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1907U -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1907U
CN220771907U CN202321175265.6U CN202321175265U CN220771907U CN 220771907 U CN220771907 U CN 220771907U CN 202321175265 U CN202321175265 U CN 202321175265U CN 220771907 U CN220771907 U CN 220771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gger
main body
lithium battery
anode material
battery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52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宝卫
佘潇
方派
何虎
胡悦
冯正鹏
闫唯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52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1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1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1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包括:匣钵主体,匣钵主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匣钵主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物料分隔件;物料分隔件由若干第一分隔板和若干第二分隔板组成,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低于匣钵主体的高度;若干第一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若干第二分隔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本申请实现了减少切刀和匣钵主体之间的碰撞,能够避免异物引入,提高匣钵使用寿命,并且在翻转时已分块的物料能够更好地排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匣钵底部的物料切分困难,容易在匣钵底面结块导致翻转不干净的问题。

Description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正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动力、数码、储能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加上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匣钵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烧结工具,其优异的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之间的均匀性,稳定材料的电性能。
当前所用匣钵,大多采用独立与匣钵外的单独切块装置,匣钵底部的正极材料平铺,得不到充分切块,加上切刀抬起后物料发生流动,导致匣钵底部材料之间发生粘连,形成大块状,不易于正向化学反应的进行,并且翻转时,正极材料与匣钵底部发生粘连,翻转不干净,部分正极材料重复烧结,损失材料的电性能,若进一步切块,切刀易于匣钵底部发生碰撞,降低匣钵使用寿命,且有引入异物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匣钵底部的物料切分困难,容易在匣钵底面结块导致翻转不干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该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包括:匣钵主体,所述匣钵主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物料分隔件;
所述物料分隔件由若干第一分隔板和若干第二分隔板组成,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匣钵主体的高度;
若干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若干所述第二分隔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
进一步的,第一分隔板的两端与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两端与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相抵。
进一步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高度的20%-50%。
进一步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垂直。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宽度的20%-30%;
相邻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宽度的20%-30%。
进一步的,匣钵主体的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凹槽的两侧具有倾斜的斜面,以使所述凹槽的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匣钵主体的四角设置为弧形的转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匣钵主体,所述匣钵主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物料分隔件;所述物料分隔件由若干第一分隔板和若干第二分隔板组成,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匣钵主体的高度;若干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若干所述第二分隔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达到了在预先形成在匣钵主体内的若干第一分隔板和若干第二分隔板将匣钵主体底部的物料分隔为若干块,在切块时切刀不用直接接触匣钵主体的底部,且在翻转时已被分块的物料能够更容易的脱离匣钵主体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切刀和匣钵主体之间的碰撞,能够避免异物引入,提高匣钵使用寿命,并且在翻转时已分块的物料能够更好地排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匣钵底部的物料切分困难,容易在匣钵底面结块导致翻转不干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1匣钵主体,2凹槽,3物料分隔件,31第一分隔板,32第二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当前所用匣钵,大多采用独立与匣钵外的单独切块装置,匣钵底部的正极材料平铺,得不到充分切块,加上切刀抬起后物料发生流动,导致匣钵底部材料之间发生粘连,形成大块状,不易于正向化学反应的进行,并且翻转时,正极材料与匣钵底部发生粘连,翻转不干净,部分正极材料重复烧结,损失材料的电性能,若进一步切块,切刀易于匣钵底部发生碰撞,降低匣钵使用寿命,且有引入异物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该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包括:匣钵主体1,匣钵主体1的上端呈开口设置,匣钵主体1的内底面设置有物料分隔件3;
物料分隔件3由若干第一分隔板31和若干第二分隔板32组成,第一分隔板31和第二分隔板32的高度低于匣钵主体1的高度;
若干第一分隔板31沿第一方向延伸,若干第二分隔板3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优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匣钵主体1内预设物料分隔件3,物料分隔件3由第一分隔板31和第二分隔板32组成,若干第一分隔板31沿第一方向延伸,若干第二分隔板32沿第二方向延伸,最终形成的物料分隔件3为网格状。在烧结之前,正极材料装入匣钵主体1内并振平后,位于匣钵主体1底部的材料由第一分隔板31和第二分隔板32分隔形成块状,在切块时,切刀不需要深入匣钵底部,减少切刀和匣钵之间的碰撞,避免异物引入,提高匣钵使用寿命,并且在翻转时已分块的物料能够更好地排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匣钵底部的物料切分困难,容易在匣钵底面结块导致翻转不干净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锂电池正极材料为改性镍钴锰酸锂,其中改性镍钴锰的摩尔比为x:y:z,其中x在1-99之间,y在1-99之间,z在1-99之间,x+y+z=100;的改性镍钴锰酸锂为单晶或多晶结构,的改性镍钴锰酸锂为掺杂型镍钴锰酸锂、包覆型镍钴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或者,正极材料为掺杂型镍钴锰酸锂,其掺杂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双掺杂,金属掺杂元素为Mg、Al、Rh、Zr、Ca、Ti、V中的一种或多种,非金属掺杂元素为F、N、C、S、P、Si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掺杂量分别为0-100000ppm。
或者,正极材料为包覆型镍钴锰酸锂,包覆层为非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非金属化合物为导电高分子,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S、C、P、Si、B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化合物为Al、Mg、Ca、Zr、Be、Ti、Zn的金属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包覆量为0-100000ppm,包覆厚度为0-100μm。
匣钵主体1的材质为氧化镁-莫来石-堇青石复合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匣钵主体1的规格为330mm*330mm*100mm平口或开口、330mm*330mm*110mm平口或开口、330mm*330mm*120mm平口或开口,φ120mm*125mm、φ320mm*160mm的一种或多种。匣钵主体1的重量要求,中心值为6.8kg,偏差不超过±3.0%。匣钵主体1中MgO含量为3-6%,AL2O3含量为40-45%,SiC2含量≥46%,体积密度>2.2g/cm3,显气孔率≤20。
为便于对匣钵主体1底部的物料充分分块,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隔板31的两端与匣钵主体1的内壁相抵,第二分隔板32的两端与匣钵主体1的内壁相抵。
进一步的,第一分隔板31和第二分隔板32的高度相同,第一分隔板31和第二分隔板32的高度为匣钵主体1的内壁高度的20%-50%。进一步的,相邻第一分隔板31之间的间距为匣钵主体1的内壁宽度的20%-30%;相邻第二分隔板32之间的间距为匣钵主体1的内壁宽度的20%-30%。
进一步的,匣钵主体1的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凹槽2。凹槽2的两侧具有倾斜的斜面,以使凹槽2的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匣钵主体1的四角设置为弧形的转角,转角圆弧为R=51mm。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匣钵主体,所述匣钵主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物料分隔件;
所述物料分隔件由若干第一分隔板和若干第二分隔板组成,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匣钵主体的高度;
若干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若干所述第二分隔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端与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两端与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高度的20%-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宽度的20%-30%;
相邻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匣钵主体的内壁宽度的2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主体的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具有倾斜的斜面,以使所述凹槽的开口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主体的四角设置为弧形的转角。
CN202321175265.6U 2023-05-12 2023-05-12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Active CN220771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5265.6U CN220771907U (zh) 2023-05-12 2023-05-12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5265.6U CN220771907U (zh) 2023-05-12 2023-05-12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1907U true CN220771907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5265.6U Active CN220771907U (zh) 2023-05-12 2023-05-12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1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8454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high rate capabili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97838B1 (ko) 미세구조화된 전극 구조
KR102094662B1 (ko) 공-압출된 3차원적 전지 전극
EP2749396B1 (en) Advanced, high power and energy battery electrode manufactured by co-extrusion printing
CN102867983A (zh) 一种非水二次锂电池
KR101599490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이차전지용 전극판과 이차전지
CN111164820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10756336B2 (e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KR20160085624A (ko) 에너지 밀도와 율특성이 향상된 이차 전지
KR100912788B1 (ko) 우수한 펄스 방전 특성의 전극조립체
KR101768752B1 (ko) 이차 전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및 상기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220771907U (zh)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所用匣钵装置
JPS58186162A (ja) 二次電池用補助亜鉛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73103B1 (ko)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US20230029367A1 (en) Hybrid solid-state cell with a sealed anode structure
JP4145762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20160329594A1 (en) Solid state battery
EP399308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on which resistance layer is formed
JP2022127181A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20963397U (zh) 磷酸铁锂电池极片以及磷酸铁锂电池
CN220400631U (zh) 一种集流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120099A1 (ja) ハニカム型セラミック正極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210926155U (zh) 电池及电池极片
CN220041905U (zh) 极片及电芯
JP7256702B2 (ja) 固体電解質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