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0752U -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0752U
CN220770752U CN202321819371.3U CN202321819371U CN220770752U CN 220770752 U CN220770752 U CN 220770752U CN 202321819371 U CN202321819371 U CN 202321819371U CN 220770752 U CN220770752 U CN 220770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uide rod
cam
piece
slid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93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azy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azy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azy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azy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93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0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0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0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包括第一夹持件、导向杆、第二夹持件、咬合件及凸轮锁紧件,导向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第二夹持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限定出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沿所述导向杆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空间的大小;咬合件设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导向杆;凸轮锁紧件包括凸轮和施压手柄,所述凸轮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所述施压手柄固定连接至所述凸轮,用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驱动所述凸轮旋转,使得所述凸轮推动所述咬合件向所述导向杆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实现了快速夹持固定,使用操作简便,夹持固定可靠稳定。

Description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背景技术
一些支架类产品,通常都具有夹持底座,通过夹持底座可以将该支架固定在桌面等物体上使用。以电子产品支架为例,电子产品支架是用于支撑固定电子产品的辅助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用户会利用电子产品支架将电子产品固定。
相关技术中的夹持底座,夹持不牢固,容易松动,无法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影响产品的使用。此外,为了增强夹持力,采用了较复杂的锁紧机构,如螺栓锁紧、卡扣锁紧等,但这些机构的可靠性较差,使用和调整也不太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持件;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
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限定出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沿所述导向杆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空间的大小;
咬合件,所述咬合件设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导向杆;
凸轮锁紧件,所述凸轮锁紧件包括凸轮和施压手柄,所述凸轮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所述施压手柄固定连接至所述凸轮,用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驱动所述凸轮旋转,使得所述凸轮推动所述咬合件向所述导向杆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在第二夹持件上设有咬合件和凸轮锁紧件,凸轮锁紧件包括凸轮和施压手柄,凸轮枢转连接在第二夹持件上,施压手柄固定连接至凸轮,在使用中,将固定物体置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夹持空间,滑动调节第二夹持件的位置夹持住固定物体,再操作施压手柄而驱动凸轮旋转,即可使得凸轮推动咬合件向导向杆靠近并咬合在导向杆上,如此,第二夹持件即可与导向杆锁紧固定,实现了快速夹持固定,使用操作简便,并且,利用凸轮迫使咬合件与导向杆锁紧,不仅其锁紧可靠稳固,而且第二夹持件能够在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位置调节并锁紧,实现夹持空间任意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夹持固定的可靠性。此外,该结构设计巧妙简单,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夹持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
滑套,所述滑套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咬合件设在所述滑套上;
夹持板,所述夹持板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位于所述滑套的下方;
所述凸轮枢转连接在所述滑套上,且所述凸轮具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在所述凸轮的轮面上间隔布置;
当所述施压手柄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第一凸出部推动所述咬合件向所述导向杆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凸出部推动所述夹持板向下滑动而夹紧所述夹持空间内的固定物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杆具有一受压面,所述受压面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设有咬合齿,用以咬合在所述受压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套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设在所述通孔内且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杆的方向可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套上设有两相对的耳座,两个所述耳座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凸轮通过枢转销枢接在两个所述耳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邻近所述导向杆,所述第二孔段和第一孔段之间形成一限位台阶面,
所述咬合件具有肩部,所述肩部被所述限位台阶面止挡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第二孔段的深度大于所述肩部的厚度,以使所述咬合件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杆的方向可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孔段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由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尺寸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套和夹持板之间设有浮动连接件,以使所述夹持板相对于所述滑套具有预定的浮动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连接件具有弹性,以使所述夹持板相对于所述滑套能够弹性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连接件包括:
弹簧,所述滑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夹持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
挡止件,所述挡止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定位柱的端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止件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咬合齿为环形齿、点状齿或条形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嵌设有金属镶件,所述金属镶件上形成有所述咬合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杆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受压面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咬合件相对,所述咬合件上所述咬合齿的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杆具有一受压面,所述受压面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受压面设有多个定位齿,多个所述定位齿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齿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或者,所述受压面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槽定位配合的定位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具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套接部具有环台部,所述滑套上设有与所述环台部相插接的环形槽。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具有如上所述的夹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为电子产品支架,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杆和电子产品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上,所述电子产品固定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用以固定电子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为坐姿矫正支架,所述支架还包括伸缩支撑杆和身体保持件,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上且可伸缩而调节所述坐姿矫正支架的高度,所述身体保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上,用以顶置在使用者的胸前侧,以保持身体姿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具有上述夹持机构,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夹持固定,使用操作简便,并且,利用凸轮迫使咬合件与导向杆锁紧,不仅其锁紧可靠稳固,而且第二夹持件能够在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位置调节并锁紧,实现夹持空间任意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夹持固定的可靠性。此外,该结构设计巧妙简单,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和咬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坐姿校正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夹持件;
P10、夹持空间;
20、导向杆;
201、定位齿;
S20、受压面;
30、第二夹持件;
301、滑套;
3011、耳座;
3012、定位柱;
H30、通孔;
H301、第一孔段;
H302、第二孔段;
H31、环形槽;
S30、限位台阶面;
302、夹持板;
3021、套接部;
3022、环台部;
303、浮动连接件;
3031、弹簧;
3032、挡止件;
H32、定位孔;
40、咬合件;
401、咬合齿;
402、肩部;
50、凸轮锁紧件;
501、凸轮;
501a、第一凸出部;
501b、第二凸出部;
502、施压手柄;
100、夹持机构;
200、支撑杆;
300、电子产品固定装置;
400、伸缩支撑杆;
500、身体保持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10、导向杆20、第二夹持件30、咬合件40和凸轮锁紧件50。
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以便于夹持固定物体。
导向杆20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0上。较佳地,导向杆20与第一夹持件10为一体成型结构,起到引导和稳定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
第二夹持件30套设在所述导向杆20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0之间限定出夹持空间P10。第二夹持件30能够沿所述导向杆20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空间P10的大小。例如第二夹持件30具有与导向杆20相适配的穿套孔,利用该穿套孔与导向杆20套接,实现第二夹持件30能够沿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进而调节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的夹持空间P10的大小。例如在图1至图2示例中,第二夹持件30向上滑动远离第一夹持件10,则两者之间的夹持空间P10增大,第二夹持件30向下滑动而靠近第一夹持件10,则两者之间的夹持空间P10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物体一般可以平面物体,也可以是非平面物体,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30上用于夹持固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与固定物体适配的形状构造,例如可以平面、曲面,或者二者组合的构造,以便同时应用平面物或非平面物。
咬合件40设在所述第二夹持件30上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导向杆20。该咬合件40是该夹持机构的一个关键部件,通常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以确保其强度和耐用性。较佳地,该咬合件40相对于第二夹持件30可以沿垂直于导向杆20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靠近或远离导向杆20。咬合件40的主要功能是在需要固定第二夹持件30时,咬合件40靠近导向杆20并咬合在导向杆20上,则咬合件40和第二夹持件30即可与导向杆20相对固定。
凸轮锁紧件50包括凸轮501和施压手柄502,所述凸轮501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30上,所述施压手柄502固定连接至所述凸轮501,用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驱动所述凸轮501旋转,使得所述凸轮501推动所述咬合件40向所述导向杆20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20上。较佳地,凸轮501与施压手柄502为一体式结构,结构强度更高,制作更加方便。
凸轮锁紧件50是夹持机构的另一个关键部件,其主要由凸轮501和施压手柄502组成。凸轮501在第二夹持件30上可枢转,在图2示例中,凸轮501绕水平轴线转动。施压手柄502可以供使用者操作进而驱动凸轮501转动,例如当向下按压或向上抬起施压手柄502时,即可驱动凸轮501转动。凸轮501和施压手柄502通常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以确保其强度和耐用性。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施压手柄502,驱动凸轮501旋转,使得凸轮501推动咬合件40向导向杆20靠近并咬合在导向杆20上,使得第二夹持件30与导向杆20相对锁紧固定,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即可保持相对固定,可以实现快速夹持固定,操作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30、导向杆20、咬合件40、凸轮锁紧件50通常由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或硬塑料,其中,为了确保咬合件40能够更加可靠地咬合在导向杆20,咬合件40与导向杆20接触的部分可以采用金属件,以便更可靠地咬合效果。
下面简单描述该夹持机构的使用过程:
将桌面等固定物体置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的夹持空间P10。
用户可以通过滑动第二夹持件30来调节夹持空间P10的大小,使其适应固定物体的尺寸。这个过程中,第二夹持件30沿着导向杆20滑动,导向杆20在这里起到了引导和稳定的作用。
当夹持空间P10调节到合适的大小后,用户可以操作施压手柄502,驱动凸轮501旋转。凸轮501的旋转会推动咬合件40向导向杆20靠近,使咬合件40与导向杆20紧密咬合,也即是,凸轮501顶压在咬合件40上,咬合件40受到凸轮501的压力而咬合在导向杆20上,从而将第二夹持件30牢固地固定在导向杆20上。
这样,固定物体就被牢牢地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在需要解除夹持时,用户只需要反向操作施压手柄502,使凸轮501反向旋转,咬合件40就会远离导向杆20,第二夹持件30就可以沿导向杆20滑动,从而释放固定物体。
整个使用过程操作简便,夹持固定可靠,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合下对于夹持固定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在第二夹持件30上设有咬合件40和凸轮锁紧件50,凸轮锁紧件50包括凸轮501和施压手柄502,凸轮501枢转连接在第二夹持件30上,施压手柄502固定连接至凸轮501,在使用中,将固定物体置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的夹持空间P10,滑动调节第二夹持件30的位置夹持住固定物体,再操作施压手柄502而驱动凸轮501旋转,即可使得凸轮501推动咬合件40向导向杆20靠近并咬合在导向杆20上,如此,第二夹持件30即可与导向杆20锁紧固定,实现了快速夹持固定,使用操作简便,并且,利用凸轮501迫使咬合件40与导向杆20锁紧,不仅其锁紧可靠稳固,而且第二夹持件30能够在沿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位置调节并锁紧,实现夹持空间P10任意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夹持固定的可靠性。此外,该结构设计巧妙简单,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成本低。
参照图1至图2及图5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杆20具有一受压面S20,所述受压面S20沿所述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咬合件40朝向所述受压面S20的表面设有咬合齿401,用以咬合在所述受压面S20上。
具体来说,受压面S20作为导向杆20上的一定区域,其长度方向与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一致。当需要锁紧第二夹持件30时,通过操作施压手柄502,驱动凸轮501旋转,凸轮501推动咬合件40的咬合齿401朝向受压面S20移动。当咬合齿401接触并顶压到受压面S20时,咬合齿401可以咬合在受压面S20上,实现第二夹持件30与导向杆20的锁紧。
由于受压面S20沿导向杆20长度方向延伸,所以第二夹持件30可以在导向杆20上任意位置锁紧。当需要调整第二夹持件30的位置时,松开施压手柄502,咬合件40的咬合齿401脱离受压面S20,第二夹持件30可以自由滑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再通过操作施压手柄502锁紧第二夹持件30。
本实施例中,受压面S20和咬合齿401的配合,不仅实现了第二夹持件30与导向杆20的可靠锁紧,还使得第二夹持件30可以在导向杆20的任意位置锁紧,方便了夹持空间P10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该夹持机构的使用灵活性。同时,咬合齿401咬合在受压面S20上的锁紧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更加稳定可靠,寿命长,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咬合齿401为环形齿、点状齿或条形齿。环形齿是一个环形状结构,齿的截面可以为三角性,且三角形的一个角作为齿的刃部,当该刃部与导向杆20上的受压面S20咬合时,则可以产生更强大的咬合作用,保证锁紧效果更加可靠。而点状齿可以是包括多个凸点组成,每个凸点可以设计成尖凸状,如此,也可以保证其强有力的咬合效果。而条形齿可以为一条或多条,其沿导向杆2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等结构,以确保具有更强的咬合力。
上述实施例中,受压面S20可以采用光滑表面,利用咬合齿401的咬合能力,仍然能够保证其锁紧的可靠性,而光滑表面有保证了第二夹持件30可以沿导向杆20在任意位置调节,提高了调节的精度。
参照图1至图3及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30包括滑套301和夹持板302,滑套301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20上,可以沿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套301的大小与导向杆20适配,保证其在导向杆20上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减少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咬合件40设在所述滑套301上,能够靠近或远离导向杆20。
夹持板302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20上且位于所述滑套301的下方。该夹持板302的作用是夹紧夹持空间P10内的固定物体。该夹持板302也可以沿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相对于第一夹持件10运动而改变夹持空间P10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板302和滑套301是两个独立部件,夹持板302和滑套301各自可以在导向杆20上滑动,此外,夹持板302也可以相对于滑套301在导向杆20滑动。
凸轮501枢转连接在所述滑套301上,且所述凸轮501具有第一凸出部501a和第二凸出部501b,所述第一凸出部501a和第二凸出部501b在所述凸轮501的轮面上间隔布置。
当所述施压手柄502驱动所述凸轮501旋转时,所述第一凸出部501a推动所述咬合件40向所述导向杆20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20上,所述第二凸出部501b推动所述夹持板302向下滑动而夹紧所述夹持空间P10内的固定物体。
也就是说,咬合件40和凸轮锁紧件50均设在滑套301上,而夹持板302相对于滑套301可以沿导向杆20滑动。在夹持固定物体的过程中,将固定物体置于第一夹持件10和夹持板302之间,滑动调节夹持板302,使得第一夹持件10和夹持板302夹住固定物体,再向下转动施压手柄502,此时,凸轮501转动,使得凸轮501上的第一凸出部501a先向靠近导向杆20的方向运动,进而对咬合件40施加压力,咬合件40即可咬合在导向杆20的受压面S20上。随着凸轮501的继续旋转,凸轮501上的第二凸出部501b对夹持板302施加向下的压力,夹持板302即可向下运动挤压固定物体,进而压紧固定物体,实现了将在夹持机构夹持固定在固定物体上。
本实施例中,从凸轮501转动过程来看,该凸轮501转动中第一凸出部501a先推动咬合件40将滑套301与导向杆20相对固定,起到限制夹持板302向上运动的作用,而第二凸出部501b随后推动夹持板302向下运动,产生一个下压的夹持动作,这种夹持动作,进一步实现将固定物体夹紧。由此,这种先锁紧再下压的结合动作,显著提高了夹持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锁紧和下压动作随着施压手柄502的下压一次性连续完成,其操作极为简单方便。
较佳地,为了方便咬合件40的安装,滑套301的侧壁设有通孔H30,咬合件40设在所述通孔H30内且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杆20的方向可浮动。也就是说,咬合件40嵌设在滑套301的侧壁中,并且能够沿滑套301的径向可以滑动一定距离。通孔H30的形状和尺寸与咬合件40的形状、尺寸向适配,以保证咬合件40在通孔H30内不会晃动,而只能沿垂直于导向杆20的方向浮动。例如咬合件40为矩形块状结构,对应的,通孔H30也采用矩形孔。
当向下转动施压手柄502时,凸轮501上的第一凸出部501a对咬合件40产生压力,使得咬合件40在通孔H30内向靠近导向杆20的方向运动而咬合在导向杆20的受压面S20上,由于咬合件40位于滑套301的侧壁的通孔H30中,咬合件40与导向杆20咬合固定,对应的,滑套301即可与导向杆20实现相对固定。采用这种嵌设的浮动结构,保证了咬合件40能够沿垂直于导向杆20的轴线方向稳定浮动,进而实现可靠的锁紧固定效果。此外,咬合件40的安装简单方便,结构也更加简单,可靠性更高。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杆20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受压面S20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咬合件40相对,所述咬合件40上所述咬合齿401所在的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该凹槽可以是一个较浅的浅槽。
在装配过程中,将夹持板302及滑套301穿套至导向杆20之后,再将咬合件40安装至滑套301上,例如将咬合件40装入至滑套301侧壁的通孔H30中,此时,咬合件40上的咬合齿401所在一端位于凹槽中,滑套301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凹槽对咬合件40上咬合齿401所在一端的限制,使得滑套301不能从导向杆20上滑脱。
换言之,利用凹槽的设计,能够与咬合件40配合,保证了装配完成后滑套301与导向杆20之间的稳定装配关系,防止滑套301可能从导向杆20上脱离等问题,由此,也提高了该夹持机构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套301上设有两相对的耳座3011,两个所述耳座3011分别位于所述通孔H30的两侧,所述凸轮501通过枢转销枢接在两个所述耳座3011之间。
较佳地,两个耳座3011与滑套301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耳座3011上分别设有销孔,凸轮501上也设有中心孔,枢转销穿过凸轮501的中心孔,且枢转销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耳座3011的销孔中,如此,实现凸轮501与滑套301之间的枢转连接。
本实施例中,采用枢转销将凸轮501枢转连接在两个耳座3011之间,使得该凸轮501转动更加可靠,转动过程中,也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保证了第一凸出部501a对咬合件40的推动作用,第二凸出部501b对夹持板302的推动作用的可靠性,使用寿命更长,不易损坏。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H30包括第一孔段H301和第二孔段H302,所述第一孔段H301邻近所述导向杆20,所述第二孔段H302和第一孔段H301之间形成一限位台阶面S30。
咬合件40具有肩部402,所述肩部402被所述限位台阶面S30止挡于所述第二孔段H302内,且所述第二孔段H302的深度大于所述肩部402的厚度,以使所述咬合件40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杆20的方向可浮动。
也就是说,通孔H30形成为一个台阶孔,利用台阶孔内的限位台阶面S30实现对咬合件40的限位。具体而言,将咬合件40装入台阶孔内,此时,咬合件40位于第一孔段H301内,而咬合件40上的肩部402位于第二孔段H302内,由于第二孔段H302的深度大于肩部402的厚度,所以,咬合件40在第一孔段H301内滑动时,对应的,肩部402也可以在第二孔段H302内滑动,同时,由于限位台阶面S30对肩部402的止挡作用,当咬合件40向导向杆20一侧滑动预定距离时,肩部402即可与限位台阶面S30相抵,通过限位台阶面S30限制了咬合件40向导向杆20一侧滑动的最大距离。
本实施例中,采用这种台阶孔的设计,既可以限制咬合件40向靠近导向杆20一侧滑动的最大距离,保证咬合件40能够充分咬合在导向杆20的受压面S20上,也可以限制咬合件40掉入至滑套301内,保证装配过程中,咬合件40只能单向装入,提高装配的可靠性。
有利地,第一孔段H301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由远离所述导向杆20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导向杆20的一端尺寸逐渐减小,这种锥形孔的设计,使得咬合件40向导向杆20一侧滑动时更加可靠,并且,也利于在解除锁紧时,咬合件40能够顺利地向远离导向杆20的方向复位,进而提高了解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6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套301和夹持板302之间设有浮动连接件303,以使所述夹持板302相对于所述滑套301具有预定的浮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夹持板302和滑套301之间通过浮动连接件303连接,保证了滑套301与夹持板302既可以同时上下滑动,也使得夹持板302相对于滑套301能够沿导向杆20滑动一定距离,也即是夹持板302相对于滑套301具有浮动距离。
这种结构设计,具有显著的优点:其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调节的第二夹持件30与第一夹持件10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将夹持板302和滑套301中的任意一个沿导向杆20滑动,此时,滑套301和夹持板302即可同时滑动,实现夹持空间P10的自由调节,防止了由于滑套301和夹持板302彼此独立,导致的需要同时握持滑套301和夹持板302滑动调节的不便问题。其二,在需要锁紧时,由于夹持板302相对于滑套301能够浮动,所以,按压施压手柄502过程中,凸轮501上的第二凸出部501b对夹持板302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夹持板302能够相对于滑套301向下运动而夹紧固定物体,也即是,保证夹持板302独立下压夹紧的功能。其三,这种结构也更加紧凑,从外部看,夹持板302和滑套301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组件的,如此,更加简洁,结构也更加可靠。
有利地,浮动连接件303具有弹性,以使所述夹持板302相对于所述滑套301能够弹性浮动,该弹性设计使得夹持板302与滑套301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保持相对靠近的紧凑状态,不会因为滑套301相对于夹持板302可滑动而变得松散。此外,在需要接触锁紧时,施压手柄502反向转动过程中,在弹性复位的作用下,夹持板302能够自动向上复位,进而恢复至与滑套301贴近的紧凑状态。
参照图6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浮动连接件303包括弹簧3031和挡止件3032,滑套301上设有定位柱3012,所述夹持板302上设有定位孔H32,所述定位柱3012穿设在所述定位孔H32中,所述弹簧3031套设在所述定位柱3012上。较佳地,定位柱3012与滑套301为一体式结构。
挡止件303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定位柱3012的端部,所述弹簧3031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302相抵,所述弹簧3031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止件3032相抵。示例性地,挡止件3032可以采用螺钉、螺栓等标准件,在定位柱3012的顶部设有螺纹孔,将螺钉拧入至螺纹孔中,使得螺钉的头部对弹簧3031起到止挡作用。
本实施例中,将弹簧3031套设在滑套301的定位柱3012上,并利用挡止件3032挡住弹簧3031,使得弹簧3031在位于挡止件3032和夹持板302之间。当施压手柄502下压时,第一凸出部501a对咬合件40施压而咬合在导向杆20上之后,第二凸出部501b对夹持板302产生向下的压力,则夹持板302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弹簧3031受到夹持板302的压力而被压缩。而当施压手柄502向上转动时,第二凸出部501b逐渐撤销对夹持板302的压力,夹持板302自动向上复位,则弹簧3031恢复形变而伸长。采用上述结构的浮动连接件303,其保证了夹持板302与滑套301之间弹性浮动连接的可靠性,此外,这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咬合件40朝向所述受压面S20的表面嵌设有金属镶件,所述金属镶件上形成有所述咬合齿401,金属镶件可以为不锈钢、铁、铝合金等金属材质。
也就是说,咬合件40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制成,而为了保障咬合齿401的结构强度,可以将咬合件40上镶嵌一个金属镶件,在金属镶件上形成咬合齿401,如此,金属材质的咬合齿401具有更高的强度,咬合作用更加可靠,并且,不易损坏,保证了该夹持机构长久使用的可靠性。此外,这种塑胶的咬合件40与金属镶件的组合结构,由于塑胶材质的使用,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其咬合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该咬合件40也可以采用整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如此,也能够保证金属材质的咬合齿401。当然,这种结构的成本相对更高。
参照图8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杆20具有一受压面S20,所述受压面S20沿所述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延伸。
受压面S20设有多个定位齿201,多个所述定位齿201沿所述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咬合件40朝向所述受压面S20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齿201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或者,受压面S20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咬合件40朝向所述受压面S20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槽定位配合的定位齿201。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受压面S20不是光滑平面,而是在受压面S20上设置定位槽或者定位齿201,对应的,在咬合件40上对应的表面设置定位齿201或定位槽,如此,利用受压面S20上的定位槽与咬合件40上的定位齿201,或者受压面S20上的定位齿201与咬合件40上的定位槽配合,实现咬合件40与导向杆20之间的锁紧固定,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其锁紧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受压面S20上设置的多个定位槽或定位齿201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夹持件30滑动的位置精度降低,也即是,只有定位槽与定位齿201刚好对准确的位置才属于锁紧位置。
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夹持板302的一侧具有套接部3021,所述套接部3021套设在所述导向杆20上,且所述套接部3021具有环台部3022,所述滑套301上设有与所述环台部3022相插接的环形槽H31。
利用套接部3021上的环台部3022与滑套301上的环形槽H31相插接,一方面,可以使得夹持板302与滑套301之间的整体性更好,另一方面,套接部3021与滑套301之间不会露出导向杆20的外壁,整体更加美观简洁,再一方面,保证了夹持板302和滑套301沿导向杆20滑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滑套301和夹持板302晃动等不稳定情况。
参照图10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具有如上所述的夹持机构100。所述支架为电子产品支架或坐姿矫正支架。
以电子产品支架为例,该电子产品支架还包括支撑杆200和电子产品固定装置300,支撑杆200的下端固定至上述夹持机构100的导向杆20上,电子产品固定装置300安装在支撑杆200的上端,电子产品可以固定在该电子产品固定装置300上,在使用中,将夹持机构100夹持在桌面等位置时,即可利用该支撑杆200将电子产品支撑在一定高度位置。
以坐姿矫正支架为例,该坐姿矫正支架还包括伸缩支撑杆400和身体保持件500,伸缩支撑杆4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100上且可伸缩而调节所述坐姿矫正支架的高度,所述身体保持件500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支撑杆400的另一端上,用以顶置在使用者的胸前侧,以保持身体姿态。在使用中,将夹持机构100夹持在桌面等位置时,即可利用该身体保持件500可以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具有上述夹持机构,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夹持固定,使用操作简便,并且,利用凸轮501迫使咬合件40与导向杆20锁紧,不仅其锁紧可靠稳固,而且第二夹持件30能够在沿导向杆20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位置调节并锁紧,实现夹持空间P10任意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夹持固定的可靠性。此外,该结构设计巧妙简单,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成本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件;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
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限定出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沿所述导向杆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空间的大小;
咬合件,所述咬合件设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导向杆;
凸轮锁紧件,所述凸轮锁紧件包括凸轮和施压手柄,所述凸轮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所述施压手柄固定连接至所述凸轮,用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驱动所述凸轮旋转,使得所述凸轮推动所述咬合件向所述导向杆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上;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滑套和夹持板,所述滑套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咬合件设在所述滑套上;所述夹持板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位于所述滑套的下方;所述凸轮枢转连接在所述滑套上,且所述凸轮具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在所述凸轮的轮面上间隔布置;
当所述施压手柄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第一凸出部推动所述咬合件向所述导向杆靠近并咬合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凸出部推动所述夹持板向下滑动而夹紧所述夹持空间内的固定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具有一受压面,所述受压面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设有咬合齿,用以咬合在所述受压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设在所述通孔内且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杆的方向可浮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上设有两相对的耳座,两个所述耳座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凸轮通过枢转销枢接在两个所述耳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邻近所述导向杆,所述第二孔段和第一孔段之间形成一限位台阶面;
所述咬合件具有肩部,所述肩部被所述限位台阶面止挡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第二孔段的深度大于所述肩部的厚度,以使所述咬合件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杆的方向可浮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由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尺寸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和夹持板之间设有浮动连接件,以使所述夹持板相对于所述滑套具有预定的浮动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件具有弹性,以使所述夹持板相对于所述滑套能够弹性浮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件包括:
弹簧,所述滑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夹持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
挡止件,所述挡止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定位柱的端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止件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齿为环形齿、点状齿或条形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嵌设有金属镶件,所述金属镶件上形成有所述咬合齿。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受压面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咬合件相对,所述咬合件上所述咬合齿所在的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具有一受压面,所述受压面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受压面设有多个定位齿,多个所述定位齿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齿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或者,所述受压面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受压面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槽定位配合的定位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具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套接部具有环台部,所述滑套上设有与所述环台部相插接的环形槽。
15.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电子产品支架,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杆和电子产品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上,所述电子产品固定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用以固定电子产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坐姿矫正支架,所述支架还包括伸缩支撑杆和身体保持件,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上且可伸缩而调节所述坐姿矫正支架的高度,所述身体保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上,用以顶置在使用者的胸前侧,以保持身体姿态。
CN202321819371.3U 2023-07-11 2023-07-11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Active CN220770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9371.3U CN220770752U (zh) 2023-07-11 2023-07-11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9371.3U CN220770752U (zh) 2023-07-11 2023-07-11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0752U true CN220770752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4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9371.3U Active CN220770752U (zh) 2023-07-11 2023-07-11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0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4303B2 (en) Sliding device used on the supporting shaft
US6220125B1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angle of ratchet wrench
US20100066147A1 (en) Chair Armrest having a Height Adjustable Function
US10082242B1 (en) Multidirectional fast tube-attachable frame
US6927972B1 (en) Concealed type hook structure adapted to secure a portable computer to a base member
US20120055309A1 (en) Vise clamping tool for table-type circular sawing machine
CN212131952U (zh) 转接座
US20200067290A1 (en) Wire pressing and holding device for an extension arm support mechanism
US9291178B2 (en) Bracket assembly and retaining device for collapsible stand
US20070164594A1 (en) Multi-functional armrest assembly
US10655781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placing rack
CN220770752U (zh)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CN111365361A (zh) 一种活节装配体
US6431486B1 (en) Braking structure for a tape measure
CN116817145A (zh) 夹持机构及具有它的支架
CN110822222B (zh) 扩充座
TWM559826U (zh) 自行車載運裝置之固定機構
US6742788B1 (en) Replaceable skate assembly
JP6917715B2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用フック装置
US10987193B2 (en) Clamping device
CN213207028U (zh) 夹持装置及移动终端夹具
TWI642392B (zh) 具有彈性墊的可攜式裝置架
US20050178937A1 (en) Paper holder attached to computer keyboards
JP4552042B2 (ja) スライドロック装置
CN211816664U (zh) 一种活动插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