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2476U -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2476U
CN220772476U CN202322668065.0U CN202322668065U CN220772476U CN 220772476 U CN220772476 U CN 220772476U CN 202322668065 U CN202322668065 U CN 202322668065U CN 220772476 U CN220772476 U CN 220772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piece
air
leakage detection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80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勇
董宇
杨伟
钟俊
陈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an Technology Nei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an Technology Nei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an Technology Nei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an Technology Nei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80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2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2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2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机构,用于安装待检测件;充气机构,能够与安装于安装机构上的待检测件的进气端连通,充气机构可受控地连通待检测件与气源以向待检测件内通气或断开待检测件与气源的连通;封堵机构,用于封堵待检测件的出气端,以防止待检测件的出气端与外界连通;压力检测件,与待检测件连通,以用于检测待检测件中的压力。在待检测件(如空气加热器)安装于生产设备上之前即可对其进行漏气检测,漏气检测可以与设备整机装配工序同时进行,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存在漏气时只需要将待检测件从安装机构上拆下即可,避免了因待检测件漏气反复拆装而造成的人力浪费。

Description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加热器是主要对气体流进行加热的电加热设备。一般地,空气加热器连接有热电偶,以便于检测被空气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的温度。而热电偶通过连接块与空气加热器相连,连接块与空气加热器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处具有漏气风险。同时,空气加热器其他螺纹连接的部位(如气接头)也存在漏气风险。
为了避免上述螺纹连接的部位漏气,而导致温度无法加热至目标温度,需要在螺纹连接处打密封胶进行密封,但是密封胶的质量不可达到100%密封,打密封胶上机台后仍然存在漏气的情况。为了保证不漏气,打密封胶后的空气加热器只能安装在生产设备上测试是否漏气,而整个测试过程中需要设备整机装配完成才能检测,若存在漏气现象需要对设备进行拆卸,使得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漏气测试方式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一种漏气检测装置,包括:
安装机构,用于安装待检测件;
充气机构,能够与安装于所述安装机构上的待检测件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充气机构可受控地连通待检测件与气源以向待检测件内通气或断开待检测件与气源的连通;
封堵机构,用于封堵待检测件的出气端,以防止待检测件的出气端与外界连通;
压力检测件,与待检测件连通,以用于检测待检测件中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路与控制阀,所述充气管路连通于待检测件与气源之间,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充气管路上,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管路的通断,以控制待检测件与气源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机构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位,每个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一个待检测件;
所述充气机构的数量与所述安装位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充气机构与安装于与其相对应所述安装位的待检测件连通;所述封堵机构及所述压力检测件的数量与所述充气机构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封堵机构用于封堵一个待检测件,每个所述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一个待检测件中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夹持安装于所述安装机构上的待检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还包括保压管路及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待检测件的进气端、所述充气机构及所述保压管路连通;
所述压力检测件安装于所述保压管路上,所述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保压管路中的压力,以检测待检测件中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第二三通阀及封堵管路,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待检测件、所述封堵管路的两端连通。
一种漏气检测系统,包括移动装置及如上述的漏气检测装置,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可受控地带动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架体及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及所述漏气检测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架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以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充气机构中气体的压力;和/或
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油雾分离器,所述油雾分离器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以用于吸收进入所述充气机构中气体的油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用于所述漏气检测系统的供电;和/或
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空气开关,所述空气开关用于所述漏气检测系统的电路的通断。
上述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在待检测件(如空气加热器)安装于生产设备上之前即可对其进行漏气检测,即为,整个测试过程不需要设备整机装配完成即可检测,漏气检测可以与设备整机装配工序同时进行,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存在漏气时只需要将待检测件从安装机构上拆下即可,避免了因待检测件漏气反复拆装而造成的人力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气检测装置在安装有待检测件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气检测系统的轴测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漏气检测系统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漏气检测系统的移动装置的轴测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漏气检测系统的又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漏气检测系统的局部结构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漏气检测系统;100、漏气检测装置;10、安装机构;11、安装位;20、充气机构;21、充气管路;22、控制阀;30、封堵机构;31、第二三通阀;32、封堵管路;40、压力检测件;50、夹持件;60、保压管路;70、第一三通阀;80、连通管路;90、支架;200、移动装置;201、架体;202、万向轮;300、电控箱;400、减压阀;500、油雾分离器;600、电源;700、空气开关;2000、待检测件;3000、热电偶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漏气检测装置100,以用于检测待检测件2000是否漏气。一些实施例中,待检测件2000为空气加热器。可以理解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待检测件2000的种类不作限定。
漏气检测装置100包括安装机构10、充气机构20、封堵机构30及压力检测件40。安装机构10用于安装待检测件2000,充气机构20能够与安装于安装机构10上的待检测件2000的进气端连通,封堵机构30用于封堵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以防止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与外界连通。其中,充气机构20可受控地连通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或者断开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的连通。当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连通时,充气机构20能够向待检测件2000内充气,具体地,气源能够向充气机构20提供压缩空气;而当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断开时,气源内的气体不可通过充气机构20进入待检测件2000中。压力检测件40与待检测件2000连通,以用于检测待检测件2000中的压力。
当待检测件2000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将待检测件2000安装于安装机构10上,并使得充气机构20与封堵机构30分别与待检测件2000的进气端与出气端连通。控制充气机构20使得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连通,此时气源能够经充气机构20向待检测件2000内充气。而当充气机构20向待检测件2000充气的过程中,封堵机构30将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封闭,随着待检测件2000内气体的累积,待检测件2000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压力检测件40检测到待检测件2000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控制充气机构20使得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断开,此时待检测件2000处于保压状态。待保压至预设时长时,压力检测件40检测待检测件2000内的压降范围小于设定阈值时,则证明待检测件2000不漏气,而当压降范围大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时,则证明待检测件2000漏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气检测装置100,在待检测件2000(如空气加热器)安装于生产设备上之前即可对其进行漏气检测,即为,整个测试过程不需要设备整机装配完成即可检测,漏气检测可以与设备整机装配工序同时进行,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存在漏气时只需要将待检测件2000从安装机构10上拆下即可,避免了因待检测件2000漏气反复拆装而造成的人力浪费。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2,安装机构10包括安装板,待检测件2000安装于安装板上。漏气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夹持件50,夹持件50设于安装板上,用于夹持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待检测件2000,以使得待检测件2000能够牢固固定于安装板上。可以想到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待检测件200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于安装机构10上,如安装机构10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有卡槽,待检测件2000卡接于卡槽内。
继续参阅图1,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位11,每个安装位11用于安装一个待检测件2000。充气机构20的数量与安装位1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充气机构20与安装于与其相对应的安装位11的待检测件2000连通。封堵机构30及压力检测件40的数量与充气机构20的数量相等,每个充气机构20用于封堵一个待检测件2000,每个压力检测件40用于检测一个待检测件2000中的压力。这样设置,每次能够检测多个待检测件2000是否漏气,以提高检测效率。
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板上设有四个安装位11,安装板上能够同时安装四个待检测件2000,此时,充气机构20、封堵机构30及压力检测件40也均为四个,以便于同时对四个待检测件2000进行漏气检测。可以理解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安装板设置的安装位11的数量不作限定,同时,对于充气机构20、封堵机构30及压力检测件40的数量也不作限定。
进一步,对应每个安装位11设有夹持件50,具体地,对应一个安装位11设有至少一个管夹,以便于夹持及放松呈管状的待检测件2000,管夹的设置便于夹持呈管状的空气加热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每个安装位11设有两个管夹,以保证待检测件2000牢固固定于安装板上。
一些实施例中,充气机构20包括充气管路21与控制阀22,充气管路21连通于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之间,控制阀22安装于充气管路21上,以用于控制充气管路21的通断,进而控制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的通断。这样,通过开启控制阀22或者打开控制阀22即可控制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的连通或断开,较为便捷。
继续参阅图1及图2,漏气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保压管路60及第一三通阀70,保压管路60及第一三通阀70的数量与充气机构20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一三通阀70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待检测件2000的进气端、充气管路21及保压管路60连通。压力检测件40安装于保压管路60上,压力检测件40用于检测保压管路60中的压力,以检测待检测件2000中的压力。如此设置,当充气机构20向待检测件2000内充气时,由于保压管路60与待检测件2000连通,则保压管路60中的气压与待检测件2000相同,压力检测件40通过检测保压管路60中的压力即可获知待检测件2000内的压力,方便压力检测件40的安装。
一些实施例中,压力检测件40为数显压力表,数显压力表能够实时显示压力值,以便于操作员直观地观察待检测件2000内的压力。进一步,漏气检测装置100还包括支架90,压力检测件40安装于支架90上,支架90起到固定压力检测件40的作用。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漏气检测装置100也可以省略支架90,在此亦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漏气检测装置100还包括连通管路80,多根充气管路21远离第一三通阀70的一端与连通管路80连通,连通管路80与气源连通。连通管路80起到延长及汇集充气管路21的作用,以便于充气管路21与气源连通。当然,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漏气检测装置100也可以省略连通管路80,此时充气管路21直接与气源连通。
封堵机构30包括第二三通阀31及封堵管路32,第二三通阀31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待检测件2000、封堵管路32的两端连通,此时,封堵管路32形成环形管路。如此,当气体经待检测件2000进入封堵机构30中时,其能够经环形的封堵管路32再次流向待检测件2000,不会造成气体流向外界。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封堵机构30采用何种设置方式依据需要选择,只要能够实现封堵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以避免待检测件2000与外界连通的效果即可。
进一步,一些待检测件2000在正常工作时需要对流向其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如空气加热器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这样,在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设有热电偶安装板3000,以用于安装热电偶,热电偶能够对待检测件2000加热后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而当待检测件2000连接有热电偶时,封堵机构30设于热电偶安装板3000远离待检测件2000的一端,即为,封堵机构30通过热电偶安装板3000与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连通。
参阅图2及图3,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漏气检测系统1000,包括移动装置200及上述的漏气检测装置100,漏气检测装置100设于移动装置200上,移动装置200可受控地带动漏气检测装置100运动。这样设置,移动装置200能够带动漏气检测装置100移动至目标位置,不受设备位置区域的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移动装置200包括架体201及万向轮202,万向轮202及漏气检测装置100均安装于架体201上,移动装置200通过万向轮202能够实现万向移动。当然,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移动装置200的具体设置方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带动漏气检测装置100相对于地面移动即可。
可选地,架体20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形成,以提高架体201的结构强度。当然,架体201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备形成,如铁或者铝材质等制备形成。
一些实施例中,架体201为双层结构,漏气检测装置100设于上层,漏气检测系统1000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于下层。参阅图5及图6,控制模块电控箱300,电控箱30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备形成,结实耐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源600,电源600设于电控箱300内,用于漏气检测系统1000的供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空气开关700,空气开关700设于电控箱300内,用于漏气检测系统1000的电路的通断,以保证整个漏气检测系统1000的用电安全。
进一步,控制模块还包括减压阀400,减压阀400设于电控箱300外,以用于调节进入充气机构20中的气体的压力。控制模块还包括油雾分离器500,油雾分离器500设于电控箱300外,以用于吸收进入充气机构20中气体的油雾,达到净化流向充气机构20的气体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气检测系统1000的检测原理如下:
将待检测件2000安装到安装板上,通过夹持件50夹持固定。根据检测数量,可以一次性安装多个待检测件2000。待检测件2000固定好后,两端分别与充气机构20及封堵机构30连通,保压管路60通过第一三通阀70与待检测件2000及充气机构20均连通。依次开启空气开关700、减压阀400及控制阀22,让一定压力(200Kpa)的气体经过充气管路21进入到待检测件2000,气体充满封堵机构30及保压管路60。待压力检测件40检测保压管路60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关闭控制阀22和减压阀400。保压预设时长后观察,若保压管路60中的压降范围小于设定阈值(如小于60Kpa)时,则证明待检测件2000不漏气,而当压降范围大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如大于等于60Kpa),则证明待检测件2000漏气,需要重新打胶密封后再次检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机构(10),用于安装待检测件(2000);
充气机构(20),能够与安装于所述安装机构(10)上的待检测件(2000)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充气机构(20)可受控地连通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以向待检测件(2000)内通气或断开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的连通;
封堵机构(30),用于封堵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以防止待检测件(2000)的出气端与外界连通;
压力检测件(40),与待检测件(2000)连通,以用于检测待检测件(2000)中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20)包括充气管路(21)与控制阀(22),所述充气管路(21)连通于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之间,所述控制阀(22)安装于所述充气管路(21)上,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管路(21)的通断,以控制待检测件(2000)与气源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0)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位(11),每个所述安装位(11)用于安装一个待检测件(2000);
所述充气机构(20)的数量与所述安装位(11)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充气机构(20)与安装于与其相对应所述安装位(11)的待检测件(2000)连通;所述封堵机构(30)及所述压力检测件(40)的数量与所述充气机构(20)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封堵机构(30)用于封堵一个待检测件(2000),每个所述压力检测件(40)用于检测一个待检测件(2000)中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还包括夹持件(50),所述夹持件(50)设于所述安装机构(10),用于夹持安装于所述安装机构(10)上的待检测件(2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还包括保压管路(60)及第一三通阀(70),所述第一三通阀(70)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待检测件(2000)的进气端、所述充气机构(20)及所述保压管路(60)连通;
所述压力检测件(40)安装于所述保压管路(60)上,所述压力检测件(40)用于检测所述保压管路(60)中的压力,以检测待检测件(2000)中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30)包括第二三通阀(31)及封堵管路(32),所述第二三通阀(31)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待检测件(2000)、所述封堵管路(32)的两端连通。
7.一种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200)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漏气检测装置,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移动装置(200)上,所述移动装置(200)可受控地带动所述漏气检测装置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00)包括架体(201)及万向轮(202),所述万向轮(202)及所述漏气检测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架体(2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减压阀(400),所述减压阀(400)设于所述移动装置(200)上,以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充气机构(20)中气体的压力;和/或
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油雾分离器(500),所述油雾分离器(500)设于所述移动装置(200)上,以用于吸收进入所述充气机构(20)中气体的油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电源(600),所述电源(600)用于所述漏气检测系统的供电;和/或
所述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空气开关(700),所述空气开关(700)用于所述漏气检测系统的电路的通断。
CN202322668065.0U 2023-09-28 2023-09-28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Active CN220772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8065.0U CN220772476U (zh) 2023-09-28 2023-09-28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8065.0U CN220772476U (zh) 2023-09-28 2023-09-28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2476U true CN220772476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2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8065.0U Active CN220772476U (zh) 2023-09-28 2023-09-28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2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2024A (zh) 一种用pwm控制电磁阀的差压式气密检漏仪及其检漏方法
CN220772476U (zh) 漏气检测装置及漏气检测系统
CN109059211A (zh) 一种喷气增焓的变频系统停机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1097063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平衡“气-气-气”三相热交换系统
CN202686356U (zh)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CN116659776A (zh) 一种汽车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2147318A (zh) 高精密封管件气密自动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818431U (zh) 一种汽车空调部件气密性检测工装
CN114497640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箱体除湿结构
CN203479481U (zh) 一种安全阀泄压性能测试装置
CN107063578B (zh) 一种汽车干燥器检漏装置
CN112326150B (zh) 一种飞机机体结构气密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1678297A (zh) 一种海缆除气装置及海缆除气方法
CN206593817U (zh) 沥青洒布车导热油管路渗漏快速检测装置
CN215178447U (zh) 用于测试电池工件密封性的组件
CN214748885U (zh) 一种用于汽车检测的高低温性能环境舱
CN205936899U (zh) 一种可换向进气系统
CN209725583U (zh) 一种环保设备管路加热装置
CN216198892U (zh) 一种水泵耐水压测试系统
CN218801684U (zh) 一种加热管功率测试夹具
CN219064777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检测用多功能插接测漏设备
CN214471535U (zh) 一种空调管气密性检测用堵头
CN220381036U (zh) 一种保温性能检测装置
CN215726577U (zh) 一种用于检测多型腔产品的水检装置
CN220751524U (zh) 套管检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