面与第二拼装面之间,且包括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另外第一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位卡合适配的第一卡合结构,第二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位卡合适配的第二卡合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而言,简化固定流程,大大提升了安装及拆卸操作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组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现在的户储系统能量需求不同,模块化设计的户储产品越来越多。目前户储能量系统由电池模块、电池控制器、底座等模组组成,其中模组之间的固定多为螺栓紧固的形式,但螺栓固定的形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模组间螺栓固定,安装操作费时费力;又比如,在过道、墙角等较小的安装区域,打螺钉动作受阻,导致安装不方便;再比如,螺栓固定需要有螺母孔,盲孔螺母的压焊结构会增加箱体成本,并且存在滑丝等永久性破坏危害,导致模组不可拆卸。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模组间固定结构存在安装及拆卸不方便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以解决模组间固定结构存在安装及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包括:
第一拼装面,设置于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拼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
第二拼装面,设置于第二模组,且与所述第一拼装面相适配,所述第二拼装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和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凸起;
卡合构件,插装于所述第一拼装面与所述第二拼装面之间,且包括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卡合适配的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位卡合适配的第二卡合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均靠近所述第一拼装面的外边沿布置;
和/或,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均靠近所述第二拼装面的外边沿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所述第一拼装面上沿所述第一拼装面的周向边沿均匀布置;
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所述第二拼装面上沿所述第二拼装面的周向边沿均匀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配置为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末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卡合结构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柱身和所述第一拼装面组合所形成的第一卡槽结构;
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配置为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末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卡合结构配置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柱身和所述第二拼装面组合所形成的第二卡槽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拼装面配置为所述第一模组的模组底面,所述第二拼装面配置为所述第二模组的模组顶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配置为设置于所述模组顶面的搬运把手,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搬运把手上。
可选地,所述搬运把手为U形把手,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设置于所述U形把手的两个弯折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合结构配置为所述弯折端相对所述模组顶面倾斜布置所形成的限位止挡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合结构配置为所述弯折端上设置环形卡槽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卡合构件配置为插装于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之间的插片结构,所述第一卡位和所述第二卡位均设置于所述插片结构的插入端。
可选地,所述插片结构背离所述插入端的一侧设置有弯折翻边。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模组间固定结构, 包括第一拼装面、第二拼装面和卡合构件,其中,第一拼装面设置于第一模组, 第一拼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二拼装面设置于第二模组,且与第一拼装面相适配,第二拼装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和与第二定位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凸起;卡合构件插装于第一拼装面与第二拼装面之间,且包括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另外第一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位卡合适配的第一卡合结构, 第二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位卡合适配的第二卡合结构。该模组间固定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需要拼装固定时,通过将第一模组的第一拼装面与第二模组的第二拼装面相对并拼合,第一拼装面上的第一定位凸起会与第二拼装面上第一定位凹槽配合, 同时,第二拼装面上的第二定位凸起会与第一拼装面上的第二定位凹槽配合,实现拼装定位,能够避免第一拼装面与第二拼装面出现错位;另外, 由于第一定位凸起上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 第二定位凸起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 因此通过在第一拼装面与第二拼装面之间插入卡合构件,并使卡合构件的第一卡位与第一卡合结构卡合, 同时第二卡位与第二卡合结构卡合,使得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在拼装方向均相对卡合构件固定,继而限制了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沿拼装方向运动, 因此上述模组间固定结构能够保证相邻两个模组(也即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固定安装, 同时拆装十分方便,仅需撤走卡合构件即可轻松拆开两个模组之间的连接。相比于传统的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而言,减少现场的工具操作, 简化固定流程,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减少了螺栓安装孔的压焊螺母的焊接安装,继而减少了对箱体密闭的影响以及螺纹滑丝等不良操作,大大提升了安装及拆卸操作的便捷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组,包括第一拼装面和/或第二拼装面;其中,所述第一拼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拼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凸起;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用于与相邻模组的第二拼装面上的第一定位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用于与相邻所述模组的第二拼装面上的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上设置于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及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用于与插装至相邻两个模组之间的同一卡合构件卡合以固定相邻两个所述模组。由于前述模组间固定结构具有前述技术效果,而该模组继承了前述模组间固定结构的核心思想,二者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该模组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组系统,包括多个堆叠拼装的模组,相邻两个所述模组之间通过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进行拼装固定。由于上述模组间固定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因此具有该模组间固定结构的模组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模组堆叠拼装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模组拼装之前在第一视角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模组拼装之前在第二视角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合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模组拼装之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1-图5中:
第一模组1、第一拼装面10、第一定位凸起101、第一卡合结构1010、第二定位凹槽102;
第二模组2、第二拼装面20、第一定位凹槽201、第二定位凸起202、第二卡合结构2020;
卡合构件3、第一卡位31、第二卡位32、 弯折翻边3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以解决模组间固定结构存在安装及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了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拼装面10、第二拼装面20和卡合构件3,为了方便描述,将相邻两个模组分别定义为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其中,第一拼装面10设置于第一模组1,第一拼装面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01和第二定位凹槽102;第二拼装面20设置于第二模组2,且与第一拼装面10相适配,第二拼装面20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101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201和与第二定位凹槽102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凸起202;卡合构件3插装于第一拼装面10与第二拼装面20之间,且包括第一卡位31和第二卡位32;另外,第一定位凸起10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位31卡合适配的第一卡合结构1010,第二定位凸起202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位32卡合适配的第二卡合结构2020。
该模组间固定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需要拼装固定时,通过将第一模组1的第一拼装面10与第二模组2的第二拼装面20相对并拼合,第一拼装面10上的第一定位凸起101会与第二拼装面20上第一定位凹槽201配合,同时,第二拼装面2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202会与第一拼装面10上的第二定位凹槽102配合,实现拼装定位,能够避免第一拼装面10与第二拼装面20出现错位;另外, 由于第一定位凸起101上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1010,第二定位凸起202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2020,因此通过在第一拼装面10与第二拼装面20之间插入卡合构件3,并使卡合构件3的第一卡位31与第一卡合结构1010卡合,同时第二卡位32与第二卡合结构2020卡合,使得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在拼装方向均相对卡合构件3固定,继而限制了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沿拼装方向运动, 因此上述模组间固定结构能够保证相邻两个模组(也即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的固定安装,同时拆装十分方便,仅需撤走卡合构件3即可轻松拆开两个模组之间的连接。相比于传统的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而言,减少现场的工具操作, 简化固定流程,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减少了螺栓安装孔的压焊螺母的焊接安装,继而减少了对箱体密闭的影响以及螺纹滑丝等不良操作, 大大提升了安装及拆卸操作的便捷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定位凸起101和第二定位凹槽102可以设计成均靠近第一拼装面10的外边沿布置,通过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有助于缩减卡合构件3上对应第一卡位31的插入端的插入深度;同理,第一定位凹槽201和第二定位凸起202也可以设计成均靠近第二拼装面20的外边沿布置。通过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的好处在于,有助于缩减卡合构件3上对应第二卡位32的插入端的插入深度。通过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卡合构件3能够与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的固定连接位置更加靠近第一拼装面10和第二拼装面20的边沿位置,插装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定位凸起101的数量优选设计成至少两个,且在第一拼装面10上沿第一拼装面10的周向边沿均匀布置;同理,第二定位凸起202的数量也优选设计成至少两个,且在第二拼装面20上沿第二拼装面20的周向边沿均匀布置。通过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一拼装面10与第二拼装面20之间定位更加稳定性及限位效果更佳。比如当第一定位凸起101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一定位凸起101在第一拼装面10上呈对角线布置或对称布置;又比如,当第二定位凸起202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二定位凸起202在第二拼装面20上呈对角线布置或对称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卡合构件3的卡合效果,第一定位凸起101与第二定位凹槽102一般采用临近布置,此时对应的第一定位凹槽201和第二定位凸起202也同样是临近布置,这样通过卡合构件3连接卡合后的锁紧效果更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凸起101上的第一卡合结构1010、第二定位凸起202上的第二卡合结构2020及卡合构件3所构成的卡合结构,可以在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之间拼装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其具体布置数量及布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定位凸起101具体可以配置为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的末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卡合结构1010配置为第一限位部、第一定位柱的柱身和第一拼装面10组合所形成的第一卡槽结构,比如,第一定位凸起101可以设计成定位螺钉的结构形式,定位螺钉的钉帽构成第一限位部,卡合构件3的第一卡位31设计成U型卡槽结构,该U型卡槽结构的槽宽大于定位螺钉的钉柱直径且小于钉帽的外径。通过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使得第一定位凸起101及其上的第一卡合结构1010的加工制作更加简单便捷,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第一限位部设计成与第一定位凸起101呈一定角度布置的侧向延伸部,只要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即可,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同理,上述第二定位凸起202也可以配置为第二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的末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卡合结构2020配置为第二限位部、第二定位柱的柱身和第二拼装面20组合所形成的第二卡槽结构,比如,第二定位凸起202可以设计成定位螺钉的结构形式,定位螺钉的钉帽构成第二限位部,卡合构件3的第二卡位32设计成U型卡槽结构,该U型卡槽结构的槽宽大于定位螺钉的钉柱直径且小于钉帽的外径。通过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使得第二定位凸起202及其上的第二卡合结构2020的加工制作更加简单便捷,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结构形式, 比如第二限位部设计成与第二定位凸起202呈一定角度布置的侧向延伸部,只要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即可,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 当相邻两个模组(也即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采用上下堆叠的方式拼装时,上述第一拼装面10具体可以配置为第一模组1的模组底面,第二拼装面20配置为第二模组的模组顶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之间的拼装可以是上下堆叠的方式拼装,也可以是水平方向上拼装,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配置,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另外,上述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并不具体指代某一模组,其仅仅是为了用于区分相邻两个模组,以方便描述。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定位凸起202具体可以配置为设置于模组顶面的搬运把手,第二卡合结构2020设置于搬运把手上。通过将第二定位凸起201设计搬运把手的结构形式,使得第二定位凸起202不仅能够实现其原本的限位及定位作用,而且使得模组的搬运、组装及拆卸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搬运把手具体可以设计为U形把手,第二卡合结构2020设置于U形把手的两个弯折端。通过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使得一个搬运把手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二卡合结构2020,结构利用更加合理。当然可以理解的是,U形把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搬运把手的结构形式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结构形式的把手结构,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具体可以配置为弯折端相对模组顶面倾斜布置所形成的限位止挡结构,该限位止挡结构能够与卡合构件3上的第二卡位32卡合实现限制卡合构件3相对第二模组2的相对运动。通过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使得第二卡合结构2020的结构更加简单,充分利用了U形把手本身的结构。
当然可理解的是,上述结构形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第二卡合结构2020配置为弯折端上设置环形卡槽的结构,卡合构件3的第二卡位32与该环形卡槽的结构卡合适配。通过设计成环形卡槽的结构形式,使得第二卡合结构2020与第二卡位32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卡合构件3具体可以配置为插装于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之间的插片结构, 第一卡位31和第二卡位32均设置于插片结构的插入端。通过设计成插片结构,使得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装配后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模组1与第二模组2之间的间隙更小仅需预留插片结构的厚度空间即可。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插片结构背离插入端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弯折翻边33。通过设计该弯折翻边33,一方面能够避免卡合构件3插入深度过深导致拔出不方便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弯折翻边33的结构本身更加方便操作者进行拔出操作,此外,弯折翻边33还能够防止卡合构件3的外边沿划伤其临近的电气结构及部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组,包括第一拼装面10和/或第二拼装面20;其中,第一拼装面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01和第二定位凹槽102,第二拼装面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201和第二定位凸起202;且第一定位凸起101用于与相邻模组的第二拼装面20上的第一定位凹槽201相适配,第二定位凹槽102用于与相邻模组的第二拼装面2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202相适配, 第一定位凸起101上设置于第一卡合结构1010,第二定位凸起202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2020,第一卡合结构1010及第二卡合结构2020用于与插装至相邻两个模组之间的同一卡合构件3卡合以固定相邻两个模组。由于前述模组间固定结构具有前述技术效果,而该模组继承了前述模组间固定结构的核心思想,二者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该模组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 当该模组作为拼装的端部模组时, 比如作为模组系统的最底层的底座模组时,其可以仅包括第二拼装面20及其上对应的结构;又比如作为模组系统的最顶层的顶盖模组时,其可以仅包括第一拼装面10及其对应的结构。当该模组作为拼装的中部模组时,其需要同时包括第一拼装面10及其对应的结构和第二拼装面20及其上对应的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组系统,包括多个堆叠拼装的模组,相邻两个模组之间通过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进行拼装固定。由于上述模组间固定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因此具有该模组间固定结构的模组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组系统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户储系统,堆叠拼装的模组具体可以是电池模块、电池控制器及底座等模块。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快速安装的户储系统而言,多采用航插的点连接技术, 而相邻两个模组采用上述模组间固定结构进行拼装固定,还避免推动带来的航插拉弧的风险。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 “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 “/”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 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 “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另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 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拼装面(10),设置于第一模组(1),所述第一拼装面(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01)和第二定位凹槽(102);
第二拼装面(20),设置于第二模组(2),且与所述第一拼装面(10)相适配,所述第二拼装面(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201)和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102)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凸起(202);
卡合构件(3),插装于所述第一拼装面(10)与所述第二拼装面(20)之间,且包括第一卡位(31)和第二卡位(32);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31)卡合适配的第一卡合结构(1010),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0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位(32)卡合适配的第二卡合结构(2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102)均靠近所述第一拼装面(10)的外边沿布置;
和/或,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01)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02)均靠近所述第二拼装面(20)的外边沿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所述第一拼装面(10)上沿所述第一拼装面(10)的周向边沿均匀布置;
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0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所述第二拼装面(20)上沿所述第二拼装面(20)的周向边沿均匀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配置为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末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卡合结构(1010)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柱身和所述第一拼装面(10)组合所形成的第一卡槽结构;
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02)配置为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末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配置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柱身和所述第二拼装面(20)组合所形成的第二卡槽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装面(10)配置为所述第一模组(1)的模组底面,所述第二拼装面(20)配置为所述第二模组(2)的模组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02)配置为设置于所述模组顶面的搬运把手,所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设置于所述搬运把手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把手为U形把手,所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设置于所述U形把手的两个弯折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配置为所述弯折端相对所述模组顶面倾斜布置所形成的限位止挡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配置为所述弯折端上设置环形卡槽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构件(3)配置为插装于所述第一模组(1)与所述第二模组(2)之间的插片结构,所述第一卡位(31)和所述第二卡位(32)均设置于所述插片结构的插入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组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结构背离所述插入端的一侧设置有弯折翻边(33)。
12.一种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拼装面(10)和/或第二拼装面(20);
其中,所述第一拼装面(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01)和第二定位凹槽(102),所述第二拼装面(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201)和第二定位凸起(202);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用于与相邻模组的第二拼装面(20)上的第一定位凹槽(201)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凹槽(102)用于与相邻所述模组的第二拼装面(2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202)相适配,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01)上设置于第一卡合结构(1010),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02)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2020),所述第一卡合结构(1010)及所述第二卡合结构(2020)用于与插装至相邻两个模组之间的同一卡合构件(3)卡合以固定相邻两个所述模组。
13.一种模组系统,包括多个堆叠拼装的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模组之间通过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模组间固定结构进行拼装固定。
CN202322198458.X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Active CN220776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8458.XU CN22077620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8458.XU CN22077620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6204U true CN220776204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5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8458.XU Active CN22077620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6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7689A1 (en) Mounting component and assembly of mounting component
CN220776204U (zh) 一种模组间固定结构、模组及模组系统
CN11547348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用钢边框组件及其生产组装方法
US9097003B1 (en) Saddle bracket assemblies
CN209806222U (zh) 一种工控机箱结构
KR102120949B1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장치용 보조 프레임의 연결장치 및 보조 프레임 제조방법
CN219677467U (zh) 用于电池箱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柜
CN212743526U (zh) 一种泳池壁连接结构
CN221058233U (zh) 光伏组件夹具和光伏系统
CN218721924U (zh) 一种侧板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19733843U (zh) 插接式管连接结构
CN219875548U (zh) 紧固组件及光伏板支架
CN212587338U (zh) 车载电源磁元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180727U (zh)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CN219227140U (zh) 一种新型强电桥架连接件
CN216161542U (zh) 一种组装式软磁合金铁芯
CN215663801U (zh) 滑板车的车架及滑板车
CN211874079U (zh) 一种稳固存放装置
CN220087212U (zh) 型材压件以及型材
CN219035225U (zh) 一种h型拼接连接件
CN220550728U (zh) 彩钢板洁净室
CN220337250U (zh) 密封铆接螺母
JP2013157175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用コネクタ構造
CN213879426U (zh) 一种避让式定子线圈绝缘骨架及其直流无刷电机
CN219433145U (zh) 一种卡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