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9185U - 置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置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9185U
CN220769185U CN202320566157.5U CN202320566157U CN220769185U CN 220769185 U CN220769185 U CN 220769185U CN 202320566157 U CN202320566157 U CN 202320566157U CN 220769185 U CN220769185 U CN 220769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translation stage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61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阳
夏恩品
李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61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9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9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9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门体、铰链组件,所述门体具有转动端,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转动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自所述门体中心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为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供所述第一转轴往复移动的第一导向槽、第二转轴、供所述第二转轴单向移动的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第一平移阶段,处于第一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的方向分量;能够增大门体的旋转打开量,避免所述第二侧棱与箱体之间产生干涉。

Description

置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等家用设备在家庭的摆放位置与摆放方式越来越被普通用户看重,而针对目前的家装风格,部分家庭追求风格一体化,就需要把冰箱等家用设备嵌入橱柜或者墙体内,构成所谓的嵌入式冰箱。
在现有技术中,冰箱等家用设备中门体一般通过定轴转动连接于箱体。在门体打开的初期,门体转动端远离箱体的外棱会朝向橱柜/墙体的方向突出,易与橱柜/墙体之间产生干涉,影响门体的打开;在门体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的最后阶段,所述门体的转动端靠近箱体的内棱朝向远离位于转动侧的所述橱柜的方向移动,导致门体的转动端遮挡箱体开口、用户不便于取物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侧的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组件,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组件的一端为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转动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自所述门体中心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为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平移的平移阶段;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供所述第一转轴往复移动的第一导向槽、第二转轴、供所述第二转轴单向移动的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第一平移阶段,处于第一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的方向分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以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后,所述门体进入第二平移阶段,处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继续沿直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先沿直线移动再沿曲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一平移阶段以及第二平移阶段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后,所述门体进入第三平移阶段,处于所述第三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与所述转动端面相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组件的安装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后壁,所述后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二侧棱;所述第二导向槽设于所述安装端面,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棱延伸的第一直线段,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一平移阶段与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直线段并向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向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一侧棱的一端的曲线段,所述曲线段朝向所述转动端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弯曲延伸;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依次沿所述第一直线段、曲线段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向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侧棱的一端连通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朝向所述转动端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所述门体处于所述第三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直线段内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以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之前,所述门体还具有第四平移阶段,处于第四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在所述门体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在所述门体处于第四平移阶段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且在所述第四平移阶段之前,所述门体原地旋转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所述开口侧的关闭状态以及所述门体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时,所述第一转轴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位于转动端的转动端面,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转动端面相对应的枢转侧壁,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90°时,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枢转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置物装置为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置物装置,通过将铰链组件设置为在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同时驱动门体按预设轨迹平移,且在第一平移阶段通过将第二转轴设置为直线移动,能够增大门体的旋转打开量,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所述门体沿第一方向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橱柜的方向移动导致的第一侧棱的朝向所述橱柜突出的突出量,同时,门体向远离箱体的前侧移动,能够增大第二侧棱与箱体之间的距离,避免所述第二侧棱与箱体之间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置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置物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去除铰链板后的结构示意图(门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5是门体处于原地旋转的阶段时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门体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时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门体处于第一、第二平移阶段中且第二转轴沿直线移动时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且第二转轴于曲线段内移动时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门体处于第三平移阶段时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100、位于所述箱体100的开口侧的门体200、将所述门体200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100的铰链组件300,所述门体200具有靠近所述铰链组件300且相对所述箱体100转动的转动端,所述箱体100具有与所述转动端相对应的枢转侧壁。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300同步驱动所述门体200按预设轨迹平移,能够控制门体200打开过程中的轨迹。
下文中,以所述置物装置为嵌入橱柜400内的冰箱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且仅示出位于门体200的转动端的橱柜400,实际安装中,所述冰箱是整个嵌入橱柜400中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并不以此为限,本文中的所述置物装置并不一定是冰箱,也可以是微波炉、衣柜等其他家用设备。同时,本文中置物装置也并不一定嵌入橱柜400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嵌入墙体等其他外部环境件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箱体100与所述门体20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铰链组件300,除非特别指明,下述的铰链组件300可以指安装于上端的铰链组件300,也可以指安装于下端的铰链组件300。
具体地,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门体200具有位于所述转动端的转动端面24、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24远离所述箱体100的一端的前壁25、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24靠近所述箱体100的一端的后壁23。所述前壁25、后壁23几乎相平行,且,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所述开口侧的关闭状态时,所述前壁25、后壁23均与所述箱体100的开口侧所在平面几乎平行,同时,所述转动端面24与位于所述门体200的转动端的橱柜400也几乎平行。
所述前壁25与所述转动端面24的连接处形成第一侧棱26,所述后壁23与所述转动端面24的连接处形成第二侧棱27,所述第一侧棱26与所述第二侧棱27几乎相平行。
定义门体200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200中心朝向所述转动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一方向F1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F2、自所述门体200中心朝向所述箱体100的方向为第三方向F3,与所述第三方向F3相反的方向为第四方向F4。
具体地,当所述铰链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以及所述门体200的右侧时,所述转动端即指所述门体200的右端,所述第一方向F1即为向右靠近位于右侧的橱柜400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F2即为向左远离靠近位于右侧的橱柜400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F3即为向后靠近箱体100的方向,所述第四方向F4即为向前远离箱体100的方向。当所述铰链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以及所述门体200的左侧时,所述转动端即指所述门体200的左端,所述第一方向F1即为向左靠近位于左侧的橱柜400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F2即为向右远离靠近位于左侧的橱柜400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F3即为向后靠近箱体100的方向,所述第四方向F4即为向前远离箱体100的方向。
请参图3所示,所述铰链组件3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31、第一导向槽21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二转轴32、第二导向槽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双轴(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转轴32)及双槽(第一导向槽21以及第二导向槽22)的配合驱动门体200在旋转打开过程中按预设轨迹平移,相较于单轴铰链,无需很高的安装精度,可大大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安装难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箱体100上,另一个设于所述门体200上;所述第二转轴32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箱体100上,另一个设于所述门体200上。
也就是说,所述转轴与所述导向槽的分布形式可以包含多种情况,在第一示例中,第一转轴31及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箱体1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门体200;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门体2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箱体100;在第三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箱体1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32设于所述门体200;在第四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门体200,所述第二转轴32以及第一导向槽21设于所述箱体100。
本文中以第一示例为例对转轴以及导向槽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即第一转轴31及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箱体1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门体20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所述铰链组件300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100上的铰链板30,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32均固定于所述铰链板30上,且朝向所述门体200突伸。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单向移动。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200具有沿第一方向F1以及第二方向F2平移的阶段。即,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的某一阶段,所述门体200具有沿第一方向F1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可使得门体200沿第一方向F1尽量远离箱体100的开口侧,保证开口侧的开度,避免箱体10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受门体200干涉而无法打开的问题;同时,在门体200打开的某一阶段,所述门体具有沿第二方向F2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使第一侧棱26凸伸出箱体100的枢转侧壁的距离会大大减小,即门体200沿第二方向F2产生的位移抵消了门体200转动过程中沿第一方向F1凸伸出箱体100的部分,从而避免门体20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400或墙体等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直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200具有第一平移阶段,处于第一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F1与第四方向F4的方向分量。通过将第二转轴32设置为直线移动,能够增大门体200的旋转打开量,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所述门体2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导致的第一侧棱的朝向所述橱柜400突出的突出量,同时,门体200向远离箱体100的前侧移动,能够增大第二侧棱27与箱体100之间的距离,避免所述第二侧棱27与箱体100之间产生干涉。
具体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45°时,所述门体200开始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且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结束时,所述门体打开至7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后,所述门体200进入第二平移阶段,处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F1与第三方向F3的方向分量;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继续沿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沿直线移动,能够增大门体的旋转量,打开更大的角度;同时,所述门体200向靠近箱体100的方向移动,使所述门体200的重心靠近所述箱体100,保持门体200与箱体100的一体性,避免门体200倾倒,同时,所述门体200后移,能够进一步增大后续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先直线移动再沿曲线移动,能够减小所述第二导向槽22沿所述门体20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有利于减薄门体。当然,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也能够设置为一直沿直线移动。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第二平移阶段结束时,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90°,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二平移阶段,且所述第二转轴32沿所述第二导向槽22移动至直线移动与曲线移动之间的拐点时,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8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一平移阶段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且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直线移动时,即,所述门体200自45°旋转打开至80°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26在所述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即,所述第一侧棱26几乎沿直线移动,能够避免门体200与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90°时,所述门体200的前壁25与所述箱体100的枢转侧壁位于同一平面,能够避免门体200与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结束后,所述门体200继续旋转并进入第三平移阶段,处于第三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同时具有在第二方向F2以及第四方向F4上的方向分量。即,所述门体200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门体200向远离箱体100的方向移动,能够增大门体200与箱体100之间的距离,避免门体200的前壁25与橱柜400的前端之间产生干涉,进一步增大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第三平移阶段结束后,所述门体200打开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11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之前,所述门体200还具有第四平移阶段,处于第四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三方向F3与第二方向F2的方向分量;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直线移动。即,在所述铰链组件300驱动门体200按预设轨迹平移的平移阶段的初期,所述门体200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门体200向箱体100移动。一方面,所述门体200先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第一侧棱26凸伸出箱体100的枢转侧壁的距离会大大减小,即门体200沿第二方向F2产生的位移抵消了门体200转动过程中沿第一方向F1凸伸出箱体100的部分,从而避免门体20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400或墙体等产生干涉;另一方面,使所述门体200的重心靠近所述箱体100,保持门体200与箱体100的一体性,且避免门体200倾倒;同时,所述门体200后移,能够进一步增大后续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
同时,在所述第四平移阶段,第二转轴直线移动,能够增大门体200的旋转量,有利于打开更大的角度,且增强门体200运动的平稳性。
具体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第四平移阶段结束时,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45°。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侧棱26在所述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
可知的是,在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驱动门体200平的所述预设轨迹依次包括上述的第四平移阶段、第一平移阶段、第二平移阶段、第三平移阶段。在平移阶段的初期,所述门体200处于第四平移阶段,先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第一侧棱26凸伸出箱体100的枢转侧壁的距离会大大减小,即门体200沿第二方向F2产生的位移抵消了门体200转动过程中沿第一方向F1凸伸出箱体100的部分,从而避免门体20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400或墙体等产生干涉;在平移阶段的中期,所述门体200依次经过第一平移阶段、第二平移阶段,所述门体200始终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可使得门体200沿第一方向F1尽量远离箱体100的开口侧,保证开口侧的开度,避免箱体10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受门体200干涉而无法打开的问题,可知的是,在门体200转动过程的中期,第一侧棱26会向远离橱柜400的方向转动,从而,所述门体200朝向橱柜400移动一定距离也可避免与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在平移阶段的后期,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三平移阶段,所述门体200再次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能够增大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平移阶段,所述门体200同步具有旋转运动,以使门体200旋转打开,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进一步地,在所述铰链组件300驱动所述门体200按预设轨迹平移之前,所述门体200原地旋转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即,在所述平移阶段之前,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还具有原地旋转的阶段,此时,门体200仅转动而不产生其他方向的平移,可以有效避免因门体200某个方向的位移而导致门体200无法正常开启,如具有翻转梁的门体200。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启角度为14°。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4所示,所述门体200自14°旋转打开至80°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26在所述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所述第一侧棱26几乎沿直线移动,不会过多地朝向所述橱柜400突伸,较好地控制了第一侧棱26的移动轨迹,能够避免门体200与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
下面,结合图3~图9,具体阐述铰链组件300的结构与门体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
请参图4~图5所示,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过程中,所述门体200处于原地旋转的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仅转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第二导向槽22内以所述第一转轴31为圆心曲线移动,此时,所述第二转轴32朝向所述门体200的后壁23以及第二侧棱27的方向沿圆弧轨迹线61移动。
其中,图5中的箭头表示第二转轴32的移动方向。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槽21包括初始位置P0,所述第二导向槽22包括以所述初始位置P0为圆心的圆弧段L1。所述门体200处于原地旋转的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P0,所述第二转轴32于第二导向槽22内沿所述圆弧段L1按所述圆弧轨迹线61移动。
所述圆弧轨迹线6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D21、第二端D22,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一端D21;在所述门体200原地旋转打开的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自所述第一端D21沿所述圆弧轨迹线61向所述第二端D22移动,在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移动至第二端D22,且所述门体200继续旋转打开时,所述门体200切换至所述第四平移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圆弧轨迹线61即指所述第二转轴32在所述圆弧段L1移动过程中,第二转轴32的轴心的轨迹。
请参图4、图6所示,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直线移动,此时,所述第一转轴31朝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以及所述前壁25的方向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朝向所述门体200的后壁23以及第二侧棱27的方向沿第一直线轨迹线63直线移动。
其中,图6中的箭头表示第一转轴31的移动方向。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槽21包括位于所述初始位置P0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的一端的第一位置P1,所述第二导向槽22包括与所述圆弧段L1连通的第一直线段L2,所述第一直线段L2朝向所述门体200的后壁23以及第二侧棱27的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一直线段L2具有第三位置D27。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一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初始位置P0向所述第一位置P1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第二导向槽22内沿所述第一直线段L2按所述第一直线轨迹线63移动至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位于第三位置D27。
请参图4、图7~图8所示,示出了平移阶段的中期,即,门体依次经所述第一平移阶段,第二平移阶段。在所述门体200自第四平移阶段切换至第一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换向,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平移阶段的中期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同向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先直线移动再曲线移动。
其中图7中的两个箭头分别表示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的移动方向。图8中的箭头表示第二转轴32的移动方向。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直线移动,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先直线移动再曲线移动。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以及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直线移动的方向与第四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直线移动的方向相同,即,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直线移动时也是按第一直线轨迹线63移动的。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曲线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2沿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第一侧棱26弯折的曲线轨迹线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槽21包括位于所述初始位置P0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一端的第二位置P2,所述第二导向槽2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段L2远离所述圆弧段L1的一端连通的曲线段L3,所述曲线段L3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第一侧棱26弯折延伸,即所述曲线段L3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远离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一直线段L2具有位于所述第三位置D27靠近所述曲线段L3一侧的第四位置D26、与所述曲线段L3相连接的第二交界位置D23。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一以及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自所述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自所述第三位置D27依次沿所述第一直线段L2、曲线段L3移动。
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一平移阶段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第一位置P1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P0时,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自所述第三位置D27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D26。此时,所述第一平移阶段结束,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70°。
再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二平移阶段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初始位置P0继续向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至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沿第一直线轨迹线63自所述第四位置D26移动至所述第二交界位置D23时,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位于所述初始位置P0与所述第二位置P2之间,此时,门体200的打开角度为80°;在所述第一转轴31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P2时,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沿所述曲线轨迹线移动至所述曲线段L3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L2的一端,此时,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结束,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第三开启角度90°。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其中示出了第一侧棱26的轨迹,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一直线段L2移动的过程中,对应的第一侧棱26的轨迹段L12,此时,所述第一侧棱26在所述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即,所述第一侧棱26几乎沿直线移动,不会过多地朝向所述橱柜400突伸,能够避免门体200与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沿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L2的方向,所述曲线段L3先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第二侧棱27所在方向曲线延伸,再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弯折延伸。在所述第二转轴32自所述第一直线段L2切换至所述曲线段L3的初始阶段,所述第二转轴3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转动端面24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能够避免拐点导致的所述第二转轴32运动的卡顿,增强门体200旋转打开期间的流畅性。
具体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三开启角度90°时,所述门体200的前壁25与所述箱体100的枢转侧壁位于同一平面。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直线轨迹线63是指第二转轴32于第一直线段L2移动时,第二转轴32的轴心的移动轨迹。曲线轨迹线是指第二转轴32于曲线段L3移动时,第二转轴32的轴心的移动轨迹。
请参图4、图9所示,其中图9中的箭头表示第一转轴31的移动方向,在所述门体200自第二平移阶段切换至第三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再次换向,即,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第二位置P2反向朝向所述第一位置P1移动;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三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直线移动。此时,所述第二转轴32朝向所述门体200的转动端面24以及第一侧棱26的方向沿第二直线轨迹线64直线移动。在门体200的最后打开阶段,通过第二转轴32直线移动,能够增强门体200运动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实现大角度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向槽2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曲线段L3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L2的一端的第二直线段L4,所述第二直线段L4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三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自所述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直线段L4沿所述第二直线轨迹线64直线移动。
可知的是,所述曲线段L3与所述第二直线段L4的交界处为第一交界位置D24,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一交界位置D24时,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结束。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自所述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的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P0时,所述第二转轴32移动至所述第二直线段L4远离所述曲线段L3的一端,此时,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轨迹线64的末端位置D25,门体200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110°。即,门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以及门体200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时,所述第一转轴31位置一致,能够缩短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长度,从而能够减薄门体200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直线轨迹线64即指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直线段L4内移动时,第二转轴32的轴心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自所述第二位置P2朝向第一位置P1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槽21朝向所述第一侧棱26倾斜延伸。使所述门体200在平移阶段能够按预设轨迹平移。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铰链组件300驱动所述门体200按预设轨迹平移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1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驱动轨迹线5呈向背离所述转动端面24的方向突出的近似椭圆弧状。可知的是,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形状与所述驱动轨迹线相适配。从而,在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移动时,均能沿曲线移动,同时,能够减小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两端在门体200厚度方向的距离,有利于减薄门体200的设计。
具体的,请参图4~图9所示,所述驱动轨迹线5包括第一驱动位置D11、位于第一驱动位置D11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一侧的第二驱动位置D12、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第三驱动位置D13,定义位于第一驱动位置D11与第二驱动位置D12之间的为第一驱动轨迹段51,自第二驱动位置D12至第三驱动位置D13之间的驱动轨迹线5为第二驱动轨迹段52,自第三驱动位置D13至第一驱动位置D11之间的驱动轨迹线为第三驱动轨迹段53。在所述第一转轴31处于初始位置P0时,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在所述第一转轴31自初始位置P0向第一位置P1移动时所述门体200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沿第一驱动轨迹段51向第二驱动位置D12移动,在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第一位置P1时,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D12。在所述第一转轴31自第一位置P1向初始位置P0移动时,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一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沿所述第二驱动轨迹段52自所述第二驱动位置D12向第一驱动位置D11移动。在所述第一转轴31自初始位置P0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所述门体200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沿所述第二驱动轨迹段52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向第三驱动位置D13移动,在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P2时,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三驱动位置D13。在所述第一转轴31自第二位置P2向初始位置P0移动时,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沿所述第三驱动轨迹段53自所述第三驱动位置D13向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移动,在所述第一转轴31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P0时,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复位至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D21、第二端D22、第四位置D26、末端位置D25距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的距离相同,即,均在以所述第一驱动位置D11为圆心的等径圆弧C1上。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31轴心与所述第二转轴32轴心之间的距离为15mm~23mm,能够保证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之间的运动轨迹不会存在交叉,增强所述门体200运动的稳定性以及可行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31距所述前壁25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转轴32距所述前壁25的距离,一方面,能够增强开门旋转过程中,第二转轴32沿所述第二导向槽22移动的顺畅度,避免第二转轴32与第二导向槽22之间干涉导致损坏,影响开门;同时,能够减小后续的第一直线段L2与前壁25之间的倾斜角度,增大第一直线段L2沿所述门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趋势,有利于减薄门体2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置物装置,通过将铰链组件300设置为在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同时驱动门体200按预设轨迹平移,且在第一平移阶段通过将第二转轴32设置为直线移动,能够增大门体200的旋转打开量,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所述门体2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导致的第一侧棱的朝向所述橱柜400突出的突出量,同时,门体200向远离箱体100的前侧移动,能够增大第二侧棱27与箱体100之间的距离,避免所述第二侧棱27与箱体100之间产生干涉。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侧的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组件,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组件的一端为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转动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自所述门体中心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为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平移的平移阶段;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供所述第一转轴往复移动的第一导向槽、第二转轴、供所述第二转轴单向移动的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第一平移阶段,处于第一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的方向分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后,所述门体进入第二平移阶段,处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的方向分量;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继续沿直线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先沿直线移动再沿曲线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一平移阶段以及第二平移阶段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后,所述门体进入第三平移阶段,处于所述第三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与所述转动端面相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组件的安装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后壁,所述后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二侧棱;所述第二导向槽设于所述安装端面,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棱延伸的第一直线段,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一平移阶段与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直线段并向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所述第二导向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一侧棱的一端的曲线段,所述曲线段朝向所述转动端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弯曲延伸;在所述门体处于第二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依次沿所述第一直线段、曲线段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侧棱的一端连通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朝向所述转动端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所述门体处于所述第三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直线段内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之前,所述门体还具有第四平移阶段,处于第四平移阶段的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方向分量;在所述门体处于第四平移阶段,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直线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在所述门体处于第四平移阶段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位移偏差量在0.2mm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且在所述第四平移阶段之前,所述门体原地旋转打开。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所述开口侧的关闭状态以及所述门体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时,所述第一转轴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位于转动端的转动端面,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转动端面相对应的枢转侧壁,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90°时,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枢转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装置为冰箱。
CN202320566157.5U 2023-03-21 2023-03-21 置物装置 Active CN220769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6157.5U CN2207691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置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6157.5U CN2207691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置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9185U true CN220769185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4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6157.5U Active CN2207691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置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9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34425U (zh) 下铰链组件及嵌入式冰箱
CN105423525A (zh) 用于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034426U (zh) 下铰链组件及嵌入式冰箱
WO2023109585A1 (zh) 冰箱
CN115823798A (zh) 冰箱
CN220769185U (zh) 置物装置
CN220336697U (zh) 置物装置
CN219887833U (zh) 置物装置
CN220353662U (zh) 置物装置
CN220336698U (zh) 置物装置
CN218495583U (zh) 冰箱
CN219346977U (zh) 冰箱
CN219344418U (zh) 冰箱
CN220769182U (zh) 铰链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20771545U (zh) 置物装置
CN205425359U (zh) 用于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7989799A (zh) 冰箱
CN117663642A (zh) 冰箱
CN117988651A (zh) 冰箱
CN218092595U (zh) 具有凹口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7888788A (zh) 下铰链组件及嵌入式冰箱
CN219889860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8495486U (zh) 冰箱
CN219889859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8493376U (zh) 铰链组件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