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1488U - 冷柜 - Google Patents

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1488U
CN220771488U CN202322369872.2U CN202322369872U CN220771488U CN 220771488 U CN220771488 U CN 220771488U CN 202322369872 U CN202322369872 U CN 202322369872U CN 220771488 U CN220771488 U CN 220771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plate
evaporator
refrigerator
cold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98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伟
张书锋
李大伟
王瑞
郑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98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1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1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1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柜。冷柜包括内胆、回风盖板和蒸发器。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且内胆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位于内部空间内,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设有回风口,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内。其中,回风盖板内设有蓄冷装置。在回风盖板内设置蓄冷装置,在冷柜制冷时蓄冷装置蓄积冷量,在冷柜化霜时蓄冷装置吸收化霜外溢的热量,减少化霜对箱内的温度提升。

Description

冷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型卧式冷柜常用于商业领域,比如农贸市场(肉类、海鲜)售卖、茶叶售卖、小型零售批发(猪肉)等。此类冷柜产品容积较大(500L以上),产品长度一般在1.5m以上。目前市场上所有大型发泡门卧式冷柜一般采用直冷的制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开关门次数增加,冷柜内胆上会结霜甚至结冰,给用户带来除霜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存储空间降低、能耗上升的问题。
为解决直冷冷柜的除霜问题,风冷被用于替代直冷,开发了卧式风冷冷柜,现有技术已经逐渐向风冷系统发展,应用风冷系统的冷柜箱体内壁不会结霜。相关技术公开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所述内胆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位于所述内胆内,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所述送风风道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腔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腔的入口与所述储物腔相连通,以使所述送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储物腔后流至所述蒸发器腔内;多个蒸发器,多个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腔内。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卧式风冷冷柜内胆中形成风道用于出风,蒸发器腔连接风道为冷柜柜内进出风换热。由于蒸发器舱在箱内,需要定时化霜,化霜过程中回风盖板处的回风口无闭合,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回风口溢出进入箱内,加热箱内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在回风盖板内设置蓄冷装置,在冷柜制冷时蓄冷装置蓄积冷量,在冷柜化霜时蓄冷装置吸收化霜外溢的热量,减少化霜对箱内的温度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柜包括内胆、回风盖板和蒸发器。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且内胆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位于内部空间内,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设有回风口,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内。其中,回风盖板内设有蓄冷装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回风盖板包括第一盖板部和第二盖板部。第一盖板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盖板部的第一位置上凸形成安装槽。第二盖板部,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盖板部相连接。其中,第二盖板部设置有回风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蓄冷装置包括蓄冷盒和蓄冷件。蓄冷盒安装于第一盖板部的安装槽。蓄冷件设置于蓄冷盒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冷柜还包括导热筋条,一端连接于蓄冷盒,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盖板部的回风口下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安装槽与回风口位置对应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胆包括沿内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送风风道。冷柜还包括第一出风盖板,盖设于第一送风风道,第一出风盖板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盖板内表面设有第一上部蓄冷装置和第一下部蓄冷装置。其中,第一上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上方,第一下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胆还包括沿内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送风风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冷柜还包括第二出风盖板,盖设于第二送风风道,第二出风盖板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出风盖板内表面设有第二上部蓄冷装置和第二下部蓄冷装置。其中,第二上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上方,第二下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下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的一端,且第一蒸发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第二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的另一端,且第二蒸发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其中,回风口设置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冷柜包括内胆、回风盖板和蒸发器。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且内胆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通过送风风道将冷风吹向内部空间,实现内部空间的整体降温。回风盖板位于内部空间内,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设有回风口,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内。蒸发器对箱内回风进行换热降温,之后回风在风机的驱动下经送风风道流入内胆的内部空间形成制冷出风循环。进一步地,回风盖板内设有蓄冷装置。在冷柜处于常规制冷阶段,蓄冷装置吸收蒸发器腔内冷量和回风冷量达到冷稳定。在冷柜处于化霜阶段,加热装置升温化霜,热量外溢向回风口,蓄冷装置换热吸收热量,减少化霜对箱内的温度提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中第二出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柜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中第一出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中回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中回风盖板和蓄冷装置、导热筋条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中回风盖板和蒸发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处于满载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处于满载状态时顶层载物包M摆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胆;11:第一侧壁;
20:回风盖板;21:第一盖板部;211:安装槽;22:第二盖板部;221:回风口;
31:第一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
40:蓄冷装置;41:第一上部蓄冷装置;42:第一下部蓄冷装置;43:第二上部蓄冷装置;44:第二下部蓄冷装置;
50:导热筋条;
61:第一出风盖板;611:第一出风口;62:第二出风盖板;621: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型卧式冷柜常用于商业领域,比如农贸市场(肉类、海鲜)售卖、茶叶售卖、小型零售批发(猪肉)等。此类冷柜产品容积较大(500L以上),产品长度一般在1.5m以上。目前市场上所有大型发泡门卧式冷柜一般采用直冷的制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开关门次数增加,冷柜内胆上会结霜甚至结冰,给用户带来除霜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存储空间降低、能耗上升的问题。
为解决直冷冷柜的除霜问题,风冷被用于替代直冷,开发了卧式风冷冷柜,现有技术已经逐渐向风冷系统发展,应用风冷系统的冷柜箱体内壁不会结霜。相关技术公开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所述内胆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位于所述内胆内,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所述送风风道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腔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腔的入口与所述储物腔相连通,以使所述送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储物腔后流至所述蒸发器腔内;多个蒸发器,多个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腔内。
现有卧式风冷冷柜内胆中形成风道用于出风,蒸发器腔连接风道为冷柜柜内进出风换热。由于蒸发器舱在箱内,需要定时化霜,化霜过程中回风盖板处的回风口无闭合,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回风口溢出进入箱内,加热箱内负载。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冷柜,在回风盖板20内设置蓄冷装置40,在冷柜制冷时蓄冷装置40蓄积冷量,在冷柜化霜时蓄冷装置40吸收化霜外溢的热量,减少化霜对箱内的温度提升。
结合图1-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包括内胆10、回风盖板20和蒸发器。内胆10围合出内部空间,且内胆10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20位于内部空间内,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20设有回风口221,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221流入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内。其中,回风盖板20内设有蓄冷装置40。
冷柜包括内胆10、回风盖板20和蒸发器。内胆10围合出内部空间,且内胆10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通过送风风道将冷风吹向内部空间,实现内部空间的整体降温。回风盖板20位于内部空间内,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20设有回风口221,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221流入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内。蒸发器对箱内回风进行换热降温,之后回风在风机的驱动下经送风风道流入内胆10的内部空间形成制冷出风循环。进一步地,回风盖板20内设有蓄冷装置40。在冷柜处于常规制冷阶段,蓄冷装置40吸收蒸发器腔内冷量和回风冷量达到冷稳定。在冷柜处于化霜阶段,加热装置升温化霜,热量外溢向回风口221,蓄冷装置40换热吸收热量,减少化霜对箱内的温度提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回风盖板20包括第一盖板部21和第二盖板部22。第一盖板部2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盖板部21的第一位置上凸形成安装槽211。第二盖板部2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盖板部21相连接。其中,第二盖板部22设置有回风口221。
第一盖板部21上凸形成安装槽211,为蓄冷装置40提供安装位点,且安装槽211面对蒸发器腔,可在冷柜处于制冷状态时吸收蒸发器腔的冷量并达到冷稳定储存冷量。第二盖板部22设有回风口221,安装槽211位于回风口221的上方,可蓄积回风口221回风的冷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蓄冷装置40包括蓄冷盒和蓄冷件。蓄冷盒安装于第一盖板部21的安装槽211。蓄冷件设置于蓄冷盒内。
蓄冷盒安装于安装槽211,蓄冷盒内设置蓄冷件,蓄冷件由蓄冷材料组成。具体地,蓄冷材料可采用有机、无机或共晶相变材料。采用内设蓄冷材料的蓄冷盒作为蓄冷装置40,盒体可按安装槽211尺寸制作,蓄冷装置40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蓄冷盒包括高导热材料盒体,例如石墨烯复合材料盒体。蓄冷盒高导热性能可提高蓄冷材料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冷柜还包括导热筋条50,一端连接于蓄冷盒,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盖板部22的回风口221下方。
导热筋条50一端连接蓄冷盒,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盖板部22的回风口221下方。在内胆10处于化霜状态时,蓄冷盒吸收的热量可沿导热筋条50输送至第二盖板部22下部,可以减少第一盖板部21负载升温过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安装槽211与回风口221位置对应设置。安装槽211对应于回风口221设置可以便于蓄冷装置40吸收内胆10制冷时回风的冷量,使蓄冷装置40达到冷稳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胆10包括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侧壁11,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送风风道。冷柜还包括第一出风盖板61,盖设于第一送风风道,第一出风盖板61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611。
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送风风道,通过第一送风风道将制冷风吹向内胆10内使内胆10中降温以低温储存物品。第一出风盖板61的设置可以隔绝风道,防止风道内被储物阻挡影响出风。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盖板61内表面设有第一上部蓄冷装置41和第一下部蓄冷装置42。其中,第一上部蓄冷装置41位于第一出风口611的上方,第一下部蓄冷装置42位于第一出风口611的下方。
可以理解为,第一上部蓄冷装置41和第一下部蓄冷装置42位于第一出风口611的两端,可以吸收外溢的热量,防止热量通过第一出风口611进入内胆10内,使内胆10内升温负载增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胆10还包括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送风风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11相对设置。冷柜还包括第二出风盖板62,盖设于第二送风风道,第二出风盖板62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621。
同样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送风风道,通过第二送风风道将制冷风吹向内胆10内使内胆10中降温以低温储存物品。第二出风盖板62的设置可以隔绝风道,防止风道内被储物阻挡影响出风。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出风盖板62内表面设有第二上部蓄冷装置43和第二下部蓄冷装置44。其中,第二上部蓄冷装置43位于第二出风口621的上方,第二下部蓄冷装置44位于第二出风口621的下方。
可以理解为,第二上部蓄冷装置43和第二下部蓄冷装置44位于第二出风口621的两端,可以吸收外溢的热量,防止热量通过第二出风口621进入内胆10内,使内胆10内升温负载增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第一蒸发器31设置于蒸发器腔的一端,且第一蒸发器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第二蒸发器32设置于蒸发器腔的另一端,且第二蒸发器3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其中,回风口221设置于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使第一蒸发器31位于蒸发器腔的一端,第二蒸发器32位于蒸发器腔的另一端,可以使冷柜内部的制冷效率更高。进一步地,使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这样可以使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处于倾斜状态,这样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便于排出化霜水。具体地,第一角度可以为10°、15°、20°、25°、30°。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均设置有排水口,且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均向排水口倾斜,以便使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产生的除霜水从排水口流出冷柜。回风口221设置于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之间,可以使回风换热效率更高。
在回风盖板20处设置蓄冷装置40,并设置导热筋条50导热,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在内胆10处于常规制冷阶段,蓄冷装置40由于其特性吸收蒸发器腔和回风冷量,达到冷稳态。由于蒸发器腔内温度高于内胆10中温度,则蓄冷装置40蓄冷稳定后,其温度同样高于箱内温度。在内胆10处于化霜阶段,加热装置启动升温、热空气靠近回风口221,蓄冷装置40与空气换热吸收热空气的冷量,进而防止热空气自回风口221外溢至内胆10内使制冷负载增大。进一步地,蓄冷装置40还连接有导热筋条50,导热筋条50可将热量传递至第二盖板部22下部,可以减少第一盖板部21负载升温过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蜗壳出风口处设置有蓄冷装置40。
在第一出风盖板61设置第一上部蓄冷装置41和第一下部蓄冷装置42、在第二出风盖板62处设置第二上部蓄冷装置43和第二下部蓄冷装置44,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在内胆10处于常规制冷阶段,蓄冷装置40由于其特性吸收制冷风中的冷量,达到冷稳态。在内胆10处于化霜阶段,加热装置启动升温、热空气沿风道外溢并靠近第一出风口611和第二出风口621,位于第一出风口611、第二出风口621上下端的蓄冷装置40与空气换热吸收热空气的冷量,进而防止热空气自第一出风口611和第二出风口621外溢至内胆10内使制冷负载增大。
在回风盖板20处设置蓄冷装置40、第一出风盖板61设置第一上部蓄冷装置41和第一下部蓄冷装置42、在第二出风盖板62处设置第二上部蓄冷装置43和第二下部蓄冷装置44的情况下对冷柜内进行满载储温实验,对比加装蓄冷装置40后,顶层负载温升变化。其中,顶层载物包M摆放位置如图1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安装蓄冷装置40后冷柜化霜和停机过程中,M包温升值明显降低,效果明显。
表1、顶层M包停机及化霜温升变化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且内胆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
回风盖板,位于内部空间内,并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设有回风口,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内;
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内,
其中,回风盖板内设有蓄冷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盖板包括:
第一盖板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盖板部的第一位置上凸形成安装槽;
第二盖板部,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盖板部相连接,
其中,第二盖板部设置有回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包括:
蓄冷盒,安装于第一盖板部的安装槽;
蓄冷件,设置于蓄冷盒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筋条,一端连接于蓄冷盒,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盖板部的回风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安装槽与回风口位置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内胆包括沿内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送风风道;
冷柜还包括第一出风盖板,盖设于第一送风风道,第一出风盖板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第一出风盖板内表面设有第一上部蓄冷装置和第一下部蓄冷装置,
其中,第一上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上方,第一下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内胆还包括沿内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送风风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冷柜还包括第二出风盖板,盖设于第二送风风道,第二出风盖板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第二出风盖板内表面设有第二上部蓄冷装置和第二下部蓄冷装置,
其中,第二上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上方,第二下部蓄冷装置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
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腔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
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腔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角度,
其中,回风口设置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
CN202322369872.2U 2023-08-31 2023-08-31 冷柜 Active CN220771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9872.2U CN220771488U (zh) 2023-08-31 2023-08-31 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9872.2U CN220771488U (zh) 2023-08-31 2023-08-31 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1488U true CN220771488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9872.2U Active CN220771488U (zh) 2023-08-31 2023-08-31 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1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2049B2 (en) Refrigerator including cryogenic freezing compartment
EP2787308B1 (en) Refrigerator
US8099975B2 (en) Icemaker for a refrigerator
US9175893B2 (en) Refrigerator
US8429926B2 (en) Ice storage bin and icemaker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CN102317716B (zh) 冰箱
CN104641190A (zh) 冷藏库
KR102532244B1 (ko) 냉장고
CN102345959B (zh) 冰箱
US9316427B2 (en) Direct contact icemaker with chambered air cooling system
CN220771488U (zh) 冷柜
CN102353201A (zh) 风冷冰箱
US20160370048A1 (en) Ice making duct for refrigerator and ice making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5964702B2 (ja) 冷却庫
EP4273474A1 (en) Ice-making assembly and refrigerator
KR101316714B1 (ko) P.c.m 축냉식 저온저장고
CN220601898U (zh) 冷柜
CN220624579U (zh) 冷热柜
CN220771524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779U (zh) 制冷设备
CN219810096U (zh) 制冷设备
CN219995623U (zh) 冷柜
CN219803551U (zh) 冷柜
CN219222909U (zh) 铜铝管连接装置、蒸发器及制冷设备
CN220624578U (zh) 冷热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