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6698U - 置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置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36698U CN220336698U CN202320569704.5U CN202320569704U CN220336698U CN 220336698 U CN220336698 U CN 220336698U CN 202320569704 U CN202320569704 U CN 202320569704U CN 220336698 U CN220336698 U CN 220336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body
- rotating shaft
- rotating
- guide groove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侧的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组件,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箱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先原地旋转再按预设轨迹平移,所述预设轨迹依次包括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一平移阶段,向第二方向平移的第二平移阶段,以及再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三平移阶段;能够避免门体在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与箱体发生干涉,且能够增大门体的最大打开角度,增强所述箱体与门体的一体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等家用设备在家庭的摆放位置与摆放方式越来越被普通用户看重,而针对目前的家装风格,部分家庭追求风格一体化,就需要把冰箱等家用设备嵌入橱柜或者墙体内,构成所谓的嵌入式冰箱。
在现有技术中,冰箱等家用设备中门体一般通过定轴转动连接于箱体。在门体打开的初期,门体转动端远离箱体的外棱会朝向橱柜/墙体的方向突出,易与橱柜/墙体之间产生干涉,影响门体的打开;在门体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的最后阶段,所述门体的转动端靠近箱体的内棱朝向远离位于转动侧的所述橱柜的方向移动,导致门体的转动端遮挡箱体开口、用户不便于取物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侧的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组件,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箱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先原地旋转再按预设轨迹平移,所述预设轨迹依次包括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一平移阶段,向第二方向平移的第二平移阶段,以及再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三平移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均朝向第一侧棱所在方向直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与所述转动端面相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组件的安装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后壁、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所述后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二侧棱;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设于所述安装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转轴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沿朝向所述第一侧棱的第三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朝向所述第二侧棱的第四方向直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继续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先沿所述第四方向继续直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继续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先沿所述第四方向继续直线移动再沿向所述第一侧棱偏折的第五方向直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三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的方向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朝靠近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曲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背离所述转动端面的方向为第六方向;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六方向的方向分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背离所述转动端面的方向为第六方向;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二方向与第五六向的方向分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转动端面的方向为第七方向;在所述第三平移阶段,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七方向的方向分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所述门体按预设轨迹平移后,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第一导向槽,第二转轴、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门体所在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置物装置为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置物装置,通过将铰链组件设置为在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同时驱动门体先朝向箱体后移、再向远离箱体的方向前移,最后再朝向靠近箱体的方向后移,通过合理的门体的平移轨迹的设计,能够避免门体在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与箱体发生干涉,且能够增大门体的最大打开角度,增强所述箱体与门体的一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置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置物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去除铰链板,门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4是图3中带有侧棱轨迹线以及转轴轨迹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门体处于原地转动阶段时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门体处于平移阶段的初期且第二转轴沿第四方向直线移动过程中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门体处于平移阶段的初期且第二转轴沿第五方向直线移动过程中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门体处于平移阶段的中期且第二转轴沿第一圆弧段移动时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门体处于平移阶段的中期且第二转轴沿第四直线段移动时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门体处于平移阶段的后期时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同时,附图中所示的箭头为转轴的移动方向。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100、位于所述箱体100的开口侧的门体200、将所述门体200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100的铰链组件300。所述箱体100用以提供内部储物空间,以使用户能够存取物品。所述门体200用以自所述开口侧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100。所述铰链组件300用以为门体200的运动提供导向,控制门体200的打开角度以及运动轨迹。
所述门体200具有靠近所述铰链组件300且相对所述箱体100转动的转动端,所述箱体100具有与所述转动端相对应的枢转侧壁。
下文中,以所述置物装置为嵌入橱柜400内的冰箱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且仅示出位于门体200的转动端的橱柜400,实际安装中,所述冰箱是整个嵌入橱柜400中的,在所述冰箱嵌入所述橱柜400内后,所述枢转侧壁与位于转动端侧的所述橱柜400几乎平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并不以此为限,本文中的所述置物装置并不一定是冰箱,也可以是微波炉、衣柜等其他家用设备。同时,本文中置物装置也并不一定嵌入橱柜400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嵌入墙体等其他外部环境件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箱体100与所述门体20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铰链组件300,除非特别指明,下述的铰链组件300可以指安装于上端的铰链组件300,也可以指安装于下端的铰链组件300。
具体地,所述门体200具有位于所述转动端的转动端面24、与所述转动端面24相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组件300的安装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安装端面远离所述箱体100的一端的前壁25、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安装端面靠近所述箱体100的一端的后壁23。所述前壁25、后壁23几乎相平行,且,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所述开口侧的关闭状态时,所述前壁25、后壁23均与所述箱体100的开口侧所在平面几乎平行,同时,所述转动端面24与位于所述门体200的转动端的橱柜400也几乎平行。
所述前壁25与所述转动端面24的连接处形成第一侧棱26,所述后壁23与所述转动端面24的连接处形成第二侧棱27,所述第一侧棱26与所述第二侧棱27几乎相平行。
定义门体200处于关闭所述开口侧的关闭状态时,自所述门体200中心朝向所述箱体10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一方向F1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F2,自所述门体200中心背离所述转动端的方向为第六方向F6,与所述第六方向F6相反的方向为第七方向F7。
具体地,当所述铰链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以及所述门体200的右侧时,所述转动端即指所述门体200的右端,所述第一方向F1即为向后靠近箱体100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F2即为向前远离箱体100的方向,所述第七方向F7即为向右靠近位于右侧的橱柜400的方向,所述第六方向F6即为向左远离靠近位于右侧的橱柜400的方向。当所述铰链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以及所述门体200的左侧时,所述转动端即指所述门体200的左端,所述第一方向F1即为向后靠近箱体100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F2即为向前远离箱体100的方向,所述第七方向F7即为向左靠近位于左侧的橱柜400的方向,所述第六方向F6即为向右远离靠近位于左侧的橱柜400的方向。
所述铰链组件300包括第一导引结构、第二导引结构,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31、第一导向槽21,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转轴32、第二导向槽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双轴(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转轴32)及双槽(第一导向槽21以及第二导向槽22)的配合驱动门体200在旋转打开过程中按预设轨迹平移,相较于单轴铰链,无需很高的安装精度,可大大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安装难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箱体100上,另一个设于所述门体200上;所述第二转轴32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箱体100上,另一个设于所述门体200上。
也就是说,所述转轴与所述导向槽的分布形式可以包含多种情况,在第一示例中,第一转轴31及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箱体1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门体200;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门体2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箱体100;在第三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箱体1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32设于所述门体200;在第四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门体200,所述第二转轴32以及第一导向槽21设于所述箱体100。
本文中以第一示例为例对转轴以及导向槽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即第一转轴31及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箱体100,所述第一导向槽2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2设于所述门体20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所述铰链组件300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100上的铰链板,所述铰链板与所述安装端面相对,所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均固定于所述铰链板朝向所述安装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槽21、第二导向槽22均设于所述安装端面。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门体200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300驱动所述门体200先原地转动至第一开启角度再按预设轨迹平移,即,所述门体200依次具有原地转动阶段以及平移阶段。在开门的初期阶段,门体200先原地转动,此时,门体200仅转动而不产生其他方向的平移,可以有效避免因门体200某个方向的位移而导致门体200无法正常开启,如具有翻转梁的门体200。在原地转动顺利开启门体200后,门体200进入平移阶段,即,门体200在旋转的过程中,同步按预设轨迹平移,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始终绕定轴原地转动存在的问题,如,门体200与橱柜400以及箱体100之间易干涉、门体200打开角度受限、箱体100开口侧开度受限导致取物困难等。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对应的,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导向槽21包括初始位置D11,所述第二导向槽22包括自所述第一导向槽21远离所述转动端面24的一侧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延伸的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为以位于初始位置D11的所述第一转轴31为圆心的等径圆弧段。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初始位置D11,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圆弧段,在所述门体200自关闭状态打开时,所述第一转轴31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D11,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圆弧段沿第一导向轨迹线61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移动,使所述门体200原地转动,以有效避免因门体200某个方向的位移而导致门体200无法正常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初始位置D11是指与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述的第一导向轨迹线61即指所述第二转轴32在所述圆弧段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心的轨迹。所述第一导向轨迹线61为以所述第一位置为圆心的等径圆弧轨迹。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启角度介于6°~1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的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31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按驱动轨迹线5驱动,所述第二转轴32在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导向轨迹线移动,以带动门体200按预设运动轨迹平移。
所述预设轨迹依次包括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一平移阶段,向第二方向平移的第二平移阶段,以及再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三平移阶段。
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图7所示,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平移阶段的初期,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自所述初始位置D11沿第一驱动轨迹线51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的第三方向F3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第二导向轨迹线63先朝靠近所述第二侧棱27的第四方向F4直线移动再朝向所述第一侧棱26偏折的第五方向F5直线移动。即,在平移阶段的初期,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同步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直线移动,能够避免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移动方向相悖导致的摩擦,避免损坏;且,能够进一步增大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移动的位移量,使所述门体200先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第一侧棱26凸伸出箱体100的枢转侧壁的距离会大大减小,即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产生的位移抵消了门体200转动过程中沿第七方向F7突伸出箱体100的部分,从而避免门体20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400或墙体等产生干涉。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向轨迹线63包括沿所述第四方向F4延伸的第一直线轨迹段631、沿第五方向F5延伸的第二直线轨迹段632。在门体200处于平移阶段的初期,所述第二转轴32先沿所述第一直线轨迹段631移动,再沿第二直线轨迹段632移动。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沿第一驱动轨迹线5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1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引结构中的第二导引槽的方向直线移动。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第一直线轨迹段63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轴32逐渐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21,在所述第二转轴32沿向所述第一侧棱26偏折的第二直线轨迹段632直线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2进一步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21,以避免所述第二转轴32影响所述第一转轴31沿第三方向F3直线移动的移动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移动的位移量。
可知的是,因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在所述第一转轴31朝向远离第二导引槽的方向直线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先沿第四方向F4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方向直线移动,在所述第二转轴32移动至所述第四方向F4与第五方向F5的交界点时,此时所述交界点距所述第一转轴31所在的位置的距离与第一转轴31距第二转轴32的距离相同。从而,在所述第一转轴31继续沿所述第三方向F3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方向直线移动以进一步增大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移动的位移量时,所述第二转轴32需要沿向所述第一侧棱26偏折的第五方向F5直线移动,可知的是,向所述第一侧棱26偏折,即向所述第一导引结构中的第一导引槽偏折,进一步靠近所述第一导引槽,以使所述第一转轴31能够沿第三方向F3继续直线移动,进一步增大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移动的位移量。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槽21具有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沿所述第三方向F3朝向所述第一侧棱26倾斜延伸,所述第一驱动轨迹线51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内。所述第二导向槽22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远离所述前壁25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向槽2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圆弧段靠近所述转动端面24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直线轨迹段631相对应的第二直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直线轨迹段632相对应的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沿所述第四方向F4朝向所述第二侧棱27所在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三直线段沿所述第五方向F5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倾斜延伸。
可知的是,所述第五方向F5相对所述第四方向F4仅是微量的偏折,
即,所述第三直线段相对所述第二直线段仅是朝向前壁25所在方向微量偏折,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前壁25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前壁25的夹角,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转动端面24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转动端面24之间的夹角,所述偏折量以使所述第一转轴31能够继续沿第三方向F3移动至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的换向位置D12为准。
进一步地,在所述平移阶段的初期,所述门体200依次具有向第一方向F1平移的第一平移阶段、向第二方向F2平移的第二平移阶段。可知的是,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以及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门体200的移动方向均同步具有第六方向F6的方向分量。
在原地转动阶段后的第一平移阶段,所述门体200先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靠近箱体100的后侧移动,一方面,第一侧棱26凸伸出箱体100的枢转侧壁的距离会大大减小,即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产生的位移抵消了门体200转动过程中沿第七方向F7凸伸出箱体100的部分,从而避免门体20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400或墙体等产生干涉;另一方面,使所述门体200的重心靠近所述箱体100,保持门体200与箱体100的一体性,且避免门体200倾倒;同时,所述门体200后移,能够进一步增大后续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
在第一平移阶段后的第二平移阶段,所述门体200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远离箱体100的前侧移动。一方面,进一步增大门体200远离橱柜400的移动量,避免门体20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400产生干涉,且为后续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移动以增大门体200以及开口侧的开度做准备;另一方面,门体200前移,能够增大门体200与箱体100之间的距离,避免门体200与箱体100之间产生干涉,且能够使门体200远离橱柜400的前端,便于后续门体200打开更大角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直线段具有位于所述初始位置D11与所述换向位置D12之间的切换位置,所述第二直线段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初始位置D11朝向所述切换位置移动时,即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直线段沿所述第四方向F4移动,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开口侧所在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而所述第一直线段与位于转动端侧的所述橱柜40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所述门体200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靠近箱体100的后侧移动。
在所述第一转轴31移动至位于所述切换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此时,所述第一直线段垂直于位于转动端侧的橱柜400,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开口侧相平行,即,夹角为0°。
再继续旋转打开所述门体200时,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切换位置继续沿第三方向F3朝向所述换向位置D12移动,即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自所述第一位置沿第四方向F4继续沿所述第二导向槽22移动,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开口侧的夹角自0°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直线段与位于转动端侧的橱柜400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所述门体200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远离箱体100的前侧移动。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一平移阶段结束,即,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切换位置,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门体200的开启角度为25°~30°。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二平移阶段结束,即,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换向位置D12,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第三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的末端时,所述门体200的开启角度为6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上述的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切换位置即指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位于所述切换位置。上述的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换向位置D12即指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心位于所述换向位置D12。
进一步地,结合图8~图9所示,在所述平移阶段的初期后,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换向,即,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换向位置D12沿第二驱动轨迹线52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继续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所在的方向移动。即,在所述门体200的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31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往复移动,能够减短所述第一导向槽21的长度,从而,便于所述第一导引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在门体200上的合理布置,有利于减薄门体200,从而使所述冰箱更适合嵌入式使用场景。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轨迹线52包括与所述第三方向F3相反的第三直线轨迹段521。在所述平移阶段的中期,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直线段沿所述第三直线轨迹段521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内沿第三导向轨迹线62继续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所在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向槽2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的第一圆弧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三直线段的第四直线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呈朝向所述第一侧棱26所在方向突出的圆弧状。在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换向位置D12时,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交界处,在所述门体200继续旋转打开时,所述第二转轴32进入所述第一圆弧段,引导所述第一转轴31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完成换向并沿所述第一直线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一端移动。便于增强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过程中的顺畅度。
对应的,上述第三导向轨迹线62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相对应的第一曲线轨迹段621、与所述第四直线段相对应的第四直线轨迹段622。
具体地,所述初始位置D11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上,所述第一直线段具有位于所述初始位置D11远离所述换向位置D12的一端的第二位置D13。在所述第一转轴31自所述换向位置D12朝向所述第二位置D13移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2依次经所述第一圆弧段、第四直线段移动。在所述第一转轴31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D13时,所述第二转轴32移动至所述第四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位置D13即指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一端时,第一转轴31的轴心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直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三直线段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引结构的方向偏折,即,所述第四直线段与所述前壁25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前壁25之间的夹角,所述第四直线段与所述转动端面24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转动端面24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二转轴32于所述第四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二侧棱27所在方向移动时,能够快速引导所述第一侧棱26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D13,实现门体200的快速打开。
可知的是,所述第四直线段自所述第一圆弧段靠近所述转动端面24的一端朝向所述后壁23以及所述第二侧棱27倾斜延伸。能够缩短第二导向槽22整体的长度,便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2在所述门体200上的设置。
同时,所述第四直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三直线段的延伸方向的偏折角度可根据需求具体设置。
在所述平移阶段的中期,所述第一转轴31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槽2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开口侧的夹角逐渐增大,对应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位于转动端的所述橱柜400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使得所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具有第六方向F6以及第一方向F1上的方向分量。即,所述门体200朝向靠近位于转动端的所述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靠近所述箱体100的后侧移动,可使得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尽量远离箱体100的开口侧,保证开口侧的开度,避免箱体10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受门体200干涉而无法打开的问题,同时,使所述门体200的重心靠近所述箱体100,保持门体200与箱体100的一体性,避免门体200倾倒,同时,所述门体200后移,能够进一步增大后续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移阶段的中期结束时,即,所述第一转轴31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D13,同时,所述第二转轴32的移动至所述第四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末端时,所述门体200的打开角度为100°~110°之间,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可知的是,在所述平移阶段的中期的后段,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32均沿直线移动,此时,在所述门体200继续转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26会朝向远离位于转动端的橱柜4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门体200沿所述第六方向F6尽量多地远离所述箱体100的开口侧,从而进一步增大开口侧的开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90°时,所述前壁25突伸出所述枢转侧壁的距离为1mm。控制所述前壁25突伸出所述枢转侧壁的距离,能够进一步避免后续门体200继续旋转打开过程中,所述门体200与所述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结合图10所示,所述第二驱动轨迹线52还包括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曲线延伸的第二曲线轨迹段522。在所述平移阶段的后期,所述第一转轴3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内沿所述第二曲线轨迹段522继续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沿第四导向轨迹线64朝向所述转动端面24以及所述第二侧棱27的方向曲线移动,以打开更大的角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在所述平移阶段的后期,所述第一转轴31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槽2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具有第六方向F6以及第一方向F1上的方向分量。即,所述门体200继续朝向靠近位于转动端的所述橱柜4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靠近所述箱体100的后侧移动,可使得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尽量远离箱体100的开口侧,保证开口侧的开度,避免箱体10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受门体200干涉而无法打开的问题,同时,使所述门体200的重心靠近所述箱体100,保持门体200与箱体100的一体性,避免门体200倾倒,同时,所述门体200后移,能够进一步增大后续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
可知的是,上述的第三平移阶段包括平移阶段的中期以及后期。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槽2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换向位置D12的一端的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二导向槽22具有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的第四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呈自所述第一直线段朝向远离所述转动端面24的方向突神的圆弧状,所述第四圆弧段呈向靠近所述后壁23的方向凹设的圆弧状。在所述门体200继续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1沿所述第三圆弧段向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转轴32沿所述第四圆弧段向远离所述第四直线段的方向移动。在该阶段,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的运动轨迹均设置为曲线,能够实现门体200的平移方向具有第六方向F6以及第一方向F1上的方向分量的基础上,减小门体200的平移距离,增大门体200的旋转量,有利于门体200打开更大的角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可知的是,所述第二曲线轨迹段522与所述第三圆弧段形状相适应,所述第四导向轨迹线64与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形状相适应。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移阶段的后期结束时,即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至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第三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一侧棱26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转轴32位于所述第四圆弧段靠近所述转动端面24的一端时,所述门体200的打开角度为120°左右。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移阶段的后期结束时,所述门体200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即,门体200无法再旋转打开,也无法再平移。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侧棱轨迹L21的曲率半径由第一曲率半径先增大再减小。即,在门体200的平移阶段,所述第二侧棱轨迹L21先增大,能够避免门体200上的门封与箱体100之间产生挤压,避免第二侧棱27与箱体100之间产生干涉;在门体200的平移阶段平移一定时间后,所述第二侧棱轨迹L21的曲率半径再减小,可使得门体200沿第六方向F6尽量远离箱体100的开口侧,保证开口侧的开度,避免箱体10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受门体200干涉而无法打开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即指所述门体200在原地转动阶段时,所述第二侧棱27绕位于初始位置D11的所述第一转轴31旋转时的曲率半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26朝向位于转动端的所述橱柜400所在的方向突伸出所述枢转侧壁的距离不大于2mm,能够避免所述第一侧棱26与所述橱柜400之间产生干涉,使所述门体200能够顺利打开;同时,决定了第一侧棱26在运动过程中的最远距离,因此生产者、操作者或用户可以通过调整冰箱与橱柜4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避免门体200打开过程中与橱柜400之间的干涉,使得所述冰箱能够适应于多种嵌设环境。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平移阶段时,所述第一侧棱26在垂直于所述枢转侧壁的方向的位移偏差量在0.5mm内,且,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侧棱轨迹L11所示,所述第一侧棱26先做近似直线移动,再做变曲率半径。转侧壁的方向朝向所述橱柜400突伸的距离,使所述第一侧棱26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所述橱柜400接触,如此,可避免所述门体200与所述橱柜400发生干涉,导致门体200无法打开、门体200因碰撞等问题。
进一步地,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的连线平行于所述门体200所在平面。即,在所述门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距所述前壁25的距离相同,从而,一方面,能够增强开门旋转过程中,第二转轴32沿所述第二导向槽22移动的顺畅度,避免第二转轴32与第二导向槽22之间干涉导致损坏,影响开门;同时,能够减小后续的第二导向槽22与前壁25之间的倾斜角度,增大第二导向槽22沿所述门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趋势,有利于减薄门体2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置物装置,通过将铰链组件300设置为在门体200旋转打开的过程中同时驱动门体200先朝向箱体后移、再向远离箱体的方向前移,最后再朝向靠近箱体的方向后移,通过合理的门体的平移轨迹的设计,能够避免门体200在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与箱体发生干涉,且能够增大门体200的最大打开角度,增强所述箱体与门体100的一体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置物装置,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侧的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组件,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箱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铰链组件驱动所述门体先原地旋转再按预设轨迹平移,所述预设轨迹依次包括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一平移阶段,向第二方向平移的第二平移阶段,以及再向第一方向平移的第三平移阶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连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第一转轴、设于所述门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均朝向第一侧棱所在方向直线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与所述转动端面相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组件的安装端面、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后壁、连接于所述转动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前壁,所述前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一侧棱,所述后壁与所述转动端面之间形成第二侧棱;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设于所述安装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转轴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沿朝向所述第一侧棱的第三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朝向所述第二侧棱的第四方向直线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继续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先沿所述第四方向继续直线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继续直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先沿所述第四方向继续直线移动再沿向所述第一侧棱偏折的第五方向直线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平移阶段,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棱的方向曲线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朝靠近所述第二侧棱的方向曲线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背离所述转动端面的方向为第六方向;在所述第一平移阶段,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六方向的方向分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背离所述转动端面的方向为第六方向;在所述第二平移阶段,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二方向与第五六向的方向分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相对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端面,以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侧时,自所述门体中心朝向所述转动端面的方向为第七方向;在所述第三平移阶段,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与第七方向的方向分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所述门体按预设轨迹平移后,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转轴、第一导向槽,第二转轴、第二导向槽;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门体所在平面。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装置为冰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69704.5U CN220336698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置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69704.5U CN220336698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置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36698U true CN220336698U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9445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69704.5U Active CN220336698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置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3669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93657A1 (zh) * | 2023-03-21 | 2024-09-26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置物装置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20569704.5U patent/CN2203366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93657A1 (zh) * | 2023-03-21 | 2024-09-26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置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336698U (zh) | 置物装置 | |
CN220353662U (zh) | 置物装置 | |
CN115823798A (zh) | 冰箱 | |
CN116480237A (zh) |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 |
CN218495583U (zh) | 冰箱 | |
CN218495486U (zh) | 冰箱 | |
CN217681184U (zh) | 冰箱 | |
CN219887833U (zh) | 置物装置 | |
CN220336697U (zh) | 置物装置 | |
CN219034426U (zh) | 下铰链组件及嵌入式冰箱 | |
CN118686510A (zh) | 置物装置 | |
CN118686514A (zh) | 置物装置 | |
CN220769185U (zh) | 置物装置 | |
CN220771545U (zh) | 置物装置 | |
CN220355854U (zh) | 置物装置 | |
CN118686506A (zh) | 置物装置 | |
CN118686515A (zh) | 置物装置 | |
CN219346977U (zh) | 冰箱 | |
CN118686509A (zh) | 置物装置 | |
CN219344418U (zh) | 冰箱 | |
CN220769182U (zh) | 铰链组件及家用电器 | |
WO2024193657A1 (zh) | 置物装置 | |
CN117989799A (zh) | 冰箱 | |
CN218493376U (zh) | 铰链组件及冰箱 | |
CN117988651A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