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4418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4418U
CN219344418U CN202222892145.XU CN202222892145U CN219344418U CN 219344418 U CN219344418 U CN 219344418U CN 202222892145 U CN202222892145 U CN 202222892145U CN 219344418 U CN219344418 U CN 219344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door body
slot
refrigera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21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
刘昀曦
夏恩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921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4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4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4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固定铰链件、活动铰链件,固定铰链件与活动铰链件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铰链轴、铰链槽以及相互配合的引导轴、引导槽,铰链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引导槽具有相对的初始位置、枢转位置,在门体相对固定铰链件旋转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引导轴沿引导槽移动至枢转位置,带动铰链轴沿铰链槽移动至第二端,门体平移;铰链槽为圆弧槽,在门体自第一开启角度继续旋转打开时,引导轴保持于枢转位置,铰链轴以引导轴为圆心并于铰链槽内朝向第一端移动;减短了引导槽的长度,便于引导槽的设置。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冰箱中的门体是转动连接于固定于箱体上的铰链板上的。具体地,铰链板上具有铰链轴,门体上具有与铰链轴相配合的轴套,轴套上具有与铰链轴相配合的轴孔,门体绕铰链轴原地旋转以实现门体的打开/关闭。即,门体是绕一个固定的轴心转动的,导致门体的开闭自由度会大大受限,即无法自由控制门体运动轨迹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在家庭的摆放位置与摆放方式越来越被普通用户看重,而针对目前的家装风格,部分家庭追求风格一体化,就需要把冰箱放入橱柜中,构成所谓的嵌入式冰箱,而门体仅绕一个固定的轴心转动的冰箱难以适应这种嵌入式应用场景,即,在开门时,门体与橱柜之间会产生干涉。
现有的部分冰箱中的铰链组件中设置双轴双槽结构,以在门体旋转过程中驱动门体平移,避免门体与橱柜之间产生干涉。一般地,在门体旋转的最后阶段设置为绕铰链轴原地转动,以增大门体开度,但是,对应的引导结构中的引导壁/槽就要求设置比较长,而门体端盖中的空间有限,同时,考虑到门体与橱柜之间干涉等原因,最终原地转动的角度也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上的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用以固定于箱体上的固定铰链件、固定于门体上的活动铰链件,所述固定铰链件与所述活动铰链件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铰链轴、铰链槽以及相互配合的引导轴、引导槽,所述铰链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引导槽具有相对的初始位置、枢转位置,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铰链轴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引导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固定铰链件旋转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轴沿所述引导槽移动至所述枢转位置,带动所述铰链轴沿所述铰链槽移动至所述第二端,所述门体平移;所述铰链槽为圆弧槽,在所述门体自第一开启角度继续旋转打开时,所述引导轴保持于所述枢转位置,所述铰链轴以所述引导轴为圆心并于所述铰链槽内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轴、引导轴设于所述固定铰链件上,所述铰链槽、引导槽设于所述活动铰链件上,所述铰链槽为以所述枢转位置为圆心的圆弧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远离所述箱体的面板、位于所述门体的枢转侧的侧壁、位于所述面板与侧壁的连接处的侧棱;所述枢转位置位于所述铰链槽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铰链槽朝向所述侧棱弯曲。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距所述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距所述侧壁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距所述面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端距所述面板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冰箱具有与所述铰链组件相对应的枢转侧,自所述箱体的中心背离所述枢转侧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所述箱体朝向所述门体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垂直;所述铰链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段,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第二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向所述第二端且沿所述第一段移动,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二方向上的分量;在所述门体自第二开启角度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向所述第二端且沿所述第二段移动,所述门体沿第二方向平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以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铰链槽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之间的第三段,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铰链轴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门体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第三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沿所述第三段移动,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三方向上的分量,所述第三开启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启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启角度小于9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远离所述箱体的面板、位于所述门体的枢转侧的侧壁、位于所述面板与侧壁的连接处的侧棱;所述引导槽自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侧壁延伸,所述铰链槽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侧壁延伸,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且所述初始位置距所述面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距所述面板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冰箱为嵌入式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冰箱,通过将所述铰链槽设置为圆弧槽,在门体最后阶段的原地旋转时,所述门体可以所述引导轴为圆心原地转动,减短了所述引导槽的长度,便于所述引导槽的设置;同时,相较于现有的以铰链轴为圆心原地转动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以引导轴为圆心原地转动的圆心距位于枢转侧的橱柜的距离更大,且距箱体的距离更小,从而,能够转动更大的角度,进一步增大门体的开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俯视图(门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中门体打开至第三开启角度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冰箱中门体朝向第二开启角度打开过程中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冰箱中门体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冰箱中门体自第一开启角度继续旋转打开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100,所述冰箱100为嵌入橱柜内的嵌入式冰箱。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的所述冰箱100不一定是嵌入橱柜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嵌入墙体内等。
所述冰箱100包括箱体1、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1的门体2、连接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门体2之间的铰链组件3。所述铰链组件3包括固定于箱体1上的固定铰链件31、固定于门体2上的活动铰链件32,所述固定铰链件31与所述活动铰链件32之间设有引导结构以及相互配合的铰链轴311、铰链槽321。在所述门体2需要打开时,所述铰链轴311与所述铰链槽321相对旋转带动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在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引导结构引导所述铰链轴311按预设方向沿所述铰链槽321移动,带动所述门体2平移,使所述门体2能够按预设轨迹运动,避免门体2与橱柜/箱体1之间产生干涉。
具体地,所述冰箱100具有与所述铰链组件3相对应的枢转侧10,即,所述铰链组件3安装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门体2上靠近枢转侧10的位置处。在所述铰链组件3安装于所述箱体1与门体2的左端时,所述枢转侧10即指门体2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箱体1与所述门体2的左侧;在所述铰链组件3安装于所述箱体1与门体2的右端时,所述枢转侧10即指门体2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箱体1与所述门体2的右侧。
以下,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定义:以自所述箱体1的中心背离所述枢转侧1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自所述箱体1的中心朝向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门体2的方向为第二方向D2,与所述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D3。其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相垂直。
在所述铰链组件3安装于所述箱体1与门体2的左端时,所述第一方向D1即指自左向右的方向。在所述铰链组件3安装于所述箱体1与门体2的右端时,所述第一方向D1即指自右向左的方向。在所述门体2安装与所述箱体1的前侧时,所述第二方向即指远离所述箱体的前向,所述第三方向即指朝向所述箱体1的后向。
所述门体2具有远离所述箱体1的面板21、位于所述门体2的枢转侧10的侧壁22、位于所述面板21与侧壁22的连接处的侧棱23。在所述枢转侧10为左侧时,位于所述门体2的枢转侧10的侧壁22即指所述门体2的左侧壁22;在所述枢转侧10为右侧时,位于所述门体2的枢转侧10的侧壁22即指所述门体2的右侧壁22。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铰链件31与所述活动铰链件32中的一个上的引导槽322、设于另一个上且突伸入所述引导槽322内的引导轴312,能够增强所述引导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增强门体2平移的稳定性。在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轴312沿所述引导槽322移动,驱动所述铰链轴311按预设方向沿所述铰链槽321移动,带动所述门体2平移。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双轴(铰链轴311以及引导轴312)及双槽(铰链槽321以及引导槽322)的配合驱动门体2转动过程中按预设轨迹平移,相较于单轴铰链,无需很高的安装精度,可大大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安装难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引导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引导轴312与引导槽322的配合结构,也可以是引导壁与抵持于引导壁上的引导轴312等,所述引导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在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的过程中引导所述铰链轴311按预设方向沿所述铰链槽321移动即可。
可知的是,所述引导轴312与所述引导槽322之间主要是相对平移(较少的相对转动),以带动所述铰链轴311与铰链槽321相对平移。而铰链轴311与铰链槽321之间主要是相对转动实现门体2的旋转以及相对平移带动门体2平移。所述引导槽322的长度大于所述铰链槽321的长度。
这里,以所述铰链槽321、引导槽322位于所述活动铰链件32上,所述铰链轴311、引导轴312位于所述固定铰链件31上为例,具体地,所述固定铰链件31为铰链板,所述铰链轴311、引导轴312凸设于所述铰链板上,所述活动铰链件32为固定于门体2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上设有所述铰链槽321以及所述引导槽322。当然,并不以此为限,所述铰链槽321、引导槽322也可以设置于固定铰链件31上,对应的,铰链轴311、引导轴312设于活动铰链件32上;或者所述铰链轴311、引导轴312分设于活动铰链件32、固定铰链件31上,对应的,所述铰链槽321、引导槽322分设于所述固定铰链件31、活动铰链件32上;或者所述铰链轴311、引导轴312分设于固定铰链件31、活动铰链件32上,对应的,所述铰链槽321、引导槽322分设于所述活动铰链件32、固定铰链件31上。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槽321位于所述引导槽322与所述侧棱23之间。一方面,使所述铰链槽321更靠近所述侧棱23,能够减少门体2旋转打开过程中,所述侧棱23沿第三方向D1外移的距离,对于无缝嵌入橱柜内的冰箱100而言,所述铰链组件3只要设置为在门体2旋转打开过程中能够驱动门体2沿第一方向D1内移较小的距离即可避免门体2与橱柜之间的干涉;另一方面,所述门体2的端壁上留有更大的空间以设置所述引导槽322,便于所述引导槽322的设置。
具体地,所述铰链槽321具有远离所述枢转侧10的第一端L1、靠近所述枢转侧10的第二端L2。所述引导槽322具有初始位置P1、枢转位置P2。在所述门体2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引导轴312位于所述初始位置P1,所述铰链轴311位于所述第一端L1。在所述门体2相对所述箱体1旋转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轴312沿所述引导槽322朝向所述枢转位置P2移动,驱动所述铰链轴311自所述第一端L1沿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移动,驱动所述门体2按预设轨迹平移,以避免所述门体2与所述箱体1或橱柜之间产生干涉。
可知的是,所述第一端L1位于所述第二端L2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即所述第一端L1距所述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L2距所述侧壁的距离。
在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至所述引导轴312位于所述枢转位置P2,所述铰链轴311位于所述第二端L2时,所述门体打开至所述第一开启角度。
可知的是,根据预设轨迹具体的参数,如平移角度、平移距离等可适应性设置所述铰链槽321的弧度、长度、倾斜角度等。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322自所述初始位置P1朝向所述侧壁22延伸,所述铰链槽321自所述第一端L1朝向所述侧壁22延伸,所述初始位置P1位于所述第一端L1远离所述侧壁22的一侧,且所述初始位置P1距所述面板2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L1距所述面板21的距离。能够增大所述枢转位置P2距所述侧壁22的距离,增强所述门体2转动的稳定性以及装配性。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槽321为圆弧槽。请参图6所示,在所述门体2自第一开启角度继续旋转打开时,所述引导轴312保持于所述枢转位置P2,所述铰链轴311以所述引导轴312为圆心并于所述铰链槽321内朝向所述第一端L1移动,增大门体2的开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所述铰链槽321设置为圆弧槽,在门体2最后阶段的原地旋转时,所述门体2可以所述引导轴312为圆心原地转动,减短了所述引导槽322的长度,便于所述引导槽322的设置;同时,相较于现有的以铰链轴311为圆心原地转动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以引导轴312为圆心原地转动的圆心距位于枢转侧10的橱柜的距离更大,且距箱体1的距离更小,从而,能够转动更大的角度,进一步增大门体2的开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具体地,在所述铰链槽321以及所述引导槽322均设置于所述活动铰链件32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槽321为以所述枢转位置P2为圆心的圆弧槽。且所述枢转位置P2位于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箱体1的一侧,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侧棱23弯曲。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朝向所述侧棱23弯曲,是指,以所述侧棱23为参照,所述铰链槽321的弯曲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L1距所述面板21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端L2距所述面板21的距离。能够减小门体2打开初期向后移动的距离,以避免所述门体2与所述箱体1之间产生干涉。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L1距所述面板21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端L2距所述面板21的距离。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槽32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L1与所述第二端L2之间的第一段L3、位于所述第一段L3与所述第二端L2之间的第二段L4。
结合图3-图4所示,在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至第二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沿所述第一段L3移动,在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移动至所述第一段L3与所述第二段L4交界处时,所述门体2打开至所述第二开启角度。在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沿所述第一段L3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门体2的平移方向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D1以及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分量,即,所述门体2向远离所述箱体1的前向且向远离位于枢转侧10的橱柜的方向平移,能够避免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与所述橱柜以及所述箱体1之间产生干涉。
结合图4-图5所示,在所述门体2自第二开启角度继续旋转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沿所述第二段L4移动,在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移动至所述第二端L2时,所述门体2打开至所述第一开启角度。在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沿所述第二段L4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门体2沿第二方向D2平移,即,所述门体2向远离所述箱体1的前向平移,能够进一步避免所述门体2旋转打开的过程中,与所述橱柜以及所述箱体1之间产生干涉,且能够增大所述门体2的开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槽32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L1与所述第一段L3之间的第三段L5。结合图2-图3所示,在所述门体2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第三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沿所述第三段L5移动,在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移动至所述第一段L3与所述第三段L5交界处时,所述门体2打开至所述第三开启角度。在所述铰链轴311相对所述铰链槽321朝向所述第二端L2沿所述第三段L5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门体2平移的平移方向具有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上的分量,即所述门体2向朝向所述箱体1的后向且向远离位于所述枢转侧10的橱柜的方向平移,使门体2的重心朝靠近箱体1的方向运动,有效避免冰箱100发生倾倒,同时,使门体2向远离位于所述枢转侧10的橱柜的方向平移,避免门体2与橱柜之间产生干涉。
具体地,所述第三开启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启角度。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启角度小于9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冰箱100,通过将所述铰链槽321设置为圆弧槽,在门体2最后阶段的原地旋转时,所述门体2可以所述引导轴312为圆心原地转动,减短了所述引导槽322的长度,便于所述引导槽322的设置;同时,相较于现有的以铰链轴311为圆心原地转动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以引导轴312为圆心原地转动的圆心距位于枢转侧10的橱柜的距离更大,且距箱体1的距离更小,从而,能够转动更大的角度,进一步增大门体2的开度,便于用户取放物品。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将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上的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用以固定于箱体上的固定铰链件、固定于门体上的活动铰链件,所述固定铰链件与所述活动铰链件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铰链轴、铰链槽以及相互配合的引导轴、引导槽,所述铰链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引导槽具有相对的初始位置、枢转位置,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铰链轴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引导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固定铰链件旋转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轴沿所述引导槽移动至所述枢转位置,带动所述铰链轴沿所述铰链槽移动至所述第二端,所述门体平移;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槽为圆弧槽,在所述门体自第一开启角度继续旋转打开时,所述引导轴保持于所述枢转位置,所述铰链轴以所述引导轴为圆心并于所述铰链槽内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引导轴设于所述固定铰链件上,所述铰链槽、引导槽设于所述活动铰链件上,所述铰链槽为以所述枢转位置为圆心的圆弧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远离所述箱体的面板、位于所述门体的枢转侧的侧壁、位于所述面板与侧壁的连接处的侧棱;所述枢转位置位于所述铰链槽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铰链槽朝向所述侧棱弯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距所述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距所述侧壁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距所述面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端距所述面板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具有与所述铰链组件相对应的枢转侧,自所述箱体的中心背离所述枢转侧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所述箱体朝向所述门体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垂直;所述铰链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段,在所述门体旋转打开至第二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向所述第二端且沿所述第一段移动,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二方向上的分量;在所述门体自第二开启角度打开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向所述第二端且沿所述第二段移动,所述门体沿第二方向平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以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铰链槽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之间的第三段,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铰链轴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门体自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第三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轴沿所述第三段移动,所述门体的平移方向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三方向上的分量,所述第三开启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启角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启角度小于90°。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具有远离所述箱体的面板、位于所述门体的枢转侧的侧壁、位于所述面板与侧壁的连接处的侧棱;所述引导槽自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侧壁延伸,所述铰链槽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侧壁延伸,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且所述初始位置距所述面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距所述面板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为嵌入式冰箱。
CN202222892145.XU 2022-10-31 2022-10-31 冰箱 Active CN219344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2145.XU CN219344418U (zh) 2022-10-31 2022-10-31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2145.XU CN219344418U (zh) 2022-10-31 2022-10-31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4418U true CN219344418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2145.XU Active CN219344418U (zh) 2022-10-31 2022-10-31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4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44965B2 (ja) 冷蔵庫
CN216406491U (zh) 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嵌入式冰箱
CN219034426U (zh) 下铰链组件及嵌入式冰箱
CN219034425U (zh) 下铰链组件及嵌入式冰箱
WO2023109585A1 (zh) 冰箱
CN219344418U (zh) 冰箱
CN219346977U (zh) 冰箱
CN109708397A (zh)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CN117988651A (zh) 冰箱
CN117989799A (zh) 冰箱
CN218495583U (zh) 冰箱
CN109708396A (zh)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CN220769182U (zh) 铰链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19346978U (zh) 冰箱
CN220353662U (zh) 置物装置
CN220771545U (zh) 置物装置
CN110454964A (zh) 空调器
CN220336698U (zh) 置物装置
CN219887833U (zh) 置物装置
CN220355854U (zh) 置物装置
CN117989800A (zh) 冰箱
CN220769185U (zh) 置物装置
CN218495486U (zh) 冰箱
CN218884437U (zh) 冰箱
CN117663642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